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直肠癌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急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动物模型在结直肠癌药理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周期、实验技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结直肠癌动物模型可分为化学诱发性模型、移植瘤模型和转基因模型。化学诱发性模型发展过程各阶段的特点与人结直肠癌最相似,但肿瘤不易发生转移;移植瘤模型较易操作、成模速度快,属于人工路线并无结直肠癌早期阶段;转基因模型在病因学上更接近结直肠癌的自然发生过程,不过其成瘤率较低,无法应用大量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症状,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是研究痛风防治新策略、药物研发和评价的基础。就常用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进行了梳理,将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分为药物性模型和基因敲除模型。前者造模主要用到尿酸合成前体物质腺嘌呤等嘌呤类物质、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和尿酸分泌抑制剂乙胺丁醇等药物;后者主要涉及到尿酸酶Uox和转运体ABCG2基因的敲除。与药物造成的高尿酸动物模型相比,Uox基因敲除大鼠和小鼠是以后高尿酸血症动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因敲除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技术的发展,在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都已建立了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建立主要是用ES细胞作为材料,通过外源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将ES细胞中某段基因置换出来,然后将此ES细胞注入囊胚中形成嵌合体,再通过杂交使外源基因纯合。同源重组法应用比较广泛但存在不足,主要是有些被敲除的基因对动物的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基因敲除后容易导致胚胎早期死亡。Cre/loxP基因定点敲除系统可解决这些问题,它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对特定组织中的基因进行敲除。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在免疫学、人类疾病模型复制和基因功能鉴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和胞质内包涵体——路易小体的出现为病理特征.但是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治疗及预后较差.建立与人类临床病理特征相似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治疗方法的新常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帕金森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种类,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按动物模型的形成方法,胰岛素抵抗(IR)模型分为三种:转基因动物、自发性模型和诱发性模型,此三种动物模型有各自特点及适用范围:转基因IR动物模型适用于探讨IR的分子机制,但要求分子生物学的前沿技术和昂贵精密的仪器,使其目前在国内尚不能得到普遍推广;自发性IR动物模型适用于IR发生机制的研究,但复制周期长、饲养条件严格、动物来源有限、价格昂贵等限制了其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诱发性IR动物模型包括食物诱发、药物诱发及药物加食物诱发,尤其是链脲霉素(STZ)加高热量饮食诱发的IR动物模型具有成功率高、可靠、稳定、复制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周期短等特点,接近人类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被广泛用于IR干预措施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 ,EBV )是1964年首次从Bur‐kitt淋巴瘤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具有嗜B淋巴细胞特性的人类疱疹病毒。该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90%,人类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就感染了EB V ,并终身携带[1]。EB V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相关性噬红细胞增多症、Burkitt 淋巴瘤、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N PC )、胃癌、霍奇金淋巴瘤等[2]。其中,N PC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生的解剖位置隐匿,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在国际上研究相对较少,目前N PC的研究面临诸多难题。因此,构建EBV 相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 EBV与 NPC及其他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EB V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发现EB V至今,国内外学者为建立其动物模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成果并不理想。本文就近年来已报道的EB V动物模型进行综述,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EB V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由于至今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制约了该病动物模型的制作研究工作。本文对各类AD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优劣进行了评价,认为Tg2576转基因小鼠已成为较合适的防治AD新药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血脑屏障(BBB)是中枢神经血管单元的重要结构,通过紧密连接及转运蛋白阻止神经毒性物质与病原体入侵,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相较于体外模型,理想的动物模型可更好地模拟BBB生理机制,在血流动力学、屏障完整性、信号转导和物质交换等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在BBB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的研究中,减少创伤、动态评估成为评价方法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查彦红  谷卫 《浙江医学》2007,29(12):1342-1345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分自发性和诱发性两类,复制方法多样,在动物选择上以哺乳动物为主,啮齿鼠类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10.
赵丹  杨云利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451-1453
随着鼻咽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鼻咽癌多原发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对鼻咽癌多原发癌的发病率、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肿瘤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四海  俞晨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8):2183-2184,2187,F0004
目的研究并优化建立鼻咽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的成熟方法,观察移植瘤的肿瘤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鼻癌细胞株CNE-2对数生长期瘤细胞爬片行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免疫组化检测。对数生长期瘤细胞,分别以5×105/0.2ml,1×106/0.2ml,2×106/0.2ml,4×106/0.2ml及肿瘤组织接种于裸小鼠右侧前肢肩背部皮下,观察移植瘤生物学特性,并取肿瘤行常规病理切片及LMP2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BALB/c裸小鼠接种CNE-2细胞后,2×106/0.2ml组和4×106/0.2ml组移植瘤成功,3周左右接种部位皮下出现肉眼可见的瘤体肿块,逐渐增大,约4周进入加速期,其致瘤成功率为83.3%;瘤块包埋的裸鼠移植瘤成活率100%,无潜伏期,成功率显著高于另两组(P<0.01)。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移植瘤成功。病理提示肿瘤长至直径约1.0cm以上时,瘤体中央见坏死区域。结论皮下接种CNE-2细胞成瘤的难易与肿瘤细胞浓度成正相关,2~3×106/0.2ml的肿瘤细胞接种是较为理想的浓度。当肿瘤直径为0.5~0.8cm大小时进行干预研究是理想时机。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现代女性的多发性疾病,在现代临床中本病复发率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实验研究是EMT研究的必要手段,但受到医学伦理及道德的约束,不能进行人体的多次创伤及试验性研究,故通过构建EMT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其造模方法主要包括自发性、诱发性以及种植性,诱发性动物模型包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稳定的鼻咽癌(NPC)淋巴结转移模型,筛选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候选标志基因.方法 我们用鼻咽癌5-8F-EGFP细胞株建立了稳定淋巴结转移可视化裸鼠模型,筛选获得具有淋巴结转移潜能的5-8F-LN鼻咽癌细胞.通过文献数据挖掘获得乳腺癌,头颈部鳞癌等肿瘤的转移标签基因和淋巴结转移标签基因.结合鼻咽癌5-8F和6-10B细胞株约307个差异性表达基因得到21个重叠的基因,最终分析得到3个可能促进恶性肿瘤转移的高表达基因:ADM,IRF1和CAV1.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在5-8F.EGFP,6-10B-EGFP,5-8F-LN和NP6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RF1在5-8F-EGFP、6-10B-EGFP和5-8F-LN中的表达远高于在NP69中的表达,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22、0.006);CAV1在5-8F-EGFP中的表达高于其在6-10B-EGFP中的表达(p=0.014);ADM在4种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IRF1可能在鼻咽癌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CAV1在5-8F-EGFP中的相对高表达可能和其高转移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基因异常变化密切相关,大量前列腺癌患者存在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前列腺癌转基因动物模型的优势在于用重组DNA的方法导入外源基因后能自主调控基因表达,进而控制疾病特征。因此,该肿瘤模型与人体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特征高度相似,其能模仿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有望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认识并为寻求新型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研究手段。现就常用的前列腺癌转基因动物模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于肿瘤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中与鼻咽癌相关的癌基因以及候选瘤基因有LMP1基因、bcl—2基因、ras基因、c—erbB—基因、Tx基因、NAG23/FBXO30基因等,抑癌基因及候选抑瘤基因有p53、p16基因、p130/Rb2基因、nm23基因、NAG7基因、NAG11基因、NAG12基因、UBAP1基因、YH1基因、NGX6基因等,这些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与其他肿瘤一样,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它与病毒、环境因素紧密相关,也与生物遗传、化学、物理因素有密切关系。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被认为是可以揭开鼻咽癌发生、发展秘密的钥匙,基因药物也有希望成为鼻咽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一直就是基因研究的热点。笔者就鼻咽癌几个重要的相关基因Bcl-2、LMP-1、p53、nm23-H1、p16,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建立一种理想的肝癌的模型,不仅有助于了解肝癌的发生发展,而且对肝癌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建立肝癌动物模型的主要方法有自发性肝癌模型,诱发性肝癌模型,移植性肝癌模型,转基因肝癌模型等.其中以诱发性肝癌模型应用最广,在诱发性肝癌模型中以化学性药物诱发应用最为普遍,但是由于诱癌药物种类较多,诱癌方法不一,模型特点也不尽相同,故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复习与总结,综述了化学性药物诱发肝癌模型的特点,诱癌的方法及各种模型特点,为使研究者能够更好的应用该类模型.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的发病原因与机制复杂、多样,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是后续研究的基础。目前脑瘫模型制备方法主要有缺血缺氧型、感染型、神经毒素型、脑外伤型、多法联合型5种。在诸多的脑瘫模型中,大鼠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合并缺氧环境动物模型被认为最为成熟,成功率高,易于操作,重复性好,实验结果稳定可靠,运用较为广泛。感染模型中,应用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致宫内感染合并缺氧的方法更为成熟,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能够逼真模拟人类在怀孕晚期宫内感染缺氧致胎儿脑部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病因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关于甲状腺疾病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临床上的药效评价,对其发病机制研究较少,因此甲状腺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分析该类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提高临床疗效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成功的实验动物模型不仅能降低实验成本,还具有可行性、重复性高等特点。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做一总结归纳,并对各类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相关实验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模型中,转基因小鼠模型和转基因果蝇模型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