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广泛应用。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临床观察中发现部分已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近年来。有学者采用“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来描述服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后仍出现血栓性或栓塞性事件这一现象(又名阿司匹林无反应或阿司匹林耐受)。AR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高于阿司匹林敏感者。AR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陈静 《黑龙江医学》2013,37(5):369-370
<正>阿司匹林(ASA)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作为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减少了约25%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但部分患者在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后仍发生血栓栓塞等血管事件,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2],又名阿司匹林无反应或阿司匹林耐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世德  伍伟锋 《医学综述》2005,11(6):529-531
阿司匹林因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药源充分,价格便宜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可将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25%。但是,10%,~20%动脉栓塞史患者即使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经过长期随访仍有血管事件复发。这种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sistance.AR)。现仅就AR的定义、AR的机制、AR的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阿司匹林抵抗是指服用阿司匹林后仍有血栓事件发生,但临床阿司匹林抵抗有诸多影响因素,许多学者对阿司匹林抵抗概念的科学性提出质疑,本文对临床阿司匹林抵抗及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常规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治疗已获益显著,但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仍有发生,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氯吡格雷抵抗有关,从而增加了缺血性事件发生的风险。部分冠心病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性低或者无反应,称为氯吡格雷抵抗,多数学者认为氯吡格雷抵抗与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本文将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氯吡格雷的代谢、抗血小板机制、氯吡格雷抵抗及术后治疗与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二、三十年来,国外有学者采用“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来描述服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后仍出现血栓性或栓塞性事件这一现象(又名阿司匹林无反应或阿司匹林耐受)。AR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高于阿司匹林敏感者。近年来阿司匹林抵抗问题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下试从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以及处理策略等方面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与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就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服用1周后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患者是否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脑梗死复发以及其他血管时间发生率,分析阿司匹林抵抗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糖尿病是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预测因素(P<0.05)。糖尿病、LDL升高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动脉硬化血栓型梗死是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是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淑萍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1):74-75,77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广泛应用。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Aspirin Resistance,AR),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近年来阿司匹林抵抗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下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以及对策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李作成  李曦铭  贾红丹  丛洪良  王林 《医学综述》2009,15(12):1849-1853
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之一,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对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近来阿司匹林抵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用来描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后仍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明确抵抗的原因和机制将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受益匪浅。本文旨在对这一方面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斑块破裂后的急性血栓事件中起关键作用,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显著减少。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但仍有大量患者发生血栓事件,如阿司匹林治疗失败或阿司匹林抵抗。阿司匹林抵抗经常伴随着不稳定斑块、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意外的高发病率。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减少血栓素A_2的生成,但不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阿司匹林抵抗与环氧化酶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永琴 《医学综述》2013,19(5):783-786
阿司匹林目前被认为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再发的最有效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物,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发挥作用。但随访发现一些长期规律口服常规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即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COX有三种同工酶,其中COX-1、COX-2存在广泛的基因多态性,其基因突变影响COX的转录及酶活性,从而干扰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阿司匹林由最初的被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逐渐应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5%~60%患者虽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却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联合应用具有扶正化浊、活血解毒通络功效的中药,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也许可以解决具有不同群体特征性的阿司匹林抵抗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永霞  封启明 《海南医学》2010,21(10):115-117,111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2-4倍,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级预防,但是近年来发现这一特殊群体虽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但是仍有血栓事件发生,称之为"阿司匹林抵抗"。本文就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分类、机制、评价方法及如何克服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阿司匹林由最初的被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逐渐转变到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有5%~60%的患者虽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却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导致这种现象的确切原因还不明确,可能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剂量不足等有关。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并且,很多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矛盾的。因此,认为在具有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群体特征性,也正因如此导致了阿司匹林抵抗的复杂性。期望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是不可行的,应当针对不同群体做更多的研究工作。按照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心血管疾病多病程较长,且在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多反复发作等特点,应将其归属于络病的范畴。联合应用具有扶正化浊,活血解毒通络功效的中药,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也许可以解决具有不同群体特征性的阿司匹林抵抗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阿司匹林由最初的被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逐渐转变到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上有5%~60%的患者虽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却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导致这种现象的确切原因还不明确,可能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剂量不足等有关。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并且,很多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矛盾的。因此,认为在具有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群体特征性,也正因如此导致了阿司匹林抵抗的复杂性。期望用同一机制解释所有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是不可行的,应当针对不同群体做更多的研究工作。按照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心血管疾病多病程较长,且在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中多反复发作等特点,应将其归属于络病的范畴。联合应用具有扶正化浊,活血解毒通络功效的中药,发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的优势,也许可以解决具有不同群体特征性的阿司匹林抵抗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资料荟萃分析显示,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一系列的大型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但也有研究发现,许多可能会从中获益的患者并没有接受阿司匹林的治疗或治疗剂量不足。我们在日常门诊工作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并做了随机抽样调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仍可出现血栓事件。方法和结果:为了更好理解“阿司匹林抵抗”,作者连续观察了700例进行阿司匹林治疗且接受心脏导管检查的患者,分析其血清血栓素B2(TXB2),并进行流式细胞检查以确定花生四烯酸诱发的血小板激活(分别在离体加入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之前和之后)。682例可进行评估的患者中,有680例较之未服用阿司匹林的健康志愿者其血清TXB2浓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阿司匹林作为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已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仍然会发生心血管事件,因此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AR),我们观察了冠心病患者中的AR现象,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临床试验表明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一级预防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对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也有效。10%~20%动脉栓塞史患者即使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经过长期随访仍有血管事件复发。原因如下:第一血小板被其它途径激活,不能被阿  相似文献   

20.
吴建华  朱健华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7,27(4):327-328,F0003
阿司匹林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处于基石地位,阿司匹林抵抗的出现限制了其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分型、检测方法、可能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综述。以准确定义阿司匹林抵抗、开发可靠的检测方法并确定相关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从而揭示阿司匹林抵抗的机制并对治疗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