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EGF,EGF-雌激素以及雌激素对原代培养肝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探讨用EGF治疗肝细胞损伤的可能性.方法用大鼠获得单个肝细胞悬液,随机分成EGF组、雌激素组、EGF-雌激素组及对照组进行细胞培养,3天后测量每组Tdk掺入量.结果EGF组及EGF-雌激素的3H-Tdk掺入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1倍及3.4倍(P<0.01),雌激素亦有轻度促进DNA合成作用(P<0.05).结论EGF在雌激素协同下能成倍地增加肝细胞DNA合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EGF ,EGF -雌激素以及雌激素对原代培养肝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探讨用EGF治疗肝细胞损伤的可能性。方法 用大鼠获得单个肝细胞悬液 ,随机分成EGF组、雌激素组、EGF -雌激素组及对照组进行细胞培养 ,3天后测量每组Tdk掺入量。结果 EGF组及EGF -雌激素的3H -Tdk掺入量分别为对照组的 2 .1倍及 3.4倍 (P <0 .0 1) ,雌激素亦有轻度促进DNA合成作用 (P <0 .0 5 )。结论 EGF在雌激素协同下能成倍地增加肝细胞DNA合成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中的作用及一氧化氮(NO)、粉防已碱(Tet)的拮抗效应。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以^3H-脯氨酸掺入量判断细胞胶原合成。结果:ET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随着ET浓度(2.5-100ng/ml)的增加,^3H-TdR掺入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4.0和4.9倍;^3H-脯氨酸掺入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3.1和3.8倍(P<0.01)。用NO供体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itroso-N-acetyl penicillamine,SNAP)50μg/ml单独处理成纤维细胞,对^3H-TdR掺入值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P>0.05),但对^3H-脯氨酸掺入值有下调作用;SNAP可拮抗ET-1(25ng/ml)刺激细胞增殖作用(抑制率为22.89%,P<0.05);对ET-1的促胶原合成作用无明显影响(P>0.05)。Tet在不抑制细胞DNA合成的药物浓度(3μg/ml)即可明显减少瘢痕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值,并能显著降低由ET介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值(抑制率为33.21%,P<0.01)。结论:ET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此效应可部分被SNAP、Tet所阻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再生刺激因子(HSS)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细胞增殖再生作用合适剂量及其联合效应,并推测HSS作用时相。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增殖;体外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加入HSS,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1.HSS(≤100μg/ml)和EGF(≤100ng/ml)对肝衍生细胞均有显著刺激作用(P<0.01),并存在剂量关系,但剂量过大,刺激作用反而下降。2.HSS、EGF存在协同作用,原代肝细胞、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2)体外培养48h后,经(~3H)TdR掺入法检测cpm值分别为各自对照组的5.94、2.98和3.36倍。3.体外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于贴壁后Oh.20h加入HSS其刺激作用较40h组显著.提示HSS可能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再生G1/S期。  相似文献   

5.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腹腔内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1,6二磷酸果糖(FDP),另一组代之以生理盐水做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7、14天检测血清酶学变化、胃泌素含量和体外肝细胞培养蛋白质合成及DNA合成。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术后3天ALT较对照组迅速降低(P<0.01);血浆脯肽酶(PLD)在术后7天、14天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胃泌素测定在术后3天、7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肝细胞体外原代培养 ̄3H-亮氨酸掺入法显示治疗组术后3天蛋白质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H-TdR掺入肝细胞DNA合成,治疗组术后各期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证实大鼠大块肝切除后应用HGF和FDP,对急性肝损伤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再生刺激因子(HSS)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细胞增殖再生作用合适剂量及其联合效应。并推测HSS作用时相。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增殖;体外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加入HSS,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1.HSS(≤100μg/ml)和EGF(≤100ng/ml)对肝衍生细胞均有显著刺激作用(P<0.01),并存在剂量关系,但剂量过大,刺激作用反而下降。2.HSS、EGF存在协同作用,原代肝细胞、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2)体外培养48h后,经(^3H)TdR掺入法检测cpm值分别为各自对照组的5.94,298和3.36倍。3.体外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于贴壁后0h,20h加入HSS其刺激作用较40h组显著,提示HSS可能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再生G1/S期。  相似文献   

7.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促进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xogenous epidemal growth factor,EGF)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建立成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按术后注射药物的不同成分2组,每组24只鼠。损伤对照组:在神经损伤处注射生理盐水5μl;EGF组:注射EGF/生理盐水液(10μg/5μl)。于术后2、4、6周3个时间点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CMAP的潜伏期、最大语诱发电位的恢复率、组织学检测、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率在各时间点,EGF组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CMAP潜伏期的延迟率,EGF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诱发电位恢复率EGF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组织学检查:有髓神经纤维数在术后2、4周时EGF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各时间点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及截面积,EGF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超微结构观察:EGF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髓鞘的成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外源性EGF对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建立结肠癌细胞与肝细胞三维共培养模型,将结肠癌细胞系Colon-26细胞培养在共培养系统上层,肝细胞培养在下层。实验分为3组:(1)Colon-26细胞与小鼠的肝细胞共培养(肝细胞组)。(2)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纤维细胞组)。(3)Colon-26细胞单独培养(对照组)。观察肝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增殖的影响,以及共培养液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肝细胞组的Colon-26细胞移行能力分别比纤维细胞组和对照组增强(t1=6.296,P=0.000;t2=5.322,P=0.000),Colon-26细胞增殖能力在肝细胞组亦分别比另两组增强(t1=3.905,P=0.005;t2=3.719,P=0.006)。肝细胞组的共培养液中EGF浓度明显升高(z=3.077,P=0.002)。结论在体外能建立结肠癌细胞与肝细胞的三维共培养模型。体外肝细胞能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和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硬变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改善和肝脏再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肝硬变模型,然后行30%-40%肝切除,手术当天开始,实验组应用rhGH,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术后第7、14及28天检测其肝功能、动脉血酮体比值(AKBR)、再生肝与体重的比值(RL/W),并行光镜、电镜及肝细胞DNA图像分析。另外,将施行肝切除术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14及28天测定其肝功能、血糖(Glu)、 胰岛素(RI)、前白蛋白(PA)及AKBR,记录两组患者术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动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AKBR值明显增高(P<0.01);术后第14及28天时的总蛋白和PA水平及肝细胞有丝分裂率明显升高(P<0.05);RL/W值也明显增高(P<0.01),肝细胞DNA浓度明显增高(P<0.05),双核再生肝细胞及面内质网也增多。临床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7及14天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明显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PA、Glu、RI及AKBR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硬变肝叶切除术后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能使肝功能改善并促进肝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血小板源伤口愈合因子(PDWHF)促糖尿病大鼠伤口合成胶原与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33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A组n=9)、糖尿组(n=24)。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值大于1.8g/L1、2天后,在每组大鼠背部造成两块直径为1.8 cm的全层皮肤伤口。术后当天及以后连续6天,每天一次,糖尿病组大鼠一侧伤口局部应用PDWHF(100μg/伤口)作为治疗组(B组),另一侧伤口作为对照组(C组)。斑点杂交法测定伤后不同天数伤口组织中TGF-β1、Ⅰ型(α1)前胶原mRNA水平量。结果 伤后5、7天,B组伤口组织TGF-β1mRNA水平量是C组的4倍和5.6倍,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低于A组(P<0.05);伤后10天,三组间TGF-β1mRNA水平量无明显差异。伤后5、7天及10天,B组I型(α1)前胶原mRNA水平量明显高于C组,分别为2.1、1.8和2.3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伤后5、7天仍明显低于A组(P<0.05),伤后10天,两组间差异消失。结论 PDWHF促进糖尿病大鼠伤口内源性TGF-β1基因表达是其增强I型(α1)前胶原合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hGH对肝部分切除术后促进肝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寻求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有效药物。方法 采用形态计量技术,^3H-TdR活体掺入实验以及动脉血酮体比率的变化来观察重组生长激素(hGH)对肝再生的作用。结果 实验组肝切除术后肝细胞核分裂指数、肝细胞核体积密度、新生肝细胞数目密度、动脉血酮体比率及^3H-TdR活体掺入实验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hGH以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有促进其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人胚腱细胞增殖和代谢及其下游信号分子Smad的影响。方法 采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3H-脯氨酸掺入法观察TGF-β1对人胚腱细胞的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作用24h肌腱细胞Smad2、3和7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体积分数为0.5%胎牛血清条件下TGF-β1可刺激腱细胞增殖,其作用在0.5-10.0μg/L之间呈剂量依赖性增强(P<0.05),饱和剂量10μg/L增加DNA合成73%。TGF-β1各剂量组对胶原蛋白合成均有促进作用(P<0.05),最大效应剂量为5μg/L(107%)。TGF-β1能显著下调Smad2和Smad3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诱导TGF-β1信号拮抗因子Smad7的产生。结论 TGF-β1能有效促进腱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同时能对其细胞内信号分子Smad的表达起自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增生症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探讨非雄胺(保列治)对前列腺增生症术中和术后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服药组和46例未服药组前列腺组织中CD34、bcl-2、PCNA和VEGF的表达。分析比较二组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指标。结果:服药组术中输血人数、输血量及术后继发性血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密度及血管内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前列腺组织中bcl-2、PCNA和VEGF阳性表达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现为服药组较未服药组明显减弱。结论:非那雄胺通过抑制前列腺组织中微血管形成,已形成血管的收缩,促进凋亡,抑制EGF合成和前列腺增殖而防止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17—β雌二醇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进行体外培养,通过^3H-脯氨酸掺入法及人PCⅢ(hPCⅢ)放免试剂盒测定HSFB胶原合成含量。结果:17-β雌二醇(17-βE2)对HSFB胶原合成呈明显剂量依赖性促进(P<0.01);17-βE2对HSFB胶原合成的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可以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而且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血浆促炎细胞因子和自然基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拟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乌司他丁组(U组)患者接受乌司他丁1.2万IU/kg,于切后皮至CPB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对照组(C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CPB30min(T2)、CPB结束后30min(T3)、4h(T4)和24h(T5)测定血浆TNF-α、IL-6、IL-8和MDA浓度及SOD活性。结果 C组TNF-α在T2、T3明显升高(P<0.05);U组仅在T2高于基础值(P<0.05),且于T3较C组低(P<0.05)。C组IL-6于T2即升高,持续至T5;U组无明显变化,于T2明显低于C组(P<0.01)。C组IL-8于T2升Y高(P<0.05),至T3达峰值(P<0.01),于T5下降至基础水平;U组只在T3较基础值升高(P<0.05),于T2-T6均显著低于C组(P<0.05-0.01)。两组MDA均在T2升高(P<0.01),C组持续至T4,U组持续至T3。C组SOD活性自T2开始降低(P<0.01),持续至T3(P<0.05);U组无明显变化,且在T2-T4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CPB心脏手术导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myc基因扩增、p16基因变异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整合与肝细胞癌(HCC)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差异聚合酶链反应(d-PCR)分析C-myc基因扩增,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链构象多态(SSCP)分析p16基因变异,用PCR法检测整合型HBV-DNA。结论 (1)HCC组外周血、癌和癌旁肝组织中C-my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8%(14/29)、45%(13/29)和52%(15/29),3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x^2=0.0008,P>0.05,自由度ν=2),但明显高于肝硬化(LC)组外周血和LC组织阳性率[0(0/12)和8%(1/12),P均小于0.05]。(2)29例癌组织中有3例p16基因纯合性缺失,未发现点突变。(3)正常肝、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整合型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4/5(2/14)、67%(8/12)和97%(28/29),3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x^2=29.4345,P<0.01)。结论(1)HCC的发生与C-myc基因扩增密切相关;(2)HCC中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发生频率为10%;(3)HBV-DNA整合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4)对外周血的检测能反映肝细胞(C-myc基因扩增和HBV-DNA整合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和肺组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孵育后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及蛋白表达时间依从性的变化。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其胸主动脉和肺组织,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n=6),实验组包括LPS3、8、24组(均为n=6),分别与LPS(1μg/ml)孵育3、8、24h。采用蛋白免疫杂交(Western blot)和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HO-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胸主动脉HO-1蛋白表达LPS3组即达最高值(P<0.05),LPS8和LPS24组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肺组织HO-1蛋白表达LPS3组已开始升高(P<0.05),LPS8力LPS24组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肺组织HO-1蛋白表达LPS3组已开始升高(P<0.05),LPS8组达最高水平(P<0.01),LPS24组有下降趋势,但仍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胸主动脉HO-1mRNA表达LPS3组即达最高值(P<0.05),LPS8组较LPS3组无明显变化(P>0.05),而LPS24且则恢复至始水平;肺组织HO-1mRNA表达LPS3组开始升高(P<0.05),LPS8组达到最大值(P<0.01),LPS24组回到基础水平(P>0.05)。结论 脂多糖可以明显促进大鼠胸主动脉和肺组织HO-1mRNA及蛋白表达,且两种组织表现出不同的时间依从性变化,可能与感染性休克体肺循环不同变化的病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44/蛋白激酶-42(ERK1/ERK2)磷酸化在西地那非抑制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培养到3~5代后用于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组(P组)、西地那非干预组(PS1组和PS2组),P组细胞用20 ng/ml PDGF孵育,PS1组和PS2组在加入PDGF前20 min分别加入24、96μmol/L西地那非。于加入PDGF后1 h测定ERK1/ERK2磷酸化水平;于加入PDGF后24 h掺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计算5-BrdU阳性细胞百分率,反映细胞DNA合成水平,并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于加入PDGF后3 d测定细胞增殖程度。结果与C组比较,P组、PS1组和PS2组ERK1/ERK2磷酸化水平、PCNA表达、5-BrdU阳性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增殖率增加(P<0.05或0.01),PS1组和PS2组ERK1/ERK2磷酸化水平、PCNA表达、5-BrdU阳性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增殖率低于P组(P<0.05或0.01),各组间总ERK1/ERK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通过抑制ERK1/ERK2的磷酸化,下调PCNA的表达,抑制了DNA的合成,从而抑制了PDGF诱导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检测,3H-胸腺嘧啶摄入,3H-哺氨酸摄入及DNA定量分析方法,观察TGFβ1对体外培养的生长融合后早期(24h)的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胶原合成的作用。结果:经TGFβ1作用后,来自瘢痕的成纤维细胞的3H-胸腺嘧啶核苷和3H-脯氨酸掺入增强(P<0.01),但来自正常皮肤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细胞生长融合后早期(24h),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正性调控作用,其在瘢痕的形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雌激素、孕激素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利用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结果 较对照组,17-β雌二醇(17-βE2)各组的HSFB胞浆内阳性信号明显加强(P<0.05);而孕酮(P)各组均不明显(P>0.05)。结论 在体外,17-βE2可以明显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TGF-β1合成,而P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