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DNA突变和衰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粒体DNA突变和衰老、老年病相关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近期大量文献报道mtDNA突变导致器官老化并引发多种老年疾病,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DNA与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衰老领域的应用,线粒体DNA在衰老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线粒体DNA的结构,遗传特点,突变原因,突变特点,生物学效应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衰老机理的研究目前已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生物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学说〔1〕,从不同角度阐述衰老的机理 ,尤其是线粒体DNA(mtDNA)突变与衰老关系研究异常活跃 ,己成为国内外研究衰老机理的热点之一。本文提供近年来国内外对mtDNA突变与衰老关系研究的发展信息。1 mtDNA的结构与功能线粒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有自己的DNA及独立的蛋白质合成体系 ,参与细胞的遗传和分化。人类线粒体基因是一环状双链的核外DNA〔2〕,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功能 ,两条链中重链富含G碱基 ,轻链富含C…  相似文献   

4.
房殿春  方丽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1):678-680
线粒体是人体细胞独特而重要的细胞器 ,过去认为其只是人体的“能量供应站” ,实际上它的功能远比人们了解的更为复杂[1 ] 。业已发现 ,很多疾病如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线粒体眼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心肌病、肿瘤及衰老等均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缺陷有关 ,因此有人将这些疾病统称为线粒体疾病[2 ] 。线粒体是迄今发现的人类细胞核外唯一具有自己基因组 ,且能不依赖核DNA(nDNA)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细胞器 ,被称为“人类第 2 5号染色体”。近年 ,线粒体DNA(mtDNA)改变在人类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 ,…  相似文献   

5.
衰老中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的突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突变机制  与衰老相关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itochondrialDNA,mtDNA)的突变有两种:缺失及点突变〔1〕。研究较多的是mtDNA大片段缺失,对其产生的机制有如下几种观点:  1.经由同向重复序列两侧基因重组可能引起mtDNA大片段缺失。在研究人及动物mtDNA缺失时发现,多数缺失位点的两侧存在着长度不一的同向重复序列,有两种形式,一是缺失点的两侧有精确的同向重复序列,5’末端紧位于缺失点左侧,而另一端的重复位于3’末端缺失区内,紧邻右侧的缺失点,在人类同向重复序列为5~13b…  相似文献   

6.
DNA和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和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田清涞,李云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1)DNA和衰老关系的研究是揭开衰老之谜的关键,涉及面宽。本文仅就端粒DNA、线粒体DNA(mtDNA)、DNA甲基化和染色质DNA合成、缺损、修复与衰老关系予以综述。1端...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与线粒体功能缺陷相关,如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线粒体眼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Ⅱ型糖尿病、心肌病及衰老等,有人统称为线粒体疾病[1]。自1988年以来,线粒体疾病的发生被认为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线粒体疾病主要分为两...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和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线粒体基因组以及线粒体呼吸链中酶复合体的改变会影响能量的供给,近年来,对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不断深入,揭示了线粒体DNA突变与衰老和老年性痴呆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线粒体DNA突变和自由基损伤、氧化磷酸化、衰老及老年性痴呆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衰老”是老年病百病之源。防患于未然,弄清衰老机理,对症下药,是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病的根本之道。老年医学基础研究已出现从老年危重病,转向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的趋势,衰老机理研究于此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在发生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中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 (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 ,MPT)是关键 ,在多种肝病中存在着线粒体通透性转变。本文扼要介绍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1 先天性线粒体通透性转变所致肝病 :1995年Rosser和Gores指出 ,在因线粒体功能不全而致肝坏死的疾病中就包括部分先天性疾病。Johns认为线粒体DNA突变十倍于核突变及无内含子 ,随机突变将经常侵袭编码的DNA顺序。加之线粒体DNA既无有保护作用的组氨酸 ,又无一有效的修…  相似文献   

11.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线粒体DNA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线粒体DNA的突变富路王桂照周胜利傅晨薇张贵寅李钰近年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肌中存在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可能与DCM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肌mtDNA进行分析,试图说明DCM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糖尿病单基因致病类型。在最新的糖尿病分型中把其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属于β细胞遗传缺陷疾病。线粒体糖尿病也是一大类异质性疾病。为加深对此病的认识,除介绍线粒体DNA3243点突变常见的临床表现外,重点探讨此突变的胰外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情况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与糖尿病有关的其它线粒体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炎症是衰老及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标志。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引发衰老的始动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DNA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导致细胞的能量代谢受损,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同时衰老机体持续存在的低级别炎症反应可通过多种作用损害免疫系统的活化,而炎症代谢产物在调节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可为干预年龄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DNA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线粒体DNA的结构,功能及遗传学特性,开展线粒体DNA突变对心肌损害的研究,无疑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衰老又称老化,通常是指在正常状况下生物发育成熟后,随年龄增加,自身功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激能力下降,结构、组分逐步退行性改变,趋向死亡,不可逆转的现象[1].1956年,Harman首先提出来衰老的自由基假说,之后又提出人类衰老过程中线粒体DNA是自由基攻击的首要目标.19世纪80年代初Miquel等提出"细胞衰老学说",认为衰老是由于氧自由基攻击线粒体DNA引起的一个生物过程.1989年Linnane等提出线粒体衰老假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线粒体与衰老的关系,线粒体与衰老的关系也成为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DNA突变与衰老及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线粒体DNA(mtDNA)与衰老和某些心脏疾病的研究发展较快,mtDNA突变不仅可导致器官老化,而且可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其结果可能是mtDNA突变造成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功能障碍、ATP产生不足所致.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老年人中,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心瓣膜病是该年龄阶段比较具有临床意义的心瓣膜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和钙化,从而导致瓣膜及其支架的功能异常,引起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这是一个衰老过程,称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亦可称为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其真正病因尚不清楚。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发生率日益增加,是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重原因之一。因此需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因人而异地采取治疗措施,从而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1 临床表现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与衰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衰老是在生命进程中 ,机体各组织器官出现功能和形态的退变乃至老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对于衰老的机制有多种不同的学说 ,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生物钟学说、代谢学说、中毒学说等 ,其中 195 6年由英国学者Harman提出的自由基衰老学说占有重要地位。机体细胞中主要的自由基生成场所是线粒体 ,线粒体的氧化损伤是细胞衰老和细胞死亡的基础 ,所以线粒体在衰老和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1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是由双层膜围成的细胞器 ,外膜通透性强 ,而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这使得线粒体成为…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动力学影响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随增龄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加速了老化进展,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为止,衰老和线粒体动力学之间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分析了线粒体动力学与衰老的关系,探索了线粒体动力学对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旨在为研发衰老相关疾病的药物提供新的治疗靶...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及基因缺失与衰老关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相对含量及基因缺失与衰老的关系。方法采用Southern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8例不同年龄组人白细胞进行线粒体DNA缺失分析,用定量Southern杂交方法分析线粒体DNA含量。结果用Southern杂交方法未检测到线粒体DNA的缺失,用PCR方法检测到“普通缺失”21例,<40岁组20例中0例,40~49岁组4例中1例,50~59岁组2例中1例,60~69岁组10例中7例,>70岁组12例中12例。老年组线粒体DNA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线粒体DNA缺失发生率及相对含量均随增龄而增加,为此,进行线粒体DNA缺失及含量的研究对衰老指标的测定及抗衰老措施的评估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