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淮安市首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入性疟疾是指在其他疟区感染的病例,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在传播季节到疟区感染回归后发病的病例。近年随着我国对疟疾高发的非洲的技术和经济投资加大,往返非洲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现将2008年淮安市首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调查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处理一起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为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快卡检测及实验室镜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具备疟疾流行病学特征、耳垂血快卡检测阳性、显微镜镜检检出恶性疟原虫。结论该病例是一起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的回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防止输入性疟疾进一步扩散.方法 接卫生部门电话通报后,对2例确诊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结果 通过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并采取疫情监控、卫生处理、宣传教育等处理措施.结论 目前,各类输入性传染病疫情越来越严重,许多...  相似文献   

4.
13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波市原是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经过积极防治于1989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0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迄今20多年未发生疟疾流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自疫区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宁波,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发现,疟疾随时可死灰复燃,已对全市的疟疾防治成果构成严重威胁。现对2000~2003年发现的131例输入性疟疾病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海盐县原属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为该地唯一的传疟媒介,1962年年平均发病率为45.995/10万,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0%以上,流行疟种以间日疟为主。经过几十年持续的以根治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1987年经浙江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自1988年起进入疟疾监测巩固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时常有输入性疟疾发生。特别是国际化的劳务输出,非流行疟种的输入严重威胁海盐县的疟疾防治成果。2009年4月4日发生输入性恶性疟1例,现将病例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例国外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患者为非洲东南部马拉维务工人员,回国后数月因发热、发冷、头痛而就医,人院血膜镜检见多期“间日疟原虫”,环状体粗大,大滋养体期,裂殖体期颗粒较粗,受染红细胞明显变形,呈伞状、齿轮状等多种不规则形状,经广东省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血液疟原虫基因检测(PCR法)鉴定为卵形疟,并进行网络直报订正,对患者使用规范化治疗后病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3年淮安区上报的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淮安区共报告53例境外输入性病例,输入地为7个非洲国家,其中间日疟2例、恶性疟48例、卵形疟3例,全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均为男性,年龄分布在22~53岁之间,以40~49岁为主,占67.92%。结论 2009-2013年淮安区上报的疟疾病例均为到非洲地区务工感染后的返乡人员,以恶性疟为主,应特别加强对恶性疟疾高流行区归国人员的监测、管理、宣教工作,并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及镜检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桐庐县1989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诊断标准,2003年前连续8年无疟疾病例报告。2003年开始有疟疾病例报告,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发病率在1/10万以下。2007年疟疾发病率显著升高,出现聚集性输入性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浙江省义乌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输入性疟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9年义乌市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分析消除疟疾前(2009-2015年)和消除疟疾后(2016-2019年)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输入来源和诊疗报告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8—2020年宜宾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疟疾疫情概况、感染来源、分布特征、病例管理情况。结果 报告疟疾病例包括间日疟(35.21%)、恶性疟(52.11%)和未分型疟疾(12.68%)。病例主要来源国家是缅甸、刚果、多哥,分别占37.25%、17.65%、9.8%。宜宾县、翠屏区报告病例最多,6—8月和10月报告病例较多,患者主要为青壮年男性农民工。病例3 d内就诊率达100%,按照“1~3~7”管理规范,24 h上报率、3 d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率、7 d内疫点处置率均为100%。医疗机构初诊正确率为60.78%。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2018、2019、2020年密度分别为0.01、0和0.006只/(灯·h)。结论 宜宾市输入性疟疾有一定地区性和季节性分布规律,且本地存在再发风险,应根据每年输入病例和媒介监测情况动态掌握各县区风险分层,利用人员出入境时间流动规律,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广东口岸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疟疾的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经广东口岸入境疑似疟疾的旅行者和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6—2010年8月间对226份血样进行检查,共检出疟疾32例,恶性疟30例,间日疟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感染者主要是中青年、劳务工人,多数来自非洲地区,发病季节以6-8月份居多。结论广东口岸地区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 2012 - 2018年贵州省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为制订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 - 2018年贵州省网络直报疟疾疫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病例概况:2012 - 2018年贵州省累计报告疟疾病例164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平均发病率0.67/10万,报告病例数均在十位数以内波动;(2)疾病分型:以恶性疟100例(60.98%)为主,其次间日疟50例(30.49%)、未分型14例(8.54%);(3)人群分布:105例(64.02%)为男性,151例(92.07%)年龄分布于20~50岁,农民、工人、民工共105例(64.02%);(4)时间分布:无明显的月发病高峰、季节性特征;(5)地区分布:82例(50%)患者分布于贵阳市、遵义市。结论 2012 - 2018年贵州省无本地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年增长趋势平稳,疟疾消除工作进入巩固阶段。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贵州省今后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基层疟疾防控技能培训、医防协作及跨区域联防联控,以巩固消除疟疾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辽宁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口岸2005—2012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结果2005—2012年共检出疟疾19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3.60/10万。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间日疟为主,其中11例患者有疟疾史。19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主要是中青年,多为劳务人员和船员,多数来自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结论根据辽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为进一步提高疟疾控制后期输入性疟疾监测及诊治能力,保证2018年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广西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网络直报病例等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的感染来源、虫种、人群和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来广西共报告国外和区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97例,其中恶性疟261例,间日疟102例,三日疟7例,卵形疟3例,混合感染8例,未分型16例,死亡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河池、百色、玉林和崇左6个地级市,占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数的92.70%(368/397)。男女性别比为55.7∶1,年龄分布集中在20~50岁组,农民和工人占病例总数的85.39%(339/397)。国外输入病例最多的是非洲加纳共212例,其次为缅甸68例,柬埔寨26例。结论 当前广西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多数为恶性疟。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为确保2018年广西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应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武汉市东西湖区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37例输入性疟疾,恶性疟35例(94.59%),卵形疟2例(5.41%);除发热外,畏寒占54.05%、寒战48.65%、出汗29.73%、头痛37.84%、恶心呕吐62.16%、腹泻18.92%、肌肉酸痛13.51%;此组患者误诊率54.05%;经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哌喹及伯喹联合治疗,第4d内体温恢复正常者占90.91%,第6d外周血涂片疟原虫检查转阴者占84.38%,至23d累计32例(86.49%)患者治愈出院,复燃1例(2.70%)。结论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必须加强疟疾诊断防治知识教育和镜检技能培训和考核,保持对输入疟疾的发现与诊治能力。青蒿素类药物联合治疗输入性疟疾疗效可靠应予坚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步复苏,人口跨境往来更加便利,对输入性疟疾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我国目前对输入性疟疾风险评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风险指标体系构建法、风险指数法、数学模型法、易感性-接受性-输入性法等。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在输入性疟疾风险评估研究领域常见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revention of malaria is based on personal vector-control measures (PVCMs) to avoid mosquito bites at night and chemoprophylaxis if justified by the risk of contracting the disease. The most effective PVCM is the use of insecticide-treated mosquito nets. The decision to prescribe chemoprophylaxis, mainly to prevent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fection, depends on the benefit-risk ratio. Overall, the risk of contracting malaria is 1,000-fold lower during a stay in the tropical regions of Asia or the Americas than in sub-Saharan Africa. For “conventional” stays (less than one month with nights spent in urban areas) in low-risk settings in tropical Asia and America, the risk of being infected with Plasmodium parasites (≤1/100,000) is equivalent or lower than that of experiencing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chemoprophylaxis. Preventive medication is therefore no longer recommended. By contrast, in other settings and particularly in sub-Saharan Africa, chemoprophylaxis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 against malaria. However,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no single preventive measure provides full protection. Regardless of the level of risk or chemoprophylaxis-related indication, protection against mosquito bites and rapid management of febrile illness after returning from an endemic area are also critical to prevent malaria. Finally, migrants of sub-Saharan origin visiting friends and relatives in their country of origin form a high-risk group who should be recommended chemoprophylaxis in the same way as any other travelers—with a preference for the least expensive molecules (doxycyclin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年1-12月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49例输入性疟疾,患者为赴非洲及东南亚等12个国家务工回归人员,病例全年散发,恶性疟占93.88%,无明显季节性,人群以青壮年民工为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畏寒、乏力、肌肉酸痛、腹泻、肝脾肿大等多种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转氨酶增高、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首诊有22.45%的病例被误诊为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 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患者是赴非洲等地务工回归人员,全年均有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早期诊断和抗疟治疗及对症处理是救治重症疟疾的关键.对出国务工人员开展疟防知识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务工期对疟疾的感染,加强对务工回归人员的疟疾监测,早期发现和治疗,减少重症疟疾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