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检测化橘红中65种农药残留。方法:样品经乙腈匀浆提取,固相分散萃取(QuEChERS)管净化,采用DB-17MS毛细管柱(30 m×0.25 mm, 0.25μm),载气为氦气,进样口温度为250℃,进样量为1μL,程序升温(0~1 min, 60℃;以30℃·min~(-1)升至120℃;以10℃·min~(-1)升至160℃;以2℃·min~(-1)升至230℃;以15℃·min~(-1)升至300℃,保持6 min;升至310℃,保持5 min),传输接口温度为280℃;质谱离子源温度为280℃,电子轰击离子源(EI);轰击能量为70 eV;碰撞气为氮气,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空白基质配对照品法测定。结果:65种农药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5,添加水平0.01 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70.63%~127.65%,RSD为0.97%~8.85%;添加水平0.02 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67.05%~130.26%,RSD为0.52%~5.27%,检出限为0.002~0.010 mg·kg~(-1)。结论:该方法可判断化橘红是否有农药残留,为化橘红农药残留限度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回族药木香油方中挥发油和小极性成分,利用气质联用法鉴定分析各成分及相对含量,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成分种类的差异。方法:Shimadzu QP2010 plus GC-MS条件:Rxi-5Sil MS石英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起始温度50℃,保留1 min,以8℃·min~(-1)升温至150℃维持3min,以3℃·min~(-1)升温至210℃维持3 min,以15℃·min~(-1)升温至280℃维持15 min至完成分析;载气氦气,柱流量1.33 m L·min~(-1),分流比25∶1,进样口温度250℃,EI电离源70 e 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m/z 35~500。结果:SD法提取挥发油得率为0.8%,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6.28%;SFE法提取挥发油得率为2.91%,共鉴定出36个化合物,占成分总峰面积的97.98%;结论:采用SD法和SFE法提取得到的回族药香药木香油方中小极性成分在种类上有较大差异,GC-MS可用于鉴定和测定香药小极性成分,为下一步阐明回族药香药的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生姜制香薷的炮制工艺,探讨炮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香薷生品、生姜汁以及姜制香薷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气相色谱条件为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 25 mm×30 m,0. 25μm),载气为氦气,流速1. 0 m L·min~(-1),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0. 2μL,分流比50∶1,升温程序为柱温初始温度40℃,以5℃·min-1升温至60℃,保持2 min,再以5℃·min-1升至160℃,保持3 min,最后以25℃·min~(-1)升至250℃,保持2 min后结束。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电子碰撞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80℃,四极杆温度150℃;溶剂无延迟,电子倍增器电压设定2. 188 k V;全扫描模式,扫描范围m/z 35~550。通过检索比对NIST 11标准质谱图谱库,鉴定样品挥发油中化学成分。选择炒制时间、料液比、闷润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相对质量分数、挥发性成分数目和挥发油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姜制香薷的炮制工艺。结果:香薷生品中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辅料生姜中有81种挥发性成分,第1~9组正交试验样品中分别有31,38,29,35,38,33,34,22,26种挥发性成分,挥发油提取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姜制香薷生姜香薷生品。姜制香薷最佳炮制工艺为香薷饮片加等体积生姜汁闷润6 h后炒制8 min。结论:炮制对香薷挥发油提取量与挥发性成分种类均有一定的影响。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香薷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数据,为阐明该炮制品的炮制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决明子炒制前后2类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HPLC测定生、炒决明子中2类成分的方法,以期了解生、炒决明子中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使用Alltima C_(18)(4.6 mm × 1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色谱条件I乙腈-四氢呋喃-0.1%磷酸水溶液(17:3:80),检测波长278 nm;色谱条件Ⅱ甲醇-0.1%磷酸水溶液(79:21),检测波长254 nm,分别测定2类成分的含量.通过结果分析比较2类成分在生、炒决明子中的差别.结果:2类成分5个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精密度可靠RSD<1.6%;重复性好RSD<1.8%;样品在24 h内基本稳定.2类成分5个化合物在生、炒决明子中的含量均有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决明子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GC-MS测定龙脑樟植物不同部位右旋龙脑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GC-MS测定龙脑樟植物不同部位右旋龙脑的含量.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气质联用法测定;色谱柱:Rtx-5ms(0.25 mm×30 m,0.25μm);色谱条件:柱温从80℃开始,以10℃·min~(-1)升至120℃,并保持4 min,再以20℃·min~(-1)升至140℃;汽化温度250 ℃;载气为高纯度氦气;流速1.00 mL·min~(-1).质谱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50℃;进样量1μL;内标法.结果:d-龙脑在0.4~2.8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40%,RSD为0.56%.结论:本实验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回收率好,右旋龙脑含量以阴干后叶较高,其含量为63.97%,为龙脑樟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GC校正因子应用于细辛中黄樟醚、甲基丁香酚定量分析。方法:首先采用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DB-WAX毛细管柱(250μm×30 m,0.25μm),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30℃,载气氮气,恒压模式,进样量1μL,流速1.0 m L·min~(-1),氢气流速45 m L·min~(-1),空气流速450 m L·min~(-1),尾吹氮气流速35 m L·min~(-1),温度条件(起始温度135℃保持2 min,以5℃·min~(-1)升至160℃保持7 min,再以20℃·min~(-1)升至220℃保持3 min);再通过不同测定及计算方法得多个GC校正因子值;最后经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试验验证可行性,筛选校正因子值应用于黄樟醚、甲基丁香酚的定量分析。结果:各校正因子值计算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 RSD均3%;黄樟醚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2.96%~121.35%,RSD 3.4%~4.8%,甲基丁香酚为88.80%~112.54%,RSD 2.0%~3.4%;最终获得应用于10批细辛中黄樟醚、甲基丁香酚定量分析。结论:2个GC校正因子值定量分析10批细辛中黄樟醚、甲基丁香酚结果相差不大,多个GC校正因子值的筛选应用有利于提高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广佛手蒸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批次生佛手及制佛手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样品中的成分,进样口温度280℃,载气为高纯氦气,传输线温度280℃,分流比10∶1,进样量3μL,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3 min;以速率3℃·min~(-1)升至130℃,保持3 min;以速率5℃·min~(-1)升至250℃,保持至分析完成);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轰击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230℃,加速电压34. 6 V,扫描范围m/z 40~350。对所得数据进行峰对齐、切割、滤燥等预处理,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从不同批次佛手及其制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8个成分,统计筛选出了27个差异性成分,其中有15个共有性差异成分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α-蒎烯,β-蒎烯,对伞花烃,β-芳樟醇,L-4-松油醇,α-松油醇,橙花醇,β-环柠檬醛,香叶醇,α-柠檬醛10个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在生佛手中较高;β-石竹烯,顺式-α-香柑油烯,γ-衣兰油烯,γ-榄香烯和β-红没药烯5个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在制佛手中较高。结论:广佛手经过蒸制,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和组分均发生了改变,可为佛手的炮制原理及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对促进该岭南特色饮片的研究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GC-MS)法测定在空气中放置不同时间的决明子脂肪油的组成,探索其稳定性并推测其变化过程。方法色谱条件:HP-5 MS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He;汽化温度240℃;程序升温:150℃→280℃。质谱条件:EI电离,电压70 eV;GC-MS界面温度260℃;扫描围:201~450 amu。结果从决明子的脂肪油中,分离并鉴定了34个化合物。结论决明子脂肪油中主要含有十八碳二烯酸、(Z)-9-十八碳烯酸、十六酸、十八酸、二十酸、二十二酸、二十四酸,占总脂肪油的94.53%;决明子油放置不同的时间后,其组成虽有所变化但仍然相对稳定,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同分异构体间存在互变消长关系,特别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活性物质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藏族药珍珠丸系列品种(二十五味珍珠丸、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性成分的特征图谱,对其部分成分归属进行初步判定,为其全面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Agilent DB-1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温度320℃;柱温初始温度为60℃,保留1 min,以4℃·min~(-1)的速率升至90℃,保留1 min,再以2℃·min~(-1)的速率升至110℃,保留10 min,再以2.5℃·min~(-1)的速率升至200℃,保留5 min,最后以5℃·min~(-1)的速率升至280℃,保留8 min;载气氮气,流速3 m L·min~(-1),进样量2μL,分流比为5∶1。结果:GC特征图谱中标定的共有峰,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达到了要求(RSD5.0%),相似度分析中,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样品各成分的种类差异不大,但成分的比例和量上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气相特征图谱中,各共有峰分离较好,可为藏族药珍珠丸系列品种的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蜜炙对甘草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及相对质量分数的影响,为该炮制品的炮制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甘草不同样品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确认,Restek Rxi-5ms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程序升温(40℃,保持5 min,以7℃·min~(-1)升温至170℃,保持40 min,以2.0℃·min~(-1)升温至220℃,以5.0℃·min~(-1)升温至280℃),流量1.0 m L·min~(-1),载气为氦气;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电离源,分流比29∶1,电子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80℃,溶剂延时3.5 min,检测器电压0.8 kV,灯丝发射电流750μA,倍增器电压1.2 kV。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生甘草中鉴定出36种成分,炙甘草中鉴定出20种成分。其中有4种为二者的共有组分,分别为乙苯、环己酮、邻苯二甲酸丁基2-戊基酯和6,6-二甲基富烯。甘草蜜炙后,4个共有组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变化,分别由0.03%,0.12%,0.14%,0.12%提高到3.37%,13.24%,7.57%,10.84%。结论:甘草蜜炙后,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质量分数均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或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的干燥成熟种子, 前者习称南葶苈子, 后者习称北葶苈子。中医理论认为其能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用于痰涎壅滞、咳喘痰多、喘息不得卧及水肿、悬饮、小便不利等, 临床应用较广泛, 该文从本草考证、品种鉴别、炮制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分析、毒性等方面就南葶苈子与北葶苈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其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HPLC指纹图谱鉴别葶苈子与车前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鉴别葶苈子与车前子.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南葶苈子指纹图谱,并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系统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两者的HPLC图谱进行识别研究. 结果: 葶苈子与车前子的HPLC色谱峰和相对峰面积存在较大的差异,经统计分析,所有样品被分为葶苈子、车前子和混淆品三类. 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来鉴别葶苈子和车前子,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有效,可为葶苈子和车前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或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用药历史悠久,在我国南、北方及北温带其他地区均有分布。现代研究表明,葶苈子中含有强心苷类、硫苷类和异硫氰酸类、黄酮类、苯丙素类、有机酸类、脂肪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抗肿瘤、止咳、祛痰、平喘、利尿、改善急性肺损伤和代谢紊乱、雌激素样作用等药理活性。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对葶苈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南葶苈子及炒南葶苈子制备标准饮片的最佳均匀化工艺进行筛选。[方法] 以出粉率、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指纹图谱总峰面积作为指标设计L9(34)正交实验,对投料量、单次粉碎时间、粉碎次数3个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南葶苈子和炒南葶苈子制备标准饮片的均匀化方法。[结果] 南葶苈子最佳均匀化工艺:投料量150 g,单次粉碎时间10 s,粉碎4次;炒南葶苈子饮片最佳均匀化工艺:投料量100 g,单次粉碎时间10 s,粉碎3次。[结论]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均匀化工艺方法得当,合理可行,为南葶苈子及炒南葶苈子制备标准饮片进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为标准饮片均匀化技术规范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3种车前子糖醛酸含量。方法:分光光度法。结果:大车前子糖醛酸高于车前子及平车前子。结论:不同种、不同产地车前子糖醛酸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牵牛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牵牛子泻下的有效成分,为建立其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LH-20进行纯化,通过各种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牵牛子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大黄素甲醚(Ⅰ),大黄素(Ⅱ),大黄酚(Ⅲ),咖啡酸乙酯(Ⅳ),咖啡酸(V),α-乙基-D-吡喃半乳糖苷(Ⅵ),β胡萝卜甙(Ⅶ),β谷甾醇(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V、Ⅵ为首次从牵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完善快速PCR鉴定检测体系,并建立菟丝子或莱菔子的分子鉴别方法。收集不同地区的菟丝子、莱菔子及其易混淆品材料,所有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对菟丝子、莱菔子及其易混淆样品ITS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采用2步法进行PCR扩增,从而对菟丝子或莱菔子进行鉴别。通过对影响PCR退火温度、变性温度、退火时间、变性时间、循环次数等因素进行优化,并对不同型号PCR仪进行考察,分别获得菟丝子、莱菔子快速PCR反应程序。在稀释后的PCR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正品显示出明亮绿色荧光,而混淆品不显示荧光,且可有效的避免因引物二聚体而存在的假阳性问题。快速PCR方法可以简单快速鉴别菟丝子、莱菔子,为实现药材分子鉴别的现场运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葶苈子抗心衰有效组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葶苈子抗心衰的有效组分,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地高辛组)和葶苈子不同剂量组,除正常组外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6周复制心衰大鼠模型,药物灌胃干预4周,大鼠代谢笼法收集6 h尿液,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处死后称取每组大鼠的体重和心脏质量,计算心脏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测定心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运用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NP,cTnI,AngⅡ,ALD水平明显升高,心衰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和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尿量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病理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发挥抗心衰作用的有效组分为水部位,可以显著降低BNP,cTnI,AngⅡ,ALD水平(P0.05,P0.01),升高心衰大鼠的LVEF和LVFS(P0.05,P0.01),并能减轻心肌病理损伤;且葶苈子中、高剂量组可以极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和升高SOD活性(P0.01),具有较好的利尿作用(P0.05),同时中剂量组使GSH-Px活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葶苈子有效组分水部位能够显著改善心衰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衰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失衡状态,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建立南葶苈子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并对北葶苈子及混伪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0.30 mL·min–1;柱温为35℃。结果:建立了南葶苈子药材U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7个,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峰3)可区分南葶苈子和北葶苈子;芥子碱(峰2)可区分南葶苈子和菥蓂子;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峰6)可区分南葶苈子和荠菜子。结论: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能有效区分南葶苈子、北葶苈子及其混伪品荠菜子、菥蓂子,为控制葶苈子药材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葶苈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孙凯  李铣 《中草药》2002,33(7):673-675
对葶苈子的化学成分,药理和毒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葶苈子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