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SOX11 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SOX11在食管癌组织、细胞系(EC109、KYSE150、KYSE410 和 KYSE510)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 HEEC的表达;分别转染 pcDNA3.1(+)-Flag-SOX11 质粒(实验组)和pcDNA3.1(+)-Flag-Vector质粒(对照组)至EC109细胞系,qRT-PCR验证SOX11的过表达;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SOX11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SOX11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相关标志物表达分析。结果 与食管上皮组织相比,SOX11 mRNA 和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SOX11的蛋白表达下调与肿瘤分级(P=0.014)、T分期(P=0.036)、淋巴结转移(P=0.014)相关;同时与食管上皮细胞相比,SOX11 mRNA在食管癌细胞中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4、48、72 h细胞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实验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active-β-catenin 及下游的基因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结论 SOX11在人食管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可能通过拮抗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食管癌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4组食管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筛选,通过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对靶基因进行预测,利用GO和KEGG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和通路分析,明确lncRNA的功能。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lncRNA共318个,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193个lncRNA表达上调,125个lncRNA表达下调(P < 0.01)。富集分析表明共有5个GO类别,其中细胞成分有3个,生物过程有1个,分子功能有1个,均通过反式调控方式调控靶基因。通路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参与轴突导向信号通路和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信号通路。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lncRNA的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有明显差异,差异表达的lncRNA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复杂调控网络,并与肿瘤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在人食管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人食管癌组织中TRAP1和S100A8的表达水平。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150中建立稳定下调TRAP1的细胞系, 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转移能力,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AP1的下游基因E-Cadherin、N-Cadherin和S100A8的表达水平。结果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5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1.7%), 并与S100A8具有一致性(χ2=4.141, P<0.001)。得到稳定下调TRAP1的细胞系KYSE150-TRAP1, 与对照组细胞系KYSE150-control相比, KYSE150-TRAP1细胞系中TRAP1的表达水平下调85%(P<0.05), 细胞的转移能力降低46%(P<0.05),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变化;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19%(P<0.05), S100A8的表达水平下降39%(P<0.05)。结论 TRAP1在食管癌组织中过表达, 并通过调控S100A8的表达促进食管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线粒体柠檬酸转运体SLC25A1对食管癌细胞体外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及UALCAN交互式网络工具比较分析184例食管癌组织与11例正常组织的SLC25A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亚致死剂量X射线多次暴露法建立放射抵抗及对照组食管癌细胞系,放射克隆存活法线性二次靶模型分析两株食管癌细胞株放疗反应性的差异;多次X射线照射(总剂量6.0 Gy)上述两株食管癌细胞后,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免疫印迹法分析慢病毒小发夹RNA稳定转染敲低SLC25A1表达对DNA损伤修复关键信号分子H2AX和DNA-PKcs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TCGA肿瘤组织数据库比较分析证实,与正常食管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SLC25A1 mRNA表达水平升高1.65倍(P=1.64×10-4);多轮亚致死剂量暴露法构建的放射抵抗食管鳞癌细胞株SLC25A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36倍(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敲低SLC25A1表达的放射抵抗食管癌细胞株凋亡率增加1.58倍(P < 0.05);活性氧水平下调(65.3±14.3)%(P=0.007);并下调磷酸化H2AX(Ser139)和磷酸化DNA-PKcs(Ser2056)水平(P均 < 0.05)。结论: SLC25A1可能是一种参与食管鳞癌发病和放射抵抗的癌基因,通过下调活性氧水平,抑制DNA损伤修复,诱导细胞凋亡并可作为食管鳞癌放射增敏的潜在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SA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探讨SALL4在食管鳞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ALL4的表达情况,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SALL4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特征、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SALL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ALL4高表达与术中肿瘤部位(P=0.038)、G分级(P=0.036)和AJCC分期(P=0.015)密切关联。生存分析及Cox风险回归分析表明,SALL4高表达组的食管鳞癌患者OS和PFS均低于SALL4低表达组(P<0.05)。结论 SALL4高表达可以作为食管鳞癌一个独立的预后判定因子,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帮助判断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70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2、MMP-9、VEGF mRNA和蛋白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XCR-2、MMP-9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XCR-2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诊断意义。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CXCR-2、MMP-9、VEGF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为P < 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CXCR-2、MMP-9、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为P < 0.01);且癌组织中CXCR-2的表达与MMP-9、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8和0.491,均为P < 0.01);癌组织中CXCR-2表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95% CI (0.908,0.972),P < 0.05],最佳截断点为0.77。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和80.9%。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CXCR-2、MMP-9和VEGF呈高水平表达,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关系密切,CXCR-2表达水平的检测对食管鳞癌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线粒体柠檬酸转运体SLC25A1对食管癌细胞体外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及UALCAN交互式网络工具比较分析184例食管癌组织与11例正常组织的SLC25A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亚致死剂量X射线多次暴露法建立放射抵抗及对照组食管癌细胞系,放射克隆存活法线性二次靶模型分析两株食管癌细胞株放疗反应性的差异;多次X射线照射(总剂量6.0 Gy)上述两株食管癌细胞后,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免疫印迹法分析慢病毒小发夹RNA稳定转染敲低SLC25A1表达对DNA损伤修复关键信号分子H2AX和DNA-PKcs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TCGA肿瘤组织数据库比较分析证实,与正常食管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SLC25A1 mRNA表达水平升高1.65倍(P=1.64×10-4);多轮亚致死剂量暴露法构建的放射抵抗食管鳞癌细胞株SLC25A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36倍(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敲低SLC25A1表达的放射抵抗食管癌细胞株凋亡率增加1.58倍(P < 0.05);活性氧水平下调(65.3±14.3)%(P=0.007);并下调磷酸化H2AX(Ser139)和磷酸化DNA-PKcs(Ser2056)水平(P均 < 0.05)。结论: SLC25A1可能是一种参与食管鳞癌发病和放射抵抗的癌基因,通过下调活性氧水平,抑制DNA损伤修复,诱导细胞凋亡并可作为食管鳞癌放射增敏的潜在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蛋白4(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protein 4,NEDD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过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131例食管鳞癌及配对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NEDD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同时,使用TCGA和GTEx数据库中的mRNA表达数据,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NEDD4 mRNA的表达变化。然后,在NEDD4表达水平较高的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用特异性siRNA敲降NEDD4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EDD4在40%(53/131)的食管鳞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而在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NEDD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病理学分期呈正相关(均为P < 0.05)。同时,TCGA及GTEx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NEDD4 mRNA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明显升高(P < 0.01)。细胞增殖活力检测结果显示,在KYSE30和KYSE150细胞中,转染NEDD4 siRNA的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均为P < 0.01)。结论:NEDD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可增强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提示NEDD4过表达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Survivin对c-myc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为Survivin shRNA干扰组、阴性质粒对照组(Control shRNA)和空白细胞株(未加任何处理的食管癌ECA109细胞),将2μg Survivin shRNA质粒、2μg Control shRNA质粒分别转染ECA109细胞,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Survivin、c-myc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c-myc蛋白及p-ERK蛋白的表达;采用ERK、p38、JNK、JAK/STA3、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分别阻断ECA109细胞中关键激酶的表达,RT-PCR法检测c-myc mRNA的表达。结果:与阴性质粒对照组和空白细胞组比较,Survivin shRNA组Survivin表达下调,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采用ERK、p38、JNK、JAK/STA3、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分别作用于食管癌ECA109细胞,PD98059(ERK信号通路阻断剂)组c-myc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 < 0.05);Survivin shRNA干扰沉默Survivin基因后ERK磷酸化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Survivin对c-myc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可能通过ERK信号传导通路调控c-myc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放射耐受食管鳞癌细胞系,筛选放射耐受相关基因及探索耐受机制。方法 利用放射线反复照射食管癌细胞系KYSE410,构建放射耐受细胞系KYSE410-res。检测照射前后食管癌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放射线处理前后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差异情况,并对差异明显的基因进行验证。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KYSE410-res细胞较KYSE410细胞抗凋亡能力和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值均<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KYSE410-res细胞中表达上调≥4倍基因有463个,下调≥4倍基因有251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增殖、粘附、信号转导、血管生成、活性氧代谢、细胞损伤修复及MAPK/ERK信号通路,OAS2和UBD是重要节点蛋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LA-DQB1、MMP1、NCAM1、ZNF521、GPC6、SELENBP1、LCN15、TFPI-2基因在KYSE410-res细胞中表达情况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MAPK/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OAS2和UBD基因的表达上调、TFPI-2基因的表达下调伴随MMPs的表达上调,可能是食管癌细胞放射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ETM2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研究LETM2对ESCC细胞系KYSE150和ECA109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  方法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90例ESCC及癌旁组织LETM2蛋白表达差异,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SCC细胞系LETM2表达情况,慢病毒敲低KYSE150和ECA109细胞中LETM2表达。MTT和克隆形成技术检测LETM2对ESCC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法分析LETM2敲低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  结果  在ESCC组织中LETM2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LETM2通过抑制ESCC细胞G1期向S期转化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但对侵袭和迁移能力影响不大。  结论  LETM2可能作为驱动基因促进ESCC的发生发展,是ESCC的关键遗传变异,可能作为ESCC早诊早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To elucidate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gankyrin in ESCC progression and the effect of its down-regulation in ESCC,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gankyrin in ESCC tissues comparing i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a and tested a short-hairpin RNA (shRNA) expression vector for gankyrin in ESCC cell lines. Gankyrin protein expression in 11 ESCC cell lines (KYSE series) was examin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The expression of gankyrin mRNA in 30 ESCC tissues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normal epithelia by Real-time PCR. Expression of gankyrin protein was immunohistochemically analyzed in the ESCC of 103 patients. A gankyrin-shRNA vector was stably transfected into KYSE 170 cells to assess the role of gankyrin in cell motility, invasion and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nd tumor formation in vivo. Gankyrin expression increased in all 11 ESCC cell lines. Real-time PCR revealed that gankyrin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the cancerous tissue for all 30 patients. In immunohistochemistry, gankyrin overex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lower survival rate (p = 0.0001), extent of the primary tum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distant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stage (p = 0.0072, p = 0.0004, p = 0.0172 and p = 0.0002, respectively). A shRNA vector against gankyrin repressed growth, cell motility, invasiveness in vitro and tumor formation in vivo. Gankyrin over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SCC tumor progression and could be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therapeutic gene target in ESCC.  相似文献   

13.
张进忠  李悦淇  石科  杨亮  郭丹 《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2):1185-1193
背景与目的:作为调节细胞周期的蛋白激酶,polo样激酶4(polo-like kinase 4,PLK4)参与有丝分裂启动、中心体成熟、胞质分裂及DNA损伤检测等,在多种肿瘤中呈高表达,但PLK4是否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增殖和侵袭迁移尚不清楚。研究PLK4在ESCC细胞系和临床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以及对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PLK4基因在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ESCC细胞系TE-1、TE-8和TE-13中的mRNA表达水平。离心收集细胞后用RIPA裂解液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和ESCC细胞系TE-1、TE-8和TE-13中PLK4蛋白水平。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93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ESCC的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距原发灶边缘5 cm以上),临床组织用液氮速冻后加入RIPA裂解液研磨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LK4蛋白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LK4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TE-13细胞中PLK4的表达,设计并合成PLK4的siRNA干扰片段,采用Lipofectamine TM 2000转染细胞抑制PLK4在TE-13细胞中的表达,RTF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干扰片段对PLK表达的影响。PLK4在TE-13细胞中表达下调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LK4下调后对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蛋白mTOR、p70S6K、p-mTOR Ser2448 和p-p70S6K Thr421/Ser424 表达的影响。结果: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LK4基因在ESCC细胞系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ESCC组织标本中PLK4的蛋白表达水平异常增高(P<0.05),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为0.786~0.895,灵敏度为74.2%(69/93),特异度为89.2%(83/93)(P<0.000 1)。PLK4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均无关(均P>0.05),但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均P<0.05)。ESCC分化程度越低,PLK4高表达率越高,低分化程度的ESCC组织中PLK4高表达率为86.7%,Ⅲ~Ⅳ期患者ESCC组织中PLK4蛋白高表达率为92.3%。PLK4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下调PLK4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TE-13细胞的增殖(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下调PLK4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TE-13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抑制PLK4的表达使TE-13细胞中mTOR和p70S6K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且p-mTOR Ser2448 和p-p70S6K Thr421/Ser424 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PLK4在ESCC细胞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抑制PLK4的表达可以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PLK4可能通过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ESCC细胞恶性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Huntingtin interacting protein 1,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HIP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该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I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8%(78/85),显著高于食管癌旁组织(5.9%,5/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统计分析发现,HIP1在病理分级组间差异显著(P=0.03),而在性别、年龄、TNM分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食管癌旁组织相比,HIP1基因和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结论:HIP1蛋白可能是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蛋白,可能是食管癌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自分泌的白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对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ES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IL-32表达量差异,检测不同ESCC细胞系中IL-32表达;在高表达细胞中利用siRNA敲低IL-32表达,在低表达细胞系中过表达IL-32;通过MTT、Transwell实验等检测IL-32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表型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ESCC组织中IL-3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ESCC细胞系中IL-3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Het-1A;敲低IL-32显著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IL-32促进ESCC细胞的恶性表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32促进ESC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结论:ESCC细胞自分泌的IL-32可能通过促进ESC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发挥促癌作用,抑制IL-32可能成为治疗ESCC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Wnt-1诱导分泌蛋白2(Wisp2)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4月至2016年03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02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Wisp2蛋白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Wisp2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对E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行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Wisp2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3.7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6.27%;蛋白质印迹分析进一步证明ESCC 组织中Wisp2蛋白过表达;Wisp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参数无关,而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显著相关;过表达Wisp2的患者总体生存率下降(P<0.001)。结论:Wisp2在ESCC组织中表达较高,提示Wisp2可能参与了疾病进展及预后,可作为ESCC新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KIAA152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KIAA152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其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IAA1522蛋白在癌旁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浆,阳性表达率为12.5%(12/96),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3%(78/96),两者间差异显著(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期短显著正相关(P=0.017,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0)。卡方检验的分析结果显示,KIAA152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正相关(P=0.012,Fisher精确检验)。结论:KIAA152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短显著相关,可能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转移的潜在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9,ADAM9)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提取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 HBL100,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 -7,ZR -75-1,MDA -MB -231,HCC1937和 Hs578T,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的总蛋白和总 mRNA,提取细胞的总蛋白和总 RNA 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 PCR 检测 ADAM9的表达。结果:在人乳腺癌细胞系 MDA -MB -231中 ADAM9蛋白表达最高,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 ADAM9表达较低。结论:ADAM9在高侵袭的 MDA -MB -231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ALK5激活型真核表达质粒Flag-ALK5 T204D,证实融合蛋白在肾癌细胞内表达,并验证其对TGF-β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方法:以野生型ALK5质粒为模板,采用重叠延伸PCR方法进行定点突变;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肾癌细胞ACHN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检测该突变体对TGF-β信号通路典型靶基因启动子的激活作用。结果:对ALK5的表达序列进行定点突变,构建了ALK5激活型真核表达质粒Flag-ALK5 T204D;Western blot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分子量约为58kDa;Flag-ALK5 T204D能够上调TGF-β信号通路典型靶基因启动子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Flag-ALK5 T204D并验证了其对TGF-β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LK5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小RNA-6803(miR-6803)及其宿主基因蛋白磷酸酶6调节亚单位1(protein phosphatase 6 regulation subunit 1,PPP6R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和PPP6R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ESC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013年至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的72例ESCC手术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6803和PPP6R1在ES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前后的ESCC细胞株TE1、TE13、Eca109、T.TN、Kyse170中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ESCC细胞系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PP6R1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miR-6803和PPP6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318±0.156,0.408±0.177 vs 1.000±0.001,均P<0.05),miR-680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PPP6R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ESCC组织中miR-6803和PPP6R1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ESCC组织中PPP6R1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6.94% vs 36.11%,P<0.05),并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miR-6803-和PPP6R1基因的低表达与PPP6R1启动子区甲基化明显相关(P<0.05).经5-Aza-dC处理后,5种ESCC细胞中miR-6803和PPP6R1的表达均升高,并且TE1、TE13、Kyse170细胞中PPP6R1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非甲基化程度增加,其余2种细胞中PPP6R1基因均表现为非甲基化状态.结论:miR-6803及其宿主基因PPP6R1的低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miR-6803和PPP6R1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