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观察对比氯胺酮静脉麻醉中是否复合应用异丙酚 ,在隆胸手术中 ,对术中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隆胸手术住院病人 10 0例 ,年龄2 1~ 4 5岁 ,体重 4 2~ 61kg。术前均无明显心肺疾病史 ,手术时间为 4 5~ 82分钟。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饮 ,术前肌注阿托品 0 .5mg ,安定10mg。诱导时 ,先静注芬太尼 0 .1mg ,氟哌啶 5mg ,然后A组 (n =50 )病人静注氯胺酮 1~ 1.5mg·kg 1,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间断追加氯胺酮 0 .5~ 0 .8mg·kg 1。B组 (n =50 )在A组用药基础上 ,用异…  相似文献   

2.
观察多沙普仑对小儿氯胺酮麻醉的催醒作用。将 48例ASAⅠ~Ⅱ级 ,在氯胺酮麻醉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4例。Ⅰ组为对照组 ,Ⅱ组为催醒组。两组均在入室后肌注氯胺酮 4mg/kg ,手术开始前静注氯胺酮 1 5mg/kg ,术中每间隔 2 0~ 2 5分钟追加氯胺酮 1mg/kg。术毕无咳嗽、吞咽、肢体活动及呼唤无反应者作为催醒观察对象。Ⅱ组催醒时首先以多沙普仑 1 5mg/kg静注 ,继以 0 5 %多沙普仑慢滴 30分钟 ,总用量为 2 5± 0 5 2mg/kg。Ⅰ组静注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的催醒作用。结果表明两组氯胺酮用量、手…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性 ,5岁 ,体重 19kg。因左侧阴囊内无痛性肿物 4个月 ,被确诊为左侧腹沟斜疝并交通性鞘膜积液住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 ,无癔病、头颅外伤及痛觉障碍病史。体检除阴囊肿物外余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于 2 0 0 0年 10月 31日在氯胺酮麻醉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前肌注安定4mg、阿托品 0 2 5mg。麻醉用氯胺酮10 0mg肌注。 2min后入睡 ,效果良好。手术 1h时麻醉减浅 ,肌肉注射氯胺酮5 0mg。手术历时 1h30min。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氧饱和度维持 98%~ 99% ,手术顺利。安返病房后 1h2 0min清醒。清醒期无躁动 ,无抽…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加颈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先天性斜颈纠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院对先天性斜颈纠正术的患儿采用氯胺酮加颈丛神经阻滞的方法 ,取得初步经验体会。择期手术患儿 15例 ,ASAⅠ级 ,年龄 1~ 12岁 ,男 10例 ,女 5例。术前 6 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 0 0 1mg/kg。入室后有 10例在肌注氯胺酮 5mg/kg加安定 0 2mg/kg后行颈丛神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乳房纤维瘤切除术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乳房纤维瘤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行乳房纤维瘤切除术女性患者 3 0例 ,ASAⅠ~Ⅱ级 ,平均年龄 ( 3 8 6± 7 1)岁 ,体重 ( 60 0±8 1)kg。麻醉方法 术前 3 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和阿托品 0 5mg。入手术室后静注芬太尼 2 μg/kg、氟哌利多0 1mg/kg ,3分钟后缓慢静注氯胺酮 0 6~ 0 8mg/kg、丙泊酚 0 8~ 1 0mg/kg ,然后以 4mg·kg-1·h-1的速度持续静注丙泊酚。术中酌情分次追加氯胺酮 0 3~ 0 4mg/k…  相似文献   

6.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由于先天畸形或外伤需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 ,我科 1999年~ 2 0 0 1年对这类患儿实施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手术 ,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1例 ,年龄 2~ 7岁 ,平均 4 5岁 ,均行上肢择期手术 ,手术时间 0 5~ 3 5h。1 2 术前准备患儿术前禁食 8h ,禁水 4h ,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0 0 2mg/kg ,安定 0 2mg/kg ,对于哭闹不合作的患儿进入手术室前肌注氯胺酮 5mg/kg作为基础麻醉。1 3 麻醉方法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 ,取仰卧位 ,头偏向健侧 ,一手…  相似文献   

7.
恶性高热综合征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2 0 0 0年 10月在全麻手术中 ,发生 1例恶性高热(MH) ,特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患儿 ,男 ,11岁 ,体重 2 9kg。以肠套叠收入院 ,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体温 36 5℃。术前实验室检查 ,除Hb6 5g/L外 ,其他无特殊。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阿托品 0 5mg。入手术室后 ,经静脉注入氯胺酮 5 0mg、氟哌利多 2 5mg、维库溴铵 2mg诱导 ,顺利插入气管插管。术中吸入 1%~ 1 5 %异氟醚维持麻醉。使用美国产Ohmeda2 10麻醉机 ,780 0型呼吸器 ,控制呼吸 2 0次 /分、氧气流量 3L/min、潮气量 10ml/kg。监测BP、H…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 ,8个月 ,8kg ,门诊以左斜疝嵌顿入院 ,拟氯胺酮麻醉下行手术。术前常规剂量 ,阿托品 0 2mg、苯巴比妥钠2 0mg ,入室前肌注 5 0mg氯胺酮 ,术中每当患儿肢体微动时 ,静注氯胺酮 1~ 2mg/kg。手术历时 90min ,氯胺酮总量14 0mg。术毕安返病房 ,垫肩吸氧 ,监测、HR、SpO2 。患儿 1h后苏醒 ,12h后患儿体温 37 5℃ ,突发全身抽搐 ,口唇发绀 ,眼球向左上方斜视。立即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 ,静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10 %的葡萄酸钙 10ml等解痉处理。同时物理降温及 2 0 %的甘露醇脱水处理保护脑组织 ,抽搐持续35m…  相似文献   

9.
静注立止血引起类过敏反应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 ,女 ,4个月 ,体重 8kg ,左颈部淋巴管瘤 ,拟全麻下行淋巴管瘤切除术。术前一般情况好 ,无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既往有青霉素、氨基比林过敏史。术前肌注异丙嗪7 5mg、东莨菪碱 0 1mg ,进入手术室时HR 12 0次 /分 ,SpO2 99%。麻醉诱导 :氯胺酮 5 0mg肌注 ,地西泮 2mg、γ 羟基丁酸钠 6 75mg静注。经口明视插入ID 4mm气管导管。术中以 0 4 %氯胺酮液用微量泵均恒输注维持麻醉 ,手术经过平稳。HR 12 8次 /分、SpO2 10 0 %、RR 2 6次 /分 ,保留自主呼吸 ,间断给于人工辅助。手术历时 12 0分钟 ,手术结束时 ,…  相似文献   

10.
患儿 男 ,3岁 ,13kg ,以右侧腹股疝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术前 0 5h肌注阿托品 0 375mg、苯巴比妥 0 0 35 g。入手术室R2 4次 /min ,P96次 /min ,BP13/ 8kPa ,血氧饱和度 10 0 % ,深部肌注氯胺酮 6 5mg ,5min后手术开始 ,2 0min患儿不能耐受手术 ,静脉推注氯胺酮 45mg ,5 0min静注氯胺酮 2 0mg(在1h内共用氯胺酮 130mg)。手术历时130min ,患儿生命体征正常 ,送回病房 ,继续补液以及抗生素的运用。回病房8h后患儿烦躁不安 ,恶心呕吐 ,经对症处理后鼻饲氧气吸入 ,生命体征平稳 ,继续输液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11.
文献报道联体婴儿发生率约为 1/ 5 0 0 0 0 ,其中大约 60 %发生流产 ,出生时存活的联体婴儿发生率为 1/ 2 0 0 0 0。联体婴儿包括头部联胎、胸部联胎、脐部联胎、剑突联胎等 ,其中胸部联胎占 4 0 %、臀部联胎占 18%。联体婴儿分离术麻醉管理较为复杂 ,本文报道 1例臀骶直肠联体婴儿分离麻醉如下。病例摘要女性 ,臀骶直肠联体婴儿 ,剖宫产后 5 0天 ,体重共 7kg ,联体婴儿Ⅱ术前诊断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术前 3 0分钟 ,两婴分别肌注地西泮 1mg、阿托品 0 1mg。分两组人员实施麻醉。入室后先给联体Ⅱ肌注 5mg/kg氯胺酮 ,进入麻…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93~1998年共实施小儿肺出血介入治疗12例,现就麻醉处理小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2岁6月~12岁,ASA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诊断:支气管动脉畸形3例、肺隔离症3例及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6例。术前Hb均<80g/L,其中2例<50g/L。10例采用咪唑安定025mg/kg、氯胺酮6mg/kg肌注,术中造影导管抵达靶血管时静脉追加氯胺酮2mg/kg。另2例术前出血次多量大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静注咪唑安定02mg/kg、肌注氯胺酮4mg/kg,术中间断吸入08%~1%安氟醚。予面罩吸氧,不作气管内插管,常规监测BP…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观察术中静脉氯胺酮的超前镇痛效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4 5例ASAⅠ~Ⅱ级 ,年龄 2 3~ 60岁的胆囊切除者 ,硬膜外麻醉 (EA)后随机均分成三组。Ⅰ组于手术切皮前、Ⅱ组于关腹时静滴氯胺酮 0 4mg/kg ,Ⅲ组于切皮前生理盐水 1ml静滴作对照研究。术前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5mg肌注。麻醉前后 1小时补液 80 0~ 10 0 0ml。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SpO2 、RR和ECG。选T8~ 9行硬膜外穿刺。麻醉成功后约 15分钟静滴氟哌啶醇 5mg、哌替啶5 0mg ,同时面罩吸氧。术毕吗啡 1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  相似文献   

14.
小儿斜视矫正术眼心反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心反射在眼科手术中发生率不高 ,但小儿斜视矫正术很容易发生眼心反射。我院 1996年 9月至 1999年 9月共完成小儿斜视矫正术 2 0 0例 ,发生眼心反射 146例 ,占 73% ,现做回顾性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46例中男 10 6例 ,女 40例 ,年龄 :2~ 3岁10例 ,4~ 5岁 92例 ,6~ 8岁 44例。麻醉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地西泮 0 2mg/kg、阿托品0 0 1mg/kg、入室后肌注氯胺酮 5mg/kg维持麻醉。每半小时再追加首次剂量的 2 / 3,术中监测心电图。眼心反射的ECG异常持续时间 :30秒至 1分钟 96例1分钟至 1 5分钟 5 0例。表现为心…  相似文献   

15.
我院一例患者在颈动脉体瘤术中发生顽固性肺水肿。现将术中及抢救情况、可能原因和经验教训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7岁 ,5 0kg ,左颈部肿块 2cm× 2 5cm ,术前心电图无异常 ,ASAⅠ级。术前用药为苯巴比妥钠 0 1g肌注。于上午 8∶0 0在局部麻醉 ( 0 5 %利多卡因 + 1∶2 0万肾上腺素 )下行肿块切除术。当探查肿块时 ,患者躁动不安 ,全身大汗 ,于 10∶0 0肌注哌异合剂 (哌替啶 75mg、异丙嗪 3 7 5mg) ,效果仍不佳。 10∶ 3 0静脉内注射氯胺酮 3 7 5mg、安定3 75mg后病人安静。随即测血压为 0 ,心率 15 0次 /分 ,…  相似文献   

16.
小儿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与静脉合用咪唑安定的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但其并发症亦屡见不鲜。本文采用氯胺酮 咪唑安定静脉复合法与之对照 ,以探讨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2~ 10岁的小儿上肢手术 60例 ,分成A、B两组 ,每组 3 0例。A组为氯胺酮加臂丛阻滞组 ,B组为氯胺酮 咪唑安定静脉复合组。麻醉方法 术前 3 0分钟患儿均肌注苯巴比妥钠 2mg/kg、阿托品 0 0 2mg/kg。 ( 1)两组均于入手术室后臂肌注射氯胺酮 4~ 6mg/kg ,待入睡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 2 )A组行肌间沟臂丛阻滞 ,估计…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咪唑安定在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丙泊酚为速效短效静脉麻醉药 ,可反复间断或连续给药而无药物蓄积作用。咪唑安定具有良好的镇静、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本文就将两者联合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及增殖体切除术 ,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2例 ,女 8例。ASAⅠ级。年龄2~ 12岁。术前均无贫血、发热或感冒症状。麻醉方法 术前 1小时肌注阿托品 0 0 1mg/kg。入室后行静脉穿刺。麻醉诱导 :静注芬太尼 2 0 μg/kg、咪唑安定0 1mg/kg、丙泊酚 2 5~ 3 0mg/kg ,面罩加压给氧 1~ 2分钟并表麻后插入气管导管 ,术中保…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原地区 (海拔 36 5 8m)全麻病人术中术后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间作用对机体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择期胆囊切除病人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1~ 5 4岁 ,体重 47~ 74kg。ASAⅠ~Ⅱ级 ,无内分泌疾病。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2mg/kg、阿托品 0 0 1mg/kg。以芬太尼 4μg/kg、异丙酚 2mg/kg和氯化琥珀胆碱 2mg/kg静注快速诱导并行气管内插管。术中行控制呼吸 ,用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注并吸入安氯醚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前 (T1)、气管插管后(T2 )、手术开始后 5min(T3 )、手术 …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四肢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实用骨科杂志》2000,6(3):219-219
我院选择性对 2 0例患儿实施氯胺酮麻醉用于骨科四肢手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 2 0例 ASAI- 级手术患儿 ,男 4例 ,女 16例 ,年龄 8个月~ 10岁 ,体重 8.7~ 2 7公斤 ,无长期服用镇静药史 ,无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及精神病史 ,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均在氯胺酮麻醉下施行骨科四肢手术 ,手术时间 118.16± 5 3.2 4分钟 ,术前 6小时禁饮食 ,术前肌注阿托品注射液0 .0 1mg- 0 .15 mg/ kg,苯巴比妥钠 2 mg/ kg和肌注氯胺酮 5- 8mg/ kg,静脉点滴 1- 2 m g/ kg,年龄幼小的则先给予氯胺酮肌注 ,安静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 …  相似文献   

20.
文献报道 ,小儿腭裂修复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其他手术高而严重[1] 。为探讨鼻咽通气管的治疗效果 ,作者应用其与口咽通气道进行了对比观察。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自 1997年 11月~ 1999年 3月 ,以我院择期行Ⅱ°或Ⅲ°腭裂修复术、年龄 4~ 13岁、体重 14~ 35kg的患儿为观察对象。术前检查无麻醉、手术禁忌证。麻醉方法 术前半小时均给阿托品 0 0 1mg/kg肌注 ,入室后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 (SpO2 )和心电图。开放静脉后给予芬太尼 4 μg/kg、氟哌利多 0 1mg/kg及依托咪酯0 6mg/kg和琥珀胆碱 1 5mg/kg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