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上颌窦手术与上颌窦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显微镜下行功能性上颌窦手术,即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及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共89例外 颌窦疾病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其中,行自然口扩大术39例,传统上颌窦根治术50匀作鼻及鼻窦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A组的治愈率及造口通虫经,均较B组为高,但窦腔或窦口息肉以A组发生率为高。表明前者疗效较后者更具优势,但亦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上颌窦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41例(64侧)上颌窦疾病患者,术前记Lund-Mackay评分,术中观察是否合并息肉并按统一标准行中鼻道上颌窦口扩大,术后观察窦口开放情况,统计缩窄率及闭锁率。结果①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者共37例(90.2%);②术前CT评分大于等于10分者,术后上颌窦口缩窄率46.4%,术前CT评分小于10分者,术后上颌窦口缩窄率16.7%:(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伴息肉者,术后上颌窦口闭锁率16.7%,不伴息肉者,术后上颌窦口闭锁率0(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窦疾病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满意;多鼻窦病变者,病变范围较重则术后窦口黏膜上皮化程度较差;伴发息肉者术后上颌窦口闭锁率高。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 1 992年起采用保留上颌骨底壁的上颌窦切除术 ,至今已完成 5例上颌窦癌病人的手术治疗 ,积累了一些经验 ,特报告如下。男性 4例 ;女性 1例。年龄 2 1~ 6 3岁 ;平均年龄47.8岁。以一侧眼球突出为主症者 4例 ;以患侧额部头痛 2年就诊者 1例 ,前 4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视及患侧眼球活动障碍 ,眼底检查正常。 5例中右侧 2例、左侧3例。术前均作 CT扫描检查 ,报告上颌窦新生物并骨质破坏 ,上颌窦底壁无破坏。手术方法 :采用 Wiber- Fergusson,外翻组织瓣后自眶下缘、上颌骨额突及颧骨切开骨膜 ,暴露骨质并剥离眶下壁。自梨状孔下缘凿断…  相似文献   

4.
1986年~1996年我科共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176例,取其中资料完整且有随访记录的154例(188侧)进行整理,旨在分析影响上颌窦根治术后疗效的因素。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文154例中,男86例,女68例,年龄18~60岁,平均34岁,病程1年~20年。鼻窦X线摄片及临床诊断均为慢性上颌窦炎,其中单侧120例,双侧34例,计188侧,术后随访半年以上。2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头痛、鼻塞及流涕症状均消失,上颌窦冲洗阴性,下鼻道造口通畅。好转:头痛、鼻塞及流涕症状明显减轻,上颌窦冲洗有少许粘脓性分泌物,下鼻道造口通畅。无效:症状元明显改善,下鼻…  相似文献   

5.
1997~1999年我们对50例小儿化脓性上颌窦炎行上颌窦置管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本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8~13岁,其中双侧上颌窦16例,右侧上颌窦19例,左侧上颌窦15例。X线拍片35例,CT轴位扫描15例,均诊断为化脓性上颌窦炎。以1%地卡因与1:1 000肾上腺素棉片行中鼻道及下鼻道粘膜表面麻醉,不合作的儿童可在全身麻醉下施行。麻醉后用16号上颌窦穿刺针经下鼻道刺入上颌窦内(此过程宜轻柔)。甲硝唑注射液冲洗直至脓液冲净为止,即从穿刺针芯中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以胶布固定于面颊…  相似文献   

6.
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后虽有宽大的窦口,但由于功能或生理上的改变,导致分泌物因重力作用而沉积于上颌窦底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虽在生理上符合正常上颌窦粘膜的纤毛流向,术后上颌窦炎复发率较下鼻道开窗术约低2倍。即使如此,术后息肉的复发率仍高达19.2%。为此,选择经上颌窦对复发性上颌窦筛窦病变行再次手术,并评价其合理性。21年间共施行功能性鼻内手术2 278侧,其中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1 168侧,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1110侧。术后息肉的复发率,下鼻道开窗术为15.4%,中鼻道开窗术为19.2%。上颌窦炎的复发率分别为6.3%和2.8%。经Caldwell-Luc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筛窦根治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治疗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Sinus Sur gery,FESS)治疗的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41例的手术径路及抗真菌剂的使用对疗效及转归的影响。结果:双径路(经尖牙窝加下颌窦自然开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4.7周,而单径路(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9.3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使用抗真菌剂冲洗术腔组的术后愈合期为6.4周,未使用抗真菌剂的术后愈合期为6.7周,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S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的有效方法,双径路疗效优于单径路,是否用抗真菌剂冲术腔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1例,年龄26~72岁,病史1~18个月,3例均以反复鼻出血入院,出血量50~600ml,无鼻塞及黄涕,伴头痛,曾行前后鼻孔填塞及输血治疗。查体2例鼻腔外侧壁稍内移,无新生物。1例鼻腔可见膜状坏死物,触之易出血,鼻腔外侧壁明显内移与鼻中隔相贴,鼻中隔向对例偏曲。鼻窦冠状位CT扫描示1例右上颌窦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滑,上颌窦内壁骨质变薄,窦腔较对侧扩大。1例左筛上颌窦软组织影,内壁后外移,眶纸板骨质变薄;1例右筛上颌窦软组织影,内壁骨质缺如,上壁、后外壁、眶纸板骨质变薄;1例术前活俭示炎性坏死物,术…  相似文献   

10.
面部肿胀是上颌窦根治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作者五年中对76例病人做了128次上颌窦根治术,采用宽的唇下切口,轻轻分离组织,避免术后填塞抗生素纱条,可将其肿胀率降到  相似文献   

11.
慢性鼻窦炎窦腔粘膜的病理改变是上皮脱落伴有鳞状细胞的化生,杯状细胞群落增生,基底膜的增厚、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粘膜下腺体的肥大。上颌窦粘膜的纤毛常有减少。该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前、后上颌窦粘膜纤毛表面的变化,以评估其作用。自1994年2月~1995年7月.共20侧(16例)行FESS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6~65岁,平均为45岁。在每例手术时及手术后6~12个月(平均7.6个月)时,取上颌窦上外侧壁及窦口处的粘膜作为研究标本,纤毛表面作扫…  相似文献   

12.
一、谁是最早介绍或描述上颌窦的人 据文献报道,16世纪初意大利博洛尼亚的解剖学家和外科医师Berenger Del Carpi最早指出鼻窦的存在.更准确的提到上颌窦的人是Gabriel Fallopius(1523~1562),他指出儿童没有鼻窦,直到成年之后鼻窦才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3.
自1982年起我们在对10例(10侧)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行上颌窦根治术时,用硅胶管经下鼻道开窗插入上颌窦,形成永久性对孔,并酌情切除下鼻甲前端肥大部分,以利引流。10例中,置管2月者6例,1月者4例。术后随访1~4年,2例对孔稍  相似文献   

1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男6例,女7例,16~58岁,平均37岁.病程3个月~20年.13例中均有鼻阻,头闷头痛或有黄脓涕,或面颊肿、胀痛,9例为单侧发病,4例为双侧发病.鼻腔检查示5例鼻腔黏膜肥厚,鼻道或嗅裂处有脓性分泌物.6例中鼻甲肥大红肿或息肉样变,鼻副窦X线摄片多提示为慢性炎症,窦腔阴影,2例有球形阴影.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柯—陆氏手术治愈率仅60%左右。1995~1997年,我院对36例上颌窦根治术的操作步骤做了几点改进,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治愈率达94.4%,有效率达100%,特予报道。1 临床资料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9~46岁,平均21岁。上颌窦炎19人(52.8%),上颌窦炎合并上颌窦息肉12人(33.3%),上颌窦炎合并鼻息肉3人(8.3%),上颌窦粘液囊肿2人(5.6%)。全部患者均行上颌窦根治手术,其中3例联合鼻息肉摘除术。2 手术方法在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操作步骤中作以下几点改进: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近年来文献,综述慢性鼻窦炎病人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前后上颌窦粘膜病变与转归。方法 分析近年有关的文献13篇。结果 慢性鼻窦炎病人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病变粘膜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了解手术前后粘膜病变与转归对指导术后治疗与护理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对上颌窦根治术后常规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1993年至今,我们采用水囊压迫法对上颌窦根治术后进行压迫止血,并与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进行疗效比较,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将行上颌窦根治术77例随机分为两组。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17~52岁。水囊压迫止血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52岁。二、治疗方法(一)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组;术后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方法压迫止血,24~48小时取出纱条。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二)水囊压迫止血组;将消毒的单囊上颌窦水囊从鼻腔开…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内镜手术前后上颌窦及筛窦粘膜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近年来文献,综述慢性鼻窦炎病人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前后上颌窦及筛窦粘膜病变与转归.方法分析近年有关的文献13篇.结果慢性鼻窦炎病人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病变粘膜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了解手术前后粘膜病变与转归对指导术后治疗与护理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与鼻内镜上颌窦手术视野相关的上颌窦形态特征。方法:通过对1000例(2000侧)正常成人的鼻窦CT(轴位+冠状位)扫描,观察其上颌窦形态并进行分型。结果:CT显示上颌窦与手术相关的形态变化主要在其内侧壁,水平位鼻窦CT显示上颌窦内侧壁的形态在中部较恒定,一般都呈现以内侧壁为底边的三角形或半圆形,前者有857例(85.7%),后者有143例(14.3%);冠状位显示上颌窦内侧壁形态前、后层面较为恒定,中间层面的差异较大,有外凸形和平直形,其中外凸形341例(34.1%),平直形659例(65.9%)。根据中间层面内侧壁的形态及上颌窦气化程度将上颌窦形态分为三型:I型662例(66.2%),Ⅱ型265例(26.5%),Ⅲ型73例(7.3%)。结论:上颌窦内侧壁形态影响鼻内镜中鼻道人路的上颌窦手术视野,在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前应充分考虑其形态对于手术视野及病变的清除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