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在变应性鼻炎儿童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衢州市人民医院五官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15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别在治疗第1天及第2年对患儿的鼻部症状进行评分,判断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鼻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鼻部症状及疗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改善儿童变应性鼻炎使用SLIT治疗中患儿及家属的健康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6~12岁的60例变应性鼻炎和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行为调查比较,行为调查内容包括睡眠、性格、记忆。结果 变应性鼻炎儿童行为异常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的同时,经常还伴有行为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与儿童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下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问题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被提出,当时著名医学家Calen提出肺部疾病可能由鼻部疾病通过直接的解剖途径导致。近年来鼻部疾病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倍受医学界的关注,尤其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性健康问题的变应性鼻炎。2001年国际上确定变应性鼻炎、哮喘为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概念。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是哮喘致病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且与哮喘的难治性关系密切。对变应性鼻炎的早期干预也极大地影响着哮喘的转归和治疗效果。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均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变应性鼻炎评分系统(SFAR)与皮肤点刺试验(SPT)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作用,评估SFAR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作用,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筛选诊断工具。方法耳鼻咽喉科门诊进行就诊的变应性鼻炎疑似患者,按入选标准筛选后,共88例进入试验;采用SFAR评估患者的变应性病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患者的过敏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皮肤点刺试验相比较,变应性鼻炎评分与其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其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60.1%;其准确度为75%。结论变应性鼻炎评分系统不仅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提供了简单经济的方法,也为临床病史的采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是变应性鼻炎的高发年龄。变应性鼻炎可给患儿的学习及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使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降低。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并依据儿童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方法对6~12岁的60例变应性鼻炎和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行为调查比较,行为调查内容包括睡眠、性格、记忆。结果变应性鼻炎儿童行为异常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的同时,经常还伴有行为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张艺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9):968-969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期限均为28d,分别进行病情症状及体征记分比较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及体征记分均数经t检验,鼻堵、鼻黏膜、鼻腔分泌及鼻通气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67.5%),经χ2检验,χ2=7.813,P<0.01,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过鼻负压置换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8例,观察组同时给予经口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并结合鼻负压置换术,对照组只给予经口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判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哮喘缓解总有效率为92.31%,鼻炎缓解总有效率为93.85%;而对照组哮喘缓解总有效率为77.34%,鼻炎缓解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鼻负压置换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可有效控制症状,缩短发病时间,延长稳定过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且操作简便安全,副作用小,费用低,疗效显著,基本无创伤,不良反应少,易为患儿及操作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提高变应性鼻炎(AR)儿童鼻腔冲洗中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100例接受鼻腔冲洗治疗的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鼻腔冲洗操作正确率、居家鼻腔冲洗依从性、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鼻腔冲洗操作正确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较对照组居家鼻腔冲洗依从性升高;观察组患儿家属较对照组满意度各项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能提高AR患儿的鼻腔冲洗操作正确率,改善居家鼻腔冲洗依从性,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哮喘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变应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伴有不同程度鼻黏膜炎症的过敏性疾病,是人类多发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其发病率占总人群的10%~20%。如诊治不当或经久不愈有20%~40%的患者可发展为变应性哮喘。患变应性鼻炎的病人发生变应性哮喘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8~20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水平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病理过程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PAR组(40例)经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慢性鼻炎组(CR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NO水平。结果PAR组经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血清中NO浓度分别为(63.85±12.43)、(47.36±11.8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R组治疗前血清NO浓度与CR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R组治疗后血清NO浓度与CR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在PAR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今后防治PAR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儿童吸入性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及不同年龄组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检侧系统(Allergy Screen)测定473例0~12岁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 IgE 抗体水平。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和学龄儿童(7~12岁),并比较不同年龄组过敏原阳性率及变化趋势。结果473例患儿过敏原阳性340例(71.9%),前三位过敏原分别是户尘螨(55.6%)、混合真菌(25.8%)和屋尘(18.8%),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户尘螨(χ2=21.061,P =0.000)、屋尘(χ2=15.111,P =0.000)和猫狗毛皮屑(χ2=7.597,P =0.022)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过敏原阳性率最高(38.5%),第二位为双重过敏原阳性(23.7%)。单一过敏原阳性前三位与各类过敏原总体阳性排序相同。最常见双重过敏原是户尘螨+屋尘组合,多重过敏原阳性率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9,P =0.001)。结论常州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混合真菌和屋尘为主,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过敏原构成有差异,单一过敏原阳性最常见,其次为双重过敏原阳性。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了解常年性AR与季节性AR相互间的表达差异。方法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常年性及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各30例)血清中可溶性D选择素的含量,将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常年性AR组及季节性AR组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均高度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常年性AR血清中可溶性B选择素表达比季节性A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低(P〈0.05)。结论可溶性B选择素在AR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与AR发病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杭杲  刘春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0):2749-2750,2753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和鼻炎患儿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体外特异性过敏原检测系统对儿童医院门诊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lgE(SlgE)抗体和总 lgE 进行检测,对尘螨过敏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免疫治疗组采用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对照组按普通药物抗过敏治疗,治疗6个月、12个月给予临床控制指标评分,同时观察患儿血清中 SIgE 的改变。结果218例过敏患儿吸入性过敏114例(52.4%),食入性过敏101例(46.3%)。98例尘螨过敏患儿占总过敏者和吸入性过敏者的44.95%和85.96%。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脱敏治疗患儿 SIgE 阳性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18例过敏患儿的特异性过敏原检测中尘螨过敏者最多;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和鼻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及鼻眼联合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310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对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将过敏性结膜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点眼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喷鼻联合人工泪液点眼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3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儿中,50例(16.67%)并发变应性鼻炎;31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中,59例(19.03%)并发过敏性结膜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9例同时并发两种疾病患儿,均进行眼结膜与鼻黏膜的刮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其中60例(55.05%)结膜刮片与67例(61.47%)鼻黏膜刮片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0%比72.00%)(P0.05);4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预防过敏性结膜炎在未来预防变应性鼻炎中应作为一项重要的纳入指标;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喷鼻联合人工泪液点眼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免疫指标变化.方法 选取年龄4~13岁哮喘缓解期伴变应性鼻炎患儿300例为免疫治疗对象,完成包括粉尘螨在内的10种常见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点刺试验结果呈阳性反应.全部患者肺功能检查在个人预计值正常值范围.应用粉尘螨滴剂进行临床免疫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和不良反应.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尘螨免疫球蛋白E(slgE)和特异性IgG4.结果 进入治疗的300例儿童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坚持完成1年治疗的有2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0%,有效病例中平均起效时间为6.8月(中位时间6个月).与用药相关的皮疹,鼻咽痒和哮喘发作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8/221),未出现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儿童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slgE治疗前(125.21±96.70)kU/L,治疗后(121.19±87.01)kU/L,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t=0.913,P>0.05);血清特异性IgG4治疗后(894.2±687.1)ku/L比治疗前(696.7±452.8)ku/L明显升高(t=3.519,P<0.01).结论 特应性舌下免疫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是治疗儿童变应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围Th17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儿童过敏性鼻炎(AR)与支气管哮喘(BA)中的失衡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过敏性鼻炎(AR组)、单纯支气管哮喘(BA组)及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儿童(AR+BA组)为研究对象,每组25例。以同期入院体检的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4组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对比4组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及血清白介素IL-6、IL-17、IL-23、IL-10水平,并分析AR合并BA患儿IgE、FEV1%与Th17、Treg、TGF-β_1、IL-17的相关性。结果 AR组、BA组、AR+BA组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IgE、TGF-β_1、FEV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AR组、BA组、AR+BA组IL-6、IL-17、IL-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R+BA组IL-17显著高于AR组、BA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IgE与Th17、IL-17水平呈正相关,与Treg、TGF-β_1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儿童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中Th17与Treg细胞存在失衡,且其表达与IgE、FEV_1%均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崔高亮  杨嫚  朱运华  徐书华 《中国康复》2023,38(12):716-719
目的:探讨一种颈部牵伸手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一种手法治疗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的鼻塞、喷嚏、鼻痒、流涕及RQLQ评分,并评估观察组首次治疗前后的鼻塞VAS 评分。结果:治疗后,2 组患者喷嚏、鼻痒、流涕、鼻塞及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鼻塞、喷嚏、鼻痒、流涕及RQL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手法治疗后患者的鼻塞VAS评分较首次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具有即刻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手法治疗即刻效果明显,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SFAR、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两侧鼻腔总阻力及IL-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1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显著,能够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鼻腔生理功能和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过敏性鼻炎(AR)患者鼻腔灌洗液中的蛋白标记物。方法采集10例AR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过敏原刺激前后的鼻腔灌洗液,用双向电泳检测其中的蛋白组成,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共筛选出6种差异表达的蛋白,在过敏原刺激后,乳铁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及α1‐抗胰蛋白酶表达上调,PLUNC蛋白、结合珠蛋白、IgJ表达下调。结论筛选出的6种蛋白可能成为AR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