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胆汁返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而胆汁返流等因素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含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过量返流破坏胃粘膜屏障可引起胃粘膜的炎症,但在完整的胃内,胆汁返流和HP常可并存。本研究通过胃镜证实充血/渗出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及球都溃疡中HP感染,以探讨HP感染对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影响,以及HP感染与胆汁返流之间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共41例,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为13~74岁,平均年龄(43.63±15.70)岁;充血/渗出性胃炎患者42例,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 (CGA)胃粘膜的损伤程度与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的关系。方法 将 13 0例HP阳性CGA患者分为CagA+ HP胃炎组 (92例 )、CagA-HP胃炎组 (3 8例 )两组 ,观察评定两组患者胃粘膜炎症的损害程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情况。结果 CagA+ HP组的胃粘膜炎症损害程度明显高于CagA-HP组(χ2 =16.765 ,P <0 .0 5 ) ;但两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感染CagA+ HP患者 ,其胃粘膜炎症损害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特异性胃动素(MTL)抗体,通过放射免疫法,对8例16~40周龄的人胎儿胃液、胆汁及胃粘膜、胆囊组织MTL含量进行探测。结果显示:MTL含量胃液为46.00±12.87pmol/L,胆汁为29.89±15.45Pmol/L;胃粘膜为1.34±0.45pmol/g,胆囊为0.87±0.32pmol/g.胃液、胃粘膜MTL含量分别高于胆汁及胆囊MTL水平(P<0.05)。相关分析显示:胃液与胃粘膜MTL含量,胆汁与胆囊MTL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N=8,r=0.8933,P<0.01;N=8,r=0.9016,P<0.01)。胃粘膜MTL含量与胎龄增长也呈显著正相关(N=8,r=0.7321,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与胃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TRAP ELISA方法 ,检测 94例胃粘膜活检标本 ,其中正常胃粘膜 10例 ,浅表性胃炎 2 1例 ,萎缩性胃炎 33例 ,不典型增生7例 ,胃癌 2 3例。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 4 1例 ,HP阴性 2 0例。结果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与正常胃粘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最强 ;HP阳性胃粘膜病变组与HP阴性胃粘膜病变组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P感染可使端粒酶活性表达增强 ,促进细胞增殖。HP相关性胃疾病增殖特性与胃癌的增殖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严谨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作者对131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胃粘膜固有层间质中炎性细胞数为22±10.54个/HP,Ⅰ°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为128±84.37个/HP(P<0.001)。对正常胃粘膜、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腺体数量、直径与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0~6  相似文献   

6.
作者测定了46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胃炎的患者胃液中的氨和尿素浓度。结果表明:23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胃液中氨浓度(1.22±0.23mmol/L)明显高于23例HP阴性者(0.72±0.25mmol/L),P<0.05;胃液中尿素浓度HP阳性者(0.45±0.29mmol/L)明显低于HP阴性者(2.71±1.20mmol/L,P<0.05)。胃炎的程度越重,胃液中氨浓度越高(r_s=0.556)。用AB/PAS染色法观察了胃粘膜粘液的变化,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后28例HP清除者中18例胃粘液含量增加,与HP未清除者有明显差异。作者还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例胃癌(GC)、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1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胃液和血液癌胚抗原(CEA)浓度,以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作对照;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胃液中CEA浓度较其它各组显著升高(p<0.05),CAG组胃液CEA浓度较CSG组显著升高(p<0.05),而血液中CEA浓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测定胃液CEA浓度对胃癌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观察组)及13例无胆汁反流的浅表性胃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胃液 pH、酸度、Na~+、胆酸测定和胃粘膜屏障功能测定。观察组的空腹胃液胆酸为99.8±75.8μg/ml,Na+净流出量1.82±0.95mmol/15min,H~+分泌量7.47±5.44mmol/15min,H~+反弥散量-4.54±4.56mmol/15min,四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胃液胆酸定量可作为胆汁反流的客观指标。胆酸是一种胃粘膜屏障的损害因子,胆酸与 H~+逆弥散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两组胃粘膜病理程度无显著差别,说明胃粘膜的保护机制较为复杂,进一步探讨这些机制,有利于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新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9.
赵光斌  白萍 《四川医学》2003,24(7):708-709
目的 研究世居高原居民吸鼻烟与胃粘膜损害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16例长期吸鼻烟世居高原的藏族居民 ,同时选择 163例不吸鼻烟的藏族健康人作对照组 ;受观察者均作胃镜检查 ,取胃粘膜活检送病理检查 ,同时查幽门螺杆菌 (HP)。结果 吸鼻烟组消化性溃疡 (PU)、糜烂性胃炎 (EG )内镜检出率分别为 2 5 %、3 1 0 2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 3 6%、7 2 % (P均 <0 .0 0 1) ;胃溃疡 (GU)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DU) ,吸鼻烟组GU∶DU是 16 3 3∶1,对照组是 2 67∶1。吸鼻烟组胃癌内镜检出率为 7 4% ,对照组未发现胃癌 ;吸鼻烟组GU位于胃底、胃体分别为 3 4 69%、42 86% ,溃疡面积大 ,多发性溃疡多。吸鼻烟组患GU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 5 8倍 ,OR =5 .8(P <0 .0 0 2 ) ;患EG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 2 6倍 ,OR=2 .6(P <0 .0 0 2 )。每日吸烟草指数与GU、EG呈正相关 ,r分别 =0 .986、0 .981(P均 <0 .0 0 2 )。吸鼻烟组胃粘膜HP检出率为 3 7 0 3 % ,低于对照组的 79 75 % (P <0 .0 0 1) ,PU、慢性胃炎HP检出率分别为 3 1 48%、3 6 71% ,低于对照组的 75 %、81 13 % (P <0 .0 0 1)。结论 长期吸鼻烟藏族居民GU、DU、EG及胃癌内镜检出率高 ,胃粘膜HP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0.
董柏民  褚娅 《陕西医学杂志》1999,28(10):591-593
为观察幽门胆汁反流对胃窦粘膜损伤、有关症状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影响,采用测空腹胃液胆汁酸浓度130例,按其含量高低分为轻、中、重3种程度的幽门胆汁反流组。结果显示,各组胃窦粘膜损伤及临床症状与幽门胆汁反流程度无明显关系(P均>0.05),但发现幽门胆汁轻度反流组的胃窦腺体萎缩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重度组(P均<0.05),幽门胆汁中度反流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轻、重度幽门胆汁反流组(P均<0.05)。提示幽门反流液中的胆汁酸对胃粘膜损伤不是首要因素,慢性胃炎是受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必须有效抑制幽门胆汁反流才能减少HP的感染及延缓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HPLC法测定人胆汁中八种结合胆酸,色谱柱为YWG-C18(3μm),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水(65/335,V/V,pH3.0),检测波长210nm。各结合胆酸在50~1000μgml-1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1.2%~108.6%之间。30例胆囊结石和20例无结石病人胆汁样本测定结果显示,二者在胆汁酸的构成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测定了82份胆管胆色素结石病人术后胆汁的沉淀压积、胆固醇、磷脂、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盐、钙、总蛋白,计算成石指数,分析胆汁沉淀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胆汁沉淀主要与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盐及钙的含量有关。同时分析了与这三种成分变化有关的因素,讨论了色素性结石与胆汁成分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47例原发性胆管结石病人术中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份3(C_3)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胆汁细菌培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此类病人胆汁中IgA含量明显增高,C_3明显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增高,胆汁细菌检出率为95.7%,表明胆道体液免疫反应增加。提示胆汁的细菌感染、胆道局部免疫反应增强可能在胆道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报告了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肝外胆管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岁。急症手术2例,择期手术3例。胆总管横断3例,胆总管部分切除1例,胆总管部分损伤1例。同时对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超  张桂芳 《重庆医学》1993,22(3):193-195
本文检查了3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手术前后的空腹胃液胆酸浓度、pH及胃内细菌变化,并对术后1年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发现B-Ⅱ组、B-I组及SV+A组术后胃液胆酸浓度、pH及细菌量均显著高于HSV组,胃镜所见肠胃返流程度亦显著高于HSV组(P<0.05),胃液PH与胃液胆酸浓度是显著正相关(r=0.351,P<0.05),提示HSV确能防止胆汁返流,使残胃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AP),分析了12名胆总管结石行“Ⅰ”管引流胆汁多种元素,发现术后第1日、第7日和第14日引流胆汁各元素间浓度变化较小。尿液排出的元素浓度以第7日和第14日为多,与第1日比较差异显著。胆汁和尿之间各元素浓度及24h排出量比较,Cu以胆道排出为主,Ca、Mg、Zn、AL、Cr由尿排出占多数,Fe、As、Se则胆道与尿道排出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8头实验猪应用阿托品前后的胆道静压、胆道括约肌开放压以及在一定压力下胆道的流量,同时观察了用药前后小肠内压增加时胆道返流情况。结果表明:用阿托品前后胆道静压无明显变化,用阿托品后括约肌开放压平均降低了35%,相同压力下的流量明显增加;当小肠内压达到19.614kPa时,用阿托品前后胆道均无返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