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药材的贮藏和保管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疗效。古代医药学家曾积累了丰富的药材贮藏保管经验 ,如石灰吸潮法、砂贮法、硫磺熏蒸法等。近年来 ,我国药材工作者在继承的基础上 ,开展了一些贮藏保管新技术的研究 ,如远红外线加热、低温贮藏、微波干燥等 ,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层单位一般仓贮设备简陋 ,资金不足 ,况且存量不大 ,而一些新的保管技术 ,又因成本较高难于付诸实施。笔者长期在基层单位从事中药的管理工作 ,认为早抓严管 ,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 ,是基层单位药库中药材贮藏保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养护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的养护贮藏关系到中药材的质量,是中药材安全有效的基础。硫磺熏蒸法、微波加热技术、远红外加热技术、辐射灭菌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及超高压处理技术等已经逐步应用于中药材养护中。本文综述了这些技术在中药材干燥、防霉保鲜等方面的应用及对药材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影响,为系统研究各种新技术在中药材养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波炉处理对中药材储藏的影响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微波炉处理对中药材贮藏的影响。方法利用对比法将容易发生变异的中药材进行分组贮藏实验。结果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经微波炉处理后的药材组其发生变异的时间将推后。结论在贮藏过程中,可选择性地利用微波炉处理中药材后再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受自身性质及外界贮藏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虫蛀现象。虫蛀后的中药材,轻则影响外观,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重则影响品质,降低其药用价值,并产生虫体、排泄物及分泌物等杂质,严重污染中药材。该研究对影响中药材虫蛀发生的相关因素和虫蛀后的成分变化进行文献整理,对预防虫蛀发生的养护措施进行系统总结,首次对可应用于中药材贮藏过程中的虫蛀发生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在贮藏过程中,虫蛀的发生是生物因素(害虫的来源、种类和虫口密度等)、内在因素(水分、化学成分和自身的新陈代谢等)和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含氧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虫蛀发生后,中药材所含的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变化。通过对中药材入库前的严格检查、入库后的定期养护及采用恰当的贮藏养护方法,可降低虫蛀发生率,提高中药材的保存完好率。中药材的贮藏养护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规范的贮藏,严格执行操作管理规范,就能降低被虫蛀的风险,保证中药材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中药贮藏盛装容器及贮藏时间浅议董建华山东省平度市中医院266700中药材贮藏时间长短,对药品质量的影响要根据各种药材的性质和贮藏条件而定。实践证明:大部分中药材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贮藏得当,仍能保持其质量和疗效。合理选择利用容器贮藏中药材,不仅可以保...  相似文献   

6.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其药材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 中药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变化,变化之快慢,程度之大小,又取决于贮藏时间的长短和贮藏的环境条件,但目前对中药材贮藏过程中质量变化的规律研究较少,在中药贮藏保管过程中多凭借经验在进行,没有可靠的质控方法,中药材与饮片也没有明确的有效期本文对近几年来关于中药材贮藏保管及其质量变化方面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发现影响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采收加工到贮藏保管,质量随药材内部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变化,采用正确的采收加工方法,进行良好的贮藏保管,建立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对提高中药材及饮片质量,保证临床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贮藏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库存管理方案。方法:医院药房自2021年1月开始实施针对中药材贮藏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药材管理相关项目评分情况、药房工作人员的中药材管理效率及对中药材贮藏管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中药材管理相关项目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房工作人员的中药材盘点时间、中药材寻找时间、中药材领取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实施后药房工作人员对于中药材贮藏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药材的贮藏过程中,包括温湿度在内的各项因素均可以对其贮存质量构成影响,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给予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提升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我国中药材采收、加工和贮藏的的研究现状和共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中药材采收、加工与贮藏研究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走油”是中药材贮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质现象,常发生于富含油脂、糖、黏液质、蛋白质、挥发油等成分的中药材。“走油”后的药材轻则药性散失、疗效降低,重则产生毒性,致人死亡。对贮藏过程中药材发生“走油”变质的影响因素、“走油”前后品质评价及变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为寻找合适的中药材贮藏条件、规范中药材贮藏管理、制定有效的中药贮藏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互联网监测预警技术与中药材密封养护贮藏帐结合,对密封贮藏库的环境进行智能监测,监测数据通过GPRS主机传送到电脑、手机等终端,通过终端报警提示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实现中药材贮藏环境不间断监测。还可通过网络与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连接,实现中药材种植、贮藏所有环节的质量监控。该技术设备应用监测报警准确可靠,对环境要求低,企业和个人都可应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趁鲜加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有效成分损失和便于仓储运输等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规定可以进行趁鲜加工的品种数较少,而初步调查发现,产地实际趁鲜加工品种数远大于国家法规规定品种数,这给监管部门执法管理及中药产业健康发展都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解中药材趁鲜加工的研究基础、掌握目前市场趁鲜加工现状、分析趁鲜加工的发展趋势并对趁鲜加工的发展和监管提供建议,对地方标准、文献、专利中涉及的趁鲜加工品种进行分析,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些品种在中药材市场中趁鲜加工实际状况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多种方法筛选出的常见的85种中药材在市场中均有趁鲜加工品。通过分析中药材趁鲜加工可行性、研究现状及生产现状,发现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前提下,适度、逐步放宽趁鲜加工品种范围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药资源宏观管理系统的建立——中药现代化的基础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目的 :国家中药资源宏观管理系统通过现代化的管理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行政管理有机地结合一起 ,从而达到中药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强国富民的目的。方法 :以群落学、统计学、3S技术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柱 ,建立全国中药资源监测体系和保护体系。结果与结论 :建立围绕全国重点中药资源的使用、保护、蕴藏和耗损为主的宏观管理体系 ,将为中药企业及国家主管部门科学宏观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GMS)各国在传统医药领域交流甚密。而且,GMS极其丰富的药用生物资源、医药文化的共通性以及药材资源和消费市场的互补性使中国与GMS各国在药材和中成药研发合作和贸易方面潜力巨大。本文对中国与GMS各国传统医药联合研发近况进行简要概述,并针对目前可进一步合作的工作方向进行展望。中国与GMS各国深入合作开展传统医药研发可为解决中国企业制药原料不足问题及临床药物供不应求问题提供有效途径,还可有效促进GMS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传统医药技术和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  相似文献   

15.
While the use of health food and over-the-counter drugs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adjuvant therap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the concern about adverse effects is mounting. The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that may arise from dru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herbal preparations and standard modem therapy are equally worrying. Herbal toxicity and adverse effects are well documented in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al volumes. Interactions between herbal preparations and standard modem therapy are known. Extensive work needs to be done before useful guidelines can be established. However, based on available report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some commonly used herbs and Chinese medicines have already demonstrated the need for special attention when used together with modern therap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material already available, and would serve as a preliminary checklist for patients who are taking herbal preparation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ceiving treatment from modern medicine.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药材品种混乱、来源不一、化学成分复杂以及制剂工艺不规范、制药装备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特点,现行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模式和方法难以有效地控制和评价中药制剂的质量.该文围绕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现状,针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制药工程质量观及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策略.通过从"药材源头-制剂工艺-制药装备-中药制剂"全...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介绍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包括生产基地选址、基地环境及监测技术,野生抚育等栽培管理技术,采收、产地加工技术,包装、贮运技术,病虫害预测技术,农业及物理防治技术,应用天敌昆虫、拮抗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综合防治技术,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及限量标准、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质量控制技术。为我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质量控制应以现代分析方法为主、传统鉴定方法为辅,在提高的基础上兼顾普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以传统方法为主、现代分析方法为辅,在普及的基础上立足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药的气味与质量存在紧密的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绝大多数药材和饮片性状项下都有对其气、味的描述。然而,在实际的中药质量控制过程中有关气、味的鉴别较为主观、个体差异较大,缺乏客观的量化判断标准。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电子鼻、电子舌等仿生技术可一定程度代替人的感官,将气、味信息转化为量化指标,完成对药材气、味的评价,更具现代科学性和客观性。对此类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如鉴别、炮制规律、毒性中药质量控制及中药物质基础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研究和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