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廖治 《四川肿瘤防治》2007,20(3):213-215
妇科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非手术药物治疗亦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与妇科肿瘤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作用及机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并是今后有望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方向。因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与妇科肿瘤的关系将作为本文的重点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与基因调控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通过有效上调抑癌基因的表达、阻断肿瘤生长和诱导肿瘤细胞选择性凋亡来治疗肿瘤.近年来,HDACIs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新热点,其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和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也被证实.  相似文献   

3.
付洋  孔垂泽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4):1282-1286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istone deacetylase 9,HDAC9)属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Ⅱa亚型,在体内通过催化组蛋白3(H3)、组蛋白4(H4)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改变染色体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研究表明HDAC9表达异常与肿瘤关系密切,但不同肿瘤中HDAC9的表达和功能不同,最终造成促癌或抑癌的相反结果,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当前利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s,HDACIs)的表观遗传治疗已成为热点,研制特异性HDACIs并与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相结合已成为未来的方向,但靶向针对HDAC9的治疗研究非常有限。本文就HDAC9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新型抗肿瘤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其作用于肿瘤细胞后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分化或凋亡。目前该类药物已经在美国进入Ⅱ期临床研究。现综述HDACi的种类、生物学作用、抗肿瘤作用机制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影响到染色质重塑,在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第二高发的肿瘤,研究证实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异常密切相关,HDAC抑制剂(HDACinhibitor,HDACi)靶向HDACs,大量研究已证实HDACi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对结直肠癌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促进凋亡等作用,并能提高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示HDAC靶向治疗结直肠癌可能是今后又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其作用于肿瘤细胞后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分化或凋亡。目前该类药物已经在美国进入Ⅱ期临床研究。现综述HDACi的种类、生物学作用、抗肿瘤作用机制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作为第一个成功用于癌症治疗的表观遗传学相关药物,能够有效解除对抑癌基因转录的阻滞,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抗癌药物。近年来,HDACIs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临床研究逐渐开展,已有个别HDACIs在大型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癌活性。本文针对HDACIs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开展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有利于临床医师更好的了解HDACIs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8.
细胞核内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失衡可诱发肿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作用于组蛋白,使其去乙酰化,维系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的平衡状态,与癌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凋亡等过程密切相关.HDAC抑制剂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已有十多种HDAC抑制剂用于治疗血液肿瘤和恶性实体瘤,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赵洁  苏琦 《肿瘤学杂志》2004,10(6):436-439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基因调控密切相关.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异常在白血病的发展、增殖和分化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组蛋白乙酰化的深入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骨肉瘤 ( osteosarcoma,OS ) 起源于间叶细胞,是一种最常见于 10~30 岁青少年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多见于长骨干骺端,具有侵袭性强且易转移等特点 [1-4].目前主要的治疗包括手术结合新辅助化疗,但是存在耐药、转移、复发等问题 [5-6].已发生肺部等远处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几乎不可治愈,5 年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神经胶质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细胞的分化以及代谢行为的调节依赖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之间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细胞或组织就容易发生癌变,神经胶质瘤也不例外。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恶性度高且预后极差的颅内肿瘤,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呈浸润性生长。因此在治疗手段方面尚无行之有效的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它通过阻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神经胶质瘤的生长和增殖。本文旨在从化学结构特点和对神经胶质瘤作用机制两方面阐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并对新的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黄维  黄蓝  夏百荣 《肿瘤学杂志》2018,24(7):717-721
摘 要:研究发现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的可遗传变化即表观遗传改变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因主要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功能,影响表观遗传改变,在卵巢癌细胞中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分化、促进癌细胞凋亡等作用备受关注。全文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一种可以调控基因表达、修饰染色体结构的蛋白酶。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水平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HDAC过度表达并被转录因子募集,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导致肿瘤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随着对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HDAC 抑制剂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HDAC抑制剂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尤其在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中,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已有几种 HDAC抑制剂被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和临床研究,如伏立诺他、贝利司他、西达本胺、CUDC-907等。文章就以上 HDAC 抑制剂针对 NHL 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常的细胞增殖周期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在机体严格的调控和精密的平衡下进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几乎都涉及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染色质空间构象的局部重塑是细胞增殖调控的重要步骤,而组蛋白去乙酰化/乙酰化修饰是染色质重塑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免疫治疗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ICIs耐药由多种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介导,机制复杂,是造成癌症患者免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胶质瘤是神经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对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药物浓度梯度与U251细胞分别共培养24、48和72h后,应用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U251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Annexin V-FITC/PI法经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检测IκB-α的RNA含量,免疫印迹检测IκB-α蛋白、磷酸化IκB-α蛋白和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结果:MS-275能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MS-275药物浓度40nmol/mL,与U251共培养72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9.0±1.7)%;经药物作用72h后,U251细胞凋亡率为(29.000±2.306)%;实时定量PCR检测IκB-α的RNA含量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免疫印迹检测提示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IκB-α蛋白磷酸化被抑制,PARP被剪切。结论:MS-275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是通过抑制IκB-α蛋白磷酸化诱导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肿瘤,死亡率在内分泌系统肿瘤中居首位~([1]).目前研究发现,在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中,染色体的重排及基因表达的异常调控起着重要作用.组蛋白尾部可逆的转录后修饰是基因调控表观遗传学的根本机制之一,各种不同的组蛋白尾部的修饰,能单独或协同构成特定形式的基因表达密码~([2]).  相似文献   

18.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Tcelllymphoma,PTCL)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起源于成熟T细胞或NK细胞的恶性肿瘤,大多数类型侵袭性高、进展快,总体预后不佳。表观遗传修饰对PTCL在内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目前与表观遗传调控相关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ors,HDACi)已经用于PTCL的治疗,在单药及联合治疗时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其中伏立诺他、罗米地辛、贝利司他和西达本胺已先后被批准上市。本文对HDACi在PTCL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HDACI)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MKK7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用脂质体转染MKK7-siRNA1、MKK7-siRNA2和对照siRNA,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MKK7表达及JNK/c-Jun活性,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0.5 μM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 TSA)处理细胞8 h,DMSO作对照,Western blot检测MKK7、p-JNK、JNK、p-c-Jun、c-Jun表达或磷酸化水平;用TSA分别处理细胞8、12、24 h,检测各时间点细胞增殖率;用其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伏立诺他(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 SAHA),丙戊酸(valproic acid, VPA),M344处理细胞检测MKK7表达及细胞增殖。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沉默MKK7表达抑制了JNK/c-Jun活性和细胞增殖(P=0.008);TSA处理细胞8 h显著抑制MKK7表达及JNK/c-Jun活性,SAHA、M344、VPA均显著抑制MKK7表达。TSA处理细胞8 h没有抑制细胞增殖,处理12 h显著抑制增殖(P=0.006), 24 h抑制效应更明显(P=0.002); SAHA(P=0.001), M344(P=0.008)或VPA(P=0.002)处理细胞12 h均抑制了细胞增殖。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MKK7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饲养Balb/c-nu/nu雌性裸鼠,细胞悬液皮下注射法构建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 (对照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组、紫杉醇组、阿霉素组、紫杉醇加SAHA组、阿霉素加SAHA组),经尾静脉注射,获取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脂(胆固醇)、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胆红素)、肾功能(尿素氮、 肌酐)、裸鼠体重、瘤重等数据,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移植瘤的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各治疗组均显示出肿瘤体积的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 (P<0.05);在治疗组间两两相比,紫杉醇加SAHA组显示出最大程度的肿瘤体积的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 (P<0.05),在含有化疗药物紫杉醇或者阿霉素的治疗组中, 均出现裸鼠体重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P<0.05);在单一的紫杉醇(或者阿霉素)组与紫杉醇(或者阿霉素)联合SAHA的比较中,这四项指标均未显示出差异(P>0.05)。结论:在动物模型实验中,SAHA与化疗药物紫杉醇(或者阿霉素)联合治疗乳腺癌能协同增效且未增加副作用,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