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CD31、CD34和CD105蛋白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ESCC和1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标本进行标记染色,按Weidner法计算三种蛋白标记物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ESCC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VD-CD31、MVD—CD34及MVD-CD105均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尸〈0.01;MVD-CD31、MVD—CD34与ESCC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VD—CD105与ESCC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ESCC组织中MVD—CD31、MVD—CD。均显著高于MVD-CD105(P〈0.01)。结论CD31、CD34和CD105蛋白表达在ESCC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三者可望为判断ESCC发展及利用血管抑制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82例浸润性乳腺癌、16例导管内癌、20例单纯导管上皮增生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CD105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并分析CD105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以CD105和CD34标记的MVD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癌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高,乳腺癌明显高于前者(P〈0.01)。CD105和CD34标记的MVD在浸润性乳腺癌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CD105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0.01)。提示CD105标记肿瘤组织新生微血管的特异性比CD34高,可作为检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旭  鉴涛 《山东医药》2008,48(33):69-69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中的CD24蛋白及CD34,根据CD34的表达判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D24表达为-、+、++、+++者分别为7、15、20、26例,其MVD分别为(32.43±5.03)、(38.47±6.64)、(45.30±6.40)、(52.19±6.72)条/HP,CD24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72,P〈0.01);随访死亡的51例胃癌中,CD24表达为-、+、++、+++者分别为5、11、15、20例,不同CD24表达者的病死率相比,P〈0.01。认为CD24蛋白高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及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单抗标记的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D34的表达情况,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发现,Ⅲ、Ⅳ级胶质瘤MVD显著高于Ⅰ、Ⅱ级(P<0.05) ;术后18个月内复发和生存期<3年者MVD显著高于术后18个月内无复发和生存期≥3年者(P<0.10);MVD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无明显相关(P>0.05)。认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形成与病理分级、术后复发及生存密切相关。可作为一项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CD10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MMP10、CD10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MP10、CD105过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SCLC中MMP10阳性率和CD105标志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均〈0.05);二者的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组织类型、年龄、性别、吸烟史无关;MMP10过表达组中CD105标志的肿瘤MVD显著高于非过表达组。结论MMP10、CD105参与了NSCLC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与肿瘤血管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以CD105和CD34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在早期直肠癌新生血管中表达的差异,探讨CD105-微血管密度(MVD)作为Ⅰ-Ⅱ期直肠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应用抗CD105、CD34抗体对380例Ⅰ-Ⅱ期直肠癌组织微血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多因素回归分析CD105-MVD、CD34-MVD与早期直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D105在直肠癌新生微血管中特异性表达,在正常组织的血管无表达,而CD34在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大小血管中均广泛表达,两者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D105-MVD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类型、肝转移率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CD105-MVD是影响全组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CD105-MVD高表达时患者死亡的危险度是低表达患者的3.032倍(95%CI=1.481-6.804).而CD34-MVD与直肠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D105是一种较CD34更有特异性的肿瘤性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105抗体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作为预测早期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CD14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MVD。结果癌组织中CD146 mRNA、蛋白表达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均〈0.05。癌组织中CD146 mRNA、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及MVD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拍表达和MVD升高。其尿路上皮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CD146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在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在生长、浸润及转移的过程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多研究显示,CD105在不成熟新生血管中有很强的表达,而在成熟血管低表达或不表达,CD105可能是判断新生血管生成的较好指标。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在胃癌及胃良性疾病组织中CD105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对其进行比较,初步探讨CD105作为胃癌组织新生血管标记物的可行性及与胃癌分期、转移及预后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链霉素扰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对50例HCC患者进行肿瘤血管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对VEGF进行半定量计数,并分析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结果CD34在HCC组织中呈广泛、窦隙状表达,MVD值在有汇管区癌栓和肝内转移者高于无汇管区癌栓和无肝内转移者(P〈0.05),VEGF表达的阳性率在有汇管区癌栓和肝内转移者明显高于元汇管区癌栓及无肝内转移者(P〈0.05)。MVD值在VEGF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CC中MVD值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由自分泌和旁分泌产生的VEGF通过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HCC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中CD147、MMPs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常  钟愉  陈佳 《山东医药》2009,49(10):12-13
目的探讨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慢性胃炎及50例胃癌组织中的CD147及MMP-1、2、3。结果CD147及MMP-1、2、3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两组相比,P均〈0.05。胃癌组织中CD147及MMP-1、2、3的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有关(P均〈0.05)。结论CD147及MMP-1、2、3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血管生成调控因子之一,与肿瘤血管发生密切相关,微血管密度(MVD)是评价肿瘤血管发生的重要指标。有研究发现VEGF表达和MVD与胃癌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UGIB)风险相关。目的:探讨VEGF和MVD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UGIB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伴或不伴UGIB胃癌患者的胃癌手术标本石蜡包埋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表达和MVD(计数CD34阳性血管内皮细胞)。结果:胃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为51.7%(31/60),MVD均值为35.18±19.72。伴UGIB的胃癌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均值显著高于不伴UGIB者(VEGF:64.5%对37.9%,P<0.05;MVD:42.70±15.50对27.13±20.80,P<0.01)。VEGF表达和MVD均与胃癌T分期和p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呈负相关(P<0.05),MVD与N分期呈正相关(P<0.00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VD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而VEGF与术后生存时间无关。结论:VEGF表达和MVD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进展和UGIB风险相关,MVD为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可共同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和UGIB风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干细胞标记分子CD13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D133、VEGF在19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和无瘤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33、VEG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1%(42/190)和52.1%(99/190)。CD133的表达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癌分化程度、镜下血管侵犯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表达与VE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分析表明,CD133阳性组术后无瘤生存期明显短于CD133阴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CD133高表达与VEGF高表达、肝细胞癌低分化以及镜下血管侵犯密切相关;CD133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呈负相关,CD133可能通过调节VEGF表达水平影响肿瘤局部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影响肝细胞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CD44变异体(CD44v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本实验室在MCF-7/Adr中新发现的1种CD44剪切拼接变异体CD44v17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采用实时PCR法检测87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CD44v17 Mrna的表达,根据标准曲线计算CD44v17mRNA的表达量,分析CD44v17mRNA表达与胃癌临床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CD44v17 Mrna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0.05);肿瘤〉5 cm组CD44v17 Mrna表达与肿瘤≤5 cm组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分化腺癌组表达明显高于乳头状腺癌及管状腺癌组(P〈0.05),乳头状腺癌组CD44v17 Mrna表达与管状腺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累及浆膜及浆膜外组CD44v17 Mrna表达显著高于侵及黏膜、黏膜下层及肌层组(P〈0.05),而肿瘤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的CD44v17 Mrna表达与侵犯肌层组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组CD44v17 Mrna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有肝脏转移组CD44v17 Mrna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脏转移组(P〈0.05).结论CD44v17 Mrn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小板反应素-1(TSP-1),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在胃癌组织表达,探讨与生存期关系。方法调查患者的生存期,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u—PA、TSP-1、MVD和MLD的表达,分析对生存期的影响,另设同期30例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组。结果COX.2、U—PA、TSP-1在胃癌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MVD、ML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PA阳性、COX-2和U—PA双阳性、MVD高表达、弥漫型、肿瘤直径≥5cm、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肿瘤浸润至浆膜层及以外组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U—PA和COX-2双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X-2、u—PA、TSP-1在胃癌组织呈高表达,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U-PA和COX-2双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74例胃癌 ,17例癌旁组织bFGF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肿瘤细胞、间质新生血管高度表达bFGF。癌组织bFGF表达(77.0 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2 9.4 1% ,P <0 .0 1)。癌旁胃黏膜及伴有肠上皮化生的胃黏膜表达bFGF较弱。bFGF高表达组的平均MVD值 (79.3± 11.2 )明显高于bFGF低表达组 (71.2± 11.9,P <0 .0 5 )。此外bFGF表达程度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论 bFGF可促进肿瘤间质微血管生成 ,加速肿瘤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Galect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胃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1(Ga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从mRNA水平检测胃癌组织及远癌切端胃组织中Gal-1的表达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各标本中Gal-1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D)。分析Gal-1、VEGF与临床病理参数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Gal-1 mRNA及蛋白表达、VEGF表达、MVD均分别高于远癌切端胃组织(P均〈0.05)。胃癌组织Gal-1 mRNA及蛋白表达、VEGF表达和MVD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胃癌组织Gal-1表达与VEGF、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 Gal-1通过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参与胃癌的生长和侵袭,可作为诊断及判断胃癌进展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3l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患者经CD34—McAb免疫组化染色的石蜡切片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并予以统计学分析。时序检验结果显示,其TNM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MVD均与SACC患者的生存率显著相关,Cox模型分析显示MVD更具显著性意义。远处转移组的MVD值显著高于无转移组,且高MVD组的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低MVD组。认为MVD与SACC的远处转移率及患者生存率均显著相关,可作为独立的生存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