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是婴和发病较高,危害较大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尚无特效防治措施,发病率高,重复感染常见,易继发反复咳喘,气道高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症状表现常不典型,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肺炎,延误了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较复杂,近年来研究已证实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特别是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比例失调在其发病中起极其重要作用。匹多莫德是一种新型的免疫功能增强剂,可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研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匹多莫德口服液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补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补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对75例1岁以下RSV感染的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补硒组在症状、体征缓解天数方面短于常规治疗组,细胞免疫指标恢复正常者较常规治疗组多。补硒使血浆和白细胞中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增高。本研究结果提示补硒可促进该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黄暖潮 《现代医院》2007,7(5):31-33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支气管肺炎时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对2003~2006年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住院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急性期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性肺炎组28例,健康正常对照组23例。结果RSV肺炎组CD4+T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417)。RSV肺炎组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332)。结论RSV感染可诱导CD4+细胞表达增加,且CD4+/CD8+比值增大,RSV肺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T细胞亚群变化相关的免疫功能紊乱,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扰素-γCA重复基因多态性与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RSV组)78例和非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非RSV组)102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毛细管电泳检测IFN-γCA基因多态性。结果 RSV组患者中(CA_(12))+/(CA_(12))+、(CA_(12))+/(CA_(12))-基因型PSI评分显著低于(CA_(12))-/(CA_(12))-基因型,IFN-γ浓度显著高于(CA_(12))-/(CA_(12))-基因型(P<0.05)。RSV组(CA_(12))+/(CA_(12))+基因型显著低于非RSV组和对照组,(CA_(12))-/(CA_(12))-基因型显著高于非RSV组和对照组(P<0.05),非RSV组与对照组组间各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γCA重复基因多态性与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IFN-γCA基因重复12次时,IFN-γ表达量降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减弱,临床症状加重。对RSV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加快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病鼠T细胞亚群中CD4+、CD8+及CD4+CD8+(DP)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方法 将3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结核病组,饲养6周后取血,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CD4+、CD8+及(DP)T细胞内表达IFN-γ、IL-2的阳性细胞计数和各自占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 表达IFN-γ的CD4+T细胞占同亚群细胞总数的比值(t=1.83±0.59)高于对照组(t=1.0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IL-2的CD4+T细胞、CD4+CD8+(DP)T细胞占同亚群细胞总数的比值(t=2.13±0.93,t=0.06±0.04)低于对照组(t=2.86±1.78,t=0.26±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病鼠CD4+T细胞表达IFN-γ的水平升高;结核病鼠CD4+、DPT细胞表达IL-2的水平降低;结核病进展期早期T细胞亚群表达IFN-γ与IL-2呈矛盾现象,提示该阶段虽然保护性免疫已经启动,但仍为非特异性免疫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影响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LRI)患儿1540例,根据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民医院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RSV阳性组(n=816)和RSV阴性组(n=724)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发病季节、合并基础疾病、合并先心病、居住人口、家庭月收入、母乳喂养、家庭吸烟、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高血压、孕母特应性疾病等。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秋冬季节发病(OR=1.579,95%CI=1.172~2.127)、合并先心病(OR=1.317,95%CI=1.028~1.685)、孕母特应性疾病(OR=1.802,95%CI=1.235~2.631)是婴儿RSV相关ALRI的危险因素,而家庭月收入≥10千元(OR=0.679,95%CI=0.499~0.92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秋冬季节发病、合并先心病、孕母特应性疾病的婴儿RSV相关ALRI发病率高,而家庭月收入≥10千元的家庭RSV相关ALRI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RSV感染的发病机理与机体的异常免疫病理有密切关系,其中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起着更重要的作用。RSV感染中最主要的保护性抗原是F和G粒蛋白。感染后辅助性T细胞中TH1,细胞克隆受抑制,故IL-2、IFN-r。活性降低,TH2细胞克隆优先被激活,致IL-4分泌增多,IL-2可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IgE和IgG4,而后两种抗体在RSV感染后喘息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CTU)在体内可直接杀伤RSV感染的靶细胞,从而抑制病毒的扩散。RSV感染后引起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多种淋巴因子的反应在抗病和致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情况,为防治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6—9月我院收治的3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样并采用ELISA法对血清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腺病毒(adenovirus,AD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抗体进行检测,对上述各种病毒在不同病种、性别、年龄等患儿中的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30份血样中,三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体总检出212份,总检出率为64.2%;其中PIV-1型抗体检出50份(占15.2%,未检出其他型PIV抗体)、ADV抗体检出44份(13.3%)、RSV抗体检出118份(35.7%)。330例患儿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者3类呼吸道病毒抗体检出率均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P<0.05);女性患儿3类呼吸道病毒抗体总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P<0.05);年龄<3岁患儿血清病毒抗体总检出率、RSV抗体检出率高于年龄≥3岁患儿(P<0.05)。结论本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PIV感染以1型为主,3岁以下幼儿易感染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76例学龄前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RSV感染将其分为RSV感染组(n=102)、非RSV感染组(n=674)。统计学龄前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合并RS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期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合并RSV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学龄前期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合并RSV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出生体质量、发病季节为秋冬、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外周血CD4+、CD19+水平较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CD8+、中性粒细胞较高均为学龄前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合并RSV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流行情况及其与室外空气污染物浓度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4月-2015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5 465例患儿中鼻咽分泌物病毒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病例,分析RSV检出及流行情况。并实时记录河北省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检测数据,进一步探讨RSV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1 517例,检出率为27.76%。调查期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AQI)指数、PM2.5、PM10的平均值均处于较高水平。住院例数、RSV检出情况与PM2.5、NO2、SO2呈正相关,根据回归方程住院例数与SO2关系密切,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情况与PM2.5浓度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可增加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常见呼吸道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2006年1月-2009年4月19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的7种(11个亚型)呼吸道病毒和肺炎支原体(L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其中62例同时采集BALF、鼻咽拭子(NpS)和血清三种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195例BALF 65例阳性,患者阳性率33.3%(65/195),共检出72种(株)病原体,病原体阳性率36.9%(72/195),14种(型)病原体检出9种(型),以流感病毒A型(F luA)和鼻病毒(RhV)检出率为高,副流感病毒2型(PIV2)、副流感病毒4型(PIV4)、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博卡病毒(HboV)和嗜肺军团菌(LP)未检出。患者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阳性率高。62例同时三种标本检测阳性率NpS为50.0%(31/62)、BALF 38.7%(24/62)、血清32.3%(20/62)。结论深圳地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具有较高比例,以F luA和RhV为主。BALF和NpS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较低,所有标本均未检测出hMPV、HboV和LP。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婴幼儿84例(研究组),包括毛细支气管炎11例、支气管炎15例、肺炎58例(轻度肺炎35例、中度肺炎17例、重度肺炎6例),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2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观察和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婴幼儿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T8细胞(CD3^+、CD8^+)、DP-T细胞(双阳性细胞,CD3^+、CD4^+、CD8^+)和DN-T细胞(双阴性细胞,CD3^+、CD4^-、CD8-)以及T4/T8比值、B细胞(CD3^-、CD19^+)、NK细胞(CD3^-、CD16^+、CD56^+)水平。结果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T4/T8、NK细胞(CD3^-、CD16^+、CD56^+)水平,三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低于对照组,肺炎低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8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高于对照组,肺炎高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T8细胞(CD3^+、CD8^+)、T4/T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水平,重度肺炎、中度肺炎变化与轻度肺炎比较,中度肺炎与轻度肺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T4/T8、NK细胞(CD3^-、CD16^+、CD56^+)与病情呈负相关,与T8细胞(CD3^+、CD8^+)、B细胞(CD3^-、CD19^+)呈正相关。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参与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加强淋巴细胞亚群全面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评价预后,且本研究为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治疗应用免疫增强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IFN-γ)对矽肺大鼠肺中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气管内非暴露法给大鼠染石英粉尘20 mg,第2天开始每日注射IFN-γ(1×105IU),分别在染尘后1个月和2个月时每组各处死半数动物,HE和VG染色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其肺组织IL-4和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IFN-γ治疗组大鼠的矽肺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石英对照组,病理分级较石英对照组减轻半级-1级。(2)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染尘后1个月,石英对照组IL-4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为(3.33±1.27)×104,染尘后2个月降至(1.99±0.80)×104,TGF-β1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从(3.67±0.63)×104升至(4.90±1.11)× 104;IFN-γ治疗组IL-4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从(2.19±0.90)×104降至(0.61±0.22)× 104,TGF-β1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从(1.37±0.31)×104升至(1.76±0.7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这两个时点,IFN-γ治疗组大鼠肺中IL-4、TGF-β1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均低于石英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IFN-γ对矽肺大鼠肺中IL-4和TGF-β1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的免疫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RRTI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对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 RRTI组CD3、CD4、NK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B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C3、C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和紊乱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对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龙胆抗病毒有效部位(RG2-1)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经水提醇沉得到RG2-1,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RG2-1对RSV感染细胞的封闭作用、直接灭活作用、对RSV在细胞内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预防作用,从而对其抗病毒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RG2-1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11.07mg/ml,药物直接灭活作用、对RSV在细胞内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预防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43、0.42和0.48mg/ml,治疗指数(TI)为25.75、26.36和23.06。结论RG2-1在体外能明显抑制RSV引起的CPE效应,CPE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RG2-1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RS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病毒(HR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以初步了解近年来鼻病毒感染在儿科患者中的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6年11月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及病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共3292份,应用针对HRV145’端非编码区(5’-NC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巢式PCR检测标本中HRV。结果3292份标本中HRV总阳性检出为507份,占本组检测标本的15.4%(507/3292),其中门诊患儿中阳性检出率为16.7%,住院患儿为14.5%;HRV阳性检出率在咽炎患儿中达到50.0%(8/16),在急性支气管炎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为17.5%(14/80),其他如急性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患儿中也有较高的HRV阳性检出率;在以血液系统疾病等为第一诊断,合并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中HRV检测阳性率为26.4%(14/53)。HRV感染的季节性分布中,2003年的检出高峰在9月份,阳性检出率达32.6%;2004年检出率最高的是2月份(阳性检出率为24.2%),但与其他年度相比,阳性率略低;2005年的检出高峰在2月份,阳性检出率达35.3%;2006年的检出高峰在3月份,阳性检出率为31.3%。在HRV检测阳性的患儿中,年龄≤1岁的占44.8%,其次为~2岁(15.4%)、~3岁(12.4%)年龄组的患儿。结论HRV不仅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也有较高的感染率,在息其他疾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时易于并发呼吸道鼻病毒感染。HRV感染存在于各年龄组并全年均可发生。随年龄增长,HRV阳性检出率逐渐降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是HRV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病毒病原学.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209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诱导痰中脱落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及B型、副流感病毒l、2、3型、腺病毒.结果2209例ALRI患儿中,病毒感染阳性率46.22%,其中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其次为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婴幼儿病毒性ALRI好发于冬春季节.结论病毒感染在本地区ALRI中占重要地位.RSV是冬春季节婴幼儿ALRI的主要病原体,其次是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9.
黄欣  周阳 《中国妇幼保健》2024,(8):1359-1362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予以低剂量维生素D(400 IU/d)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剂量维生素D(800 IU/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呼吸道感染次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为(5.48±1.46)次/年和(2.87±0.51)次/年,25-(OH)D3水平分别为(23.89±5.74)nmol/L和(43.69±8.85)nmol/L;对照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HPV隐性感染患者的最佳途径。方法:选取273例生殖道HPV隐性感染的女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应用α-干扰素皮下注射治疗,第2组应用α-干扰素生殖道靶位置注射治疗,第3组则采用前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治疗,以上3组用药剂量均相同。实验前后利用PCR技术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来确定HPV及主要分型。结果:治疗前各组HPV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以后第3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前两组(P<0.05)。结论:皮下联合生殖道靶位置注射。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