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小脑半球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脑半球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半球肿瘤的MRI表现。结果:星形细胞瘤15例,单发转移性肿瘤10例,血管母细胞瘤8例,髓母细胞瘤6例,恶性淋巴瘤2例,室管膜瘤1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小脑半球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和边缘等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小脑实质性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横、冠、矢三维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9例肿瘤包括髓母细胞瘤6例,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4例、脑膜瘤3例,室管膜瘤2例,淋巴瘤、黑色素瘤、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血管周细胞瘤及孤立性纤维瘤各1例。MR可以清晰地显示小脑实质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和邻近情况,各种肿瘤均有一定的临床及MRI特征,部分肿瘤表现相似需加以鉴别。结论 MRI对小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MRI的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作出较明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38例后颅窝肿瘤的CT或MRI特征,提高对后颅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38例肿瘤中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临床影像诊断。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检查。结果:听神经瘤9例,脑膜瘤5例,Ⅰ级星形细胞瘤2例,Ⅱ-Ⅲ级星形细胞瘤4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三叉神经瘤、单发脑转移瘤各2例,胆脂瘤及蛛网膜囊肿各1例,以上均为手术病理证实;经临床影像诊断转移瘤4例。结论:后颅窝瘤有其好发部位,CT和MRI可清晰显示后颅窝肿瘤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后颅窝肿瘤的MRI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12例由病理证实或经临床确诊的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后颅窝肿瘤包括听神经瘤29例,三叉神经瘤5例,脑膜瘤24例,脑转移瘤20例,表皮样囊肿8例,血管母细胞瘤14例,髓母细胞瘤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3例。结论后颅窝不同种类的肿瘤均有相应的MRI特征,根据其MRI特征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可以在术前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脑肿瘤CT与MRI影像学特征,探讨其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小脑半球肿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7~61岁,平均年龄34岁。结果:58例中血管母细胞瘤26例,星形细胞瘤15例,髓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4例,表皮样囊肿2例,蛛网膜囊肿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转移瘤3例。CT与MRI对小脑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100%,在鉴别诊断中,尤其是囊性病变,MRI优于CT。结论:CT与MRI在小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二者相辅相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对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颅脑肿瘤患者37例,其中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Ⅳ级)1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例,胶质母细胞瘤12例),脑单发转移瘤20例。37例行颅脑常规MRI检查及多体素1 H-MRS分析,分析肿瘤实质强化区、强化边缘区、对侧相应正常区域脑组织的生化代谢物及其比值,并进行对照。结果:1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1 H-MRS与对侧相应正常区域对比均表现为Cho峰升高,NAA、Cr峰下降。12例胶质母细胞瘤中,显示Lip峰者11例。20例脑转移瘤中,11例见Lac峰升高,9例Lip峰升高。2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体区的Cho/NAA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的Cho/Cr、Cho/NAA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0.05)。结论:3.0T1 H-MRS分析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单发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鉴别手段;肿瘤瘤周水肿带的波谱更有利于胶质瘤与转移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小脑囊性肿瘤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囊性肿瘤42例,其中星形细胞瘤18例,血管母细胞瘤11例,转移瘤12例,髓母细胞瘤1例。分析不同性质肿瘤的CT图像特征。结果:描述各类肿瘤的一般CT表现,认为以下几点有鉴别诊断价值。(1)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的发病年龄几乎无重叠(2)星形细胞瘤的壁结节以低密度多见,血管母细胞瘤壁结节则为略高或等密度,本组未见低密度者;血管母细胞瘤壁结节小,密度均匀,显著强化,有助于和星形细胞瘤鉴别。(3)星形细胞瘤体积大,半数在5cm以上,这在其它肿瘤少见。结论:性质不同的小脑囊性肿瘤之间有着不同的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CT查对此可做出较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强化曲线对各种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用DCE-MRI方法对已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2例椎管内肿瘤(包括髓内肿瘤1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9例;硬膜外肿瘤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对16例椎管内肿瘤(包括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的多种病理指标与强化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将椎管内肿瘤CER-Time曲线分为快升快降型、快升慢降型、较快升持续型、缓慢上升型4型,其中血管母细胞瘤属于快升快降型;骨母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属于快升慢降型;脊膜瘤、室管膜瘤属于较快升持续型;星形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属于缓慢上升型。对16例椎管内肿瘤病理指标与动态增强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强化曲线类型与大血管数、30sCER呈负相关,与8minCER呈正相关;30sCER与小血管增生、内皮增生、大血管数呈正相关;8minCER与小血管增生、大血管数呈负相关;最大增强率与出血、小血管数呈正相关。结论 DCE-MRI不仅有助于各类椎管内肿瘤的鉴别诊断,还能提供肿瘤的血供等微观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58例的MRI表现。结果:58 例 68 个病灶,囊性病灶 48 个,典型表现为大囊伴富血供附壁小结节,壁结节常位于靠近脑表面壁上。实质型20个,肿瘤组织在 T1WI常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瘤内或瘤周可见异常扩张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检出和定性诊断。结论: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 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是可能的,但需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脑膜瘤、转移瘤、脑动静脉畸形鉴别。  相似文献   

10.
胼胝体肿瘤性病变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胼胝体肿瘤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67例侵犯胼胝体的肿瘤,均有CT和MRI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星形细胞瘤肿瘤53例、少支胶质瘤6例、室管膜瘤2例、转移瘤6例。回顾性分析上述肿瘤累及部位及其MRI平扫和增强特点。结果:4类累及胼胝体的肿瘤中,以星形细胞起源肿瘤中的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大脑胶质瘤病范围最大,常侵犯胼胝体大部,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多侵犯胼胝体膝部及体前部,胼胝体转移瘤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多发病变。少支胶质瘤有特征性的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强化形式及程度不同。结论:胼胝体肿瘤性病变多为邻近肿瘤侵犯所致,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最多见,MRI对这些肿瘤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35例脑肿瘤患者中,星形细胞瘤16例,脑转移瘤12例,脑膜瘤7例(良性)。常规行MRI平扫、增强及DWI扫描。在DWI图像上测量肿瘤强化区、近侧和远侧瘤周区及正常脑组织(参照区)的信号值,计算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膜瘤肿瘤强化区的ADC值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比低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强化区的ADC值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星形细胞瘤近侧瘤周区的ADC值与脑膜瘤及转移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远侧瘤周区的ADC值在3种肿瘤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变区ADC值与正常参照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DC值对脑肿瘤特别是近侧瘤周区的评价有临床价值,有助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及病灶浸润范围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小脑蚓部各肿瘤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与方法:95例经手术,病理证帝物小脑蚓部肿瘤,男性59例,女性3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成神经管细胞瘤41例,CT平扫以略高、等或略低混杂密度米,增强后肿瘤可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星形胶质瘤29例,CT平扫以略低、低混杂密度米,增强后可轻度、不规则强化。致这膜瘤10例,平扫以等、混合密度为主,增强多有均匀强化,常伴脑积水。或血管细胞瘤9例,  相似文献   

13.
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58例的CT扫描资料,包括星形细胞来源肿瘤19例,室管膜瘤4例,脑转移瘤18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脓肿16例。结果 幕上单发环形病变因病理基础不同,出现相似和不同的CT征象;病变部位、形态、强化程度对诊断有一定价值;脑内环形病变可出现壁结节,它对脑肿瘤诊断有较特征性意义,多发壁结节对环形星形细胞来源肿瘤的诊断有特殊价值;环壁脐样凹陷在星形细胞来源肿瘤、脑转移瘤、脓肿瘤三者中出现率相近,无明显定性价值。结论 CT对正确诊断幕上单发环形病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Gd—DTPA对鼻咽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Gd-DTPA对鼻咽癌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例鼻咽癌患者行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其中放疗前18例,放疗后局部复发(RNPC)22例;对照组包括放疗后纤维化(RF)6例和炎性病灶2例。结果:Gd-DTPA增强MR检查能清晰显示鼻咽癌的侵犯范围和边界;RNPC与RF病灶增强后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灶无强化,可除外RNPC,有强化则不一定是RNPC,炎性病灶  相似文献   

15.
脑内等密度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途径分析(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总结脑内等密度占位性病变的CT征象及诊断途径,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的116例脑内等密度占位性病变的CT征象特点,其中109例行CT增强检查。结果:116例中,确诊主要途径为:仅通过CT平扫确诊10例,结合CT平扫及增强确诊59例,结合病史确诊16例,结合临床查体确诊9例。结合其他影像或实验室检查确诊15例。脑瘤87例,其中胶质瘤34例、转移瘤31例、脑膜瘤10例、垂体瘸5例、其他7例,亚急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15例,脑脓肿7例,脑血管畸形4例,脑囊虫病3例。结论:通过仔细分析CT平片和全面结合病史、临床查体、其他检查,提示脑内占位性病变,并尽可能做出神经功能定位,再辅以CT增强,必要时随访,对于正确诊断脑内等密度占位性病变,减少漏诊,避免误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CT和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估CT和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4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前全部行常规MRI检查,其中19例行Gd-DTPA增强MRI检查;17例作CT平扫,其中12例作静脉注射增强CT检查。结果:颅内表皮样囊肿多位于桥小脑角池,本组病例中占34.9%(15/4例);肿瘤多呈不规则形态,占70.45%(31/44例);CT平扫多呈均匀低密度,占70.59%(12/17例),造影后多无强化,占91.71%(11/12例);MRT1加权像上多呈均匀低信号,但略高于脑脊液,T2加权像上多呈均匀高信号,占61.36%(27/44例),Gd-DTPA增强后多无强化,占84.21%(16/19例)。肿瘤周围的脑组织均无水肿,占100%,肿瘤较大时可以挤压、推移周围脑组织或脑室结构,引起比较明显的占位效应,占70.45%(31/44例);肿瘤较大时,很少引起阻塞性脑积水。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在CT和MRI像上有特征性表现,MRI无论在定位和定性诊断上优于CT,Gd-DTPA的应用有助于颅内囊性占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鼓室球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鼓室球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鼓室球瘤的CT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8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2例行常规CT扫描;其中7例轴面及冠状面均能显示鼓室软组织结节影,3例示中耳乳突内充满了略低密度软组织影,CT仅诊断为慢性中耳乳突炎,漏诊了其内的鼓室球瘤,所有病例未见骨质破坏。行MR检查者8例,T2WI显示肿瘤为较高信号(6例)和高信号(2例),增强后以明显强化为特点;3例伴有慢性中耳乳突炎者,T2WI可区分肿瘤的较高信号和周围炎症的高信号,增强MRI亦能显示强化的肿瘤和不强化的周围炎症。结论 MRI对鼓室球瘤的显示优于CT,伴有中耳乳突炎时MRI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MRI对侧脑室不同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侧脑室不同肿瘤22例,其中脑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及肠源性囊肿各1例,转移瘤4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中所有脑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均发生于侧脑室三角部,全部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均发生于室间孔区及侧脑室前部;6例脑膜瘤及4例转移瘤均发生于30岁以上,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7岁,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年龄分别为23岁、24岁.6例脑膜瘤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内可见多发囊变区,其中1例可见多发流空血管影,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内可见多发钙化灶,1例(1/3)星形细胞瘤可见瘤内出血.结论 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特点为其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肿瘤部位、发病年龄特征对于鉴别诊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颅内原发性肿瘤动态增强MRI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颅内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1.0MRI系统(Magnetom Impact,Siemens)SE序列对72例颅内原发性肿瘤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种肿瘤的对比增强率-时间(CER-T)曲线类型、 增强峰值(EP)及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结果:EP在90秒内见于3例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及1例脉络膜乳头状瘤;26例星形细胞瘤仅4例Ⅲ、Ⅳ级的E  相似文献   

20.
X-刀治疗脑部恶性肿瘤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X -刀治疗脑部恶性肿瘤动态CT变化。方法 对于 5 9例X -刀治疗后的脑部恶性肿瘤进行平扫或增强 ,按肿瘤消失快慢、肿瘤密度、强化情况、周围水肿变化 ,有无放射性脑炎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发现X -刀治疗后脑部转移瘤较原发肿瘤消失快 ,转移瘤中原发瘤分化程度越差 ,消失越快。原发瘤中淋巴瘤、生殖细胞瘤较星形细胞瘤消失快。肿瘤治疗后 ,CT呈低密度不复发 ;中等密度不强化者不易复发 ;呈混杂密度、轻中度强化者易复发。结论 CT平扫及增强可做为一个很好的标准来判断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