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气道疾病是发生于直径2mm以下气道,以阻塞性病变为特征的临床疾病.HRCT是公认的评价气道疾病的影像学方法,随着螺旋CT,特别是多层面螺旋CT的进展,可以提供更多的评价气道形态及功能的成像方法.从小气道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理分型、多层面螺旋CT、不同呼吸相CT、定量CT研究及低剂量CT成像技术,以及小气道疾病的征象与各型疾病的主要表现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在诊断小气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临床可疑小气道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比较不同的重建技术对小气道病变显示的差别和发现病变的敏感性。结果不同重建技术中薄层和MPR发现小气道病变敏感性最高,MinIP对病变显示直观,整体感强,VR显示欠佳。结论 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小气道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比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运用多种重建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8例气道异物患儿采用低剂量胸部扫描,参数为:120kV,30mAs,螺距0.75,重建层厚1mm,重建间隔0.5mm。轴位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行MPR、MinIP、VR及CTVE重建成像。结果:异物位于气管4例,支气管44例。其中金属异物5例,非金属异物43例,经气管镜取出异物49处。CT对气管异物诊断准确率为100%,对主支气管、叶及段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率为97.8%。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可大幅度减少X线对小儿的辐射,而图像质量可达到常规剂量扫描的效果,多种成像技术结合运用,可清楚显示异物的部位、形态、大小及肺内的阻塞性病变,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CT观察儿童漏斗胸心脏形态及小气道改变,探讨胸廓畸形程度对心脏形态、小气道改变的影响及64层螺旋CT的价值。方法:搜集2009~2011年临床确诊漏斗胸并行胸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的患儿183例,测量胸廓的Haller指数、心脏旋转角度,在MPR肺窗上观察小气道改变。按Haller指数将病例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3组间心脏旋转角、小气道改变的差异性,探讨胸骨凹陷程度对两者的影响。结果:183例漏斗胸患儿分为轻度54例(Haller指数2.86±0.31)、中度22例(3.36±0.10)、重度107例(4.61±1.2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旋转角分别为55.52°±8.76°、57.38°±5.03°和65.93°±7.6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凹陷程度的增加,心脏旋转角也增加,二者有相关性(r=0.596,P<0.05)。60例患儿有小气道改变,轻、中、重度分别占22.22%(12/54)、22.73%(5/22)、40.19%(43/107),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3例有左肺下叶小气道的改变。结论:64层螺旋CT可准确显示漏斗胸的胸廓畸形程度、心脏受压旋转及小气道改变。随着胸廓凹陷程度的加重,心脏旋转角及小气道改变也增加。  相似文献   

5.
气道异物是呼吸道常见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由于手术具有风险性和创伤性,这就要求医生的术前诊断必须十分明确。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接显示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大小,同时可在后处理图像上直接测量异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气道的螺旋CT三维(3D)重建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0例正常和36例上气道病变的患者进行轴位螺旋CT扫描,层厚3.0mm,正常组采用不同重建间隔、阈值作气道表面遮盖法(SSD)重建,病变组分别作气道SSD、Ray-Sum(表面透视法)重建和叠加成像。结果 采用1.0mm重建间隔、上层阈值为-500HU能获得最佳的气道SSD图像;SSD图像能清楚显示上气道的正常形态,多方位观察可全景地反映气道表面受压的情况,RaySum能更好地显示狭窄内缘的情况,9例(25%)病变组气道SSD显示正常;SSD图像上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明显小于轴位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叠加成像能清楚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尤其是血管、气道的关系。结论 3D重建能立体地显示上气道病变,是轴位和MPR图像的很好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 (HRCT)肺小血管面积与肺截面积比值(%C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小气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连续性COPD患者105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对照组100例。所有纳入者均接受胸部HR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分析所有纳入者的主要小气道肺功能指标(MMEF%、MEF50.00%及MEF25.00%)及脉冲震荡指标IOS(Z5、R5、R20、Fres、X5)。采用Image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分析基于HRCT的%CSA参数,包括肺小血管截面积<5 mm2(%CSA<5)及5~10 mm2(%CSA5-10)。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OPD组与对照组间肺功能及HRCT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OPD组%CSA与肺功能小气道指标、IOS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利用ROC曲线评价%CSA指标评估COPD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 COPD组患者小气道肺功能指标(MMEF%、MEF50.00%及MEF25.00%)...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颞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时降低扫描mA值对其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颞骨高分辨率冠状面CT扫描患者根据扫描mA值设置分为100和50组.全部图像行高分辨率骨密度算法重组,并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重建轴面图像,得到两组不同mA值的直接扫描冠状面图像和与之对应的两组通过重建的轴面图像.分别评价不同扫描mA时直接冠状面及重建轴面图像质量.结果 当扫描mA值由100减至50时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量(CTDIw)值由42.00 mGy下降至21.00 mGy,下降幅度达50.0%.而直接扫描冠状面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并且颞骨低剂量高分辨率CT能基本达到图像各向同性,经(MPR)重建的轴面图像能较好地显示颢骨细小解剖结构,保证病灶检出率.结论 降低扫描mA值和利用MPR重建图像来替代颞骨其他方位的直接扫描都大大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50 mA的颞骨CT扫描能够提供较好诊断质量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干CT增强前及增强后动脉、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影像表现。结果:27俐小肝癌中,直径〈1cm者2例,1.0—3.0cm25例,CT平扫时23例表现为均匀低密度,4例为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绝大多数病灶有强化表现,均匀或不均匀,少数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大多数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延迟期大多数表现为低密度病灶。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注意与肝小血管瘤等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小气道疾病患者进行呼气相CT扫描 ,结合吸气相CT扫描 ,评价呼气相CT在诊断小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1例小气道疾病患者及对照组 12例 ,使用螺旋CT进行呼气末的胸部CT扫描 ,结合吸气末CT扫描 ,测量和计算肺横断面积衰减分数 (CLARS) ,肺密度衰减值 (LDAV)。同时 ,对 2组分别进行了吸气末和呼气末的高分辨率扫描 (HRCT) ,重点观察呼气末的空气潴留征象。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横断面积衰减分数分别为 2 5和 48,肺密度衰减值分别为 79HU和 186HU ,2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呼气相HRCT扫描时观察空气潴留征象 (airtrapping) ,正常对照组中没有见到此征象 ( 0 % ) ,而 3 1例病例组中有 13例 ( 4 2 % )可见到空气潴留。结论 呼气相CT能够观察空气潴留征象 ,结合吸气相CT扫描 ,测量和计算CLARS、LDAV等指标 ,对小气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定量有较大的帮助 ,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孤立小结节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与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肺孤立性小结节病变56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复查,并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孤立性小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88.46%,准确性为90.91%。恶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与良性病变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恶性病变患者的边缘大部分呈现不规则或分叶,而良性病变患者的边缘则呈现清楚的状态,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良性病变患者的内部结构表现为钙化的例数明显多于恶性病变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炎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患者在动态增强扫描期间,在各时间点的CT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炎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的不同时间点动态增强CT值可以发现炎性结节组在30s、90s、180s的动态增强CT值均升高,但是两组无差异(P>0.05);而在300s和480s,炎性结节组的动态增强CT值明显下降,而恶性结节组则下降不明显,而且炎性结节组在300s和480s的动态增强CT值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以为鉴别和诊断良、恶性肺孤立性小结节病变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2.
小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急腹症病人CT检查的增多,小肠梗阻的诊断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CT已成为明确肠梗阻位置、形态以及病因诊断的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方法,对CT影像中一些关键征象的较好理解和准确分析对于提高诊断水平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13.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即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的辐射水平。适当降低螺旋CT扫描剂量,特别是在成人胸部、鼻窦及儿童颅脑中的应用很有价值,值得推广。本文对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高分辨CT(HRCT)扫描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段及亚段水平气道壁的厚度,评估与肺功能、病情严重度相关性。方法:用HRCT扫描哮喘患者36例,并测量能显示支气管横截面的内径为1.5~6mm的气道壁的内外径、内外腔面积,通过公式计算出气道壁厚度与外径之比(T/D);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横截面积百分比(WA%),评估T/D、WA%与肺功能、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WA%与支气管哮喘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r=0.108,P=0.015),与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呈负相关(r=-0.114,P=0.041)。结论:HRCT可测定气道壁厚度,评估哮喘息者气道重构;哮喘息者气道壁厚度随病情加重及肺功能减退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特征性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3例SCLC患者的CT图像,将SCLC分为肺门肿块(Ⅰ型),肺门肿块伴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Ⅱ型),肿块与淋巴结分界清晰(Ⅱa)或不清晰(Ⅱb),肺门肿块伴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Ⅲ型),肿块与同侧淋巴结分界清晰(Ⅲa)、不清晰(Ⅲb)或与双侧淋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在评价COPD患者气道重塑方面的作用和关系.方法 选取COPD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与观察组患者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低剂量CT扫描并观察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运用后处理软件测量COPD患者气道壁厚度(T)、气道壁面积(WA)及气道外径(D)等参数,评估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低剂量仿真结肠镜对结肠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各种后处理技术对不同大小息肉的显示率。方法:对15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结肠仿真内镜和结肠镜检查。采集220 mA7、0 mA2、0 mA的影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CT仿真结肠镜(CTC)、容积再现(VR)、结肠全景展平显示(VD)显示病变。采用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和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不同剂量显示层厚10 mm的影像质量、2.5 mm准直宽度采集的影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的MPR与CTC影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仿真结肠镜在检测结肠病变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94%,阳性预测值为98%,阴性预测值为88%。20 mA检测>10 mm息肉的敏感度为100%,6~10 mm 90%,<5 mm 59%。CTC显示不同大小的息肉的敏感性最高,VD次之,MPR对于小息肉的检出率下降,VR不能检出小息肉。结论:低剂量仿真结肠镜将为结肠病变普查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颞骨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时降低扫描mA值对其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颞骨高分辨率冠状面CT扫描患者根据扫描mA值设置分为100mA和50mA组。全部图像行高分辨率骨密度算法重组,并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重建轴面图像,得到2组不同mA值的直接扫描冠状面图像和与之对应的2组通过重建的轴面图像。分别评价不同扫描mA时直接冠状面及重建轴面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为:冠状面:鼓室盾板、Prussak’s腔、卵圆窗、鼓室盖、耳蜗底圈5个解剖结构。经MPR重建轴面:锤砧关节、水平半规管、鼓窦入口、锥隆起、面神经水平段5个解剖结构;评价标准为:清晰显示2分;显示、但不清晰1分;未显示0分。以左右两侧单独记分。结果当扫描mA值由100减至50时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量(CTDIw)值由42.00mGy下降至21.00mGy,下降幅度达50.0%,而直接扫描冠状面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并且颞骨低剂量高分辨率CT能基本达到图像向同性,经MPR重建的轴面图像能较好地显示颞骨细小解剖结构,保证病灶检出率。结论50mA的颞骨CT扫描能够提供较好诊断质量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腺癌的MSCT征象。结果本组18例小胰腺癌中,肿瘤位于胰头钩突部16例,胰颈部2例;肿瘤4例形态不规则,12例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最大径为12~30mm不等;CT平扫等密度10例,稍低密度8例;增强扫描16例肿瘤动脉期边缘轻度不均匀强化,呈明显低密度,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2例肿瘤三期均呈等密度;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扩张,17例伴胰管扩张。术前MSCT诊断正确16例,漏诊2例,诊断正确率为88.9%。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是诊断小胰腺癌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吕亚萍  马雪梅  孙嗣麒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888-1889,1893
目的 探讨小肠坏死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对16例小肠坏死的平扫CT图像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小肠坏死的CT特征.结果 16例小肠坏死CT平扫表现为肠腔不同程度扩张、积气及肠间、肠壁积气,同时伴肝内胆管和血管积气9例;小肠肠腔扩张、积液7例,其中1例伴有漩涡征,2例扩张肠腔内伴有气-液平;1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腔或肠间隙积液及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结论 小肠坏死CT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