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窦房结功能障碍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心电图记录判断房颤复发率与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率有无差别.方法 所有患者因阵发性房颤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因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导管消融前后植入双腔起搏器治疗.消融术后3个月随访开始记录房颤发作情况.分别通过传统记录方式(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起搏器程控记录(模式转换事件)判断房颤复发情况.结果 共40例(男28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6.00±9.3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0.52 ~0.73 (0.61±0.03),左心房内径31.00 ~38.00(34.00±6.56)mm,随访4.5~42.0(25.0±8.2)个月.随访结束时,38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房颤复发10例(25%);根据起搏器程控记录房颤复发16例(40%).结论 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导管消融术后根据心电图和起搏器腔内电图判断房颤的复发率有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 ,评估心脏起搏和导管射频消融进行心房 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结果。 方法  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年龄 (6 0 7± 6 8)岁 ,5例有黑、 1例有晕厥发作史 ,病史 1~ 2 0 (7 6±6 0 )年。全部病例完成各项临床常规检查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作心房 肺 (或上腔 )静脉电隔离治疗。 结果  8例患者中 ,房颤每天均有发作的 5例 ,每周发作数次的 3例 ,有 4例植入心脏起搏器后不能控制发作。动态心电图示房颤终止后的平均窦性停搏时间为 (5 0± 1 9)s。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与房颤相关的靶静脉为上腔静脉 2例 ,左上肺静脉 3例 ,有 3例未能确定起源点。作射频消融电隔离大静脉共 2 2根 ,平均随访 (2 78±15 9)d ,无房颤发作 6例 (75 % ) ,2例复发病例行第 2次电隔离后分别随访 2个月和 2 5个月 ,均再无房颤发生。其中未植入起搏器的 4例多次动态心电图复查无窦性停搏发生 ,2 4h总心率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 部分阵发性房颤伴病窦综合征的患者 ,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大静脉能够完全消除房颤的发作 ,窦房结功能可以恢复 ,这一现象说明部分慢 快综合征患者的病窦综合征表现可能是继发性和可逆性的  相似文献   

3.
食管电生理检查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健康对照者与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下4极食管电极,做体表及食管结合体表心电图,测量P波离散度。阵发性心房颤动组行心房刺激测房室结前传文氏点(aWCL)和前传有效不应期(aERP),记录最后一次心房颤动时最快心室率(MaVR)、最慢心室率(MiVR)和平均心室率(mVR);采用食管电生理检查测定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传导时间。结果心房颤动组与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3例体表心电图胸导P波低平,难以测量;食管结合体表心电图全部高大、清晰,易于测量。心房颤动组食管结合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和P波离散度≥40ms(45.8±10.8ms;45例)与对照组(24.8±9.5ms;5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测定aWCL和aERP时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各1例而放弃检查。测定窦房结功能时出现食管局部疼痛9例,1例不能耐受;3例在检查中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而放弃检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均为60岁以上者;窦房结功能低下2例,60岁以上1例。心房颤动组aWCL(302.8±47.7ms)和aERP(246±50.7ms)与MaVR(231.9±51.1次/min)、MiVR(82.1±17.0次/min)和mVR(135.2±32.9次/min)呈负相关。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安全、有效。P波离散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 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小时内有数次停搏及多次阵发房颤发作,其中有5例患者停搏均发生在房颤终止时,2例停搏与房颤发作无明显关联。接受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术后动态心电图随访。结果该7例患者,有2例房颤复发,1例再次接受手术并成功,1例拒绝再次手术。动态心电图提示有4例(考虑为快慢综合征)心动过缓明显好转,2例(考虑为慢快综合征)房颤发作明显减少但是心动过缓无改善,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此7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比较,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术后较术前增加,最大心率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对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术后心动过缓明显改善,而不需要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心脏病患者。神经源性阵发性房颤 ,常无可发现的心脏病 ,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 8.2 %~ 2 6.0 %初诊即为房颤〔1〕。二者在心电图上均有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房颤 ,易产生误诊。但治疗及预后有明显差异 ,因而正确识别二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迷走神经源性阵发性房颤 5例 ,其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41~ 65岁 ,病程 0 .5~ 3.0年 ,心脏超声均正常。临床表现均为阵发性心悸、胸闷 ,动态心电图及持续心电监护回放 ,房颤发作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窦性心律减…  相似文献   

6.
评价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2.3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三度房室阻滞植入了带有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AMS)的双腔起搏器。10例患者中,8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伴有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带有AMS功能起搏器可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时,由跟踪房性频率的工作方式(DDD/DDDR)自动转换为非房性频率跟踪的工作方式(DDlR)。起搏器可自动将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发生AMS情况储存起来。患者植入起搏器后3个月进行随访,并用体外程控仪调出起搏器的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10倒患者中有6倒发生了274次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为lOmin~2h不等,患者心房颤动的心室反应为207~400bpm。每次心房颤动,起搏器启动了AMS,心室反应频率在60~90bpm,4例未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未启动AMS。结论 双腔起搏器AMS功能工作可靠,对于伴有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双腔起搏治疗时,应考虑应用带有AMS功能的双腔起搏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慢快综合征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于我院行肺静脉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合并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患者[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550 ms],共31例。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最快心率,测定心率变异性指标rMSSD、SDNN,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食管调搏的方法测定CSNRT,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最快心率均有明显上升(P0.05);术后6个月测定CSNRT较术前有明显缩短(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的rMSSD、SDNN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伴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患者经肺静脉隔离术后,窦房结功能明显恢复,迷走神经张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8.
冠状静脉窦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 (房颤 )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 ,起搏治疗是临床的选择之一。 1997年 ,Papageorgiou等[1] 的电生理研究表明冠状静脉窦起搏能有效防止房颤发生 ,但冠状静脉窦起搏治疗阵发房颤的长期临床应用尚未见报道。资料和方法患者 6例 ,男性 ,年龄 6 4~ 79(平均 6 9 2 )岁。 6例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 )患者 ,其中 3例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直径为 2 7 3~ 37 5 (平均33 7)mm ,其中 3例左心房增大。 6例患者均反复发生阵发性房颤 ,其中 2例合并心房扑动、1例合并二度房室阻滞 ,5例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 0 …  相似文献   

9.
自动模式转换起搏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检出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运用自动模式转换 (AMS)起搏器的模式转换功能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AF)检出效果。 17台 AMS功能起搏器参数设置 :上限频率为 90~ 110 bpm、心房检测频率 12 0~ 13 0 bpm、心房感知灵敏度 0 .65± 0 .19(0 .5~0 .75 ) m V、频率自适应 AV间期 3 0~ 2 0 0 ms、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PVARP) 2 5 0~ 3 70 ms,打开 AMS功能。通过AMS监测、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随访 17例患者 (男 13例、女 4例 ,年龄 69± 12 .7岁 ) ,以了解 AF发作及模式转换情况。 15 17例患者 AF发作 5 4 5次 ,检出 5 4 4次 ,启动 AMS 5 4 4次 ,检测成功率为 99.9% ;1例患者动态心电图证实有 AF发作 ,但起搏器内无存贮的 AMS资料 ,检测失败率为 0 .1%。 1例检测到肌电位 4次 ,并启动 AMS功能 ,误检测率为 0 .73 %。 AF发作时检出的房率为 12 5~ 4 0 0 bpm。结论 :具有 AMS功能的起搏器对阵发性 AF检出可靠 ,适用于有 AF发作的慢 快综合征患者。但计时窗、心房感知灵敏性及 f波大小对 AF检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预防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仅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rng,每晚1次,两组其他基本情况相似。于术后3、9、15、21个月程控起搏器,调出起搏器存储的有关阵发性房颤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起搏器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9个月,阵发性房颤发生率降低;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至15个月,阵发性房颤发生率及房颤负荷均明显降低;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21个月,阵发性房颤发生率和房颤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起搏器术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而以多尿为首发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少见报道 ,本院自1 997年 2月~ 2 0 0 0年 2月收治 1 2例此类患者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1 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1~ 64(平均45.3)岁 ,临床表现为多尿。其中 4例伴胸闷、心悸。初诊时误诊为尿路感染、尿结石、前列腺炎、尿道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最后均经 2 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阵发性房颤 ,其中有器质性心脏病 7例 ,特发性房颤 5例。2 讨论典型房颤诊断不难 ,阵发性房颤在医院外发作 ,且以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时 ,极易造成误诊 ,本症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远程监测观察双腔起搏器术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情况,并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植入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患者98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诊断为心房颤动,术后均门诊定期起搏器程控,远程监测系统定期自动传输数据;对所有房性心律失常及起搏比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36个月,平均(10. 21±9. 06)月,21例(21. 43%)患者检测到心房高频事件(AHRE)≥5分钟心房颤动,其中5例(23. 81%)为无症状性心房颤动;所有监测到AHRE事件的患者中,11例(52. 38%)≥5分钟AHRE,6例(28. 57%)≥1小时AHRE,4例(19. 05%)为≥1天AHRE。远程监测系统发现异常事件的时间均早于门诊随访。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较大(RR 1. 021; CI 1. 000~1. 052; P=0. 046)及术前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起搏比高(≥40%)(RR 1. 017; CI 1. 001~1. 019; P=0. 021)均与新发心房颤动呈显著相关。结论起搏器远程监测功能有助于心房颤动的早期识别,尤其无症状性心房颤动;年龄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高心房起搏比例患者更易心房颤动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快慢综合征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心率的变化,探讨心房颤动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以及心房颤动治愈后窦房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16例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终止后伴有窦性停搏[最长间歇(MRRI)>3 s]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CARTO系统指导下进行电隔离消融,术后1周及3个月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MRRI>2 s的次数(NP>2 s)、最慢心率(MIHR)、最快心率(MAHR)、平均心率(MEHR)以及患者临床症状,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行左心房肺静脉前庭+左心房后壁+二尖瓣峡部消融后治愈,2例行左心房消融后仍可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在上腔静脉补充电隔离后治愈。与术前MRRI(5.6±1.6)s、NP>2 s(152.5±67.3)次、MIHR(36.4±8.6)次/min、MAHR(91.4±18.7)次/min和MEHR(57.2±10.4)次/min相比,术后1周及3个月的MRRI[(2.4±1.3)s,(1.7±0.5)s]和NP>2 s[(32.7±11.5)次,(2.2±1.3)次]明显降低(均为P<0.05),MIHR[(45.3±11.3)次/min,(53.6±9.5)次/min]、MAHR[(103.2±14.5)次/min,(122.5±15.8)次/min]和MEHR[(66.5±8.6)次/min,(75.3±12.7)次/min]明显增加(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与1周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1例患者伴有头晕、黑矇等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这些症状。结论快慢综合征心房颤动患者在心房颤动终止后而非发作前出现窦性停搏。心房颤动经射频消融治愈后,窦房结功能在术后3个月可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男性 ,81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术前动态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其中R_R间期>2000ms的达20余次 ,最长为3276ms。植入起搏器后心电图 (图1A)VVI起搏 ,自身心律为心房颤动 ,心室起搏频率为60次/min,起搏和感知功能正常。R4_R5逸搏间期1257ms,起搏间期1000ms,起搏信号滞后257ms。图1B为心房颤动 ,可见慢于起搏频率 (但在滞后脉冲发放前 )和快于起搏频率的自身激动均能下传。例2患者女性 ,65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心房颤动(Af)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166例常规心电图检查为阵发性Af的住院者依次于第1次、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后半年、1年、2年、3年分别再次进行24h检查。观察其SSS患病率。结果166例阵发性Af者检出SSS数逐年递增。结论阵发性Af明显增加SSS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起搏式对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情况及其机制。方法 :随访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 2 45例 ,其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0 0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75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 45例 ,双束支传导阻滞 2 5例 ,除外风湿性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起搏模式 VVI15 5例 ,DDD6 5例 ,AAI2 5例 ,平均随访时间 3.5年 (1~ 6年 )。结果 :2 45例患者中 5 5例发生心房颤动 (2 2 .4% ) ,其中 VVI模式 44例 (2 7.5 % ) ,DDD8例 (12 .3% ) ,AAI3例 (12 % )。三种起搏模式心房颤动发生率分别为 2 8.4%、 12 .3%、 12 %。 VVI起搏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 AAI、 DDD起搏 (P<0 .0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颤动发生率 (2 9.3% )明显高于另三种病因 (2 0 %、 17.5 %、 2 0 % ,P均 <0 .0 1)。结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引起心房颤动的重要原因。起搏模式对房颤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机机制可能与室房逆传及心房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AAI起搏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7例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行AAI(AAIR)起搏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定期随访,平均随访46±4.2月。结果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3例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无1例出现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经AAI(AAIR)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可靠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运用动态心电图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心律失常情况、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期前收缩复合波 (APCs)的特点 ,为临床可能采取的预防措施提供指导作用。1 资料与方法选自 2 0 0 2年 11月~ 2 0 0 3年 6月在我院检查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 30例 ,年龄 6 0~ 77(6 4 .7± 4 .9)岁。入选标准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记录到阵发性心房颤动 (持续 30s以上并能自行转复窦性心律 )的发作过程 ,排除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采用MortaraH ScribeⅡ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 ,对心房颤动发作前 12 0s内的心电图进行记录 ,人工详细分析 ,并将其平…  相似文献   

19.
观察胺碘酮与起搏器联合治疗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有效性及安全性。 52例慢 快综合征患者 ,起搏器治疗后仍有阵发性房颤 (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 ) ,在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 5个半衰期后 ,按标准方案给予胺碘酮治疗 :负荷量 0 .2g,3次 /天 ,7天 ;继以 0 .2g,2次 /天 ,7天 ;维持量为 0 .2g ,1次 /天 ,连续服用 3个月。根据临床症状和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 9.6± 1 3 .5(2 .7~ 2 8)个月 ,总有效率为 69.2 % ,动态心电图自身心律所占时间 ,治疗前为 7.6± 3 .2 (5 .5~ 1 2 .5)h/d ,治疗后为 3 .4± 2 .6(0~ 7.2 )h/d(P <0 .0 1 ) ;在随访期间有 2例促甲状腺素轻度升高 ,经调整剂量后恢复正常 ;1例皮肤搔痒 ,经减量后症状消失。结论 :胺碘酮与起搏器联合治疗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行食管心房调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3 8例阵发性房颤的老年人 ,均系我院心内科 1999~ 2 0 0 2年住院或门诊患者。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61~ 80岁 ,其中 61~ 70岁 11例 (2 8 9% ) ,71~ 80岁 2 7例 (71 1% )。阵发性房颤的病史 1~ 12年 ,经常规无创检查 (胸片、动态心电图、彩色心脏超声、活动平板等 )原因尚不明确者。检查前停用有关药物至少 48h。记录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以备对照 ,4极食管电极导管插入平均深度 (3 6± 4)cm ,平均起搏阈值 (2 5± 5)V ,脉宽 10ms。选择食管心电图上P波先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