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牛江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35-2136
目的:分析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9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35例和B组(对照组)34例。A组除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及支持治疗外,加用甘露聚糖肽或利可君升白细胞药物治疗;B组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及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26例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20例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58.8%。两组比较P<0.01。结论:小儿粒细胞减少症是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疾病,临床应以预防为主,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早发现并采取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对患儿造成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一项随机、单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16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9.05%和74.4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体温明显降低,与基线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体温的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比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更明显,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09±1.81)d和(3.67±1.99)d;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的细菌学疗效明显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3.97%vs10.00%),两组病例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理想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粒细胞缺乏合并医院感染的抗生素经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中、重度感染患者的抗生素经验性治疗。方法对粒细胞缺乏合并中、重度感染的40例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单一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4%,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P〈0.01)。结论 对粒细胞缺乏合并中、衙度感染的血液肿瘤患者,应早期经验性选择足够的广谱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晚期泌尿系肿瘤患者感染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为晚期泌尿系肿瘤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06年8月-2014年2月120例晚期泌尿系统肿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A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治疗周期均14d,比较两组患者抗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痊愈22例、显效28例、进步7例,分别占36.7%、46.7%、11.7%,总有效率83.3%,有3例患者治疗无效;B组患者痊愈25例、显效32例、进步2例,分别占41.7%、53.3%、3.3%,总有效率95.0%,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B组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给药过程中均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用于预防晚期泌尿系肿瘤患者的感染,可以提高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患儿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合理选用药物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1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抗菌药物联合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84例为试验组,单纯抗菌药物治疗84例为对照组,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一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84例患儿治疗前呼吸道感染占56.0%、消化道感染占27.4%、其他感染占16.7%;试验组84例患儿呼吸道感染占53.6%、消化道感染占31.0%、其他感染占15.5%,两组患儿治疗前均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一周后,对照组患儿显效34.5%、有效45.2%、无效20.2%、总有效率为79.8%,试验组患儿显效42.9%、有效47.6%、无效9.5%、总有效率为9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发生感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合理抗菌药物联合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控制患儿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儿继发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头孢噻肟(凯福隆)比较. 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继发感染患儿50例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A组)26例和头孢噻肟组(B组)24例,A组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 mg/(kg*8 h),B组静脉滴注头孢噻肟50 mg/(kg*8 h),同时每组病例加用阿米卡星8~10 mg/(kg*d). 结果A组84.6%有效,B组58.3%有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3.84%、B组为8.33%.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粒细胞减少患儿继发感染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较头孢噻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与表柔比星分别联合多西紫杉醇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A组行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治疗,B组行表柔比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半年疾病无进展率、肿瘤进展时间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半年疾病无进展率均差异不显著(均P>0.05);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B组(P<0.05),3、4级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较表柔比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疗效佳,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托吡酯、丙戊酸钠及两者联合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00例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癫痫患儿,随机将100例癫痫患儿分成3组,治疗A组33例,治疗B组33例和联合组34例;在3~6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单用托吡酯对治疗A组患儿进行治疗,单用丙戊酸钠对治疗B组患儿进行治疗,联合组选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严格控制剂量,并记录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3组的总有效率中以联合组(94.12%)疗效最佳,且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的不良反应率依次为12.12%,15.15%和17.65%,且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在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肿瘤患者中,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和去甲万古霉素在二线经验性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从1999年1月~2002年12月,67例肿瘤患者总计114次在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并首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如果发热持续72h,改用去甲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加左氧氟沙星,第5天开始加用氟康唑。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有效率是72.8%,有23例患者31次发热经初始治疗无效;在可评价的26次发热中,15次使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11次使用左氧氟沙星和去甲万古霉素,有效率分别是53.3%和72.7%;有18次培养出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占72.2%;呼吸道是常见感染病灶。结论 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去甲万古霉素和氟康唑,适用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肿瘤患者的二线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血液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两种一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策略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12月某院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缺伴发热病例的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按一线抗感染治疗方案分为以碳青霉烯类药物为主治疗组(碳青霉烯类组)和以含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治疗组(含酶β-内酰胺类组),对两组病例治疗疗效、住院总费用以及住院日数进行比较。结果 共收集粒缺伴发热的病例103例,其中碳青霉烯类组为71例,含酶β-内酰胺类组32例。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其次为血液、胃肠道。检出病原菌47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8.1%、12.8%、19.1%,以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25.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1.3%)和铜绿假单胞菌(8.5%)。碳青霉烯类组、含酶β-内酰胺类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1%、71.9%,住院总费用分别为(59 529.7±39 771.3)、(49 546.9±31 641.1)元,住院日数分别为(28.7±7.9)、(26.2±6.3)d,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住院日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缺伴发热的患者,一线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为主的药物抗感染治疗的疗效优于应用含酶β-内酰胺类为主的药物,两组住院总费用以及住院日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郑州颐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瘤患者92例,手术肉眼全切64例,部分切除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手术切除后联合放化疗,B组手术切除后进行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67.4%71.7%)高于B组(41.3%71.7%)高于B组(41.3%47.8%),A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0.0%和32.6%,也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友年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6):1011-1012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头孢他啶治疗急性肺炎的疗效及经济性。方法 70例急性肺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口头孢他啶治疗急性肺炎。观察组:国产头孢他啶治疗急性肺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急性肺炎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国产头孢他啶价格低于进口头孢他啶。结论国产头孢他啶与进口头孢他啶治疗急性肺炎患者均疗效可靠,安全,但是国产药更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3.
张守龙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45-5446,5449
目的 探讨单独使用卡维他洛与卡维他洛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对BNP和GSH-PX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取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单独使用卡维他洛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结果 B组(卡维地洛联合给予螺内酯组)明显优于A组(单独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及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BNP、GSH-PX比较,卡维地洛联合给予螺内酯组GSH-PX水平明显高于单独卡维地洛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单独卡维地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VEF、LVEDD及LVESD比较,治疗后LVEDD及LVESD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卡维地洛联合给予螺内酯组较单独卡维地洛组LVEDD及LVESD减少更显著,LVEF增高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卡维地洛联合给予螺内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卡维地洛,对该类患者早期联合使用卡维地洛及螺内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our aim was to test the effect of simul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preS2 and S containing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S2SRHB) with tetanus toxoid (TT) to the individuals who did not respond after three doses of hepatitis B vaccine previously.There were three groups (healthy individuals, pregnant women, hemodialysis patients), each was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as groups A and B. Group A received S2SRHB+TT and group B received only S2SRHB.We found that in groups receiving both vaccines, both seroconversion rate and antibody titer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In conclusion, simul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S2SRHB+T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administration of S2SRHB alon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复达欣)和头孢曲松(罗氏芬)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1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治疗方案分为2组,即头孢他啶(A)组和头孢曲松(B)组,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治疗支气管肺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1.01%和95.79%,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本-效果比为10.06(头孢他啶组)和5.54(头孢曲松组);药品费用下降15%,两组的成本-效果比仍具一致性。结论头孢曲松组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比头孢他啶组更经济,更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2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及B组。其中A组患者100例,使用三联疗法治疗;B组100例患者在A组基础上配合使用黄连素共同进行治疗。比较患者应用不同药物组合治疗后之疗效、不良反应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细菌根除率分别为92.0%、78.0%,显著优于A组患者74.0%、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与三联疗法联合使用可加强对幽门螺旋杆菌生长抑制,促进消化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避免患者疾病发生癌变且耐受性较好,价格相对低廉并能将药力发挥至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性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A组单纯使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B组联合使用加巴喷丁,观察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程度、用药量、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疼痛均明显缓解,B组治疗后21~28 d的疼痛缓解率明显优于A组[95.0%(38/40)比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治疗后28 d的疼痛程度分别为1.2±0.3和2.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28 d,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使用剂量低于A组[(32.2±4.3)mg比(40.3±5.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组治疗后7、14 d头晕发生率高于A组[35.0%(14/40)比15.0%(6/40)和30.0%(12/40)比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糖尿病性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难治性肾病(RNS)单一强地松(PRED)用药,和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治疗及再加藻酸双酯钠(PSS)的三联用药的不同疗效、复发率和药物副反应。分析对比何种方案为优。方法将110例RNS患儿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为PRED口服。B组为PRED与CTX联合治疗。C组为PRED、CTX、PSS三药联合治疗。总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1.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20.7%、65.7%、91.3%。B、C组有效率高于A组40%以上,差异分别为高度显著性(P<0.01)和极显著性(0.01)。C组有效率高于B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勤复发类型: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25%、71.4%、95.2%。B、C组高于A组40%以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极显著性(C、A间P<0.01)差异。C组有效率高于B组20%以上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激素依赖类型,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22.2%、66.7%、92.9%。B、C组均高于A组40%以上。其中C、A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B、A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4.对耐药病例:A、B、C三组有效率为12.5%、55.6%、81.8%。C、B组均高于A组40%以上。但A、C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B、A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5.耐药病例中不同病理类型三组疗效比较中,对非微小病变型(NMCNS),A组治疗6例均无效。B、C组有效率分别为50%和80%。但C、A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B、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6)。6.A、B、C三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1%、31.4%、13%。B、C组低于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完全缓解的RNS患儿停药一年,A、B、C三组复发率分别为50%(2/4)、20%(3/15)、11.5%(3/26)。结论对RNS患儿,用PRED和CTX联合用药比单用PRED的疗效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再加PSS的三联用药更具有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31~67岁.随机分为A(n=20)、B(n=20)两组:A组,芬太尼1.2mg 0.9%NaCl共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 芬太尼0.6mg 0.9%NaCl共100ml.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 Invenous Analgesia,PCIA).术后48h内行VAS和OVRS疼痛评分,记录PCA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5、12、24、48h VAS和OVR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8h内PCA泵按压次数B组显著高于A组(P=0.046).不良反应中,B组嗜睡发生率显著少于A组(P=0.035),A组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212).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胆囊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方法8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27.5%vs47.5%,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有效减少AMI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