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的综合性疾病,而后者被认为是导致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有报道肠道菌群与肥胖存在关联~[1],同时有诸多研究报道胰岛素抵抗也是一种低级的炎性反应~[2],而胃肠道菌群兼具基因及环境双重因素。假设肠道菌群对宿主的肥胖表型、代谢及炎性状况具有预测性意义,肠道菌群的分布、基因及代谢产物等可以作为研究人体代谢性疾病的生物性标志物。1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人肠道中至少存在1 014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基因有数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中数量众多的异种成分, 与人体免疫系统有着复杂的双向作用。一方面, 菌群和人体的共生依赖于免疫耐受形成; 另一方面肠道相关免疫组织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激活亦受到源自菌群的异源性信号密切调控。因此, 肠道菌群对于正常免疫系统的建立至关重要, 反之, 免疫系统的改变亦可能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异常可能影响局部乃至全身免疫系统, 进而参与系统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机制。有临床研究表明, 益生菌补充和健康人粪菌移植联合传统免疫治疗能够提高耐药患者的疗效, 提示肠道菌群可能是潜在的重要治疗靶点, 因此了解肠道菌群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肠道菌群通常被称作人体的第9大系统以及第2大基因组,其种类有500多种,约为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所编码的基因总和大约是人体基因组的150倍左右,因此被认为是人体的另一个“器官”[1]。肠道菌群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其中98%为细菌。人体肠道菌群的产生开始于胎儿期的母体子宫,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不断变化并持续维持着与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健康人群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统称为肠道菌群。种类不同的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拮抗,互相协同,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动态生物平衡,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平衡可被打破形成肠道菌群失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细菌这种虽然微小、然而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命体,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大量文献报道,受"人类第二基因组"编码的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与多种慢病如肥胖、糖尿病、自闭症甚至抑郁症等密切相关,凸显出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启发下,我们实验室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饥饿源于菌群",并在反向验证的基础上提出"菌心说"学说,认为肠道菌群为人体编码饥饿基因,是推动人体(和动物)因饥饿而被迫摄食的客观原因,进而提出"菌心进化论",在认可人体(和动物)以中空的消化道结构为肠道菌群提供栖息场所的基础上,认为动物的进化过程也受到肠道菌群所施加的饥饿压力而发展,并表现为"人菌共生"的彼此依赖关系。由于人脑主要以葡萄糖为能源、而肠道菌群则能够以自然界多种碳源为能源,由此引发作者提出这样的科学问题,即由肠道菌群组成的"菌脑"会是人体对物质记忆的"第二大脑"吗?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双脑模型(two-brain model,TBM)"的新认识,即"(肠道)菌群承载物质记忆而构成人体对物质需求的大脑"以及"人脑承载符号记忆和逻辑推理而构成意识和思维(乃至精神追求)的大脑","物质记忆大脑"和"意识处理大脑"依托于人体,并通过肠脑轴等方式实时对话通讯,分别实现对人体的物质操控(如摄食动机和物质依赖)和意识调控(如思考过程和精神意志),将有助于从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层次深入理解如何重构、重建、重塑正确的"人菌关系",深刻理解"吃五谷"与"得百病"的关系,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1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人体胃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其肠道内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以及疣微球菌门组成,而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占优势,某些病毒及真核生物也同时存在于肠道内[3]。肠道菌群和肥胖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亦是如此,有学者发现,改变肠道菌群构成,可以控制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1],随着糖尿病人群迅速增加,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在健康个体中,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当这种平衡被破坏时,就会产生各种疾病。继2011年国际透析大会首次提出“肠-肾轴”概念后[2],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聚焦在肠道菌群对DN的作用机制方面。目前针对DN和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成为干预和治疗DN的新靶点。1 DN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肠道中的大量不同种类细菌统称为肠道菌群。通过现代测序技术分析,肠道细菌数量高达100万亿,远高于人体的细胞总数[3],被称为人体“第二大脑”[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96例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和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治疗前(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治疗前(P<0.05),肠道乳酸杆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T2DM病人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有效降低T2DM病人血糖水平,改善病人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与婴幼儿食物过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过敏的食物大多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食物过敏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不适,婴幼儿还可能因食物吸收不良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人类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内正常情况下有益于人类,且是人体所必须的微生物群落,其构成了稳固的肠道黏膜屏障.婴幼儿食物过敏可能是胃肠屏障及其免疫系统不成熟降低了黏膜屏障功能的有效性而导致的.从食物过敏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及婴幼儿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等3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16S rDNA检测技术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肠道菌群特点以及肠道菌群移植(FMT)的作用。方法 选取30例STC患者作为STC组,给予2个疗程的规范化FMT治疗;选取同期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粪便16S rDNA测序技术对STC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进行比较,并对STC患者实施FMT前后的肠道菌群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TC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而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FMT治疗后,功能性便秘患者菌群多样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STC患者实施FMT后拟杆菌门和梭状菌门相对丰度降低,而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C组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C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C患者肠道菌群易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