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道强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辨证论治疑难杂病,治疗不寐、头晕、产后麻木及怕冷、中风和腰痛等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伴有腰痛症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破伤风病的腰脊强痛、淋证腰痛、妇女经行腰痛、产后腰痛、因筋骨损伤所致腰痛等。多年来,本院中医科治疗腰脊疼痛的很多中药处方总以二陈汤为基础加味应用,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缘于此因,笔者从中医典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相似文献   

3.
对比高血压和藏医气血病,探讨二者的区别,并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和气血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5.6%,可知藏医放血疗法对高血压和气血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藏医将人体的经脉分为黑脉和白脉。藏医认为因季节环境、饮食不当、瘟毒热邪侵入脉道,或外伤等损害白脉,导致三因素中的隆和血液紊乱而诱发白脉病。白脉病是藏医白脉系统遭受致病因素的影响后所致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很多疾病归属于“白脉病”。中风病是藏医白脉病的一种,临症时需根据疾病的寒热属性、发病时间、病位及其三因素(赤巴、隆、培根)归属情况,据理选药、对治疾病,是藏医辨治白脉病的基本规律,临床时应按照藏医的诊疗规律、综合诊查病因、把握疾病证候变化规律来施治用药。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化的逐渐深入,将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到藏医研究领域。针对藏医血隆病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藏医数据挖掘平台设计概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藏医数据挖掘研究方法,从而实现在某一类藏医病种研究中尝试不同的数据挖掘方法、将某一种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不同的藏医病种。基于上述思想方法,实现了藏医数据挖掘平台,用于藏医领域的数据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宁隆病是藏医三因学及隆、赤巴、培根中因"隆"失调,出现神经功能紊乱、失眠、头痛头昏、浑身没劲、胸闷、心情压抑、烦躁、爱发脾气、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自言自语、终日紧张或哭或笑、心悸、盗汗、瘙痒、腰痛、浑身不舒服、耳鸣、幻想幻听不能自控、平时经常出现叹气样呼吸等症状的一种心理疾病。其没有器质性病变,症状繁多易变、易复发、预后疗效不显著;此类疾病运用藏医缓泻疗法(柔导泻)合并口服八味沉香散加六味安消散治疗疗效极为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认为藏医白脉病疗法是治疗藏医白脉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和藏医特色技术,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优势明显,临床适用于中风、骨关节病、神经性疼痛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与中医学的推拿、按摩及针灸治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白脉病疗法还蕴含一些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但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其技术标准,方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藏医病因理论为基础,以血隆病病因血和隆的各种生理功能与其病理表现方面加以分析和思考,引用了藏医历代各著作中对血隆病的理论认识,并结合血隆病的临床表现,对血隆病病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中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的心脏疾病,中医称为"胸痹心痛",属藏医"娘塞病"范畴。藏医对娘塞病、中医对胸痹心痛的疗效突出,有简捷、效果卓著、副作用小等优势。目前,尚未见藏医、中医关于此类疾病证治比较的文献报道。文章从基本理论和临床防治角度,将藏医娘塞病与中医胸痹心痛的辨证治疗进行对比,并讨论各自的特点,建议藏、中医与其他医学体系应优势互补、综合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Fibroscan”检测与藏医常见肝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归纳藏医各种肝病类型的肝纤维程度,为藏医肝病临床了解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为藏医肝病规范诊疗方案及疗效判定、抑制肝纤维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详细记录庆乃丹布病、庆查母布杰巴病、庆乃张杯病、庆乃杜特病、赤巴杂久病fi—broscan检查情况的基本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为藏医肝病规范诊疗方案及疗效判定、抑制肝纤维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头部隆病头晕藏医属于龙病的范畴。其病因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的平衡失调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方法:对60例患者运用藏医札麦澄廓治疗头部隆病。可根据病情灵活用药,可使复发率降低,远期疗效较优。结论:藏药口服结合藏医札麦澄廓治疗法对头部隆病头晕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藏药口服头部隆病头晕。  相似文献   

12.
白脉病属于藏医杂病范畴,亦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藏药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对藏医白脉病发病与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藏医的"培根赛保"病范畴。该病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藏医作为祖国传统民族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治疗"培根赛保"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且疗效突出。本文就藏医治疗"培根赛保"的病因病机、诊断分型、治则治法和特色简析四方面进行分析,初步探讨藏医治疗本病的特点和优势,对多学科综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COVID-19中医、藏医(以下简称中藏医)病因病机,挖掘与对比中藏医抗COVID-19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文献法,总结中藏医疫病相关古籍文献,探析COVID-19中藏医病因病机;收集国家卫健委及全国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COVID-19中藏医防治方案,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Gephi),挖掘、对比中藏医抗COVID-19用药规律,分析防治COVID-19中藏医核心药物和配伍规律等特点。结果:中医发展历史上出现众多瘟疫古籍文献,其中明末清初最多,中医认为疫戾之气为COVID-19病因,寒湿犯肺,郁而化热,湿热交结,疫毒闭肺,热入营血等是主要病机;藏医瘟疫古籍诸多,其中伏藏古籍文献最为特色,藏医认为COVID-19是由八邪失衡,激发“巴巴达”,与人体固有的“生”(类似于微生物)相争而引发。复杂网络分析发现,中药防治COVID-19药物中加权度较高的有石膏、甘草、杏仁、陈皮等,边权重较高的有杏仁-葶苈子、麻黄-杏仁、麻黄-甘草等,主要以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为核心药物;藏药组方中加权度较高的有牛黄、天竺黄、诃子、藏木香等,边权重较高的有牛黄-红花、牛黄-天竺黄等,主要以清肝热、肺热等功效为核心药物。甘草、红花、草果、沉香等近10首药物是中藏医共用药物,其中牛黄和乌头种类(中药附子,藏药铁棒锤)药物在两者组方药物中加权度较高。结论: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和复杂网络分析法,探析COVID-19中藏医病因病机和用药规律,为COVID-19中藏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妊娠相关腰痛在孕产妇中十分常见,患者往往于怀孕三个月后出现症状,部分患者疼痛会延续到产后,甚至产后症状加重。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未被重视,多数人认为腰痛是怀孕后女性的正常生理反应,然而妊娠期及产后腰痛大大降低了孕产妇的生活质量,限制了正常的生理功能,这无论对患者本人还是家庭,甚至对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妊娠期相关腰痛主要包括妊娠期及产后出现的下腰痛和骨盆带疼痛,本文将统一称为妊娠相关腰痛,并对其背景、诊断,发病机制进行概述,最后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冈斑最多见的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其主要病因为股隐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在这里讲述冈斑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藏医的治疗方法、藏医治疗冈斑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藏医对黄水病的诊疗经验,结合藏医理论分析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中关于黄水病的诊疗经验,以“黄水病”“干黄水”为检索词,在前期自建的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中筛选用于治疗黄水病的三黄水类方。完成词频分析和共现分析,并将数据导出至Cytoscape 371,进行可视化网络分析,在藏医理论的指导下,挖掘三黄水类方的配伍规律,分析藏医治疗“黄水病”的优势病种。结果:共检索得到治疗黄水病的三黄水类方12个,藏药81味。三黄水药(珀嘎、黄葵子、决明子)最常配伍诃子、木香、毛诃子、余甘子、麝香、肉豆蔻、草果、宽筋藤、丁香、巴夏嘎等,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黄水病”。其中,“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能清除血热、化解坏血;配伍温性的木香、麝香、肉豆蔻、草果、丁香等主要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配伍清赤巴热的宽筋藤、巴夏嘎等则主要用于治疗热性黄水病。结论:藏医遵循病症结合的诊疗模式辩治黄水病,三黄水类方是其用于治疗“黄水病”的核心方剂集合,类风湿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属于三黄水类方治疗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藏医特尔玛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藏医特尔玛疗法是藏医临床传统十八大疗法之一,是藏医外治特色治疗技术,对痛风、腰椎管狭窄、冠心病、神智病、焦虑症、抑郁、骨质增生、产后风、心风病等有显著效果,但临床研究证据尚不足。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9月~2019年4月在青海省藏医院外治科开展,选取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100例,通过藏医特尔玛的疗效观察,评定了藏医特尔玛疗法治疗痛风的具体疗效,并得出具体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经归纳总结表明总有效率达70%以上。结果:接受藏医特尔玛治疗的痛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尿酸(U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本疗法疗效确切,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是藏医外治的一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适宜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产后腰痛,治愈时间较之普通腰痛更长,且易反复,增加患者身心痛苦。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在针灸治疗产后腰痛同时,若能重视产后妇女体质情况,可明显地在改善气血状况的基础上,提高疗效。本文从产后妇女“虚、郁、瘀”体质考虑,在传统治疗腰痛的基础上,以固本为要,即首当补气养血、补益肾气、强腰健骨,兼以疏肝解郁、祛瘀通络。如此方可标本兼顾,避免犯“虚虚实实”之戒,即在产后“百脉空虚”之状态下,若一味行疏通经络之法,更易“损产后之不足”,不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下腰痛是指第四腰椎至骶尾部位疼痛,病因繁多。近年来我们采用按摩尾椎方法治疗骶尾椎趺伤、产后、流产后等引起的下腰痛,效果良好,兹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163例,男35例,女12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1岁。属骶尾椎趺伤者72例,临床有明显外伤史,下腰痛,骶尾椎局部疼痛,有压痛,X线摄片部份有尾椎前脱位、或骶椎骨折;属产后、流产后、及人工流产后引起者20例,无近期明显外伤史、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