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显示,11例患者颅骨损伤、12例患者硬膜下血肿、8例患者硬膜外血肿、9例患者脑挫裂伤、10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检查中,10例患者颅骨损伤、13例患者硬膜下血肿、8例患者硬膜外血肿、9例患者脑挫裂伤、10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8.0%。分析CT影像特征,硬膜外血肿患者血肿周围有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以及骨折,损伤部位伴随梭形高密度影,且呈双凸状,且同侧脑室受压,同时伴随中线向对侧偏移,周围脑实质向外压推移改变,使得室间孔受压,造成对侧脑室扩大。在硬膜下血肿患者中CT检查显示冠状面、横断面以及矢状面上血肿颅骨内板表现为新月形高密度影,且范围比较大,并伴随脑中线移位,另外还有局部脑萎缩改变。在脑挫裂伤患者中可见低密度水肿,同时伴随明显占位效应和斑点状扩散,脑内有广泛性水肿及血肿。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患者CT与MRI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在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近2年诊断有争议的28例颅脑损伤患者CT和MRI检查结果行回顾性分析。首次CT扫描均在伤后6 h内进行,对CT诊断有争议的颅脑损伤患者行MRI检查。结果: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的诊断,CT与MRI结果相符;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的诊断,CT较敏感;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MRI明显优于CT。结论:MRI能明显提高脑叶挫裂伤和脑深部挫裂伤诊断敏感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临床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患者26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9例,广泛脑挫裂伤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3例,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7例,于入院时、伤后3d、1周、3周及1月余行头颅CT检查。结果:本文26例患者在CT复查中均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不同程度的脑室、脑池、脑沟扩大增宽,脑回变窄,其两侧脑室额角间夹角≥140°,尾状核指数为16.8%-32.1%,(平均24.2%)。结论:本文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主要病因,可能与弥漫性神经元和轴突的原发损伤以及外伤后脑缺血性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的弥漫性脑肿胀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影像类型。方法分析48例脑外伤引起的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及影像图像资料。结果48例脑外伤引起的弥漫性脑肿胀中有33例合并脑挫裂伤(包括1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合并大脑基底节区梗死)、31例合并硬膜外、硬膜下或脑内血肿、27例合并颅骨骨折、10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肿胀影像表现:①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双侧脑室、脑池对称性缩小或消失,中线结构无移位;②一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同侧脑室、脑池受压缩小或消失,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③可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皮层下小灶性出血;④脑实质CT值可低于、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脑组织。结论颅脑外伤导致下丘脑和脑干血管运动中枢受损引起脑血管扩张是广泛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制之一,弥漫性脑肿胀有4种CT表现,非出血性弥漫性脑肿胀可由脑缺氧后再灌注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轻重度颅脑损伤,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术后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死率,减少致残率,于2004年开始对个别的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腰大池内置引流监测颅内压10例,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37~60(平均4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例,钝器击伤2例,伤后急来我院治疗,因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创术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明显,头部CT扫描见脑沟,外侧裂及中线增宽明显出血的2例。入院时患者意识清醒3例、浅昏迷的患者4例、深昏迷的3例。DCS l 3~15分3例、DCS 9~12分4例、DCS-8分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者2例,急性脑内血肿伴下腔出血4例。1.2治疗方法在行蛛网膜下腔腰大池内置术前20~30 m in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250 m l,而后选择L4~5间隙进行常规消毒,选用硬膜外16#穿刺针进行操作,在确认到达硬膜外腔,将针芯置于穿刺针内,继续向前推进,有突破感后,将针芯稍稍退出1 cm,此时会有脑脊液沿硬膜外穿刺针内壁成滴流出,证明穿刺成功。  相似文献   

6.
1996年4月~1998年4月我院采用尼莫通(NMD)救治重型颅脑损伤38例(A组),与同期常规治疗31例(B组)疗效比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9例,GCS评分≤8分,均经头颅CT确诊为颅内血肿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A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2~73岁,平均38.5岁;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24例,脑内血肿11例。B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13~71岁,平均35.2岁;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19例,脑内血肿8例。两组病例在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行开颅探查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颅内损伤的CT表现及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变化。方法分析 15 2例急性颅内损伤的CT影像。结果本组颅内血肿 10 0例 ,外伤后 5 -72h内复查CT发现血肿明显增大者 2 5例 ,外伤 72h— 7dCT示血肿明显增大者 3例。脑挫裂伤 76例 (包括脑内血肿 30例 ) ,其中对冲伤 17例。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6 1例 ,其中脑沟内高密度影 49例。本组合并颅骨骨折75例。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于外伤后 7d内有逐渐增大可能 ,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部分为对冲伤所致。脑沟内高密度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CT征象。大脑中线旁脑沟内高密度 ,是鉴别该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硬膜下血肿的重要CT征象。硬膜外血肿常合并相邻部位的颅骨骨折  相似文献   

8.
本院1996年6月~1998年9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后脑梗塞15例,现就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16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3~72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车祸9例,坠落伤3例,打击伤2例,跌伤1例。伤后表现:呕吐1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昏迷及偏瘫各7例,瞳孔改变5例,癫痛发作2例,去大脑强直1树。入院时GCS评分:>12分2例,8~12分7例,<8分6例。入院首次头颅CT检查:颅内血肿7例,其中混合性血肿1例,硬膜下血肿3例,硬膜外血肿1例,脑内血肿2例;脑挫裂伤4例,脑内血肿伴脑挫裂伤3例,脑干损伤1例。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首次CT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外伤后硬膜下积液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163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是否出现硬膜下积液分为硬膜下积液组45例(27.61%)和无硬膜下积液组118例(72.39%)。结果 两组性别、术前GCS评分、高血压、糖尿病、出血倾向、大量使用甘露醇、骨缘距离中线距离、脑室外引流、硬膜修补、术前CT影像检查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硬膜下积液组年龄、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减压骨瓣大小、弥散性轴索伤、大骨瓣减压术与无硬膜下积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术前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散性轴索伤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相关,是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继发性硬膜下积液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术前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减压骨瓣大小、大骨瓣减压与重型颅脑损伤后硬膜下积液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水平。方法:8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每例最少复查1次以上,详细观察脑沟、脑池异常变化情况。结果:CT扫描显示局限于纵裂池积血53例;局限于部分脑沟及脑池17例;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大片脑沟、脑池内高密度影16例。86例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仅15例,其余71例均合并有其他颅脑损伤。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其他颅脑损伤。CT复查可诊断不典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106例75岁以上A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对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合并脑挫裂伤、血肿侧别、血肿厚度、中线偏移、脑疝、环池状态等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院GCS评分低于8分患者预后不良率为87.1%,合并脑疝的患者预后不良率为95.0%.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厚度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入院GCS评分、合并脑挫裂伤、血肿侧别、血肿厚度、中线偏移、脑疝、环池状态与近期预后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环池状态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Wald值分别为6.518、11.616,表明两者对近期预后影响最大.结论75岁以上AS-DH患者近期预后为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入院GCS评分和环池状态对近期预后影响最大,入院GCS评分≤8分、环池闭塞是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术后生存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0例,根据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指标进行评估,术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昏迷指数评分(GCS)、术前有无脑疝,术后因素包括脑肿胀程度、脑搏动分级,术中因素包括有无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血肿量的多少、有无明确出血点。同时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GCS、脑疝、脑搏动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存活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OR=2.942,P=0.031)、GCS评分(OR=3.522,P=0.020)、有无脑疝(OR=1.933,P=0.043)、脑搏动(OR=1.782,P=0.005)等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脑疝、脑搏动恢复程度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 To ascertain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to stratify risk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te posttraumatic seizures in individual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DESIGN: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individuals with TBI admitted to 4 trauma centers within 24 hours of injury. SETTING: Four tertiary care trauma centers in urban areas.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647 individuals (>/=16 y) with any of the following abnorm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findings: extent of midline shift and/or cisternal compression or presence of any focal pathology (eg, punctate, subarachnoid, o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cortical or subcortical contusion; extra-axial lesions) during the first 7 days postinjury or best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of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和MRI多序列评估脑外伤患者病况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院后的患者均进行CT和磁共振T1WI、T2WI、液体衰减翻转翻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扫描检查,记录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等,并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病情的评估价值;于伤后3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有无神经症状,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脑外伤患者中手术诊断硬膜下血肿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硬膜外血肿17例,脑挫伤23例。MRI在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率高于CT检查(P < 0.05),两种检查方式在硬膜外血肿检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微出血病灶MRI多序列检查中ESWAN检查数目最多,其后依次是FLAIR序列、DWI序列、T2WI序列、T1WI序列,CT与T2WI序列检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出血灶主要分布在额叶、颞枕顶叶、胼胝体、基底节、丘脑、脑干等区域,ESWAN序列检出出血病灶的总体积为288 557 mm3,以颞枕顶叶白质体积最大为63 153 mm3;60例脑外伤患者ESWAN序列发现出血性病灶数目、体积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之间经Spearman相关检验均存在明显负相关(r=-0.753, P < 0.01;r=-0.736,P < 0.01),伤后3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ESWAN序列发现出血性病灶数目、体积负相关(r=-0.648, P < 0.01;r=-0.612,P < 0.01)。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多序列联合检查在脑外伤患者硬膜下血肿、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准确率更高,且ESWAN序列在出血性病灶的数目、体积检出方面更有优势,对患者病情及远期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CT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在伤后马上作CT平扫,在1~3d内作MRI平扫,其中12例加做弥散功能成像(DWI)检查。并对所有病例的CT与MRI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现单纯基底节出血8例;复合性基底节出血13例,合并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其他部位脑挫裂伤6例,颅骨骨折4例。21例26个基底节出血灶,其中有11例14个出血灶在苍白球部位,首次CT检查与苍白球钙化无法区别,经MRI检查证实为出血。MRI检查多发现脑挫裂伤灶5个,脑白质剪切伤灶4个。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诊断外伤性基底节出血及其合并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12例的临床资料及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本组11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轻度86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硬膜下血肿3例;中度21例,均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2例;重度5例,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实质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和脑积水各1例。结论:螺旋CT检查能早期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水肿、颅内出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评估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74,行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60,行常规颅骨钻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记录手术前后神经及运动功能[中国卒中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并发症发生。以出院后3月的Markwalder's分级作为预后情况的评估标准,将观察组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术后30 d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CT图像显示,治疗前左侧额颞顶枕部低信号新月形影像,局部占位效应明显,脑组织受压,中线结构移位,治疗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第1天,引流管留置,硬膜下积液积气表现,局部占位效应减轻,中线结构移位好转;两组患者术前CSS、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的CSS评分较术前降低,MBI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CSS评分更低,MBI评分更高(P<0.05);两组随访3月内均无死亡病例,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脑萎缩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血肿量、饮酒史、抽烟史、血肿CT值、术后引流、抗凝药物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分为影响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效果理想,血肿清除率高,其预后与年龄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田志诚 《华西医学》2009,(7):1629-1630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CT表现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即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36例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首次CT及伤后迟发性血肿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多数首次CT检查,可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颅内迟发性血肿发生的高峰期为伤后24~72小时。结论: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首次CT检查多有异常,但无颅内血肿者,应在24~72小时内进行CT复查,以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方不至贻误诊治。  相似文献   

19.
纪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9,24(1):155-157
目的:分析四川汶川地震颅脑损伤患者CT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对地震发生后近2个月内陆续送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因地震致有颅脑损伤史的140名伤员进行颅脑CT分析总结。结果:在本组伤员中,头皮损伤97例(69%);颅骨骨折68例(49%);脑挫裂伤66例(47%);硬膜外和(或)硬膜下积血、积液44例(31%);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26%);脑水肿、软化灶29例(21%);其他43例(31%)。结论:CT扫描能准确、快速、有效地对地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出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分析18例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并从其发生的病因病理学角度加以解释。结果: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1)血肿位于半球间镰旁,呈一个或多个单凸形,薄形血肿呈粗线条形,左右发生机会相等,双侧少见。(2)血肿多数呈高密度,活动性出血时,血肿呈多种密度隔室,伴假膜出现,血肿吸收液化和/或脑脊液渗入,可表现低、等混杂密度。(3)占位征象,同侧中间脑沟回结构消失,蛛网膜下腔闭塞,灰白质界面移位,同侧侧脑室受压、移位、变形,中线结构移位。(4)并发同侧幕上及大脑凸面硬膜下降血肿。结论:CT是诊断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特殊的发生部位、形态及密度是诊断的主要依据,CT表现可为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主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