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鸡内金来源于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砂囊内壁,主要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成分以及微量元素。作为药食同源中药,鸡内金不仅是一味消食化积的良药,在治疗口腔溃疡、石淋、腹泻、妇科疾病等方面也取得很好的疗效,具有广阔的药食开发前景。本文对鸡内金的来源、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质量评价、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其后续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星点效应面法,优选机械化炮制鸡内金最佳工艺。方法:将翻炒速度、炒制温度、炒制时间3个因素设为自变量,将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设为因变量,利用星点效应面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设计模型确定机械化炮制鸡内金的最佳工艺。结果:机械化炮制鸡内金的最佳工艺为炒制时间120s,炒制温度215℃,翻炒速度60 r·min~(-1)。结论:与传统炮制方法比,机械化炮制工艺提高了成品鸡内金的外在品相与内在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为中药的现代化炮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别穿山甲、鳖甲、鸡内金等砂烫类中药的正品与伪品。方法对穿山甲、鳖甲、鸡内金等砂烫类中药进行钠盐鉴别、氯化物鉴别和水分测定。结果穿山甲、鳖甲、鸡内金等砂烫类中药经砂炒盐水浸渍炮制方法炮制后,钠盐鉴别和氯化物鉴别呈正反应,水分含量增加。结论穿山甲、鳖甲、鸡内金等砂烫类中药进行钠盐鉴别、氯化物鉴别呈正反应,水分测定结果水分含量增加5%~10%者不是《中国药典》正品所采用的炮制方法,应判定为伪品。  相似文献   

4.
砂烫鸡内金的最佳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鸡内金炮制方法进行研究,测定并筛选出鸡内金砂烫炮制方法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砂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34),优选鸡内金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生品鸡内金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30kg鸡内金用砂量1200kg,在锅底温度为200~210℃,炒制60s时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为0.706%。结论:生品鸡内金每30kg用砂量1200kg,在锅底温度为200~210℃,炒制60s为最佳炮制条件。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将传统人工炒制鸡内金改进为机械化炒制,探讨其实施可行性。方法:以径向截面多点测温法对滚筒内物料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优化滚筒结构;以鸡内金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物料比例、翻炒速度、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16(45),优选鸡内金机械化炒制的最佳工艺。结果:根据正交试验结果,鸡内金的机械化炮制工艺为,每12.5 g鸡内金加砂量为500 g,翻炒速度为50 r•min-1,在215 ℃炒制120 s。结论:机械化炒制鸡内金,炮制品色泽均一、发泡鼓起均匀,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传统炮制方法比较明显提高,使鸡内金药材制品质量明显提高。对药材炒制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鸡内金中的多糖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方法通过苯酚-硫酸比色法对鸡内金不同炮制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鸡内金不同炮制品总多糖含量,砂烫鸡内金生品鸡内金微波鸡内金。结论生品鸡内金经炮制后的砂烫炮制品中的总多糖含量要比生品及微波炮制品都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传统人工炒制鸡内金改为机械化炒制,探讨其实施可行性.方法:采用径向截面多点测温法对滚筒内物料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优化滚筒结构;以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为指标,选择物料比例、翻炒速度、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16(45)正交设计优选鸡内金的机械化炒制工艺.结果:最佳机械化炮制工艺为每12.5 g鸡内金加砂量500 g,翻炒速度50 r·min-,于215℃炒制120 s.结论:机械化炒制鸡内金的炮制品色泽均一、发泡鼓起均匀,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与传统炮制方法比较明显提高,使鸡内金药材制品质量明显提高,为中药材炒制机械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鸡内金为建胃消食,化积食的常用药物。85版《中国药典》规定有鸡内金、砂砂醋灸鸡内金二种炮制品。为了充分发挥鸡内金的临床疗效,提高鸡内金的质量,在炮制时尤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炮制对鸡内金中酶和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炮制对鸡内金中酶和氨基酸的影响吕武清,马珠,彭宏俊(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南昌330006)张荣霖(江西省卫生学校南昌330029)鸡内金的功效为健胃消食,涩精止遗,主治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等疾病,中国药典1990年版载有鸡内金、炒鸡内金、醋鸡内金,临床一般以炮制品入药。鸡内金含蛋白酶,淀粉酶,维生素,氨基酸 ̄[1,2]等,鸡内金用于消食化积一般认为与其活性成分蛋白酶、淀粉酶有关,但鸡内金经高温炮制后,对其活性成分影响如何,炮?...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小米炒鸡内金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是临床常用的健胃消食药。一般炮制用清炒法。有的老中医大夫曾用小米做辅料炒制鸡内金,治疗小儿疳积等病,疗效比清炒好。小米,味咸淡,“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亦为健脾消食药。用它炒制鸡内金,是取其“相须”的作用。炮制方法:先将小米放锅内炒热,然后放入鸡内金(先压成小块),用文火炒至小米焦黄,鸡内金鼓起,显黄色为度,筛去小米,即得。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硫磺熏蒸及其现代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虫蛀,发霉等现象是中药生产中面临的难题。传统加工方法生产效率低,不能有效保证中药材的品质。硫磺熏蒸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便,是目前基层首选的中药材加工方法。中药经硫磺熏蒸后虽然能解决局部问题,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长期服用硫熏中药材可能对人体肝、肾等脏器造成较严重的危害。该文对硫磺熏蒸的应用沿革,其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相关的限量标准进行一个综述,并简要介绍了现代加工技术在食品及部分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中药材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中药材硫磺熏蒸的替代技术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中药饮片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新世纪20年,传统炮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诸多创新炮制技术。与煮、蒸、炒、飞、煅等传统炮制技术相比,烘箱加热、微波炮制、高压蒸制、膨化炮制、双向固体发酵、超高压水射流、远红外、微生物浸矿、制霜炮制替代、真空冷冻干燥等创新炮制技术逐渐体现出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能高效、安全可控等优势。大量研究表明,创新炮制技术可基本替代传统炮制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创新发展对提升和稳定饮片品质,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将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的工序进行整合,实现工艺过程连贯性操作,摒弃了传统的产地加工与炮制过程中的重复环节,可极大地提高中药饮片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提升中药饮片质量。目前,推动实施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已经逐渐成为业内的共识。本文聚焦于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在简述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分合”演变史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研究近况,明确提出构建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体系,并指出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面临的窘境。以期引起业内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与思考,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关键问题。通过多年来的科研工作的总结,结合当前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发展的需要,凝炼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发展与创新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中药炮制学科是一门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学科,学科的发展与饮片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中药炮制学科只有紧密与饮片产业相结合,为饮片产业的发展服务,解决饮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学科才有可能发展,其研究成果才可能实现更好的转化。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要求科研工作者不断创新,充分认识本领域研究的特殊性,坚持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本草纲目》在"修治"、"序列"、"发明"等项目中记载的内容,分类整理其对炮制方法、炮制理论、炮制作用、炮制辅料质量要求及工艺标准等方面贡献,归纳该著作对中药炮制理论的阐述和创新发展、对药物的炮制方法和作用的解释、对炮制品和现代常用辅料的质量标准描述,以及对前人方法的改进和见解。分析后发现炮制技术不是孤立的制药技术,其发展得益于临床作用验证。只有医药结合、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才能促进中医药发展。研究《本草纲目》对中药炮制的贡献,旨在借鉴经典,从古老的制药技术中发现创新点,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发掘传统炮制机制。遵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最终为炮制技术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与保健食品如何结合的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保健食品是在传统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传统保健食品是中国传统食疗和药疗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病证发展的不同时期、生理发育的不同阶段、疾病发生的不同性质3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药与现代保健食品应该如何结合,对保健食品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纵观毒理学的发展史,古人在寻找食物、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并使用了毒物和药物,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探索。随着医疗实践的积累,历代医药学家开始妙用有毒之药,即通过配伍、控制剂量、炮制等方法来安全取效,也包括“炼丹服石”的历史警示,并提出“以毒攻毒”理念,突显中药学的独特智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亚砷酸注射液的诞生造福了世界人民。中国人民不畏毒、不忌毒,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极认识、巧妙制约、有效驾驭应用毒性药物的智慧,最终通过对科学毒理学的不断研究形成中药的毒理学这一中医药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人参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作为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近年来,有关人参的研究覆盖医学、药学、生物、食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参中主要含有皂苷类、挥发油、糖类、氨基酸、多肽、无机元素等成分,每种成分都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是人参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人参经过加工炮制后,所含有效成分发生复杂的变化,同时伴有新的物质生成。该文旨在对人参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以此为例探讨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方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色之一,大多数中药需要经过炮制以后方可入药,因此中药炮制的发展关乎中医药事业的进步。与其他学科不同,中药炮制是中药特色传统学科,既要传承祖先留下来的理论与技术,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有所创新。但是目前,中药炮制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中药炮制的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茯苓Poriacocos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在药品、食品及保健品中均有广泛应用。随着对茯苓的深入研究,其三萜类和多糖等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开发研究备受关注。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综述,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效、传统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加工方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茯苓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茯苓质量评价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