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建立临床防治SLE的中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其用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中药防治SLE中单味药以生地黄、牡丹皮、黄芪出现的频率最高,药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应用最为广泛,补虚药中以补气药物为主,清热药中以清热凉血药为主。结论:中药防治SLE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防治SLE选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索获取数据库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文献,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所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文献,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文献数据库。结果:共纳入文献64篇,涉及用药275味,共3 018次。其中药物次数超过50次的有10味,共736次;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药主要以清热解毒、调气血、和阴阳、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3.
于明宇  金成  孙冉冉  彭江云 《河南中医》2014,(11):2272-2273
目的:通过近10 a的文献初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录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中药内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统计中药内服治疗SLE的总体用药频次、药物性味频次。结果:纳入研究文献共153篇,包括254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为2761,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依次为生地黄、牡丹皮、茯苓、赤芍、半夏、黄芪、玄参、丹参、当归、熟地黄。药性总频次为2 633,药味总频次为4 253,药物性味前2位依次为寒、温和甘、苦。结论:近10 a治疗SLE内服方剂的药物组成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为主;性味分别以寒、温和甘、苦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索和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知识服务平台、维普(VIP)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 文献数据库,建立 SLE 处方数据库。 采用书目共现分析软件(BICOMB2 .0)提取数据,SPSS 25 .0 统计分析,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 UCINET 6 .0 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通过 Net-Draw 2 .084 制作可视化网络图。 结果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205 篇,涉及初诊处方 275 张,其中包括 330 味中药,累计用药频次 3 791 次。 对前 63 味高频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基本方的组成为牡丹皮、生地黄、甘草,常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四妙勇安汤、六味地黄汤。 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得出的结果与大部分名医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但研究存在一定偏倚,需要进一步收集大数据来证实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5.
对2004—201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包括作者、发文机构、来源期刊、文献类型、基金资助情况、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计量学分析,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现状,为进一步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激素时的辨证用药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激素时的辨证用药经验谢富仪广西玉林地区中医院537000玉林市县西路174号庞容豪广西玉林市城西镇卫生院537000玉林市庆丰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具有明显内脏损害或症状较重的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目前仍然是首...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文献整理探讨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演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SLE的相关文献,时间限定为从数据库建立至2018年7月。对证型及药物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25篇,总结归纳高频证型11个,出现频次最高的五个证型分别为热毒炽盛证、脾肾两(阳)虚证、阴虚内热(火旺)证、肝肾两(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累计频率62.11%。1965-2018年间,阴虚内热(火旺)证呈明显增长趋势;热毒炽盛证、脾肾两(阳)虚证及气阴两虚证在1965-2010年间呈增长趋势,在2011-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肝郁气滞(脾虚)证在1965-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其余证型均呈动态波动。涉及组方1522个,药物309味,使用15910次,总使用频率最高的5味药分别为生地黄、牡丹皮、茯苓、黄芪、甘草,总累计频率16.42%。使用频率最高药类为清热药和补虚药;生地黄、牡丹皮等清热药的使用频率趋势与热毒炽盛证保持一致,不同年份高频用药大致相似,用药频率存在较小差异。结论:SLE在内以阴阳亏虚为主,在外与热毒侵袭相关,属于本虚标实,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药物使用等紧密相关,治当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并结合个人体质及环境变化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凶险结缔组织病,病因不明,目前无有效西药。中医古籍无相应理论记载,缺乏完整辨证治疗体系,临证无所是从。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本病特点,将其辨证分为四型,执简易繁,疗效颇佳。1 辨证论治 风毒痹阻,络热血瘀型;多见于皮肤关节损害型,症见肌肤瘙痒,红斑,全身关节肿痛,可伴局部关节热灼,低热心烦,尿赤便干,舌质暗或紫,苔白或薄黄,脉弦数。治以祛风凉血,解毒通络。药用:秦艽10g,白薇12g,功劳叶10g,鸡血藤30g,漏芦10g,商陆根9g,凌霄花10g等。 血分毒热,气阴耗伤型;多见于狼疮急性期或发作型,症见忽起壮热,持续不退或寒热往来或定时发  相似文献   

9.
石秀梅 《河北中医》2003,25(10):795-797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为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人们对SLE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的认识和检测、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SLE患者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上海仁济医院 1999年对 5例SLE患者的18年随访显示[1] :其 5、10、15、18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84 %、76 %、6 0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 0年代、6 0年代、70年代和 80年代后发病的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9%、5 5 %、78%、79% ,其80年代发病的患者生存率与 5 0年代、6 0年代比较 ,P <0 .0 5 ,男、女患者的5年及 10年生存率分…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凶险结缔组织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皮肤损害及内脏器官损害出现相应症状。本病病因不明,目前无有效西药治疗,中医古籍亦无相应理论记载,缺乏完整辨证治疗体系,因而临证无所适从。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本病特点,将其辨证分为四型,执简易繁,疗效颇佳。是辩证论治1.l风毒痹阻、络热血瘀型:多见于皮肤关节损害型。症见肌肤病痒,红斑,全身关节肿痛,可伴局部关节热灼,低热心烦,尿赤便干,舌质暗或紫,答白或薄黄,脉弦数。治以祛风凉血,解毒通络。药用:功劳叶、漏芦。凌霄花、秦克各10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抗体ANA、ENA多肽抗体及抗ds-DN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10例SLE和PSS患者血清,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NA抗体用免疫印迹法,ds-DNA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检测。结果:SLE患者ANA阳性率最高(90.0%),PSS患者抗SSA阳性率最高(80.3%),两组患者中抗Sel-70阳性率最低,分别为1.9%和1.8%。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常存在有一种或多种高效价的自身抗体,SLE和SS患者各有特异性抗体存在,联合检测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10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药以及实验研究的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LE患者92例(SLE组)、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120例(非SLE组)和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三组的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ds DNA)及抗核小体抗体(Anu A),比较三组的抗体检出率。结果:抗Sm、ds DNA、Anu A对SLE患者的敏感性依次为22.2%、41.1%、32.2%,三项联合检测均后提高至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m、ds DNA、Anu A均是诊断SLE的敏感性指标,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疑难疾病,本病以女性多见,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现根据女性生理周期,拟定中医周期疗法,临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30例SLE病人(SLE组)及3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并对其血清中总胆红素(TB)、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与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SLE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肥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且SLE组中有斑块组这些危险因素的水平比无斑块组明显增高。结论:SLE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而肥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则是可以反映SLE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LE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属阴虚内热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再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红斑狼疮I号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2组患者SLEDAI评分、临床疗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用药量及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42%明显高于对照组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SLEDAI评分均下降,但2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醋酸泼尼松日平均用量和环磷酰胺使用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使用量,并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更有利于SLE患者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各证型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的关系。结果:脾肾阳虚证的抗心磷脂抗体值最高,气滞血瘀证的雷诺氏现象最明显,甲皱微循环积分最高。  相似文献   

18.
SLE动物模型研究主要有自发性小鼠模型和诱导性小鼠模型,自发性小鼠模型侧重研究遗传因素对SLE发病的影响,诱导性小鼠模型侧重于研究环境因素、性激素、感染等因素对SLE发病的影响。对狼疮鼠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探索SLE的发病机制,并为SLE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表达水平,探讨SLE患者中医证型与BAFF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1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BAFF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CRP)。结果:1)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SLE疾病活动组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SLE非活动组(P0.01)。2)SLE患者BAF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73,r=0.39,P0.01);与C3呈负相关(r=-0.34,P0.01)。3)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余中医证型组SLE均明显升高(P0.01);正虚邪恋型组SLE患者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LE患者BAFF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升高,正虚邪恋型组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降低,提示抗BAFF单抗在不同中医证型SLE中可能疗效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