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收治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进行分组,抽血化验比较血清Cys-C、Hcy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患者出院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再次分组,分析入院时血清Cys-C、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Cys-C(1.18 ±0.22 mg/L比0.78±0.16 mg/L),Hcy(16.82±4.38 μmol/L比8.86±3.32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Hcy呈正相关(r=0.412,P<0.01).②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Cys-C、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个月后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入院时血清Cys-C、Hcy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P<0.05).结论:血清Cys-C、Hcy共同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轻重程度,影响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炎性标记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72例,将脑梗死患者按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hs-CRP≤3 mg/L)及高hs-CRP组(hs-CRP>3 mg/L),采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疾病史,同时进行入院后的TOAST卒中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收集,检测入院后24 h内血白细胞计数、血糖、血同型半胱酸及hs-CRP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 结果 高hs-CRP水平组较低hs-CRP水平组的患者心房颤动病史、心源性脑栓塞、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糖、白细胞计数,入院后(1d、7d、14 d)NIHSS评分、BI评分和m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OR=0.876,95%CI:0.817~0.917,P<0.001)、白细胞计数(OR=1.137,95% CI:1.013~1.275,P=0.029)、脂代谢紊乱(OR=2.863,95%CI:1.561~5.250,P<0.001)及卒中后第1天BI评分(OR=1.038,95% CI:1.001~1.077,P=0.047)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炎性标记物hs-CRP及白细胞数增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A组(NIHSS评分≥5分,n=44)与B组(NIHSS评分5分,n=46);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n=41)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n=49)。比较A组与B组患者血清CHE水平,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清CHE水平低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36,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空腹血糖(FPG)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HE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9,95%CI(1.66,2.39)]、NIHSS评分[OR=3.77,95%CI(2.59,5.48)]、FPG[OR=3.01,95%CI(1.99,4.54)]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OR=0.92,95%CI(0.88,0.96)]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年龄、NIHSS评分、FPG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血清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择210例ACI患者,均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90 d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52例、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158例。治疗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NT-proBNP。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血清NT-proBNP水平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血清NT-proBNP水平对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miR-25表达与凋亡分子含量及90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为急性脑梗死组,体检健康者15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外周血miR-25及凋亡分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水平。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随访90天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比较不同预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miR-25表达水平对90天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miR-25、Bcl-2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Caspase-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miR-25表达水平与Bcl-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Caspase-3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90天预后良好119例、预后不良43例。不同预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入院当天NIHS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入院当天NIHSS评分较高、外周血miR-25表达水平较低是急性脑梗死患者90天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发现,外周血miR-25表达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90天预后不良的截断值为0.635,AUC为0.699(95%CI 0.609~0.789),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2.09%、65.5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miR-25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凋亡分子的表达调控。低水平miR-25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具有一定早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74例,检测血清中SAA和HP的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分)、中度组(5~15分)、重度组(≥16分)。比较SAA、HP水平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中的差异。出院后随访3个月,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良好预后组(≤2分)和不良预后组( 2分);探讨SAA、HP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严重程度的脑梗死患者SAA水平有差异,重度组SAA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 0. 05),中度组SAA水平高于轻度组(P 0. 05);但三组的H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的年龄、吸烟史及SS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酒史及H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SAA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 SAA水平、年龄与吸烟史是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SAA水平可以考虑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124和miR-199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84例AIS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不同病情患者进行分组,轻度组34例(<5分)、中度组27例(5~15分)、重度组23例(>15分)。观察组根据随访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又分为预后良好组39例(≤2分)和预后不良组45例(>2分)。比较不同病情程度和不同预后AIS患者血清miR-124和miR-199a水平,分析其在AIS病情演变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结果:观察组入院时的血清miR-124水平低于对照组,miR-199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AIS患者入院后血清miR-124水平呈下降趋势,miR-199a水平呈升高趋势,分别在入院24h达到谷底和峰顶,入院48h后逐渐恢复;不同时点内重度组的变化幅度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预后不良组的变化幅度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入院24~48h的血清水平对疾病预后评估的价值较强。 结论:血清miR-124和miR-199a水平可帮助评估AIS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87)和中重型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63),根据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2分,n=10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46);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对照组与脑梗死组、轻型脑梗死组与中重型脑梗死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浆OPN、FIB水平;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OPN、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轻型脑梗死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r_s分别为0.480、0.497)、mRS评分(r_s分别为0.387、0.352)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OPN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26,血浆FIB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AUC分别为0.714、0.711。结论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Apelin-13水平对伴大面积核心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伴大面积核心梗死AIS患者103例,入院后接受血管内治疗,以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预后判断依据,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84例、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19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即刻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13。回顾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伴大面积核心梗死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pelin-13水平对伴大面积核心梗死AIS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良者血清Apelin-13水平分别为(45.3±6.4)、(32.1±3.8)μg/L,预后良好者血清Apelin-13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者(t=6.325,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者与预后良好者意识清醒、侧支循环等级2~4级比例及ASPECT评分、梗死核心区体积、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支架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9年6月行支架取栓治疗的老年AACI患者163例,根据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5例(mRS ≤2分)与预后不良组78例(mRS >2分),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行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至2011年内蒙古满洲里市南区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轻、中、重度,同时按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将全部患者分为A(空腹血糖7.0~11.1mmol/L)、B(空腹血糖11.1~16.7mmol/L)、C(空腹血糖≥16.7mmol/L)三组,观察高血糖与病情严重程度、脑CT扫描梗死灶大小和急性期预后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之间的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占人数及不同预后所占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16.7mmol/L的患者,梗死灶大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占人数及不同预后所占人数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糖尿病并发脑卒中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情况与患者血糖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血糖≥16.7mmol/L是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根据发病时间,将21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期组(发病≤48h)113例和亚急性期组(发病〉48h至5d)104例。每组又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个亚组,A1组(急性期对照组)50例,A2组(急性期治疗组)63例;B1组(亚急性期对照组)50例,B2组(亚急性期治疗组)54例。各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A2组和B2组辅助rHu—EPO治疗,3000U/次,皮下注射,1次/3d,共2次。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6个月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治疗后14d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观察血清一氧化氮(NO)变化。结果①治疗后第1、6个月A2组患者MESSS分别为16±6、10±7,A1组分别为21±8、14±4,两组间第1、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A2组NSE为(10.0±3.6)μg/L,NO为(41±6)μmol/L,A1组NSE为(12.4±5.8)μg/L,NO为(47±10)μmol/L,两组比较,P〈0.05和P〈0.01。②第1、6个月B2组与B1组间MES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4d时两组间NO水平相近(P〉0.05),但两组间NSE比较[(12.0±5.1)、(14.3±4.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第1、6个月A2组与B2组间MES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EPO能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脑保护作用;但对亚急性期患者的预后,未显示有改善作用。短期应用rHu—EPO,无明显不良反应。其治疗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了NO过量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依达拉奉、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及常规治疗,B组给予依达拉奉及常规治疗,C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14天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14天后的有效率比较,A组(86.67%)最高,C组(46.67%)最低(P<0.01).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的ADL、mRS评分比较,A组ADL评分(65.00±29.20)最高,mRS评分(2.40±1.28)最低;C组ADL评分(46.72±27.63)最低,mRS评分(3.72±1.24)最高(P<0.05),提示A组预后最好,C组预后最差.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能保护脑细胞,有效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1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mg/kg体质量。将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及入院7 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DMCI组)47例与非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NDMCI组)36例,入院7d后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入选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随访期间脑出血转化及血管再通情况,并行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其预后。结果 (1)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糖参数的比较,DMCI组患者24 h平均血糖值、血糖水平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高于NDMCI组患者[(8.3±2.6)mmol/L比(5.8±1.3)mmol/L,(2.1±0.4)mmol/L比(1.6±0.6)mmol/L,(4.3±0.8)mmol/L比(3.6±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19、15.537、15.372,均P0.01)。(2)DMCI组随访期间发生脑出血转化4例(8.5%),再通良好17例(36.2%),预后良好(90d mRS评分2分)15例(31.9%);NDMCI组发生脑出血转化1例(2.8%),再通良好21例(58.3%),预后良好21例(58.3%)。两组患者溶栓后再通情况与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过大,可能是影响其溶栓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发病≤2周)患者177例,基本资料相匹配的非急性期脑梗死(发病〉2周)患者38例、对照组102例。检测各组入院〈72h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计算间接胆红素值,并检测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对急性期组于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结果①脑梗死急性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期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间接胆红素水平仅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性期组的三种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随着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增加,脑梗死急性期组三种胆红素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发病后3个月,脑梗死急性期组中,预后良好(mRS为0~2分)者入院时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者(mRS为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与预后良好独立相关(OR=0.807,95%CI:0.718~0.907,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呈应激性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增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相关,但与预后良好有相关性。急性期胆红素水平的增高可能为机体对卒中事件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伴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mRS评分、住院天数及出血转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患病率及起病时血糖、血压、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存在年龄高,血红蛋白含量低,血小板计数少,尿酸高以及既往脑卒中史多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mR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mRS评分,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mRS评分、住院天数及出血例数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伴肾功能不全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同样获益,且出血风险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清TNF-α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的关系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d),连用14 d.分别检测两组脑梗死后1、5、14 d血清TNF-α水平,并在相应时间点行NIHSS评分.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其清晨空腹血清TNF-α水平.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NIHSS评分在梗死后1d开始升高,5d时达高峰,14 d时明显降低,两组急性梗死后14 d血清TNF-α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两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NIHSS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 =0.662,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与NIHSS评分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血清TNF-α水平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水平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6h内完成血标本收集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47例,分为临床结局良好组(24例)和临床结局不良组(23例)。MMPs指标包括MMP-2、MMP-9和MMP-13;90天后随访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临床结局良好定义为mRS0~1分,临床结局不良定义为mRS2~6分。结果临床结局良好组患者MMP-2、MMP-9和MMP-1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41.88±69.34)μg/L、(80.83±67.24)μg/L和(74.25±26.51)ng/L,临床结局不良组患者分别为(243.57±88.48)μg/L、(147.39±132.64)μg/L和(94.80±61.49)ng/L,仅MMP-9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MMP-9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临床预后,而MMP-2和MMP-13水平同患者临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特征及其与30 d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08年1月-2010年6月入院的老年卒中患者275例,其中脑梗死202例,脑出血73例.连续记录入院后7d的血压,在发病30d时评价预后.按照急性期7d内平均收缩压(120~139、140~159、160~179、180~199、>200 mm Hg)和舒张压(<69、70~79、80~89、90~99、>100 mm Hg)水平分别分为5个亚组,比较入院时和30 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 ①275例患者中,有66例预后差,其中脑出血组22例,脑梗死组4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两组急性期7d内不同平均收缩压的30d预后差者的5个亚组预后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期7 d内,不同平均舒张压水平的30 d预后差者,5个亚组比较,除70~79 mm Hg与80~89 mm 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亚组之间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均收缩血压在160~179mmHg者,mRS(中位数2)和NIHSS(中位数7)评分较低,相应30d改善显著(mRS中位数差值为2,NIHSS中位数差值为4);平均舒张压>100 mm Hg,提示预后差,mRS和NIHSS评分30d改善的比较,不同舒张压亚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平均舒张压在70~90mmHg范围内,往往预后较好;腩梗死组在70mm Hg以下者,预后最好.结论 老年卒中患者急性期7 d内平均收缩压在160~179mm Hg之间,30 d的预后较好;急性期平均舒张血压不能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但可反映30 d预后转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收治的2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梗死组,选取同期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梗死组患者于入院24 h内、对照组受检者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按入院当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梗死组患者分为轻型(0~15分)组129例、中型(16~25分)组92例、重型(26~33分)组38例。按预后(即住院4周时NIHSS评分)将梗死组患者分为好转组182例和无好转组77例。比较对照组与梗死组、梗死组各亚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D-二聚体异常率。结果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46±0.52)mg/L、D-二聚体异常率43.2%,均高于对照组的(0.13±0.29)mg/L、1.0%(P0.05)。轻型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27±0.13)mg/L、D-二聚体异常率30.5%,分别低于中型组的(0.42±0.28)mg/L、47.8%,中型组又低于重型组的(0.65±0.32)mg/L、76.3%(P0.05)。好转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31±0.26)mg/L、D-二聚体异常率32.9%,低于无好转组的(0.57±0.29)mg/L、67.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