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放松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淋巴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放松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除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外辅以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照组仅用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两组在治疗前作状态-特质焦虑评定,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定状态焦虑;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时分别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的IL-6、TFN-α水平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治疗后状态焦虑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状态焦虑的下降程度与放松程度呈正相关,TFN-α浓度与状态焦虑呈正相关,治疗后TNF-α的变化程度与放松程度呈负相关。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减轻焦虑情绪;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否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淋巴细胞因子水平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
李海松 《医学信息》2019,(22):39-4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复杂,高血糖状态、氧化应激反应、脂代谢异常、微血管病变、自身免疫因素、神经营养障碍等均参与到了DPN的发生与发展中。目前,DPN诊断与治疗均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对近年来DPN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征检查和电生理检查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leral neuropathy,DPN)的一致性,进而寻找适合DPN早期诊断指标.方法:通过自行开发的神经传导检测仪采集60例糖尿病病人和20例正常人的神经传导数据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用判别分析方法验证神经传导各参数与临床体征判别分组的符合率.结果:神经传导检测与临床体征诊断DPN基本一致,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对早期DPN诊断灵敏度较高.结论:将判别分析方法用于DPN早期诊断,可有效提高早期病变诊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强化神经营养方案辅助胰岛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5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入到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化神经营养联合胰岛素方案.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90.57%,而对照组为75.4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氧化应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神经营养方案辅助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可以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调肿瘤蛋白D52(TPD52)基因表达通过Wnt信号通路对子宫肌瘤细胞活力、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针对TPD52的特异性si RNA(si-TPD52)及其阴性对照转染原代培养的子宫肌瘤细胞,并加入Dickkopf-1(DKK1)作为Wnt信号通路抑制剂,转染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TPD52及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和相关靶蛋白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 MTT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的变化; RT-qPCR检测TNF-α和IL-6的m RNA表达。结果:TPD52在转染si-TPD52的子宫肌瘤细胞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 0. 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TPD52组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凋亡率增加,TNF-α的m RNA表达降低,IL-6的m RNA表达升高,β-catenin、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降低(P 0. 05);加入DKK1后si-TPD52对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更明显。结论:下调TPD52基因表达可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同时下调TNF-α和上调IL-6表达。  相似文献   

6.
褪黑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氧化应激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EL)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氧化应激和神经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并与抗氧化剂硫辛酸进行比较。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DM)大鼠模型,维持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4组:DM对照组、褪黑素小剂量治疗组(0.5 mg.kg-1.d-1)、褪黑素大剂量治疗组(10mg.kg-1.d-1)、硫辛酸治疗组(100mg.kg-1.d-1)。造模前预设鼠龄和体重相当的正常对照组8只。MEL和硫辛酸干预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和坐骨神经抗氧化酶活性和胆质过氧化产物含量的变化,大鼠摆尾阈值、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显示,DM对照组大鼠血浆和坐骨神经中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摆尾阈值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坐骨神经出现脱髓鞘以及轴突萎缩等病理变化。MEL和硫辛酸均可显著改善上述变化。DM时自由基的损伤和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可能在DP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喉移植后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等)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在大鼠喉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期移植喉组织的不同部位和血清中的表达变化,评价其血清水平在预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进行Wistar→SD大鼠喉移植,移植后依照注射环孢霉素A剂量不同随机分为3组:0 mg组、5 mg组及10 mg组,以未进行喉移植的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各组移植后第3,7,11天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血清浓度的变化与移植后各相应时间点黏膜上皮及黏膜下层组织中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均呈正相关。提示,供体喉的高抗原性主要集中于喉的黏膜上皮层及黏膜下层组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可以作为预测喉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出现肢体的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其中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最为多见。目前DPN的筛查方式多样,其中五项筛查、单丝和音叉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初筛方式,各类量表可为DPN作等级评估,神经传导速度(NCV)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金标准。此外,高频超声、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磁共振神经成像等新兴检查方法优势逐步显露。由于DPN是炎症、氧化应激、免疫损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医师们也在积极探索相关血清学指标,以求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住院的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做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与正常人30例比较。用甲钴胺治疗2周,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并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经甲钴胺治疗2周后,2型糖尿病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甲钴胺治疗可以使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与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区别。方法 SD大鼠分组,每组各10只,腹腔注射STZ建立1型糖尿病(T1DM)模型;高脂高糖饲养6周后按体质量35 mg/kg单次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T2DM)模型;设立正常对照(Con)组。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的体质量、血糖水平。成模8周后,电子Von Frey仪检测机械痛阈值,热水甩尾试验检测甩尾潜伏期,并取坐骨神经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成模后第1、8周,与对照组及T2DM组相比,T1DM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下降(P0. 01); T1DM组与T2DM组的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 DM组的甩尾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 01),T2DM组较T1DM组延长更显著(P0. 05)。DM组的机械痛阈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1),T2DM组较T1DM组降低更明显(P0. 01); DM组大鼠的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肿胀或皱缩,髓鞘密度不均匀,空泡变性,部分神经纤维髓鞘脱失; T2DM组的神经损害程度较T1DM严重。结论 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严重于1型糖尿病大鼠。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gliclazide and the role of dynamin-related protein l (Drp-1)-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i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Methods: Diabetic rats developed throug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reatment group receiving gliclazide or non-treatment group without gliclazide treatment. Ra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vehicle and no gliclazide treatment. Eight weeks later, th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 of sciatic nerve was measured and the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level and superoxide-dismutase (SOD) activity, the expressions of Drp-1, caspase-3, Bax and Bcl-2 in sciatic nerv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When compared to rats in control group, rats in non-treatment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of NCV, obvious demyelinative alteration of sciatic nerve, increased expressions of Drp-1, caspase-3, Bax, Bcl-2 and MDA, and decreased SOD activity. Compared to rats in non-treatment group, rats in treatment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of NCV, less demyelination of sciatic nerve, decreased expressions of Drp-1, caspase-3, Bax and MDA, and increased activity of SO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reatment and non-treatment groups. Conclusion: Gliclazide showed protective effect on DPN through modulating Drp-1-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的发生率及其与其它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对346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数据,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反应、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等作回顾性分析。并对MCV测定时近、远端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和波面积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CB。结果:①在346例糖尿病患者中,有CB的病例为57例占16.5%,受检的1345条神经中,有62条神经异常,占4.6%,胫神经异常率最高(13.6%)。②出现CB的患者受检的225条神经中,SCV、F反应、MCV的异常率依次为52.9%、47.4%和45.1%。③出现CB的神经有67.9%伴有F波潜伏期延长和/或F波传导速度减慢,32.1%出现F波时间离散度增加。结论: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现象(CB)、胫神经CB出现率最高;运动神经CB多伴有MCV其它参数异常。  相似文献   

13.
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 (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 ,进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 ,与健康人对照 ,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与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且有症状组更显著 (P <0 0 5 ) ;患者的NCV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 ,而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 :周围神经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定量感觉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ST仪检测118名正常人与136例DPN病人的冷觉(CS)、热觉(WS)和振动觉(VS)阈值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DPN组和单纯糖尿病(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指和足背QST的CS、WS、VS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和单纯DM组之间比较,手指和足背CS、WS、VS阈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和单纯DM组之间比较手指和足背不同部位的CS、WS、VS阈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DPN组CS、WS、VS的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异常率(P<0.05),CS、WS的异常率高于VS的异常率(P<0.05);DPN组患者的MCV、SCV、CS、WS和VS异常率均高于单纯DM组的异常率,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程>5年组的MCV、SCV、CS、WS和VS的异常率均高于病程≤5年组的异常率,其间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HbAlC正常组和HbAlC异常组MCV、SCV、CS、WS和VS异常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ST能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是常规NCV检查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光电MEB-220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56例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了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及研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MCV或SCV至少有一项异常者37例,占66%(37/56例)。其中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40/112侧),尺神经异常率为26.8%(30/112侧),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69/112侧)。而临床上确诊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仅为17.9%(10/56)。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组MCV、SCV与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并与病程有关。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甲钴胺注射液1000μg静脉注射2周(1次/d),改为甲钴胺片500μg口服10周(3次/d),疗程共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6周、12周分别记录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阳性症状数字化的视觉量表(VAS)评分,进行足部10g尼龙丝压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跟腱反射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6周、12周TCSS、T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疼痛、麻木、感觉减退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烧灼VAS评分治疗后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6周、12周烧灼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觉检查异常点数治疗后2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振动感觉阈值治疗后6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温度觉检查、跟腱反射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6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农村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200例农村青壮年DPN患者的临床特点,测定其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与180例城镇相同年龄组DPN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农村青壮年DPN患者临床特征如麻木、丧失劳动能力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周围神经重度损害所占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农村青壮年DPN患者临床与神经电生理不仅以感觉.神经损害为主,且大多数伴有运动神经不同程度的损害,重度损害者可因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糖尿病 (DM )患者和对照者神经传导速度 (NCV)及H反射 ,探讨这项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发现DM患者的亚临床型周围神经病的价值。方法 :无神经系统症状的DM患者和对照者各 5 0例。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肘至腕 (至踝 )段NCV ,并在窝引出H反射。结果 :DM组的NCV及H反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NCV及H反射的异常率为 4 6 %~ 72 %。下肢NCV异常率高于上肢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结论 :NCV及H反射检查可作为DM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H反射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肌电图检测CAPN患者50例和对照者50例。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的NCV,并在胭窝引出H反射。结果:CAPN组的NCV及H反射异常率分别为70%和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下肢NCV异常率(82%)高于上肢的异常率(77%),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84%)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异常率(76%)。结论:NCV及H反射检测可作为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大鼠模型的神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影响,从而分析其治疗作用。方法:取35只SD大鼠,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NC)组,27只利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DPN大鼠模型,成功造模24只,再分为三组:小剂量通络方剂治疗(TL—CR1)组,大剂量通络方剂治疗(TLCR2)组和只造模不治疗的模型对照(DM)组,每组8只。对大、小剂量组分别予2g/kg和0.5g/kg通络方剂加2ml双蒸水配制成的溶液灌胃治疗8周,观察其对体重、血糖和尾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SCV)、潜伏期、波幅等神经电生理的变化,以及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轴突面积等病理定量指标的影响。结果:两通络方剂治疗组与DM组的体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潜伏期、MCV、运动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两治疗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则有显著改善(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潜伏期、SCV,大剂量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则有极显著改善(P〈0.001);小剂量组与DM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但又不及NC组和大剂量组(P〈0.05)。两治疗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01),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更显著增加(P〈0.001);小剂量组有髓纤维髓鞘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1),大剂量组较DM组更显著增加(P〈0.001),且与小剂量组比较也显著增加(P〈0.05);两治疗组有髓纤维轴突面积较DM组显著增加(P〈0.01),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方剂对DPN大鼠模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减轻了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