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合聚己内酯(PCL)静电纺丝膜的制备,比较3种纺丝膜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加入胶原(COL)和羟基磷灰石(HA),并按一定比例制成纯PCL膜、PCL+5%COL膜和PCL+5%COL+1%HA膜。扫描电镜观察膜片形貌,接触角实验检测材料亲水性。MT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在3组膜片上的增殖情况。活-死细胞染色法比较牙周膜细胞与膜片复合培养9 d时细胞存活情况。DAPI染色观察牙周膜细胞在3组纺丝膜上的分布情况。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纯PCL膜纤维表面光滑平整,PCL+5%COL膜纤维表面存在微小凹坑,PCL+5%COL+1%HA膜纤维表面有突起结节,结节表面光滑连续。 PCL+5%COL+1%HA膜水接触角显著小于纯PCL膜和PCL+5%COL膜。牙周膜细胞在PCL+5%COL+1%HA膜上的细胞增殖和活性显著优于其他两种膜片(P<0.01),细胞分布更密集。结论:将COL、HA与PCl混纺,可以获得在微观形貌上与纯PCL纺丝膜存在差异的纳米纤维膜。PCL+5%COL+1%HA膜表现出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 PLGA / PCL)混纺技术在不影响纯PLGA静电纺丝膜生物相容性的前提下改良其遇水收缩的缺陷,以使其操作性能更接近临床实际应用。方法:将不同重量比的PLGA / PCL(10∶0、7∶3、6∶4、5∶5及0∶10)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电纺膜,表征比较纺丝直径及收缩性。在相同条件下在膜上培养成骨细胞,比较不同电纺膜的细胞相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结果:随PCL比例增加,纺丝直径有所增加,但在扫描电镜下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并无明显差异;加入PCL后混纺膜的细胞相容性较纯PLGA略有下降,但仍比纯PCL高,且不同比例的PLGA/PCL(7∶3、6∶4、5∶5)混合电纺膜细胞相容性无统计学差异;纯PLGA膜呈现极大的收缩比率,随PCL的添加收缩比率明显下降,且不同的添加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LGA中添加一定比例的PCL可以有效改善纯PLGA膜的收缩性能,且PCL的加入对PLG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荧光标记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在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上的生长情况,评价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与人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用荧光染料对牙周膜干细胞进行标记,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评价荧光标记对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制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与牙周膜干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7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态.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荧光染料标记后细胞发红色荧光,标记对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无显著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牙周膜干细胞能够在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上黏附增殖,局部细胞生长融合.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牙周膜干细胞在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上黏附牢固,可进入支架内部复层生长.结论:荧光标记的牙周膜干细胞在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上生长良好,聚己内酯静电纺丝支架与牙周膜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通过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的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聚乳酸根管桩膜,进而制备聚乳酸桩膜浸提液,检测聚乳酸桩膜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用聚乳酸桩膜浸提液培养HGF,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GF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毒性反应及活细胞率。将HGF接种于聚乳酸桩膜上,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HGF在聚乳酸桩膜上的生长情况。将聚乳酸桩膜植入到SD大鼠皮下,于第1、4、8、12周从动物背部取出植入材料及周围皮下组织,观察切口大体表现,并对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通过观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检验材料对局部组织炎症和异物反应的情况。结果聚乳酸桩膜浸提液对HGF的增殖无明显影响,无明显细胞毒性;HGF可在聚乳酸桩膜上黏附和生长。皮下植入实验:实验组标本的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均与对照组相似,符合生物安全性要求。结论通过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的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四种生物膜的表面形态及生物相容性,比较它们对 MC3 T3-E1细胞粘附增殖能力的影响,及成膜材料与制备方法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以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与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作为膜材料,浇铸及电纺两种方法分别制备生物膜,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四种膜表面结构,CCK-8法检测膜上 MC3T3-E1细胞1、3、7 d增殖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 PCR反应检测粘附相关基因。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浇铸膜表面具有孔隙结构,电纺膜表面电纺丝交织成网;CCK-8检测中3 d、7 d 时 PLGA 膜上细胞增殖量大于 PCL膜(P<0.05),与制备方法无关(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除 PCL 电纺膜表面细胞铺展不佳外,其余膜上细胞生长良好;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发现 PCL浇铸膜上细胞整合素基因表达量高于其他组(P<0.05),且不同材料与制备方法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PLGA膜有利于 MC3T3-E1细胞增殖,而 PCL 浇铸膜适合细胞粘附。因此,相对单一材料或成膜方式,PLGA与 PCL及浇铸、电纺法的混合膜可成为以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聚己内酯(PCL)/Ⅰ型胶原(COLI)/纳米锆酸钙(nCZ)复合支架用于骨组织再生,评价其性能及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s)生物相容性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CL/COLI、PCL/COLI/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和PCL/COLI/nCZ复合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支架形貌,能量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电纺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对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将第4代BMSCs接种于纤维膜,扫描电镜、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MTT检测BMSCs粘附、分化及增殖能力。结果: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表面,BMSCs的黏附和增殖增强,呈现明显升高的ALP活性,并形成矿化结节,提示具有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倾向。结论:静电纺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对BMSCs的细胞相容性较好,适合BMSCs的黏附生长,具有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化电纺聚己内酯支架材料的生物矿化特性及其用作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可能性。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己内酯(PCL)超细纤维膜支架,采用体外过饱和矿化液(SCS)浸泡法,在电纺膜上仿生沉积磷灰石。该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采用接触角实验评价其亲水性;将成骨细胞与复合材料共培养,用SEM观察并评价其细胞相容性。结果 PCL电纺薄膜由超细纤维交织形成三维多孔结构,随着矿化时间增加,PCL电纺纤维上沉积的结晶物数量增多,形态增大并覆盖整个薄膜表面,形成磷酸氢钙及类骨磷灰石晶体。成骨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黏附、铺展,呈正常生长形貌。结论 PCL电纺膜经过SCS处理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制备复合材料的仿生矿化方法,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仿细胞外基质组织工程化材料及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研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构建3D支架,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以羟基磷灰石(HA)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材料,运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备纯PCL支架以及HA质量比为5wt.%和10wt.%的HA/PCL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形貌,测定各组支架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及亲水性,MTT法检测10wt.% HA/PCL支架浸提液的细胞毒性。结果扫描电镜显示:支架具有相互连通的三维孔隙结构,5wt.%和10wt.%的HA/PCL支架孔隙率分别达到78.20%和80.75%。随着羟基磷灰石含量增高,抗压强度略有下降,但支架亲水性提高。MTT的结果显示:10wt.% HA/PCL支架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结论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备的HA/PCL支架具有外形可塑性及良好的孔隙结构,其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可支持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汤辉  陈汉帮  徐阳  周怡  章非敏  夏阳 《口腔医学》2015,35(5):321-325
目的 将磁性纳米材料嫁接到静电纺丝纤维膜上以达到增强其生物相容性的目的。方法 通过“层-层自组装”(LbL)的方法将Fe3O4磁性纳米颗粒组装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ε-聚己内酯(ε-caprolactone,PCL)、明胶(gelatin,Gel)共混静电纺丝纤维膜(PPG)上,使用接触角仪、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表面形貌、亲水性、拉伸性能及磁学性能进行测试。将MC3T3-E1细胞接种到复合膜上,通过CCK-8法测试其细胞增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Fe3O4组装到膜表面,膜仍然保持类似细胞外基质的疏松纳米纤维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结果显示PPG膜在修饰了Fe3O4磁性纳米颗粒后具备超顺磁性性能。接触角及吸水率测量表明PPG-F膜亲水性显著改善,CCK-8检测结果显示PPG-F膜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PG膜(P<0.05)。结论 本方法形成的PPG-F纳米纤维复合膜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经过乙二胺(ethylenediamine,ED)修饰的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e,PCL)微囊支架(VEGF/ED-PCL),测试其表征,并研究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粘附、增殖和成血管作用。方法运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CL微囊,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其粒度分布;通过二氯甲烷蒸汽熏蒸微囊,扫描电镜扫描支架表面形态,选取融合度最适宜的支架;体外释放实验测试VEGF微囊的体外释放性能;使用乙二胺浸泡法修饰PCL微囊支架,利用接触角测试仪测试其亲水性;将HUVEC细胞接种于微囊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形态,并通过CCK-8实验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生长情况;同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支架植入小鼠皮下,2周后处死小鼠,取得支架周围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比较两组微血管形成数目。结果成功制备VEGF/ED-PCL微囊支架;VEGF/ED-PCL微囊支架细胞增殖高于VEGF/PCL微囊支架组、PCL微囊支架组;植入VEGF/ED-PCL微囊支架的小鼠皮下微血管生成高于PCL支架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制备乙二胺修饰的包载VEGF的PCL微囊支架有很好的体外缓释性能,表面适宜成血管细胞粘附及增殖,在小鼠体内促进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快速成型技术(RP)构建聚己内酯(PCL)支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探讨成为组织工程骨支架的潜力。方法:以聚己内酯为原料利用熔融沉积成型法(FDM)制备无孔隙及孔径300μm、500μm 3种PCL支架,比重瓶法测孔隙率。利用MTT法检测支架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己内酯支架上的细胞粘附情况及细胞形态。结果:肉眼观察可见300μm及500μm孔径支架材料孔隙大小均匀,排列规整,层次分明,两种孔径支架都具有良好的孔隙连通率。MTT检测结果显示1d、2d、3d各时间点均无明显细胞毒性,细胞毒性为1级。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粘附数量由无孔隙组、500μm孔径组、300μm孔径组依次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紧密粘附于支架。结论: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支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孔隙之间连通率良好,生物相容性良好,细胞粘附良好,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3.
聚己内酯电纺纤维支架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己内酯(PCL)电纺纤维支架上人牙周膜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初步探讨PCL电纺纤维支架材料应用于牙齿再生和牙周组织工程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CL电纺纤维支架。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PDLC),传代扩增后接种于PCL电纺纤维支架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人PDLC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生长情况,MTT法检测PCL电纺纤维支架对PDLC增殖的影响。结果:PCL电纺纤维支架呈无纺多孔网状结构,直径范围为338~424nm,纤维形态光滑均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示PDLC在支架上贴附牢固,伸展充分,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MTT法检测显示:PCL电纺纤维支架材料对PDLC生长增殖的影响与对照组培养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L电纺纤维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复合支架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PCL/nHA)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作为细胞培养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接种于PLGA/PCL/nHA复合支架上,体外共同培养后,MTT法检测BMS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颌骨修复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成骨作用。方法:采用自动注浆技术制作β-TCP支架,将前成骨细胞(MC35T3-E1)接种在支架上,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结构与细胞黏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L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将2种支架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后植入大鼠体内,发泡法制作的β-TCP支架为对照组,6周后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三维打印支架具有规则多孔的立体结构,适合细胞黏附,且增殖及分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显示复合rhBMP-2后三维打印支架新骨生成量高于发泡法制作的β-TCP支架(P<0.05)。结论:三维打印TCP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复合rhBMP-2后可异位成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