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脾损伤的手术治疗中,为更好地保护脾脏功能,降低OPSI的发生率,提高自身血液调节,抗肿瘤的免疫等能力,自1988.1~1997.2行保留性脾手术135例。保脾的原则是,结合伤情,保证生命安全是前提;术中的生命体征稳定是手术施实的保证;技术操作是保脾手术成败的关键;脾破裂的程度及有无合并伤是决定术式的依据。做到保命第一,保脾第二,最大限度地保护脾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脾损伤采用保脾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通过系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达到在脾损伤时采用多种方法保留脾功能。方法 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应用保脾术于临床,近20年我们收治脾损伤263例,其中全脾切除83例(31.56%);采用多种保脾技术180例(68.44%)。后者行切脾后自体脾移植90例,脾修补和部分切除45例.脾动脉单纯结扎或保留副脾10例,非手术疗法保脾35例;脾修补的方法是用4号丝线作褥式或间断缝合;脾移植是取脾的25%切成1cm×1cm×0.5cm块状.植入网膜袋中。结果 保脾组死亡6例,占手术保脾组的4.14%,死因与保脾技术无关。存活的保脾病例随访最长15年.B超和核素锝扫描显示术后3个月脾修补裂伤愈合,脾移植的脾块显像良好;脾移植与全脾切除比较,血清Tuftsin显著上升,痘痕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结论 临床上采用的多种保脾技术.包括自体脾移植均能恢复脾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可吸收网在脾外伤、游走脾等保脾手术中的应用。回顾了此手术的实验基础及临床应用进展,总结其临床应用范围、手术方法、并发症及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保脾手术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者介入放射技术来保留全部或部分脾脏,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留脾组织或者保留脾脏以期保留脾脏的功能,从而避免或减少因无脾而使机体容易招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在条件及疾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行脾保留性手术,已成为目前全球外科医师的共识。这主要是基于对脾脏功能的逐步认识以及对切脾以后患者易感性增加后果的重视,此外,保脾手术符合微创观念和微创外科的发展要求,适应了“3W”原则[1]。本文对保脾手术的适应证的选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保脾技术用于脾损伤和脾脏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宏敏  王敖川 《普外临床》1989,4(5):303-307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脾保留性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总结近10年来施行保脾治疗的78例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脾修补术18例,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术15例,脾部分切除术13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32例。结果 均经治疗痊愈出院,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脾功能满意。结论 脾保留性手术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可靠的保留脾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保脾手术与常规脾切除手术对术后血小板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保脾手术的脾外伤患者行不同方法的保脾手术为实验组。另30例符合脾切除的脾外伤患者行脾切除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3、7及14d的血小板数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3、7及14d的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脾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脾切除术引起的血小板增多,从而避免由血小板增多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保脾手术治疗脾破裂35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脏是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暴力易使其破裂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1]。脾脏破裂以往的治疗方法都是行脾脏切除术。随着人们对于脾脏功能的重新认识,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脾脏功能的保留,使得保脾手术在治疗脾破裂中相继被应用。笔者1999年2月—2010年5月共实施各种保脾手术35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将7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脾全切手术,治疗组实施选择性保脾手术,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虽均多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实施选择性保脾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68例脾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156例,非手术治疗12例。临床治愈161例,脾损伤合并多发性脏器伤者死亡7例。结论手术治疗是脾损伤的主要方法,非手术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在保证生命的同时应尽量保留脾功能。脾损伤合并其他脏器伤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选择性地对13例外伤性脾破裂先行脾动脉阻断,再行脾修补术或脾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适应证、术式和效果。方法对2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脾破裂的分级,分别采取医用生物胶粘合止血术、单纯缝合修补术、脾动脉结扎及脾部分切除术。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胰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探查所见,准确对脾破裂进行分级。依照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脾破裂分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相应的保脾术式,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取保脾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脾破裂的保脾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保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安全出院.16例术后随访1-5 a,血小板、免疫球蛋白,脾脏B超、CT检查等均无异常.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对外伤性脾破裂施行保脾手术是安全可靠易行.  相似文献   

14.
脾脏对感染和肿瘤的免疫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因此主张最大限度地保留脾组织或保留脾脏以期保留脾脏的功能。我院 1990至 2 0 0 0年共手术治疗脾损伤 72例 ,其中行保脾手术 41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41例中男 37例 ,女 4例。年龄 9~ 5 4岁 ,平均年龄 36岁。闭合性腹部损伤 40例 ,9例合并腹腔外其它损伤。交通事故伤 32例 ,坠落伤 4例 ,殴伤 4例 ,1例胃大部切除术拉钩导致医源性脾损伤。受伤后距入院时间为 1~15h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 35例术前经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或CT确诊 ,5例在剖腹探…  相似文献   

15.
脾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创伤性脾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6年间收治的创伤性脾损伤1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非手术治疗13例,全部治愈;手术治疗159例,其中87例行脾切除,72例行保脾手术,手术治愈率为98.11%,死亡率为1.89%。结论 脾损伤诊断中应以临床为主,应注意多发伤、复合伤和延迟性脾破裂;治疗应根据病人伤情选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应据脾损伤情况,病人的全身状况等决定。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脾亢的保脾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脉高压脾亢的保脾手术陈积圣,耿海涛(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510120)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组织器官。传统观点认为脾的功能仅限于造血、储血、滤血及调节骨髓造血,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脾功能的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代脾功能概念认为:牌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保脾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全组患者41例,行保脾手术18例次,非手术治疗23例次。结果:保脾手术组无并发症,残脾形态功能良好;非手术治疗失败4/23。结论:外伤性脾破裂应手术探查,争取保留脾脏或脾组织,非手术治疗风险大,不应放宽保守治疗指征。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以来 ,我院采用脾组织原位保留的方法 ,治疗严重脾损伤 2 5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6例 ,年龄 12~ 5 7岁。车祸伤 12例 ,坠落伤 8例 ,棒击伤 1例 ,其他 4例。脾脏均为严重广泛破裂或脾门撕裂 ,即相当于Gall和Scheele分级法的 4级。其中合并肝破裂 1例 ,小肠破裂 2例 ,四肢骨折 5例 ,肋骨骨折4例。二、手术方法 :脾蒂结扎离断 ,将脾脏大部分已严重损伤和失活的脾组织切除 ,保留与脾胃韧带或脾结肠韧带相连的脾组织约 30~ 5 0克 ,保留的脾组织 (以下简称为残脾 )用 7号丝线对合缝…  相似文献   

19.
保脾手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术中的应用(附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院自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12裂。其中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06例,术中采用保脾手术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脾手术的指征、方法和意义。方法收集10年来我院收治的保脾术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部分病人进行定期治疗。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对48例患者进行5~10年随访,未发生脾切除术后风险性感染的病例。结论对单纯脾损伤,应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保脾手术,保脾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