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宇  肖世尧  石刚 《西部医学》2011,23(3):513-514
目的比较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6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和42例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Ⅰ、Ⅱ级损伤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患者均保脾成功,4例Ⅲ级以上脾破裂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患者有2例转为开腹手术,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成功率为87.5%(14/16)。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成功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5±2.0)d,开腹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3±3.6)d。58例中治愈56例,死亡2例。结论脾脏Ⅰ、Ⅱ级损伤采用保脾治疗,以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为主,Ⅲ级以上脾破裂以脾切除术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开腹手术组),33例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动脉栓塞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腹手术组30例患者均痊愈;脾动脉栓塞组1次栓塞成功31例,1例再次行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无继发出血;1例栓塞过程中发现脾动脉主干受损,中转开腹脾切除术,均痊愈出院。结论 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脾损伤的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而且保留了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e Enbolization,PSE)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Ⅲ级以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Seldinge法经脾动脉造影后行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性栓塞止血。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11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40min,患者术后24~48h即可进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及腹腔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维护了机体的免疫机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脾破裂的保脾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清  孙贵奇  肖丽丽 《吉林医学》2008,29(21):1856-1857
目的:对比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进行的18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和30例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患者。结果: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无输血,非手术组1例输血。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2例并发左侧胸腔积液,1例并发左下肺感染;非手术组1例出现并发脾周脓肿(P=0.298)。非手术组保脾成功率为81.3%(26/32),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成功率为100%(23/23,P=0.03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平均住院(7.9±2.1)d,非手术组平均住院(11.9±4.6)d,P=0.045。结论:脾Ⅰ、Ⅱ级损伤适宜保脾治疗,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比非手术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1例脾脏损伤程度为Ⅰ~Ⅱ级、生命体征平稳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19例非手术治疗保脾成功(包括4例儿童),2例中转开腹行脾切除加脾种植术,无死亡病例。结论:创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创伤,避免手术的并发症,只要严格掌握指征,选择好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创伤性脾破裂的外科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5例中2例转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中,术式根据脾破裂的程度与部位不同而异:单纯脾破裂切除术30例,脾部分切除术3例,脾修补术2例。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7d~25d,平均13.6d。结论基层医院处理创伤性脾破裂,应及时进行腹腔穿刺及B超检查;非手术治疗应持慎重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术式。对没有绝对把握手术的患者,及早进行剖腹检查,同时请求上级医院会诊,或转上级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辅助下采用非手术治疗(non?operative management,NOM)的优势,为制定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开腹脾切除患者38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患者45例,收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快速康复、术后免疫、术后疲劳综合征)等进行综合比较。结果:①开腹脾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禁食水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脾动脉栓塞组;②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免疫指标(IgA、IgM、IgG、IL?6、IL?10、Tuftsin)的恢复明显优于开腹脾切除手术患者;③脾动脉栓塞组术后疲劳综合征指标(优势手握力、睡眠时间)的恢复明显优于开腹脾切除手术患者。结论: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辅助下采用NOM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体现出多方面优势,可以在基层医院创伤中心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27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韩珣  于进 《中国医刊》2006,41(10):45-45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适应证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间27例非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成功24例,中转手术3例,治疗成功率89%,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21天。随访半年无并发症。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有中转手术准备情况下,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可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李世彬 《中外医疗》2011,30(22):101-10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治分析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75例脾破裂患者,根据收治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在这其中,21例的采用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治疗的8例;62例的行手术治疗(包括8例的保守治疗后中转手术治疗),脾切除的34例,行脾修补术的28例。结果在全部的75例患者中,由于1例合并严重肝破裂和胸部外伤而死亡,其他痊愈,总的治愈率为98.6%。结论针对脾破裂的患者,详细询问外伤史,再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做B超和(或)CT检查、还有腹腔穿刺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要依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而定;在非手术治疗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变化,需要做中转术的要做好中转术准备;手术时尽可能保留脾脏。  相似文献   

10.
冯建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00-801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选择非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入院时生命体征、腹腔出血量及脾破裂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87例非手术治疗成功,其中入院收缩压〉90m m H g的72例患者,非手术治疗成功69例;入院时C T检查腹腔未见游离液体或少量游离液体67例,非手术治疗成功65例;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分级Ⅰ级47例非手术治疗成功45例,AASTⅡ级38例非手术治疗成功35例。结论有选择的非手术治疗脾破裂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中入院时血压稳定、腹腔少量游离液体或无游离液体能维持较高的成功率。在血压稳定的前提下,脾脏AAST分级Ⅱ级以下对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无明显影响,但若达到AASTⅢ级成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李炳森  林迪  李绮娴 《吉林医学》2010,31(15):2283-2283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痊愈出院,成功率为90.0%;2例非手术治疗失败中转开腹手术治愈。结论: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作为脾损伤治疗手段中的一种,已越来越为临床熟知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以提高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630例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根据外伤史、体检、诊断性腹穿和B超、CT等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5.7%。非手术治疗98例(15.5%),其中迟发性脾破裂36例,22例中转手术切除脾脏,其余均保守治疗成功;手术治疗554例(包括保守治疗过程中中转手术22例),除32例死亡外,余均一期手术成功,痊愈出院。结论腹部外伤病史的详细询问和查体,反复的床旁B超检查和腹腔穿刺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提高脾破裂诊断率的关键。创伤性脾破裂在确保伤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脾脏。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较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2009年间非手术治疗脾破裂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脾破裂29例,除2例因治疗过程中活动性出血而转手术治疗,其余均保守成功,成功率达90%,平均住院18d(10~23d).结论 创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彭先志  张宇 《四川医学》2010,31(6):822-823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提高脾破裂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91例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根据病史、体征、腹腔穿刺、B超、CT等确诊35例(38.5%),以腹腔内出血剖腹探查确诊56例(61.5%);非手术治疗5例(5.5%),手术治疗86例(94.5%),其中全脾切除84例,脾修补术2例;死亡2例,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均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是脾破裂救治关键,重视术中自体血回输及脾损伤以外复合伤处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引导下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64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开腹组(32例)和腹腔镜组(32例)。开腹组接受开腹脾切除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引导下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脾动脉结扎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管滞留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脾动脉结扎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管滞留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开腹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开腹组少(均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8/32),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引导下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能明显降低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李建军 《微创医学》2010,5(1):53-5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75例脾破裂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给予手术和非手术治疗。2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治疗8例;62例行手术治疗(包括8例保守治疗后中转手术治疗),脾切除34例,行脾修补术28例。结果75例患者中,1例由于合并严重肝破裂和胸部外伤而死亡,其余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治愈率为98.7%。结论在脾破裂诊断时要详细询问外伤史、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行B超和(或)CT检查、腹腔穿刺等;要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时要严密观察患者临床体征变化,做好中转手术准备;手术治疗时要尽量保留脾脏。  相似文献   

17.
欧敬民  全志伟  杨勇  姜宏华  岳嘉宁 《重庆医学》2008,37(24):2774-2776
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以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迟性脾破裂23例临床资料.对2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年龄、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输血量、ICU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等,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的指征.结果 非手术组患者年龄和损伤严重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而在输血量、ICU时间、住院时间方面高于手术组.非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手术,手术组有2例出现伤口感染和脾热.2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筛选制定的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对提高该病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损伤出血的疗效。方法在C臂机透视下,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近端,行脾动脉造影,明确损伤血管,再行超选择性插管,根据脾破裂程度选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25例患者,4例因肝硬化合并脾动脉严重迂曲致插管失败,1例患者因脾破损严重未行微创治疗,其余患者均收到满意效果。结论经导管内脾动脉栓塞治疗单纯性脾破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栓塞后的脾脏因为有侧支供血,不至于坏死,从而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功能,效果优于外科脾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选择3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结果选择的36例开放性及闭合性脾破裂患者,治疗成功32例(88.89%),4例中转手术,无死亡病例。全部随访1年到5年未见迟发性出血病例。结论血液动力学指标是选择非手术治疗非常重要的参考条件,同时还要考虑脾脏损伤的程度、年龄、治疗条件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27例创伤性脾破裂的患者,均采取脾保留手术,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7例患者中,采取脾修补术13例,脾动脉栓塞术8例,脾节段切除术6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并发症2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对于脾脏部分损伤的患者,在充分掌握其临床适应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手术术式,给予脾保留手术,其近期对抢救患者生命是相对安全可靠的,远期保存其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