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手法研究的方法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宏 《中医正骨》1991,3(3):36-37
本文以当今多学科研究中医药学的进展为背景,着重从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及数学科学等现代学说,探索了伤筋手法、正骨手法研究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问题;并对中医手法的治疗机理作了一定的推测。  相似文献   

2.
烧山火手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国熙 《中国针灸》2001,21(8):40-48
烧山火是针刺手法中的一种补法 ,它以捻转、慢提急插、三进一退作为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期间 ,病人可感到热气随经传递 ,而达到温经通脉、疏散邪气、以治痹痛。笔者运用以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肢出现皮肤欠温、肌肉松弛、行走无力等症 ,有着良好的效果。然而 ,烧山火手法亦不是很容易掌握 ,能否产生热感是疗效的关键。现将本人多年探索烧山火手法的经验介绍如下。1 选穴适当是基本条件烧山火手法的针感主要表现为热感及热感传递。所选穴位当以人身经气所灌注最强的穴道 ,笔者常用的是五输穴。针刺五输穴容易产生热感。同时烧山火手法是以三…  相似文献   

3.
针刺手法特征参数是针刺手法操作特点的定量化数据表示。针刺手法波形是针刺手法操作细节的可视化显示,不同的手法操作具有不同的波形显示。为了用定量化的数字描述手法特点,本文应用“针刺手法分析系统”研究针刺手法的波形,提取表征针刺手法波形特点的特征参数,并对其进行识别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些参数可作为表征针刺手法特点的数学语言,初步实现应用定量化数学语言描述针刺手法操作特点,为针刺量效关系的分析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以及临床的手法操作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4.
推拿手法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按照一定的动作技巧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来达到防病治病作用的一种方法,是推拿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若要在操作过程中使各种手法运用自如,我认为,首先要学会单个推拿手法的操作,而后就是成套手法操作原则,这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笔者根据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和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成套推拿手法的操作编排原则--五步曲.操作者如能遵循这"五步曲"为原则,那么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轻松自如而又高质量地完成成套推拿手法的操作.  相似文献   

5.
6.
推拿手法处方概论黑龙江中医学院吴文刚,王选章,王锐锋推拿手法处方是在推拿辨证施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由推拿手法组成。不论推拿医务工作者在临证中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手法处方。然而,至今对于手法处方理论尚无系统阐发者。倘能认真...  相似文献   

7.
针刺手法是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毫针手法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进针手法、出针手法、各种运针手法和附加手法。其中尤以各种运针手法为针刺手法的核心内容。现有针刺手法的归类奚氏[1]把毫针手法分成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两类,将“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称为行  相似文献   

8.
颈椎疾患松动手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9.
10.
晋松 《四川中医》1999,17(4):13-13
杜氏手法为骨科名家杜自明先生集的余年临床经验所创的治疗方法,以其深刻的内涵,卓有成效的临床疗效而闻名于世。笔者涉足医道以来,有幸从师于著名中医骨科专家、杜氏手法第二代传人郭均老师进行杜氏手法的学术继承学习,现将自己随师应诊的粗浅体会整理如下。1杜氏手法的治疗原理:力、能、信息手法属物理性治疗,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效果,有些作用是非手法治疗难以达到的。杜氏手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分筋理筋、弹筋剥络、该摇升降。点穴镇定。临床运用不可截然而分,而要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具体手法,有点穴、理筋、分…  相似文献   

11.
手法治疗颈心综合征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手法按摩为主治疗颈心综合征46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临床结果治愈3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实践证明,只要诊断明确,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运用手法治疗无疑为本病的防治展示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拔伸转颈顶椎板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索定型有效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运用拔伸转颈顶椎板法治疗颈椎病140例,进行颈椎弧度、椎间孔改变及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结果:140例颈椎病人中有96例在颈椎弧度、椎间孔上有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达到痊愈,占68.57%;3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拔伸转颈顶椎板法有序结合,能在动态下拉宽椎间隙,纠正小关节紊乱,改善颈椎后凸弧度与椎间孔,放松颈项肩背部紧张痉挛的肌群,有效改善脑部血供,使受卡压的神经根得到松移,脱出的椎间盘得到回缩。  相似文献   

13.
冻结肩是指肩关节周围炎,软组织从无菌性炎症反应,发展为关节内外粘连,功能活动明显受限,而影响工作和劳动。我科近年来采用无麻和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加术后推拿治疗1011例冻结肩,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松解术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如何安全松解,减少损伤,避免并发症。 1、必须认真查体、诊断明确。术前应经拍片、胸透、心电图、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排除禁忌症。  相似文献   

14.
15.
行针手法是针灸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但60年代前并无行针手法的定义及这样的分类方式。且两类手法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来源。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旨在探寻主辅分类的原因及二者的来源。发现基本手法的直接来源是“雀啄术”和“旋撚术”,辅助手法来源是中国传统手法。且60年代后开始出现行针手法的分类。现代教材中行针手法的分类正是国际交流的结果,体现了不同流派互相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临床常用的按摩法,施术者多以指端、掌面(掌侧、掌根)、手背、肘尖等接触受术者运用手法技巧。诸如各种指压法、指揉法、指推法、掌压法、掌揉法、掌推法以及肘部的压、揉、推法,还有独特的一指禅推法和滚法类手法。在适应人体的骨骼肌肉形态及点线面的不同操作要求方面,可谓各展其长、互有春秋。  相似文献   

17.
肌纤维织炎属临床常见病症。通常,药物和理疗效果不甚满意。近来,我们应用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岁(年龄范围18—57岁);发生在颈肩部31例,腰背部11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4个月;初治30例,复治12例。临床表现特点主要为局部酸、胀、麻、痛,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1例可触及到肌筋膜内结节状物。X线及其他常规检查多无异常,2例血沉稍高,1例  相似文献   

18.
推拿,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方法。其疗效的高低,与推拿手法的正确使用与否密切相关。如何根据症状辨证而施不同的手法,这是目前尚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临床体会,仅就手法轻重的使用原则,略谈管见。1因病位制宜《素问·刺要论篇》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  相似文献   

19.
瘀血,其命名最早见于仲景之书。它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关于它的含义,中医学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解释是:《证治准绳》、《皇汉医学》认为:污秽之血为瘀血;《临证指南医案》、《医林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科利用五指点扣手法进行临床治疗,有一定体会。它是集点、按、扣、击手法为一体的综合手法,又具有皮肤针的治疗效应。一、五指点扣手法的操作方法五指点扣手法操作比较简单,即医者以拇指为中心点按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以其余四指扣击相应的部位或穴位。手臂自然放松,手法轻盈,指处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以每分钟50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