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例胃癌(GC)、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1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胃液和血液癌胚抗原(CEA)浓度,以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作对照;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胃液中CEA浓度较其它各组显著升高(p<0.05),CAG组胃液CEA浓度较CSG组显著升高(p<0.05),而血液中CEA浓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测定胃液CEA浓度对胃癌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惠莉  张晓桐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57-158
对胃镜确诊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132例疣状胃炎(VG)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合并Hp感染除菌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疣状物数量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改变:观察组总有效率65.2%,对照组总有效率2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可能是诱发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疣状胃炎(VG)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组织和胃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33(IL-3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儿童疣状胃炎可能的发病因素及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儿童VG患者50例及对照组40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患者Hp分型,用ELISA定量检测其胃液及胃黏膜组织中IL-1β、IL-33和HIF-1α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Ⅰ型及Ⅱ型Hp感染率、胃液及胃黏膜组织中IL-1β、IL-33和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VG组Hp阳性率及Ⅰ型H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VG组胃液及胃黏膜组织中IL-1β、IL-33、HIF-1α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Hp感染组患者胃液及胃黏膜组织中的IL-1β、IL-33水平均高于Ⅱ型Hp组及Hp阴性组(P<0.05),而HIF-1α水平与Ⅱ型Hp组及Hp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G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Hp感染率及Ⅰ型Hp感染率,儿童疣状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及其分泌的毒素CagA 和 VacA相关;IL-1β、IL-33和HIF-1α可能参与了儿童VG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疣状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6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60例疣状胃炎和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组织中p16基因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表达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胃癌→癌旁组织→疣状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P1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而疣状胃炎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但癌旁组织和疣状胃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疣状胃炎及其伴发疾病与Hp感染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疣状胃炎(VG)及其伴发疾病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胃镜确诊的117例疣状胃炎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染色,判断其Hp感染情况,并对其伴发的疾病进行分类。结果 单纯疣状胃炎占62.39%,其Hp检出率65.75%;VG伴消化性溃疡占13.68%,其Hp检出率81.25%;VG伴十二指肠球炎、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息肉等其它疾病占23.93%,其Hp检出率为53.57%;各组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疣状胃炎易合并消化性溃疡,且Hp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6.
57例肺癌患者围术期肿瘤血清标志物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洪斌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915-915,917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围术期肿瘤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方法:连续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57例,入选患者在手术前和术后1周时进行外周血肿瘤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碳水化合物抗原125(CA125)、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例)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清AFP、CEA、CASO、CA125和β2-MG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O.05~0.01);肺癌患者术后1周时血清CEA、CASO、CA125和β2-MG浓度明显低于手术前检测值(P均〈0.05~0.01),但血清AFP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手术切除病灶可显著降低肺癌患者肿瘤血清标志物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和β2-微球蛋白(β2-MG)这4项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9例NHL患者及40例健康者血清LDH、TPS、CEA和β2-MG值。结果 NHL组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化疗后疗效评价为有效的患者化疗前的血清TPS、β2-MG水平高于化疗后(P〈0.05),而化疗后疗效评价为有效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LDH、CE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疗效评价为稳定、进展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可作为NHL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与过敏性癜(HSP)及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发病关系;探寻HSP早期肾损伤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实验分组为:过敏性紫癜组,根据送标本时临床诊断标准分组为:皮肤型组、混合型组、HSPN型组;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组。本实验测定血浆VEGF采用ABC—ELISA法,测定尿MA及β2-M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所有统计资料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SP早期各临床分型比较发现HSPN型组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分别高于其他临床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VEGF、尿MA及β2-MG阳性率分别与其他指标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早期患儿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均明显增高,伴有肾损伤者升高尤为明显,恢复期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浆VEGF、尿MA及β2-MG是早期HSP并发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清NSE、CK-MB、尿β2-MG测定对新生儿窒息后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磷酸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1min Agpar评分标准将108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4~7分)和重度窒息组(0~3分),测定其生后48~72h、10~12d血清NSE、CK—MB、尿β2—MG并与4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对比。结果生后48—72h,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NSE、CK—MB、尿β2—MG较为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重度窒息组NSE、CK—MB、尿β2—MG也较轻度窒息组显著增加(P〈0.01),生后10~12d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NSE、CK—MB、尿β2—MG仍较对照组、轻度窒息组显著增加(P〈0.01),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新生儿生后10~12d血清NSE、CK—MB、尿β2-MG均较生后48~72h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窒息后新生儿脑、心、肾功能均有损伤。轻度窒息儿经治疗后脑、心、肾功能能迅速恢复,重度窒息儿虽经治疗,脑、心、肾功能也不能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P感染与胃粘膜肠化中CD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正常的胃粘膜8例、浅表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应用Warthin-Starry硝酸银染色检测H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X2蛋白。结果 8例正常胃粘膜内未检测出HP,CDX2蛋白无表达。HP在萎缩性胃炎组和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63.33%,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18.18%(P〈0.01,P〈0.05)。CDX2蛋白在浅表性胃炎组无表达,在肠上皮化生组的阳性率为83.33%,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1)。CDX2蛋白在肠上皮化生组HP阳性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结论 HP感染、CDX2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粘膜肠化有关,HP引起胃粘膜肠化的途径之一可能是启动CDX2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9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液中的癌胚抗原(CEA)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含量。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CEA和β_2MG浓度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联合检测胃液中CEA和β_2MG对胃癌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情况。方法 :对两年间胃镜确诊疣状胃炎 1 43例(观察组 ) ,同期慢性浅表性胃炎 ( CSG) 1 47例 (对照组 )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 HP和血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血清 HP- Ig G水平。结果 :观察组胃炎 HP感染率 69.2 3% ,对照组感染率5 6.0 0 %。经 χ2检验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观察组伴肠化的 HP感染率 65 .62 % ,与不伴肠化的 HP感染率 72 .1 5 %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观察组伴糜烂者 ,HP感染率 74.0 7% ,与不伴糜烂 HP感染率 68.1 0 %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疣状胃炎HP感染率明显高于 CSG,疣状胃炎伴糜烂、肠化者 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3种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瘦素的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观察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6个月后β2-MG和瘦素的浓度与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的变化以及透析充分性质量评分。结果血液透析组首次透析前后血清β2-MG和瘦素浓度无变化;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首次透析后血清β2-MG和瘦素浓度较透析前降低(P〈0.05);透析6个月后,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血清β2-MG和瘦素浓度较血液透析组低(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首次透析后血清β2-MG和瘦素清除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经6个月透析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透析过程中,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透析充分性质量评分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两种血液净化方式比血液透析模式能较好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中分子毒素,能明显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艳艳 《中外医疗》2009,28(28):161-161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1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44例正常老年人的血尿β2-MG测定。结果Ⅰ期高血压组β2-MG较正常升高(P〈0.01),Ⅱ期、Ⅲ期血尿β2-MG均升高(P〈0.01)。结论早期测定血尿β2-MG对早期诊断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106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喉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检测患者血清VEGF和β2-G水平,并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功能保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患者血清VEGF和β2-MG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血清VEGF和β2-MG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5例结直肠癌,46例结直肠腺瘤息肉、3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和30位正常对照者及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组、复发组血清TGF-β1与CEA的含量,分析血清TGF-β1含量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及肿瘤复发组TGF-β1和CE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结直肠腺瘤息肉组及炎症性肠病组TGF-β1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CEA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术后各随访组TGF-β1与CEA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结直肠癌组血清TGF-β1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6和0.612,P〈0.01),与肿瘤大小相关(t=2.210,P〈0.05),而与肿瘤部位无关(P〉0.20)。结论:血清TGF—β1可作为结直肠癌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其有助于对结肠癌的临床诊断与评价及对术后复发及高危对象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AINS)患者的UOSM、尿β2-MG,探讨肾小管功能与激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68例AINS患者根据治疗前UOSM和尿β2-MG所测数据分为4组并给予激素治疗,通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UOSM和尿β2-MG的变化探讨对激素的敏感性。结果:1.肾小管间质病变有随蛋白尿时间延长而加重的趋势。2.B组患者治疗后尿β2-MG降低(P〈0.05),UOSM无变化(P〉0.05);C组患者治疗后UOSM升高(P〈0.05),尿β2-MG无变化(P〉0.05);A组、D组两项数据治疗前后均无差异(P〉0.05)。3.A、B、C组的完全缓解率高于D组(P〈0.05),UOSM降低、尿β2-MG升高是激素不敏感的危险因素。结论:UOSM、尿β2-MG数据可作为预测AINS患者对激素是否敏感的依据,且UOSM优于尿β2-MG。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例胃癌(GC)、20例慢性萎 胃炎(CAG)、41例消化性溃疡(PU)肝液和血液癌胚抗原(CEA)浓度,以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作对照;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胃液中CEA浓度较其它各组显著升高(P〈0.05),CAG组胃液CAE浓度较CSG组显著升高(P〈0.05),而血液中CEA浓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测定胃液CEAI浓度对胃癌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川芎嗪并用ACEI对伴轻度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 45例2型DM患者均伴轻度高血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服ACEI-苯那普利并用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22例)服ACEI-苯那普利;分别与服药前及后2周、4周、8周用放射免疫法疫法(RLA)测定患者尿α1-MG、β2-MG及尿白蛋白(AIb)。比较两组服药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川芎嗪并用ACEI对伴轻度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尿α1-MG、β3-MG排泄量的降低作用较单用ACEI类药的降低作用更明显(P〈0.01),且对α1-MG的降低作用更显著(P〈0.01)。其降低α-MG、β-MG及AER的作用与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ACEI类药非常适用于T2DM患者,尤其是α1-MG、β2-MG升高者,不论其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合用川芎嗪其疗效更佳。这对阻止DN的发生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57例分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UAE)正常组14例,微量白蛋白尿(亚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21例,临床蛋白尿22例。结果:57例中53例存在尿β2-MG和α1-MG浓度升高,占93%,其中14例UAE正常组患者尿β2-MG、α1-M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例(P<0.05~001)。表明糖尿病肾损害除肾小球病变外,还较普遍存在小管功能的损害。临床蛋白尿组尿β2-MG低于微量蛋白尿组.而β2-MG和α1-MG重吸收率与微量蛋白尿组相似。经治疗后尿电MG、a;-MG有所下降,但均未恢复正常,示糖尿病所致肾小管功能损害改善经侵,可逆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