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鄂州市居民死因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应用SPSS 15.0和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PYLL、PYLLR、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7年鄂州市居民总人群粗死亡率为519.5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9.38/10万;男性死亡率(559.78/10万)高于女性(473.71/10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的死因不同;死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导致寿命损失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影响鄂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应采取有效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岛市李沧区居民的死亡谱及各种死因的减寿情况,为有效开展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李沧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李沧区合计死亡1 814人,总死亡率为600.71/10万,其中男性为704.59/10万,女性为498.16/10万。居民的前5位死亡,全部居民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其中男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居民减寿率最高的前3种死因,全部居民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其中男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女性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脏病。[结论]2009年李沧区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是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南省偃师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河南省偃师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偃师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90.37/10万,标化死亡率764.82/10万,稍低于全省居民平均死亡水平(标化死亡率773.9/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87.92%;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脏病死亡的第1位,占53.06%;食管癌和胃癌为恶性肿瘤死亡的前两位,分别占25.03%和22.74%;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居损伤与中毒死亡第1位,占22.39%。结论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是危害偃师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仍是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同时,政府应把损伤与中毒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乐市居民健康状况及死亡原因,分析主要死因及影响居民寿命的疾病,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2012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乐市2012年居民死亡率为5.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的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和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34.4/10万,占死亡总数的23.9%,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0~14岁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病(13.7/10万),15~44岁主要为损伤与中毒(18.5/10万),45~64岁主要为恶性肿瘤(222.4/10万),≥65岁主要为脑血管病(1217.5/10万)。潜在减寿年数(PYLL)前5位是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病。结论慢性病、损伤与中毒是长乐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防控的重点,中老年是干预的主要人群;损伤与中毒是青年的主要死因。卫生、行政等部门应抓住源头,消除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唐河县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14年唐河县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唐河县共报告死亡9 496例,粗死亡率为740.62/10万。其中男性死亡6064例,粗死亡率为919.23/10万;女性死亡3432例,粗死亡率为551.3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70,P<0.01)。居民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唐河县居民的主要死因,是影响居民健康的最主要公共卫生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长泰县居民死因构成和主要疾病分布,评价健康水平,为开展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长泰县死亡资料,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编码.结果 长泰县2011-2013年居民年均标化死亡率433.47/10万,逐年降低.男性标化死亡率(542.83/10万)较女性高(333.21/10万).3大类死因中,慢性病死亡率占85.0%.前5位死因占比为:恶性肿瘤27.4%、呼吸系统疾病20.1%、脑血管病15.2%、心脏病13.2%、损伤和中毒12.1%.居民寿命损失和减寿率前5位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结论 长泰县居民的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等为主的慢性病,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居民减寿主要原因,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死亡资料。结果 2009-2011年岱山县居民死亡率为761.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9.34/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χ2=70.32,P<0.01);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伤中毒;期望寿命79.31岁,去除前5位死因期望寿命分别可增加3.65、2.86、2.27、1.41、1.37岁;减寿年数构成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病,5种死因占总减寿年数的86.50%,与死因顺位相比,损伤中毒由第5位上升至第2位,而呼吸系病由第2位下降至第5位;平均减寿数顺位依次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病。结论岱山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中毒和恶性肿瘤是影响低年龄组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根据岱山县居民死因特点制定有效防控干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祥云县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祥云县2011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祥云县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590.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96.1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4,P<0.001),男女性别比为1.47:1。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前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4.31%。祥云县年龄别死因有两个高峰:一个小高峰是0~1岁组,死亡率316.19/10万,另一个高峰是65岁以上的年龄组,死亡率5422.90/10万。[结论]祥云县居民以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为主要死因。其中损伤和中毒死亡已是祥云县的一个突出死亡原因,以交通事故死亡居首,是男性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9.
周伟  方益荣  马岩 《现代预防医学》2015,(24):4421-4423
摘要:目的 了解绍兴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流行特征。方法 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绍兴市居民报告死亡率为684. 66/10万,中标率为228.59/10万。婴儿报告死亡率为4.66‰,居民期望寿命为80.33岁。按死亡率排序的前五位死因依次恶性肿瘤(193.11/10万)、脑血管病(127.17/10万)、呼吸系统疾病(107.57/10万)、心脏病(89.67/10万)、损伤和中毒(66.74/10万),按减寿率排序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12.25‰)、损伤和中毒(6.43‰)、循环系统疾病(4.16‰)、围生期疾病(1.17‰)、先天异常(0.99‰)。恶性肿瘤报告死亡率为193.11/10万,循环系统疾病中脑血管病的报告死亡率最高(127.17/10万),损伤和中毒报告死亡率为66.74/10万。结论 慢性病仍是今后疾病防控的重点,要加大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当地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数据进行分类.主要描述指标包括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结果 2015年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共报告死亡人数为6004,粗死亡率为704.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87/10万.2015年该县常住居民排名前5位的全人群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前5位死因死亡人数占2015年总死亡人数的83.61%.其中,男性前5位死因顺位与全人群死因顺位一致,而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损伤与中毒,其顺位与全人群死因顺位有一定差异.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主要死因进行分析发现,1~4岁人群、5~14岁人群死因均以"损伤与中毒等外部原因"为主.全人群PYLL前5位的疾病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其中男女PYLL前3位的疾病均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及脑血管病.结论 慢性病是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而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是造成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防治应成为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2011年居民死亡资料,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工作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治效果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eathReg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居民的粗死亡率、分性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等统计指标。利用SPSS 13.0软件计算不同性别间死亡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结果 2011年张家港市居民粗死亡率为693.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1.69/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婴儿死亡率为3.68‰,新生儿死亡率为2.39‰;平均期望寿命为81.34岁;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其他疾病、精神障碍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共占全部死因的95.85%,其中男性前3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前3位死因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损伤和中毒。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损伤和中毒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将以上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明市居民主要死因和分布特征,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4个死因监测点资料,按ICD-10分类,用DeathReg 2005和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点占全市总人口36.8%。2012年居民死亡率5.44‰,标化死亡率3.87‰。性别比1.4∶1,男性死亡率较高;年龄分布呈"鱼钩"状,5~9岁组死亡率最低(20.44/10万),≥65岁老年人最高(4 061.44/10万)。死因前5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病,占全死因的83.3%,除心脏病,其他均以男性较高。减寿率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心脏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和脑血管病,占29.0%,女性减寿率较低。结论慢性病和损伤中毒是影响居民寿命的主要死因,应重视和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612.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5.31/10万,男性死亡率(697.89/10万)高于女性(361.77/10万)。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82.14%;其中恶性肿瘤及心脏病分列男女性的首位死因,分别占男女性全部死因的25.52%和25.36%。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1.07 岁,男性78.59岁,女性83.62岁;造成寿命损失的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2.98、2.82、2.54、0.87和0.81岁。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大兴区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此外,应重视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等伤害的监测与干预,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4年宁德市蕉城区居民死因构成和分布特征.方法 用ICD-10进行死因编码和分类,用Ex-cel 2003、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计算各类人群的死亡率、构成比、减寿年数和减寿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标化率.结果 2014年蕉城区居民死亡率631.70/10万,标化率389.51/10万,婴儿死亡率10.3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5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和主要死因不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的87.9%,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损伤中毒;减寿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围生期病、心脏病和先天异常.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蕉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和损伤中毒对居民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的危害程度超过其他疾病,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居民死亡状况及死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2007—2017年居民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年均死亡率为604.08/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485.75/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671.86/10万)高于女性(535.0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4),标化死亡率以2008年最高(659.51/10万),2017年最低(412.4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共占全死因的86.55%。平均期望寿命由2007年的79.61岁增加到2017年的80.80岁,各年女性期望寿命均高于男性。前10位死因平均减寿损失年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营代免、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平均减寿19.39~3.51年。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本区居民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2年死亡数据,疾病按照 ICD-10分类,采用 SPSS 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桐乡市2012年居民死亡率为746.81/10万,标化率为602.90/10万。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中毒,占总死亡的81.74%。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78.00/10万,标化率139.18/10万。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食管癌。减寿率前5位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以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是桐乡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有针对性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安徽省寿县居民死因状况及规律,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寿县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分析。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结果 2005~2009年安徽省寿县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44.87/10万,标化死亡率491.21/10万,前5位死因分别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心脏病及损伤中毒;死亡率分别为145.58/10万,138.67/10万,73.81/10万,68.85/10万,58.54/10万。前5位死因占全死因构成的89.10%。减寿分析表明,潜在寿命损失年前3位的是损伤中毒、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平均减寿率分别为1067.47/10万,929.89/10万,373.11/10万。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及脑血管病是影响寿县居民人群寿命上升的3大主要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寿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应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宜昌市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区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粗死亡率为558.81/10万,男性死亡率为642.10/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0.53/10万。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144.09/10万)、心脏病(110.82/10万)、脑血管病(87.64/10万)、呼吸系统疾病(70.82/10万)和损伤与中毒(49.55/10万)。结论 2009年宜昌市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  相似文献   

19.
2005--2008年云南省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芳  陈杨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33-2735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06--2008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报告死亡人数39014例,死亡率564.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78.62/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占全死因的71.07%;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是造成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是损伤和中毒的主要死因。是造成监测点居民“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构成监测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损伤和中毒是构成监测点青壮年“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了解2012年福建省永定县居民死因状况,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收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2012年永定县全人群死因材料;使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永定县居民标化死亡率494.2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伤与中毒,占全死因的86.04%;各主要死因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其中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2012年永定县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损伤与中毒的死亡比例占居民死因的90%以上,恶性肿瘤为居民死因首位,各主要死因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