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继泉  梁碧玲  沈君  朱新进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76-1178
目的:采用二维相位编码磁共振波谱(2D 1H-MRS)成像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I表现正常者双侧颞叶放疗靶区脑组织代谢改变,探讨2D 1H-MRS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病例组)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I表现正常者共40个颞叶和23例(33个颞叶)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均行2D 1H-MRS检查,在双侧颞叶脑白质区域测量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PCr)和胆碱(Cho)值及相互间比值.结果:病例组颞叶区NAA、PCr降低,Cho升高,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例组Cho/PCr升高、NAA/Cho降低,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D 1H-MRS能发现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I所不能显示的脑组织改变,为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MRI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12例鼻咽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MRI检查采用SE序列(TR=1800ms,TE=99、132ms)和RARE序列,T_2加权成像。结果表明:MRI显示病变较CT敏感,以表现侧脑室旁白质内爪样高强度信号病灶为特征,颞叶病变最重,向上逐渐减轻,严重者累及颞叶灰质。作者认为MRI是放射性脑病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分析51例鼻咽癌经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自旋回波T1WI及超快速自旋回波T2WI和增强后T1WI表现及临床表现。结果脑干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或瘫痪及颅神经损伤症状。MRI显示中脑、脑桥和延髓内呈斑片状改变分别为2、7及3例;脑桥基底部广泛受累9例;脑桥基底部下份及延髓前上份者30例。自旋回波T1WI病灶均呈低或等信号改变;超快速自旋回波T2WI呈等、高信号混杂改变,脑桥水平病灶内高信号呈横行条纹状。增强后扫描显示病灶区无强化者9例,斑点状强化者3例及不规则花环状强化者39例。占位效应与病灶的大小不相称。14例经治疗后MRI复查,4例病灶消失,8例病灶形态及位置无变化,2例病灶增大。结论MRI可显示脑干放射性脑病特征;临床症状与MRI追踪表现可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复发的增强前后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Gd-DTPA增强前后MR I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RNPC)与放射性纤维化(RF)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MR平扫显示鼻咽部或邻近区域有软组织肿块的28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行Gd-DTPA增强MR I检查.RNPC22例,RF6例,炎性肿块2例,2例颅底RNPC分别合并鼻咽侧壁RF与炎性病灶.分析病灶形态及信号强度.结果:大多数RNPC病灶表现为TIWI上低信号TZWI高信号,RF在TIWI和T2WI上均显示低或中等信号,平扫两者信号强度区别在于T2WI上,但有一定重叠.增强扫描TIWI示绝大多数RNPC病灶(90.9%)有中度以上明显强化,而RF无或轻度强化,两者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增强后肿瘤边界显示更清楚.病灶无强化,可除外RNPC,有强化则不一定是RNPC,明显强化可见于炎性病变.结论:肿块在MR平扫T2WI和增强后TIWI上的信号强度是鉴别RNPC与RF的主要依据,Gd-DTPA增强扫描有助于确定病变性质及其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5.
胡望远  周玲  陈晓钟  姜峰  朱省戒  杨昕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03-1106
目的:探寻鼻咽癌咀嚼肌间隙侵犯的各种MRI表现。方法:100例病理确诊无远处转移NPC病例放疗前MRI检查。结果:100例中咀嚼肌间隙受侵犯58例。按咀嚼肌间隙侵犯途径及各部分受侵情况分为由内向外侵犯53例:翼内肌侵犯53例,翼内肌及间隙受侵33例,翼内外肌受侵21例,翼肌及颞肌受侵2例,翼肌、颞肌及咬肌受侵1例。经咽颅底筋膜与中颅窝底之间隙直接侵犯翼外肌3例;肿大淋巴结侵犯颞肌及咬肌各1例。按信号改变分为同时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升高,增强后异常强化47例;MRI平扫未显示,仅增强后异常强化11例。结论:咀嚼肌间隙侵犯一般沿从内到外的途径。MRI咀嚼肌间隙侵犯的主要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升高及增强后异常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DTI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颞叶常规MRI表现正常脑白质进行监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证实的7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脑常规MR和DTI检查,且常规MRI未见异常.以放疗前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放疗后的57例患者为放疗组,并根据放疗后不同时间分为5组:组1(放疗后≤3个月,16例)、组2(放疗后>3~6个月,12例)、组3(放疗后>6 ~9个月,10例)、组4(放疗后>9 ~12个月,8例)、组5(放疗后>12个月,11例).测量各组患者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表观扩散系数(ADC)、平行本征值(入‖)及垂直本征值(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及放疗后各组的平均λ⊥值分别为(6.075±0.341)×10-4、(6.700±0.379)×10-4、(6.976±0.527)×10-4、(6.621 ±0.388)×10-4、(6.751±0.460)×10-4、(6.222±0.256)×10-4 mm2/s,λ‖值分别为( 12.524 ±0.713)×10-4、( 11.764±0.574)×10-4、(11.842±0.471)×10-4、( 11.569±0.552)×10-4、(12.050 ±0.614)× 10-4、( 12.100±0.529)×10-4 mm2/s,FA值分别为0.452±0.030、0.379±0.028、0.382±0.028、0.389±0.032、0.388±0.022、0.423±0.23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485、4.625、16.539,P值均<0.05).进一步多重比较,放疗后12个月内(组1~4)的平均λ⊥值均较放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疗12个月后(组5)的平均λ⊥值基本恢复,与放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9个月内(组1~3)的平均λ‖值较放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月以后(组4、5)的平均λ‖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放疗后组(组1~5)的平均FA值均比放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各组平均ADC及MD值对比放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以在常规MRI发现异常之前检测到脑组织特别是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放射性损伤提供更多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从MRI表现探讨鼻咽癌颅底和颅内侵犯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搪塞鼻咽癌颅底内侵犯途径及其规律,材料与方法:127例鼻咽癌经MRI检查和病理证实,其中49例确定有颅底和颅内侵犯。观察癌肿的主要扩散方向及其颅内犯途径。结果:癌肿的主要扩散途径以经咽鼓管向后外侵犯最常见,其次依次为向胶(25.6%)、向上(16.3%)、向外上(14.3%)、向后(6.1%)和经颈内静脉淋巴结(2%)同一病例常有几种扩散方向,并与原发癌肿的部位和侵入颅内有一定关系;颅内侵犯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分析51例鼻咽癌经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自旋回波,T1WI及超快速自旋回波T2WI和增强后T1WI表现及临床表现。结果 脑干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或瘫痪及颅神经损伤症状,MRI显示中脑,脑桥和延髓内呈斑片状改变分析别为2,7及3例,脑桥基底部广泛受累9例,脑桥基底部下份及延髓前上 者30例,自旋回波T1WI病灶均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侵犯鼻窦的MRI表现(附8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妍  梁赵玉  于小平  古善智  陈炼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00-1102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鼻窦的磁共振(MRI)表现,探讨MRI在诊断鼻咽癌侵犯鼻窦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鼻咽癌并鼻窦侵犯的86例患者的MRI表现。结果:MRI表现为窦壁破坏100%,窦壁黏膜增厚52.3%,窦腔内软组织肿块65.1%,鼻窦内侵犯病灶与鼻咽肿瘤相连97.7%,合并积液25.6%。横断面T1WI、T2WI、CE-T1WI所示病灶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矢状面T1WI、冠状面FSIR和冠状面CE-T1WI示肿瘤侵犯蝶窦为100%,横断面T2WI和CE-T1WI对显示筛窦、上颌窦受侵最佳。结论:窦壁骨质破坏、连续性中断;窦壁黏膜不均匀性增厚;窦腔内肿块与鼻咽肿瘤主体相连,且有相同程度的强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是诊断鼻窦受侵犯的要点。因此,MRI的横断面T2WI、矢状面T1WI、冠状面FSIR及增强扫描在鼻咽癌鼻窦受侵犯的诊断中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颅内侵犯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Gd-DTPA增强后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及颅内侵犯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颅内侵犯的20例放疗后复发和7例初发鼻咽癌患者比较CT及MRI增强前后检查结果。结果:27例鼻咽癌侵犯颅内者几乎均有颅底骨质破坏,比较CT和MRI检查,增强CT显示颅内侵犯确定、可疑和不明确者各占1/3,增强MRI都可显示清楚,且较好确定肿瘤的复发。结论:增强MRI可作为鼻咽癌复发和颅内侵犯的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MRI表现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 17例患者MRI检查资料 ,本组病例在放疗后 0 .5~ 12年出现不同程度颅神经损伤症状。结果 :病变好发于脑干 ,表现为稍长或长T1、长T2 信号。注射Gd DTPA后大多数病例强化。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MRI是诊断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放射性后组颅神经(第Ⅸ-Ⅻ颅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重点探讨其与上颈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分析317例生存5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入组患者均为单程放疗,以^60Co或6MVX线照射,分别采用面颈联合野(62例)和耳前野放疗(255例)。鼻咽原发灶照射的中位剂量为71Gy(55-86Gy),上颈部照射的中位剂量为61Gy(34-72Gy)。24例加用192Ir鼻咽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45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1.4年(5.1-38.0年)。81例(25.5%)患者发生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年平均发病率为1.8%,5、10和20年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7%、17.4%和37.3%。根据SOMA标准,54例(17%)患者上颈部发生严重(3-4级)放射性纤维化。在上颈部出现严重放射性纤维化的患者中,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5年和10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2%和42.0%,而在无或轻度放射性纤维化患者中的发生率则分别为4.6%和12.1%,经Log-rank检验,两组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还显示,鼻咽部总剂量大于70Gy(与≤70Gy相比)和采用耳前野放疗(与面颈联合野相比)的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增加(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上述3个影响因素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除了与鼻咽部的放疗总剂量和放射野有关外,上颈部纤维化亦是重要的独立的影响因素,颅神经周围的纤维化可能是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眼科症状首诊的鼻咽癌患者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鼻咽癌患者Ⅲ、Ⅳ和(或)Ⅵ组颅神经侵犯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22例鼻咽癌患者病变均沿眼运动神经走行分布区浸润扩散.22例患者中复视者14例.发生外展神经、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不全麻痹者分别为12例(16侧)、6例(7侧)和3例(4侧).MRI表现:海绵窦受累表现为增厚型(8例共10侧)或肿块型(14例共16侧);眶上裂扩大4例4侧,眶上裂软组织信号影9例共10侧;眼外肌受累8例共10侧,表现为眼外肌增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伴异常强化;10例动态增强扫描显示鼻咽部病变与海绵窦、眶内病变的动态增强扫描曲线一致,均表现为速升平台型.结论 眼运动神经损害是鼻咽癌的首诊症状之一,应用MR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侵犯前中颅窝的MRI表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鼻咽癌向前、中颅窝侵犯的MRI征象。方法回顾分析39例有颅神经损伤并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病例,用1.0T磁共振机,行头颅、鼻咽部轴位和冠状面T1WI、T2WI和矢状面T2WI扫描,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分别行轴位、冠状面、矢状面T1WI扫描。结果(1)前颅窝受侵13例,筛窦受侵3例,眶尖、球后受侵4例,两者同时受侵6例。(2)中颅窝受侵38例,蝶骨体破坏32例,蝶窦肿块25例,破裂孔异常20例,卵圆孔异常28例,蝶鞍破坏6例,海绵窦受侵35例。结论鼻咽癌经破坏颅底骨质、进出颅腔的自然骨性通道和两者并存的3种途径向前、中颅窝侵犯,MRI能准确显示侵犯途径和程度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脑膜侵犯的MRI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脑膜侵犯的途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25例鼻咽癌脑膜侵犯病例的MRI检查资料,全部病例经平扫加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9例经手术病理结果与MRI对比分析,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结果 (1)鼻咽癌侵犯脑膜主要有3条途径:①经颅底自然骨性通道侵犯11例;②经颅底骨侵犯10例;③经血行转移43例。(2)鼻咽癌脑膜侵犯表现为硬膜型24例,柔脑模型1例。(3)MRI表现为大片状脑膜增厚,可呈“花边状”、结节状甚至肿块形成,增强后有明显的对比增强,脉络膜转移1例,表现为侧脑室增大,室管膜下结节及条片状增厚的转移灶。结论 MRI为鼻咽癌脑膜侵犯的重要检查方法,增强扫描对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侧颞叶脑组织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不同时期的DTI与1H-MRS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4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常规MRI表现正常的患者(患者组)及2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行DTI及1H-MRS检查,将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和波谱分析,测量双侧颞叶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及3个本征值λ1、λ2、λ3,以及1H-MRS中双侧颞叶前部白质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NAA/肌酸(Cr)及Cho/Cr比值,并将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按放射治疗后不同时期分为放射治疗后0~6、6~12、>12个月,分别定义为患者组1(16例)、2(6例)、3(26例),计算放射治疗后双侧颞叶脑组织各测量指标数值.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6个月内、6~12个月、12个月后以及正常组DTI的FA值分别为0.445±0.017、0.460±0.016、0.461±0.025、0.473±0.023,ADC值分别为(8.51±0.43)×10-4、(8.48±0.34)×10-4、(8.40±0.33)×10-4、(8.68±0.57)×10-4mm2/s,3个本征值中最大本征值λ1分别为(1.251±0.065)×10-3、(1.293±0.051)×10-3、(1.317±0.074)×10-3、(1.350±0.091)×10-3 mm2/s,以上3个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873、3.399、9.750,P值均<0.05).λ2、λ3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H-MRS的NAA/Cho分别为0.910±0.112、0.972±0.101、1.060±0.095、1.261±0.105,NAA/Cr分别为1.212±0.236、1.208±0.183、1.228±0.236、1.435±0.22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840、8.176,P值均<0.01).Cho/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结合1H-MRS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监测评价脑组织的放射损伤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为放射性脑损伤的动态早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颞叶常规 MRI 上表现正常的脑白质采用1 H-MRS 进行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的7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 MRI 和1 H-MRS 检查,且常规MRI 上无明显异常。以放疗前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放疗后的57例患者为放疗。根据进行 MRS 检查时处于放疗后的不同时期而将放疗组患者分为5个组:1组(放疗后≤3个月,16例)、2组(放疗后3~6个月,12例)、3组(放疗后6~9个月,10例)、4组(放疗后9~12个月,8例)、5组(放疗后>12个月,11例)。测量每例患者颞叶白质的平均 NAA/Cho、NAA/Cr 和 Cho/C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放疗前及放疗后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间 NAA/Cho 和 NAA/Cr的均值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8.394、4.855,P 值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放疗后一年内(1~4组)各组中 NAA/Cho 和 NAA/Cr 的均值均较放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放疗一年以上组(5组)的平均NAA/Cho 和 NAA/Cr 基本恢复,与放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放疗后各组的平均 Cho/Cr 对比放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1 H-MRS 可以在常规 MRI 发现异常之前检测到脑白质代谢异常,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多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低场强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析25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患者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 25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9例,累及双侧颞叶16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12例经治疗后行MRI复查,2例症状改善,MRI异常信号明显减少,9例病灶无变化,其中3例症状有改善,6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REP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REP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