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生健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医学生健商状况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高校319名预防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健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预防医学生总的健商状况比较理想,但健康知识因子得分稍低于其他4个因子,健商维度有2项分值为警惕值。不同年级学生健商水平有差异,大一学生的健商总分高于大四学生;城市学生精神状态和生活技能得分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生活技能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初高中住校学生与不住校学生健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级、喜欢交际、感到孤独、适当体育运动、定时进食、对保健知识的了解是健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预防医学生的健商状况比较理想,但健商知识因子的水平稍低,应引起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医学生的整体健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西省在校本科生的健康商数现状。方法 采用健康商数问卷对1 00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本科生整体健康商数得分为(7.39±1.15)分,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在精神状态、生活技能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是否住校、不同锻炼频率、不同体检状况、父母亲健康状况、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健康商数各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商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锻炼频率、体检状况、母亲健康状况是影响大学生整体健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⑴山西省在校大学生健康商数总分虽较为理想,但健康知识维度得分偏低,提示将健商理念融入健康教育,普及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任务。⑵高校教育者应因人制宜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提高其健商某一方面的水平,促进整体健商水平提高。⑶高校教育者应积极倡导大学生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将健商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体系,促进其健商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护理学生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KAB)情况,为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1~2年级护理专科学生603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0.4% ~99.2%.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为(9.67±0.74)分,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为(25.47±1.77)分,二年级得分高于一年级(26.86±1.67/23.17±2.01,t=3.96,P<0.05),男生得分低于女生(24.38±1.78/26.21±1.41,t=2.41,P<0.05).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工作态度得分为(17.22±2.45)分,二年级得分高于一年级(18.11±2.49/16.38±2.18,=2.66,P<0.05),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相关态度得分之间具有相关性(r=0.36,P<0.05).结论 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和相关态度较好,但某些方面仍需加强,亟需在医学教育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竞争态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新生良性竞争态度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2009级新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成就动机量表和竞争态度量表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结果 医学生良性竞争态度得分(3.76 ±0.61)高于过度竞争态度得分(3.02 ±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P<0.05);其中男生过度竞争态度得分(39.82±6.08)明显高于女生得分(38.98 ±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自信者良性竞争态度得分(54.38±7.63)与一般学生(48.94 ±9.82)及自卑者得分(48.94 ±9.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3,P<0.05);而过度竞争态度得分在自信者(39.33±5.78)、自卑者(40.36±5.21)和一般学生得分(38.85±5.74)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P<0.05);医学生中自我目标越清晰,良性竞争态度得分越高(F=9.87,P<0.05);良性竞争态度高分组人际关系和谐者(49.08%)高于低分组(1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0,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成就动机、自信水平和经济状况对医学生良性竞争得分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 提高医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信心,有助于促进良性竞争态度的形成,进而提高人际关系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医学生无聊倾向性的调查,了解医学生无聊倾向性的不同人口学特点,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51名新疆某医科大学医学生,运用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专业认同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时间知觉维度上男生得分(17.87±5.56)低于女生(18.51±5.36)(t=1.200,P0.05),在低唤醒维度上男生得分(18.21±5.46)高于女生(16.77±5.77)(t=2.598,P0.05);不同年级的医学大学生低、高唤醒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7,P0.05),在低唤醒维度上得分为独生子女医学生(16.71±5.68)低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17.47±5.65)(t=1.233,P0.05);生源地为农村的医学生在注意缺乏维度的得分为(19.23±5.19),高于生源地为城市的医学生(18.57±5.17)(t=1.377,P0.05);无聊倾向与学习投入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087,P0.05);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282,P0.05)。结论 无聊倾向性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可忽视,高校应针对不同人口学特点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降低其无聊倾向性,提高其学习投入,从而加强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应用型本科医学生心理韧性和学习倦怠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某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的1 29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⑴心理韧性: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学生总体得分为(87.52±8.6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3.820,P<0.001),大二学生得分最低,大四学生得分最高(F=8.569,P<0.001);⑵学习倦怠: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总体得分为(62.83±7.48),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5.931,P<0.001),大一学生得分最低,大四学生得分最高(F=15.085,P<0.001);⑶医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之间呈负相关(r=-0.115,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对学习倦怠有的负向预测作用(B=-0.100,P<0.001)。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和学习倦怠均在正常中等水平,且心理韧性对学习倦怠的产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进行学习倦怠心理干预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考虑性别和年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某高校医学本科新生健商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新生入学时的健康商数状况及其分布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健商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中南大学2008级5 a制医学本科新生242名,采用健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本科新生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精神状态、生活技能4个分量表均比较理想,健康知识因子得分(5.37±1.34)为警惕分值.20项分类健商指数中,对身心健康的看法得分(5.67±1.25)、医疗保健系统知识得分(4.27±1.75)、维护健康的知识得分(4.81±1.74)、危害健康的因素和健康检测工具的知识得分(5.40±1.61)较低,值得警惕.结论 学校应重视新生健商状况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帮助医学生提高自身的健商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 937名广州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为(76.92±13.70)分,二、三、四年级大学生社交回避、苦恼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F=3.579;F=10.162,均P<0.05),三年级社交回避、苦恼得分最高,分别为(39.94±5.77)、(39.84±6.52)分;港澳台生社交苦恼及总得分最高,分别为(39.34±8.11)、(78.85±14.49)分,高于国内生、境外生(F=5.999,F=4.184,均P<0.05);月生活费越低的大学生社交回避越严重(F=2.852,P<0.05),月生活费>1 500元的学生社交回避得分最低,为(37.63±7.26)分;内向学生社交回避、苦恼明显高于外向生(t=12.385,t=11.292,均P<0.05),社交回避、苦恼得分分别为(41.36±6.64)、(40.54±7.39)分;父母教养方式主要影响大学生社交回避,经历生活负性事件的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均较未经历过的学生严重,父母亲文化程度为中学、技校的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得分较高;分类树结果显示,性格和父亲文化程度是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主要影响因素,内向且父亲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初中、高职技校或中专的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得分最高.结论 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年级、月生活费、生源地、性格、父母亲教养方式及文化程度、生活负性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亚  王宏  李建桥  刘琴  曹型厚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55-1658
探索重庆某库区县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MSLSS-Chinese Version)和《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对重庆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2 2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生活满意度的家庭维度得分(4.77±0.91)高于男生(4.66±0.99)(t=-2.765,P<0.05);高一学生的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05±0.58)高于初一学生(3.95±0.76)(t=-3.534,P<0.05);独生子女的朋友维度、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25±0.82,3.90±0.86)低于非独生子女(4.36±0.59,4.02±0.65)(t值分别为-2.071,-2.183,P值均<0.05);住校生的自我维度得分(4.39±0.78)低于非住校生(4.50±0.93),而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04±0.64)高于非住校生(3.91±0.75)(t值分别为-2.693,3.948,P值均<0.05).男生生活应激事件的恋爱与性维度得分(0.67±0.67)高于女生(0.50±0.60)(t=6.133,P<0.05),其余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女生(P值均<0.05);初一年级学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高一年级,除家庭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独生子女的同伴维度得分(0.99±0.82)低于非独生子女(1.15±0.81)(t=-2.914,P<0.05);住校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住校生(P值均<0.05).父母文化程度在生活满意度、生活应激事件部分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活满意度的家庭、朋友、自我维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9~-0.301,P值均<0.01).家庭应激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负向影响作用(B=-0.145,t =-5.739,P<0.01).结论 减少家庭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提升学生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课外锻炼时间调查问卷对256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每周锻炼时间在3 h以下的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地高于每周锻炼时间在3 h以上的学生(P<0.01),每周锻炼时间在7 h以下的学生与每周锻炼时间在7 h以上的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影响,合理强度和时间的身体锻炼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