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引起急性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及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急性期通常2个月,在此期间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危险性最高。UA/NSTEMI的药物治疗在近十年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改善了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早期使用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提高了生存机会,降低了AMI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实践中观察到AMI早期常常发生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本研究通过对ACS患者发病时血钾的测定,观察AMI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心梗和UA血钾浓度变化,探讨血钾对ACS患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0 引言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微小心肌损伤(MMI)。微小心肌损伤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1]。心肌肌钙蛋白I(TnI)作为心肌损伤最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TnI)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了TnI测定,并观察1个月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6例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1个月内TnI值增高至0.1μg/L者24例,TnI增高者发生心性猝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明显高于TnI〈0.1μg/,L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I(TnI)检测对无ST段抬高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前两者也称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目前主要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ACS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和始动因素,而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梗死相关动脉血管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诊断符合WHO标准。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8—78岁,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了从不稳定性心绞痛(UA)到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连续的临床病症。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S(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NSTE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aVL导联ST段抬高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伴有I和/或aVL导联ST段抬高(观察组)及不伴有I和/或aVL导联ST段抬高(对照组)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各74例,就各自病死率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aVL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短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防治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A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3年3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88例。通过心电图、心肌酶学标志物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均在入院后1~2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8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1mm,且STⅢ/STⅡ〉1,右冠脉病变占62.5%,左回旋支病变占37.5%;而下壁AMI ST段抬高Ⅰ〉aVL、Ⅱ〉Ⅲ提示左回旋支闭塞,其中右冠脉病变占71.6%,左回旋支病变占28.4%。8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结果:36例单纯单支下壁心肌梗死(40.9%),其中右冠脉病变26例(RCA 72.2%),左旋支(LCX)病变10例(27.8%);下壁+正后壁梗死24例((RCA 70.8%);下壁+右心室梗死20例((RCA75%);下壁+前壁梗死8例(LCX 7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闭塞部位明显相关,且梗死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赵婕  刘全 《吉林医学》2009,30(14):1507-150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ACS的发生与不稳定斑块有直接的关系:不稳定斑块为纤维帽薄,内含大而柔软脂核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由于血流应切力的改变,使纤维帽破裂,脂核溢出,血小板与内皮下黏附因子发生黏附和聚集,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由于冠脉内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我院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是由于斑块破裂或撕裂导致急性腔内非闭塞性血栓形成而触发。与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富含纤维素的“红色血栓”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其共同的病理基础均为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均伴发了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病理改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而引起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和凝血系统激活形成的血栓,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而对于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治疗对策是强化抗凝、抗血小板,防栓,而非溶栓。虽然临床一直延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但2周内发生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的比率仍分别高达17.8%、20.0%、15.1%。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和抗栓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临床表型,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无ST段抬高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后两者常被称为无ST段抬高ACS。ST段抬高AMI约90% 最终演变为Q波性AMI,无ST段抬高AMI 中的80%演变为非Q波性AMI。  相似文献   

18.
闫平德 《吉林医学》2013,34(11):2042-2043
目的:分析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25例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1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干式快速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脑钠肽浓度。结果:四组患者的脑钠肽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脑钠肽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的脑钠肽浓度高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P<0.05),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脑钠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脑钠肽浓度明显升高,检测脑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分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80年代以来提出的诊断概念,它涵盖了Q波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由于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时在临床上早期难以鉴别,且它们的关键治疗均在于抗栓,故合并为一个概念被提出。一般分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NSTEMI/UA)。AC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存在,继而发生了痉挛、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表现在临床上很多病人会进展到明确的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猝死,故人们在探索积极的治疗方式来延缓疾病的发展。现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CS包括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N(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NSTEMI)。其共同病理生理是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了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产生了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近20年来,随着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手段的成熟与推广,以及非ST段抬高的ACS比例的不断升高,非ST段抬高ACS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