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薛彦全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59-485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着乙肝复发和抗病毒治疗耐药的两大难题。1乙肝复发其根本原因是乙肝病毒的复制。目前所有的口服抗病毒药都是通过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疾病的进展,对位于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复制模板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则无法彻底清除。因此停药后乙肝病毒(HBV)可能继续复制,从而导致慢性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2.
由于乙肝病毒的变异性和机体的免疫耐受致使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仍处于困难时期。因此中医中药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本人就多年治疗乙肝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急性乙肝患者只要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他们中90%以上人都可以获得痊愈,不留后患。但是如果对该病发现得不及时,诊断不清,治疗有误,则会使相当一部分该病患者的急性乙肝转变为慢性乙肝。急性乙肝是指患者在半个月之内感染了乙肝病毒并引起发病的乙型肝炎。急性乙肝患者突然起病后,可能会出现黄疸,也可能不出现黄疸,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大学生对乙肝的认知度及抑郁发生情况,探讨正确对待乙肝、消除乙肝歧视的方法及了解乙肝携带和抑郁发生的关系。方法:武汉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 512人,采用按本研究需要,结合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88%的大学生不了解乙肝,46.06%的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存在错误认识,42.44%学生不接受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恋人,认为乙肝一定要治疗的比例达80.97%,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获取正确权威乙肝防治知识的途径;乙肝病毒携带大学生更容易发生抑郁。结论:目前高校学生对乙肝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对乙肝的传播方式仍然有较大误解,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态度还很明显,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抑郁需引起重视,国家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应积极宣传科学的乙肝知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消除乙肝歧视。  相似文献   

5.
目前,拉米夫定是我国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最广泛的抗病毒药物之一。此药在治疗乙肝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但随着此药使用疗程的延长,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变异率会逐渐增加。据文献报道,乙肝患者在连续服用拉米夫定1年后,其体内乙肝病毒的变异率约为16%~32%。在连续服用拉米夫定2年后,其体内乙肝病毒的变异率约为47%~56%。  相似文献   

6.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场艰巨的马拉松战役,由于敌方乙肝病毒狡猾多变并且相当顽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乙肝肝硬化抗病毒可能要持续终生,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转为小三阳,完成这样的目标也非常艰难。因此,乙肝抗病毒治疗一定要选择品质坚固耐用的药物,同时用药抗毒的整个过程要求讲求战略战术,所谓坚固耐药的药物就是强效低耐药的核苷类似物,例如恩替卡韦、替诺夫韦等;所谓战略战术就是选择好治疗时机,坚持抗毒不松懈,定期复查总结战斗结果,应对不良反应,拒绝不良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王念夫 《肝博士》2010,(1):25-25
乙肝不可怕,可怕乱投医。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到正规医院找专科或专家进行咨询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乙肝康复丸是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出来的抗乙肝病毒的方剂,在促进HBeAg转阴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近期我们以HBV-DNA的变化观察其抗病毒的疗效,现将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所选病人其病程均在半年以上,符合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诊断,共8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9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肝功能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因素。因此清除乙肝病毒、中止病毒复制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环节。本文对60例慢乙肝患者联合应用阿昔洛韦、抗乙肝核糖核酸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HBV复制阴转率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三项血清HBV复制标志全部阴转者5例,而对照组无一例阴转。提示这两组药物联合应用对乙肝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感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将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清除病毒。机体与乙肝病毒的相互作用可出现不同的感染结果: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等。血液中可出现一系列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019年,全世界估计约有3亿人感染乙肝,每年新发感染100多万人,病毒性肝炎导致110万人死亡,大部分由肝炎病毒引起。据估计,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000多万,需要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约2800万;2020年中国新发肝癌约41万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持续复制是引起肝功能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因素。因此,清除乙肝病毒、中止病毒复制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环节。本文对60例慢乙肝患者联合应用阿昔洛韦、抗乙肝核糖核酸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HBV复制阴转率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三项血清HBV复制标志全部阴转者5例,而对照组无一例阴转。提示这两组药物联合应用对乙肝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1-12
乙肝是我国乃至世界突出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主要手段,既往主要是干扰素(inteferon,IFN)和拉米夫定(1amivudine,3TC),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耐受性差、耐药变异性差而使使用受到限制。阿德福韦酯(ADV)是近年来研发应用于治疗乙肝的新药,它通过与dATP竞争逆转录酶结合位点,结合并阻断DNA链的延伸而抑制病毒的复制。临床观察提示它对慢性乙肝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及3TC耐药均有效。本文就ADV抗乙肝病毒治疗,从药理学、耐药变异、临床疗效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乙肝e抗原(HBeAg)检测阳性、阴性与乙肝病毒(HBV)含量的相关性。探讨乙肝病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观察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疗效以及其传染性强弱的主要依据。结果乙肝e抗原阳性血清,HBV-DNAPCR检测几乎全部为阳性,并且大部分(66.5%)含量大于107拷贝/ml;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者中大部分(70.6%)HBV-DNAPCR含量小于103拷贝/ml,但是仍有少部分(13.2%)患者HBV-DNAPCR大于107拷贝/ml;在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者中其HBV-DNAPCR大于107拷贝/ml也有35%。结论乙肝HBeAg检测结果与乙肝病毒含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无正相关,仅依靠乙肝抗原抗体检测不能很准确地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乙肝DNA测定可直接反映乙肝病毒的含量,具有直接性,是评价病毒复制、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的最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若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说明其感染了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在发病前的2-8周内就可在其血清中查出乙肝表面抗原。在临床上,80%~85%的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者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肝博士》2010,(2)
<正>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延缓乙肝病毒向肝硬化、肝癌发展。乙肝抗病毒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必须做到长期坚持。而治疗的前六个月是  相似文献   

17.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62-62,66
目的:探讨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188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怀孕28周起开始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每隔1个月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及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率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5例,感染率为5.3%;对照组94例,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45例,感染率为47.8%;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70例(74.46%);对照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2例(2.12%)。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蛋白被动免疫方式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产时、产后新生儿主被动免疫,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用药方案对乙肝大三阳孕产妇发生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乙肝大三阳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接受治疗的情况将其分为A组孕产妇、B组孕产妇和对照组孕产妇,每组各50例患者。为A组孕产妇采用肌肉注射HBIG 200U的干预方案,为B组孕产妇采用肌肉注射HBIG 400U的干预方案。对照组孕产妇因各种原因未使用HBIG进行治疗。在3组孕产妇分娩7个月后观察其血清HBsAg和HBV-DNA的指数,并对3组孕产妇发生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的几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A组孕产妇中有8例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其血清HBsAg和/或HBV-DNA持续呈阳性,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几率为16.0%;有6例孕产妇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12.0.%。在B组孕产妇中有6例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感染率为12.0%;有6例孕产妇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12.0%。在对照组孕产妇中有19例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感染率为38.0%;有16例孕产妇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32.0%。A组孕产妇与B组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几率及其乳汁中HBV-DNA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产妇、B组孕产妇与对照组孕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几率及其乳汁中HBV-DNA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的孕产妇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妊娠并发症。结论:为乙肝大三阳孕产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宫内传播,为其采取不同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方案取得的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乙肝e抗原(HBeAg)与乙肝病毒(HBV)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2011年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患者并复习文献,共收集1458例病例资料,将与其对应的乙肝DNA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乙肝e抗原阳性血清对应的乙肝病毒DNA的检测结果 几乎全部为阳性,且66.4%的患者乙肝病毒含量大于107;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有70.6%乙肝病毒含量小于103.结论 乙肝e抗原与乙肝病毒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然并非是正相关,所以仅依靠乙肝抗原抗体检测无法对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和传染性强弱进行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彭布明 《中外医疗》2009,28(16):188-188
为探讨治疗乙肝病毒有效方法,自拟乙肝解毒汤对7例乙肝DNA病毒(HBV-DNA)阳性者进行观察,其结果HBV-DNA5例转阴,2例HBV-DNA定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