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化脓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CT检查13例,MRI检查15例.结果 X线显示14例椎体边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其中2例形成骨桥,3例椎体骨质破坏.CT能清晰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小的死骨、椎间盘密度减低、椎旁软组织肿胀增厚.MRI示15例33个椎体表现为相邻椎体终板下局限或全椎体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受累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也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2例Gd-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椎间盘、椎旁软组织明显异常强化.结论 CT与MRI对化脓性脊柱炎均可做出正确诊断.MRI对化脓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及显示椎管内累及范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探讨化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四川省绵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1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与4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JP2〗分析2种疾病病变钙化、密度、骨质破坏位置、类型等影像学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MRI、CT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CT鉴别诊断出化脓性脊柱炎33例,胸腰椎结核37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646,P<0.05);MRI鉴别诊断出化脓性脊柱炎39例,胸腰椎结核41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82,P<0.05)。〖JP〗MRI检查鉴别诊断化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5.12%、94.12%,明显高于CT检查的80.49%、8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鉴别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结果显示,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受累脊椎椎体高度≥正常椎体1/2、椎体破坏区内钙质样高密度影、附件受累≥5个、椎旁异常软组织钙化比例均低于胸腰椎结核患者,椎体虫蚀型骨质破坏、病灶周围骨质伴硬化边比例均高于胸腰椎结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化脓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破坏部位为边缘性、骨质破坏类型为肉芽肿、无椎间盘变窄、椎旁病变局限性脓肿、局限椎间盘破坏、无死骨或钙化、无椎体塌陷及成角比例均高于胸腰椎结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疾病患者病变累及节段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CT检查均可有效鉴别诊断胸腰椎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但MRI诊断效能相对更高,结合患者影像学征象和临床特征可进一步为术前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李理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67-167,169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感染的主要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化脓性脊柱感染患者20例的影像检查资料,患者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全部患者行CT及MRI检查,分析其特征性CT及MRI表现。结果本组患者20例患者,CT主要表现为碎片样弥漫性脊椎骨质破坏(20例);椎旁软组织肿胀增厚(19例),椎旁软组织影与骨破坏区相连且形态不规则(6例),椎间盘密度降低17例,椎体边缘骨膜增生10例。MRI表现,T1WI呈条片状或全椎大片模糊低信号改变,与椎间盘信号分界不清;T2WI为混杂高信号改变,与椎间盘信号分界较清。结论原发性脊柱感染性病变表现为碎片样弥漫性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常以椎体病变为中心,如病变围绕间旁强烈提示为感染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X线、多层CT、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就诊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208个患椎)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多层CT、MRI检查,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及敏感度。结果 X线片表现为椎体破坏、椎旁脓肿、椎间隙狭窄或破坏等,CT主要表现为椎旁脓肿、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死骨等,MRI主要表现为椎间盘信号变化、椎体和附件骨破坏、椎旁脓肿、脊髓受累和韧带扩散等,多层CT和MRI对椎体破坏、椎管受累、椎旁脓肿和椎间盘受累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P0.05);多层CT对死骨形成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评分高于X线和MRI(P0.05);MRI对椎间盘受累、椎管受累、椎体破坏和椎旁脓肿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评分高于多层CT(P0.05);多层CT、MRI病灶检出时间低于X线(P0.05),检查所需时间高于X线(P0.05);MRI检查所需时间高于CT(P0.05)。结论多层CT和MRI结合互补用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对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脊柱结核的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X线平片、CT、MRI扫描及增强扫描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 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2%、943%、964%.对椎体、骨质破坏包括附件的破坏,死骨形成,敏感性分别为924%、985%、974%.对椎间隙的狭窄椎旁软组织肿块、腰大肌肿块、椎管及脊髓的受累显示率分别为872%、904%、995%.结论 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基础方法.如需进一步了解死骨椎旁软组织肿胀、椎间盘破坏、椎管及脊髓的受累,MRI准确率高,评价细致、全面,并且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射线、CT及MRI对于术后早期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临床明确诊断的术后早期椎间隙感染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结合临床治疗,定期随访;对所有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比较分析患者症状、体征、白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变化。结果 7例患者的X射线检查无异常(除去手术去除骨质)、CT可显示椎间盘及周围组织有异常信号,边界模糊;MRI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椎间盘、椎体、椎旁软组织信号异常。结论MRI可清晰显示椎间隙感染病变组织,对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和鉴别存在重要意义,是目前诊断术后早期椎间隙感染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6例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6例患者累及23处骨骼,44个病灶。13例病变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胫骨下端、上端及肱骨上段各1例;其中2例表现为双侧发病。早期骨梗死,X线表现为阴性,或CT可见骨质疏松。中期,X线、CT可见虫噬样破坏和斑点样钙化及环样、斑片样骨质硬化。早中期MRI表现为地图样改变:病变中心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为迂曲匐行的长T1、长、短T2信号带,可见“双环征”。晚期骨梗死,X线和CT可见不规则条片状、斑片状和环样钙化;MRI呈长T1、短T2的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有效方法,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和不典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提高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对经X线、CT检查为阴性或不典型,而临床证实为脊柱结核的92例患者,用MRI行矢状位T1WI、T2WI、PDWI及冠状位T1WI,个别加扫轴位,其中6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和冷脓肿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改变。结果 (1)椎体骨炎及终板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2)椎旁或椎前冷脓肿呈长T1长T2均匀无结构信号,且上下跨越范围较大;(3)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只出现退变;(4)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5)骨内小脓肿和/或椎旁脓肿、椎体终板破坏是MRI诊断早期脊柱结核的重要依据。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椎体骨炎、椎旁脓肿、椎体终板破坏和神经损害情况,对早期和不典型脊柱结核具有确切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MRI表现,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优势。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患者脊柱结核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及新生骨形成、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肿胀/肿块和腰大肌脓肿、骨性椎管狭窄及钙化,但不如MRI敏感。而对椎问盘受累及脊椎结核早期变化的评估'椎旁软组织肿胀/肿块的范围准确评估,MRI占明显优势。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可全面反映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影像学评价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2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于发病后2~14 d,分别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结果 22例患者X线检查结果显示,发病10 d内仅见软组织肿胀,14 d后2例可见于骺端骨质模糊、稀疏;CT检查结果显示,发病10d内仅见软组织肿胀,10d后可见骨髓密度降低,骨小梁模糊不清,肌间脂肪间隙变薄甚至消失;MRI结果显示,发病3d内仅见软组织界线不清、T2WI呈略高信号,3d后骨髓内可见异常信号,表现为T1WI信号稍减低、T2WI信号稍增高,在脂肪抑制序列上更清楚,且随病程延长逐渐明显.结论 MRI影像学评价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可用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MR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44例脊柱结核病人资料。结果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等;MRI表现为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播散等。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骨髓水肿、椎体破坏、椎旁脓肿、间盘受累和椎管内改变。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CT和MRI影像学各有特征,CT在显示死骨、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而MRI在显示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分析脊椎结核的X线、MRI征象,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穿刺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脊椎结核患者的X线、MRI。结果 X线8例仅表现椎体骨质疏松,10例见椎体骨质破坏,4例脊椎压缩骨折,10例椎旁软组织肿胀,4例脊椎曲度后凸畸形,8例椎间隙变窄,4例脊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MRI 22例患者共有50个病椎,50个病椎中,40个病椎呈明显不同程度骨质破坏,4例椎体压缩骨折,15例椎弓根受累,22例均见椎旁软组织肿胀,14例见硬膜外脓肿,12例椎间盘变扁膨出,50个病椎均有不同程度骨炎。结论 MRI对于早期脊椎结核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扫描11例、磁共振成像(MRI)扫描4例。分析X线、CT和MRI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CT和MRI检查分别有13例、10例和3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2 cm瘤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91%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和MRI扫描易于发现骨样骨瘤的瘤巢,便于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综合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除常规X线检查外,11例另行CT检查,7例另行MRI检查结果:囊肿发生于长管骨的13例、发生于扁骨及不规则骨的5倒、发生于短管骨的l例.均于X线上表现为嵌状嘭胀性骨质破坏其中11例见骨性分隔,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11例中4例见短小液一液平面,MRI除上述特点外,在显示液一液平面上更有优越性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典型表现,结合CT及MRI显示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对液一液平面的显示,可大大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MRI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例12例,多发2例(图A.B.C),颈椎3例,胸椎9例,腰椎2例,多发病灶均位于胸椎。病灶表现为病变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信号异常,可伴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及周围结构是否受累显示非常清楚,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21个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例,回顾分析其骶髂关节DR、CT及MRI表现.结果 DR仅发现5例骶髂关节可疑异常.CT显示19例骶髂关节病变,主要表现有关节面皮质白线中断(17例),局部骨质硬化(14例),骨皮质下小囊样改变(8例).MRI显示21例关节均为异常,主要表现有关节面下骨髓水肿(21例),关节软骨破坏(20例);9例行增强扫描,关节面下骨髓(9例)、滑膜(6例)、关节软骨(8例)及关节韧带(5例)呈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最为基本,但诊断意义有限;CT对分级较为客观,且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病变情况;MRI具有明显优势,结合临床,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髓纤维化在中轴骨和四肢长骨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7-2011年经活检病理证实,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骨髓纤维化患者共8例.根据其中轴骨和四肢长骨的X线、CT及MRI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对比三者的优缺点.结果 8例骨髓纤维化患者X线检查3例诸骨骨质未见阳性表现;2例广泛骨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及融合,呈骨质硬化改变,长骨骨髓腔分辨不清;3例骨小梁模糊,呈磨玻璃样密度增高.5例CT检查中2例可见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及多发囊状透亮影;3例髓腔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散在斑片状或条状密度增高影.8例MRI均发现异常,4例表现为T1WI和T2WI不同程度减低的弥漫均匀低信号,4例表现为等信号背景下数目、大小不等的多发斑点或斑片状低信号灶,分布不均匀;T2WI STIR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 骨髓纤维化有较特征性的MRI表现,CT对骨髓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帮助,X线对骨髓纤维化的诊断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陈龙华  朱彦军  牛彦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550-2551
[目的]探讨脊柱转秽瘤的MRI表现及早期特征.[方法]对3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病变椎体及附件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多椎体受累者呈跳跃状分布,椎间盘不受累.[2]多椎体受累合并附件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属于晚期表现.[3]椎体后部及椎弓局灶性骨破坏是诊断早期脊柱转移瘤的重要根据.[结论]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的MRI表现,对早期诊断有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脊椎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怀疑或已确认脊柱结核的CT扫描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脊柱结核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1例显示椎体骨质破坏,22例有椎旁脓肿。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优于常规X线,特别是对于评价骨质破坏程度和侵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MRI与X线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效果对比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作为本次被试对象,分别接受MRI与X线诊断,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X线检测结果(发病10d内只发现软组织肿胀,14d后3例发现干骺端骨质模糊、稀疏,未发现骨皮质损伤)。MRI检测结果(发病3d内只发现软组织界限模糊、T2WI表现出略高信号,3d后骨髓内发现异常信号,并以T1WI信号稍缩减、T2WI信号稍提升,在IR上更明确,同时伴随病程推后越来越显著等为表现)。结论:MRI应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优于X线诊断,可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有利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