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顺苯磺阿曲库铵应用于不同年龄患者的肌松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年龄分为50~60岁组(Ⅰ组)、61~70岁组(Ⅱ组)和70岁以上组(Ⅲ组),每组再分别按2倍95%有效量(ED95)或3倍ED95分组,共六组(Ⅰ2、Ⅰ3、Ⅱ2、Ⅱ3、Ⅲ2、Ⅲ3组),每组各30例.连续监测ECG、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HB及拇内收肌诱发肌颤搐反应的变化.患者入睡后开启电刺激,将肌颤搐的高度调节至100%,稳定后单次静脉注入2倍ED95或3倍ED95的顺苯磺阿曲库铵,待四个成串刺激(TOF)的T1为0时行气管插管,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级.观察阻滞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及体内作用时间.结果 Ⅰ3、Ⅱ3、Ⅲ3组患者插管条件为优的比率(93%、90%、80%)明显高于Ⅰ2、Ⅱ2、Ⅲ2组(67%、60%、60%),P<0.05.Ⅰ3、Ⅱ3、Ⅲ3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Ⅰ2、Ⅱ2、Ⅲ2组(P<0.05),且Ⅰ2组和Ⅰ3组较其他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Ⅰ3、Ⅱ3、Ⅲ3组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长于Ⅰ2、Ⅱ2、Ⅲ2组(P<0.05);Ⅱ2、Ⅲ2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短于Ⅰ2组(P<0.05);Ⅱ3、Ⅲ3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但是肌松恢复时间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苯磺阿曲库铵3倍ED95应用于不同年龄患者均是安全有效的,其起效和插管条件均优于2倍ED95.肌松恢复时间与剂量、年龄关系不大.增龄对单次静脉注射顺苯磺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顺式苯磺阿曲库铵(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单次不同诱导剂量的效果。方法8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0mg/kg(CIS1组)和0.15mg,kg(CIS 2组),罗库溴铵0.6mg/kg(ROC1组)和0.9mg/kg(ROC2组)。监测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全身皮肤情况以及四个成串刺激的变化,记录声门暴露分级以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结果四组患者均未发生心率、血压明显变化及皮肤潮红。顺式阿曲库铵随剂量增大,阻滞起效时间Ecisl组为(285±58)s和CIS2组为(232±46)s]缩短(P〈0.01);不同剂量罗库溴铵的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为2倍95%有效药物剂量(ED95)时或同为3倍ED95时,罗库溴铵较顺式阿曲库铵起效快。两种肌松药均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两种肌松药的2倍ED95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倍ED95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三组比较,CIS1组气管插管条件最差(P〈0.05)。四组患者肌松恢复时间和声门暴露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相同剂量时,顺式阿曲库铵的阻滞起效时间约是罗库溴铵的3倍,两者增加剂量后均可以缩短阻滞起效时间,两者肌松恢复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3.
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小儿腹腔镜下手术的药效学特点。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手术的小儿8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静注2ED95(Ⅰ组)或3ED95(Ⅱ组)的顺式阿曲库铵,记录两组肌松阻滞时效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级,观察阻滞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指数与体内作用时间。结果Ⅱ组气管插管时肌松阻滞和插管条件较Ⅰ组好;肌松起效时间Ⅱ组较Ⅰ组短;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肌松恢复指数无显著差异。结论3ED95诱导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小儿起效快且插管条件佳,且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均较2ED95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时间长;两组恢复指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预注方法与插管剂量的顺阿曲库铵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捕管的起效时间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Ⅰ、Ⅱ、Ⅲ组分别预注顺阿曲库铵0.010 mg/kg(20% ED95)、0.015 mg/kg(30% ED95)、0.010 mg/kg(20% ED95),Ⅳ组预注0.9%氯化钠.4 min后给予插管剂量顺阿曲库铵:Ⅰ组0.140 mg/kg、Ⅱ组0.135 mg/kg、Ⅲ组0.190 mg/kg、Ⅳ组0.200 mg/kg.肌松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和TOF的第一个肌颤搐(T1),当T1=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预注间隔T1、TOF值及起效时间,并评价插管条件.结果 Ⅰ、Ⅱ、Ⅲ、Ⅳ组起效时间分别为(151.30±10.90)、(138.90±8.37)、(145.45±17.12)、(148.75±18.70)s.Ⅱ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Ⅰ、Ⅲ、Ⅳ组(P<0.01).在预注间隔内,四组T1和TOF均呈下降趋势,Ⅱ组出现TOF<90%.结论 顺阿曲库铵预注剂量0.010 mg/kg后给予插管剂量0.140 mg/kg的起效时间与有或无预注下插管剂量0.200 mg/kg相似,且预注间隔内不影响TOF值,故为首选.预注不能加快4倍ED95顺阿曲库铵起效时间.30% ED95的预注剂量在4 min的预注间隔出现TOF<90%,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顺式苯磺阿曲库铵(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单次不同诱导剂量的效果.方法 8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0 mg/kg(CIS1组)和0.15 mg/kg(CIS2组),罗库溴铵0.6 mg/kg(ROC1组)和0.9 mg/kg(ROC2组).监测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全身皮肤情况以及四个成串刺激的变化,记录声门暴露分级以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结果四组患者均未发生心率、血压明显变化及皮肤潮红.顺式阿曲库铵随剂量增大,阻滞起效时间[CIS1组为(285±58)s和CIS2组为(232±46)s]缩短(P<0.01);不同剂量罗库溴铵的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为2倍95%有效药物剂量(ED95)时或同为3倍ED95时,罗库溴铵较顺式阿曲库铵起效快.两种肌松药均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两种肌松药的2倍ED95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倍ED95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三组比较,CIS1组气管插管条件最差(P<0.05).四组患者肌松恢复时间和声门暴露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相同剂量时,顺式阿曲库铵的阻滞起效时间约是罗库溴铵的3倍,两者增加剂量后均可以缩短阻滞起效时间,两者肌松恢复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预注不同剂量肌松药在全身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术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6组(n=20),分别为维库溴铵组(V1, V2, V3 )和顺式阿曲库铵组(C1, C2, C3),其中V1、C1为对照组,V2、V3、C2、C3为预注组。所有患者给予丙泊酚血浆TCI3μ∥ml,芬太尼3Cg/kg全麻诱导后,对照组:V1、C1分别静注2倍ED95剂量维库溴铵和3倍ED95剂量顺式阿曲库铵。预注组:V2、V3、C2、C3分别预注10、20μg/kg维库溴铵和15、30oμg/kg顺式阿曲库铵,待肌松起效后给予剩余的插管剂量肌松药。观察肌松起效时间(T1=0)、气管插管条件。结果6组的气管插管优良率均为100%。预注组V2、V3、C2、C3的起效时间(T1=0)明显缩短[(80.5±7.2)VS(146±10.7);(79.84-6.5)VS(1464-10.7);(138.5±7.2)VS(218±10.7);(127.1±6.5)VS(21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不同剂量肌松药能显著缩短起效时间,加大预注量并不能进一步缩短肌松药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肌松作用。方法选择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4~47岁,ASAI或Ⅱ级。分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I组,n=20)和维库溴铵组(Ⅱ组,n=20)。分别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0.15mg/kg诱导,T1恢复5%时追加0.05mg/kg维持。观察心率、血压、全身皮肤、T1、TOF值变化。结果2组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皮肤潮红等现象。2组肌松作用起效时间、临床肌松维持时间、追加量后临床肌松维持时间、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肌松药注毕到T1恢复75%时间较短(P〈0.05)。结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与维库溴铵肌松强度相似,恢复更快,是适用于快通道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肌松药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0.250%、0.375%、0.500%、0.750%的罗哌卡因在临床应用的效果,以期寻找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中的最佳用药浓度。方法120例随机分成四组:罗哌卡因0.250%、0.375%、0.500%、0.750%分别为Ⅰ、Ⅱ、Ⅲ、Ⅳ组各30例,罗哌卡因用量均为20ml。观察各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效果,肌肉松弛阻滞效果,术中呼吸、血压、动态心电图等改变。结果在感觉阻滞效果上,Ⅰ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罗哌卡因浓度≥0.375%产生感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肉松弛阻滞效果及维持时间方面比较:Ⅰ、Ⅱ组比较及Ⅲ、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Ⅱ组与Ⅲ、Ⅳ组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产生较好的肌肉松弛效果其浓度须≥0.500%,且Ⅲ、Ⅳ组维持时间与Ⅰ、Ⅱ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起效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监护中,未发现心律失常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是能较安全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有不能依靠提高浓度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的特性,其最佳使用浓度是0.375%-0.500%。低于0.375%的浓度影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超过0.500%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臂丛阻滞麻醉中并无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30例。Ⅰ组:采用0.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采用0.5%罗哌卡因;Ⅲ组:采用0.5%布比卡因。均行连续低位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结果Ⅰ、Ⅱ和Ⅲ组首次局麻药用量分别为(14.67±1.44)ml、(14.35±1.51)ml和(13.89±1.38)ml。Ⅱ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比Ⅲ组长(P〈O.05),Ⅱ组Bromage评分为1分的例数多于III组(P〈0.05)。与Ⅲ组比较,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差异均无显著性。Ⅲ组SBP在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及运动阻滞起效时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0.5%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三种药物药效学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中持续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的药效学特点。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各15例。Ⅰ、Ⅱ、Ⅲ组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Cis1.0、2.0、3.0ug/(kg·min),Ⅳ组间断静脉注射Cis 0.1mg/kg。术中采用四个成串(TOF)刺激模式监测肌松效果。记录各组患者术中TOF值(TOFR)及停药后TOFR从0恢复到25%的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从0恢复到75%和从0恢复到90%的时间(体内作用时间)以及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恢复指数)。结果Ⅰ、Ⅱ组cis用药量[(59.1±9.6)、(116.7±11.5)ug/kg]比Ⅲ组[(174.9±23.1)ug/kg]和Ⅳ组[(177.2±20.4)ug/kg]显著减少(P〈0.01),而Ⅲ、Ⅳ组Cis用药量相近(P〉0.05);术中Ⅰ、Ⅱ、Ⅲ组患者TOFR的最大值(TOFRmax)[(18.5±3.6)%、(6.4±2.7)%、0]明显小于Ⅳ组[(25.0±0.0)%](P〈0.01);临床作用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均短于Ⅳ组(P〈0.01);肌松恢复指数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s剂量的增加,各组TOFRmax相应减小(P〈0.01),临床作用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相应延长(P〈0.05)。结论静脉持续输注Cis无药物蓄积作用,恢复指数无延长,肌松恢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中持续输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的药效学特点.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各15例.Ⅰ、Ⅱ、Ⅲ组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Cis1.0、2.0、3.0μg/(kg·min),Ⅳ组间断静脉注射Cis 0.1 mg/kg.术中采用四个成串(TOF)刺激模式监测肌松效果.记录各组患者术中TOF值(TOFR)及停药后TOFR从0恢复到25%的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从0恢复到75%和从0恢复到90%的时间(体内作用时间)以及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恢复指数).结果 Ⅰ、Ⅱ组Cis用药量[(59.1±9.6)、(116.7±11.5)μg/kg]比Ⅲ组[(174.9±23.1)μg/kg]和Ⅳ组[(177.2±20.4)μg/kg]显著减少(P<0.01),而Ⅲ、Ⅳ组cis用药量相近(P>0.05);术中Ⅰ、Ⅱ、Ⅲ组患者TOFR的最大值(TOFRmax)[(18.5±3.6)%、(6.4±2.7)%、0]明显小于Ⅳ组[(25.0±0.0)%](JP<0.01);临床作用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均短于Ⅳ组(P<0.01);肌松恢复指数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is剂量的增加,各组TOFRmax相应减小(P<0.01),临床作用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相应延长(P<0.05).结论 静脉持续输注Cis无药物蓄积作用,恢复指数无延长,肌松恢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降低全身麻醉诱导时雷米芬太尼的剂量,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对产妇、新生儿及麻醉医生的影响,探讨此方法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时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将30例ASA分级Ⅰ~Ⅱ级足月择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雷米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1.0、1.5、1.0μg/kg,Ⅰ、Ⅱ组产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与手术切皮同时开始,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Ⅲ组产妇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观察三组产妇诱导前、切皮时、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记录胎儿娩出时间、插管完成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所有麻醉方案均能满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要求.Ⅰ组和Ⅲ组切皮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Ⅰ组:(136.5±9.7)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13.5 ±7.8) mm Hg、(96.5±9.1) mmHg比(74.2±6.0) mm Hg、(98.5±8.7)次/min比(81.2±8.4)次/min;Ⅲ组:(138.1±11.4) mm Hg比(118.7±9.9) mm Hg、(90.1±9.9) mm Hg比(77.3±7.9)mmHg、(100.3±9.0)次/min比(81.7±9.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Ⅲ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97.6±10.1)mm Hg比(138.9±11.2)、(130.1±4.5)mm Hg,(80.1±5.5) mm Hg比(97.7±8.9)、(82.0±8.6) mm Hg,(80.4±7.8)次/min比(99.3±12.2)、(95.9±9.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及Ⅲ组[(7.4±0.9)分比(8.8±0.6)、(8.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插管完成时间长于Ⅰ组和Ⅱ组[(8.5±1.8) min比(3.0±0.5)、(2.8±0.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可在10 min内完成.结论 采用雷米芬太尼1.0 μ g/kg行全身麻醉诱导,待新生儿断脐后,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方法,可有效避免雷米芬太尼对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以及气管插管操作对产妇的强刺激反应,同时也不会过多影响麻醉医生.该方法简便、有效,可推荐作为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葛缅  池信锦  庞红  黑子清 《中国校医》2010,24(8):593-595
目的研究气管内单次或持续泵注利多卡因和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苏醒拔管期气道及循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内全麻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术毕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Ⅰ组为气管内持续泵注组;Ⅱ组为气管内单次给药组;Ⅲ组为静脉给药组;Ⅳ为对照组。观察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呛咳反应情况和苏醒拔管时间。结果与Ⅳ组相比,Ⅰ、Ⅱ、Ⅲ组在吸痰时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与Ⅳ组相比,Ⅰ组与Ⅲ组相比,呛咳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气管内给予利多卡因能够有效抑制气道机械刺激引起的循环波动及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术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地塞米松10mg,Ⅱ组术前静脉注射注射地佐辛0.1mg/kg,Ⅲ组为对照组,未应用药物。观察患者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的VAS、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药、止吐药追加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Ⅰ组的VAS低于Ⅱ组和Ⅲ组,BCS评分都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术后6h的VAS评分低于其他各个时点(P〈0.05);三组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恶心、呕吐及咽喉不适发生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和Ⅲ组追加镇痛药的次数高于Ⅰ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协同作用,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最佳安全用量.方法 选择10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不同体质量分为≤60 kg组(47例)与>60 kg组(53例);按不同术后时间分为术后≤3个月组(39例)及术后>3个月组(61例);按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组,INR< 1.5为Ⅰ组(23例);INR 1.5~2.5为Ⅱ组(66例);INR> 2.5为Ⅲ组(11例).比较各组华法林用量,血浆血栓前蛋白(Tp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60 kg组华法林用量为(2.90±1.11) mg,高于>60kg组的(2.47±0.18)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组与术后>3个月组华法林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pP及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2±0.01) mg/L比(4.97±0.81) mg/L、(879±52) μg/L比(151±35)μg/L](P< 0.05).术后≤3个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9),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组的18.0%(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和Ⅲ组华法林用量、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0.21) mg比(2.94±0.57)、(3.07±0.44) mg,(793.92±42.73) μg/L比(100.96±21.56)、(61.08±20.34)μg/L](P< 0.05),Ⅱ组与Ⅲ组华法林用量、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T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Ⅱ、Ⅲ组分别为(8.50±0.63)、(5.42±0.78)、(3.16±0.38) mg/L](P< 0.05).结论 结合口服华法林用量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华法林最佳用量为(2.94±0.57)mg,INR最佳范围为1.5~ 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