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流脑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0年,内蒙古共报告流脑病例1085例,年均发病率为0.2339/10万;死亡106例,年均死亡率为0.0229/10万,年均病死率为9.68%;全自治区12盟市均有流脑病例报告.0~岁组发病数最多.全区流脑发病主要集中于上半年,3、4月份发病最多.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为315例,占总数29.03%.结论 该区流脑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脑预防策略有效.流脑监测工作水平提高.今后要加强对该区儿童、农民、工人和东部区人群流脑预防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流脑流行特点。方法对流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采用Excel进行分析。结果全市流脑报告发病率自2004年的0.513/10万(最高值)下降至2009年的0.0204/10万,发病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全市2004~2009年1~4月发生的流脑占总病例数的75%,发病年龄集中在0~19岁之间,占总例数的92.31%,尤以10~14岁较多,占比44.23%,发病职业分布中以学生占比最多(67.31%),正常人群流脑免疫水平监测A群、C群阳性率分别为57.24%、63.16%。结论该市流脑发病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此现象与该市流脑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及流脑疫情监测敏感性的增强有关。15岁以上正常人群中C群流脑的隐性感染率高,加强易感人群的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 )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严重疾病。为了解不同年代流脑处于不同发病率水平的健康人群带菌情况 ,为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对仙居县 80年代(1983~ 1984年 )和 90年代 (1998~ 1999年 )健康人群流脑带菌情况监测和疫情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方法和材料1 抽样 两次监测均把仙居县分成东西两片 ,各随机抽取 1个监测点 ,在流行前期 (即 1983年 12月和 1998年 12月 )、流行期 (即 1984年 3月和 1999年 3月 )各开展一次健康人群带菌监测。2 监测方法 两次监测方法一样 ,选择早晨在采样对象未洗漱前 ,以无菌的压舌板压低舌根 …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较强.自2004年4季度起,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5年1月乍得、苏丹发生爆发流行。为防止流脑通过国境口岸传入传出,对流脑的国内外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口岸监测措施进行了综述,以供口岸一线检疫查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2004~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监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对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4~2005年度(2004年10月~2005年9月)、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血清群分布及变迁趋势,C群Nm菌株的分布特征和Nm菌株的耐药性。方法2004~2005、2005~2006年度共收集送检菌株1 125株,均进行复核鉴定、血清分群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1 125株送检菌株中,经鉴定Nm菌株为892株,菌株送检有效存活率为79.29%。2004~2005年度有效存活572株的血清群构成为:A群26.0%,B群28.6%,C群14.9%,其它血清群11.0%;2005~2006年度有效存活325株的血清群构成为:A群33.1%,B群14.3%,C群26.3%,其它群4.8%。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C群Nm菌株,其中15个省发现C群流脑病例。A群和C群Nm菌株表现出不同的抗生素敏感性。结论应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工作,提高Nm监测中有效菌株的数量,密切关注C群流脑扩散趋势,及时监测Nm菌株的耐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监测和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近段时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全球、我国及我省流脑菌群在不同地区流行现状和包括人群携带销况、与其它呼吸道感染的协同作用、健康人群咽部正常菌群、健康人群咽部乳糖发酵奈瑟氏菌和人群抗体水平等流行因素的监测资料,并就它们与流脑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及时掌握其流行特征的改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重点监测省及国家级监测点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结果,评价流脑监测现状,为预防控制流脑爆发、流行及探索经济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重点监测省及监测点上报的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脑实验室检测资料及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资料,对2006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国2006年流脑报告发病率<0.2/10万,重点监测省中以安徽省发病数较多(261例);监测重点省<15岁儿童平均发病率为0.45/10万,儿童、学生报告病例数分别占重点监测省报告病例总数的25.35%和41.31%。重点监测省报告病例中检出A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占44.83%,C群Nm占41.38%;健康人群中检出A群Nm占17.76%,B群Nm占48.68%,C群Nm占17.11%;健康人群A群Nm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8.36%,C群为58.67%。结论流脑流行菌群仍以A群Nm为主,C群Nm检出增多;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Nm为主,C群N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A群。应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加强流脑监测,防止流脑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2000~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0~200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以便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方法对2000~2004年540例流脑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4年流脑发病率由0.17/10万上升到1.43/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0.12/10万。本市人口病例119例,占22.04%;外来人口病例421例,占77.96%。临床诊断503例,占93.15%;实验室确诊37例,占6.85%;A群11例,B群5例,C群6例,未分群15例。540例病例中,3~5月发病370例,占总病例数的68.52%;发病构成比在前3位的年龄组为:15~19岁108例,占20.00%;0~4岁组88例,占16.30%;20~24岁组64例,占11.85%。119例本市人口病例中,学生53例,占44.54%;421例外来人口病例中,学龄前儿童76例,占18.05%;民工246例,占58.43%。外来人口病例1~14岁87例。其中有免疫史的11例,占12.64%;无免疫史的76例,占87.36%。结论北京市2000~2004年流脑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高度散发,冬春季为高发季节,病例主要为外来人口,存在A、B、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病例,应关注菌群的变迁。要做好流脑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同时加强外来儿童的管理和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征,了解人群免疫状况,预测发病趋势。[方法]收集重庆市2002~2005年流脑发病疫情报告资料。对2005年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脑脊液、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在2005年按东南西北中随机抽取5个区县作为流脑健康人群监测点,分9个年龄组人群,采集咽拭子及静脉血进行带菌调查及抗体水平检测。[结果]2000~2005年全市报告病例719例,病死率为3.34%,年发病率在0.26~0.57/10万之间波动。2~4月为发病高峰(占57.02%),年龄以小于10岁组为主(506例)。病例血清Nm抗体阳性率为31.25%(5/16),密切接触者阳性率为17.12%(19/111),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流脑A群和C群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4、1.11,P﹥0.05)。2005年5个监测点A群抗体阳性率为22.6%,GMT为1︰1.70;C群抗体阳性率为13.6%,GMT为1︰1.28,A群和C群抗体均阳性为5.70%。各监测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0.01)。A群抗体水平与是否接种疫苗有关联性。而C群抗体和两群抗体水平与是否接种A C疫苗接种无关联性。流脑病例样品阳性率为4.44%(2/45),A群和C群为主要流行株,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均未检出Nm。[结论]重庆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较低,提示大部分人对流脑易感。因此加强流脑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疫苗的有效接种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湖北省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历史上曾出现3次较大流行。目前,我国正处于第5次流行高峰期,为了解灾后此病的流行规律、流行菌型和人群免疫状况,在6县市进行了流脑监测,掌握其流行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一、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点的选择:新春、稀水、赤壁为灾区监测点,十堰、随州、谷城为非灾区监测点。2.血清来源:采集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冷冻保存,集中检测。3.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测体内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由中国预防医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流脑室提供。4监测时… 相似文献
18.
1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近些年来,随着C群菌群成为肥东地区的优势流行血清群后,流脑又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肥东流脑疫情资料的分析,掌握发生规律,在总结和借鉴已往防治经验的基础上,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