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采用双侧脑室置管引流并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23例,与单纯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比较,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室出血患者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及预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命预后。方法:本文对78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命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危重,预后差,病死率达29.49%,存活者绝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废。结论:对于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脑室低位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重型脑室出血28例,采用双脑室交替低位引流,尿激酶灌注,腰穿脑脊液置换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控制性脑室外引流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尤其是合并有脑室内出血者,兼有颅内压监测,判定病情发展,引出积血和血性脑脊液而发挥诊断及治疗作用。从1993年10月一1998年1月,我科应用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术后控制性脑室外引流及简易测量颅内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5例,取得较好疗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重型脑室出血两种外引流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院于1997年3月至2001年8月间收治的自发性重型脑室出血病人70例,分别行单侧、双侧侧脑室穿刺术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112例,其中54例采用早期经侧脑室三角区手术+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时间[(4.9±2.4)d]、术后脑积水发生率(13.0%)、脑血管痉孪发生率(14.8%)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0.9±3.4)d、22.4%和31.0%;P<0.05],治疗有效率(77.8%)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 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效果良好,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外引流术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室出血并非罕见,以自发性脑室出血为例,约占脑出血的3%~5%,但55%的病人出血量少,预后好,出血量大者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故探索治疗脑室出血的措施对提高重型脑室出血抢救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应用外引流术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重型脑室出血25例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内窥镜下手术清除铸型脑室内出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室出血脑室铸型是脑出血的常见类型,既往多采取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或采川经侧脑室额角、三角区或枕角入路清除血肿。但我们发现穿刺引流患者死亡率高、病程长、疗效差,而外科开颅手术的致残率高,因此脑室出血尤其恼室铸型在临床治疗上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一类脑室出血。神经内窥镜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侵袭神经外科重要领域,我们尝试采用神经内窥镜于术治疗16名重型脑室出血脑室铸型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联合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内科治疗加单侧脑室引流(45例)和内科治疗加双侧脑室置管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45例)两种方法,对90例重型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双侧引流 腰穿组其治愈率(46%),总有效率(88.9%)及Barthel Indexes(BI)(90±15)分均明显高于内科疗法 单侧脑室引流(P<0.05~0.01),并且其血肿清除时间(5~7 d)也明显短于单侧引流组(12~14 d).结论 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 腰穿脑脊液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室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单纯内科治疗(非手术组)和侧脑室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并加内科治疗(手术组)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结果手术组血肿清除时间缩短,总有效率(86.7%)、治愈率(46.7%),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1),而病死率低于非手术组(P<0.01).结论侧脑室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是一种治疗有效的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发性脑室出血是临床急症之一,对于重型脑室出血,常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我们自1999年后对部分脑室出血的病人改用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进行治疗,并与经侧脑室前角引流的病例作对比研究,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室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案,但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即使生存下来也有不同程度残疾。故根据出血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选择好手术时机,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对我院2003—2009年共收治5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做回顾性总结,其中采用经纵裂一胼胝体手术入路治疗28例,双侧脑室外引流9例,单侧脑室外引流1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术及腰椎穿刺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侧脑室外引流术及腰穿治疗的32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疗32例,治愈或好转27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84.4%(27/32)。结论侧脑室引流术及腰椎穿刺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血脑屏障与神经功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术前和术后血脑屏障(BBB)改变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常规治疗组(B组)、脑室引流组(C组)和脑室引流并脑脊液置换组(D组)各16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S100蛋白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A组,10例)作对比。同时,记录B、C和D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评分。结果A组的BBB指数及血清S100蛋白浓度明显低于B、C和D组,B组的BBB指数、血清S100蛋白浓度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C、D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D组的BBB指数、S100蛋白浓度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没有明显差别,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室出血会增加BBB的通透性,进而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脑室穿刺引流术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可以降低BBB的通透性,促进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救治方法。方法采用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的联合方法,治疗重型脑室出血52例,并依据其治疗效果,与以前常规单侧引流的45例资料对照。结果本组救治52例重症脑室出血病人(Graeb评分≥5分)的脑室通畅时间、神志转清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能解除脑室内压力急骤上升,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侧脑室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IVH)的死亡原因,并提出相应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年12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型IVH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脑室铸形,四脑室梗阻致高颅压和术后再出血,脑梗死,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及持续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是IVH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合理治疗及预防措施能进一步降低IVH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侧脑室引流防堵塞系统与常规脑室引流系统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42例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18例采用脑室引流防堵塞系统(观察组),24例应用常规脑室引流系统(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肿排尽时间、脑脊液检查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5),每日排出血肿体积明显增多(P<0.05),引流管堵塞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室引流防堵塞系统治疗脑室出血安全,操作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月~2003年12月本科采用侧脑室和脑脊液终池引流治疗重症自发性脑室出血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脑室出血的外科综合治疗(附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 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对46例自发性脑室出血病人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和尿激酶脑室内注入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52岁。有高血压病史35例。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偏瘫。均经颅脑CT确诊:单纯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6例,丘脑基底核区出血破入脑室21例,脑叶出血破入脑室4例,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全脑室铸型7例,合并急性脑积水2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