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发生关系密切,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率约20%,这类骨折以骨质量差、骨折愈合时间迟缓及再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为其特点。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和预后情况,可选择外科治疗或保守治疗。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骨折的外科治疗和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并重,如此才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近年来国内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对原发病治疗骨质疏松与骨折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钙制剂、骨活化剂、骨吸收抑制剂及中药等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相关动物实验的深入研究能为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临床常见的骨疾病之一,它是一种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破坏而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引起骨折的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具有高病死率、高经济负担、低治愈率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中医外治疗法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骨代谢平衡,而且具有治疗费用低、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外治疗法给出了明确的推荐意见,为中医外治疗法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科学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从结合循证依据与中医诊疗特色推荐中医外治疗法、因症选择适宜的中医外治疗法两个方面,对《指南》中与中医外治疗法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读,以期为临床应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挖掘分析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搜集整理近20年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药方剂,并将其全部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利用该系统的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相关方剂178首,经筛选后系统纳入127首,合计157味中药。分析结果显示其中使用频率排名前五的中药单药分别为当归、熟地黄、骨碎补、淫羊藿、黄芪;药物归经以肝、肾、脾三脏为主,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为首,其次依次为苦、辛二味;常用药对频率最高的为熟地黄-当归,其余常用药对多以补肾、行气、活血功效两两配对。对中药方剂进行聚类分析,得到8种新方组合,分别可应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三期。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可以挖掘分析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规律,为临床提供中医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特点,为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138例骨科因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就诊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60岁,女性,骨密度降低以及跌倒次数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因.结论:与雌激素,生活方式如运动,饮食等相关的因素的临床治疗措施都可以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是指由于骨质疏松症造成椎体骨组织内钙的逐渐丢失,引起骨密度和骨强度的降低,骨脆性增加,受到轻微外力即可造成椎体单发或多发压缩性骨折。常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治疗上传统常采用保守治疗,强调长期卧床休息,但不能迅速缓解疼痛及后凸畸形加重。长期卧床会增加骨量的丢失,并可引起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近年来PVP及PKP手术的普及,其具有微创、迅速缓解疼痛等优点。本文就OVCFs治疗研究进展简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对486例体检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和测定脉搏波速度(Pwv)。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r=0.426,P=0.001)、脉压(r-0.381,P。0.002)、年龄(r-0.356,P=0.002)、血糖(r=0.262,P=0.035),甘油三酯(r=0.215,P=0.03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92,P=0.042)等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与PWV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较高的相关性,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不同地域骨质疏松患者具有不同的体质倾向性、骨代谢标志物与中医体质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及基于中医"体质可调"理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三方面对骨质疏松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今后进行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中...  相似文献   

10.
武汉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整体抽样选择常住武汉市区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1764人,现场调查由骨科医生执行,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总发生率为7.31%。结论:武汉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国内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活血化瘀法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各自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活血化瘀法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运用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活血化瘀法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然而活血化瘀法的用药方式、使用时机及与其他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尚需作进一步临床与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鉴别诊断、潜在致病因素识别、治疗决策制定以及临床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过程中的实验室检查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临床实用性很强。本文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对《指南》进行了解读,以期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杨活  刘文庚 《陕西中医》2015,(2):191-192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每次0.2g,1次/d;治疗组:口服独活寄生汤,1剂/d。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两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并对第2周、4周、6周、8周末骨密度(L2-L4、Ward’s)及骨折端骨痂生长、骨折愈合程度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第2周、4周、6周、8周治疗组骨密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及组内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骨折端骨痂生长率96.67%、骨折愈合率96.67%与对照组70%骨折端骨痂生长率、70%骨折愈合率比较显著。结论:独活寄生汤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殷浩  端木群力 《养生月刊》2003,24(11):495-495
老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占骨折的50%以上,多数患者年龄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预防再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重点内容,也是治疗后康复的重中之重。《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预防再骨折的内容,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两大方面,对《指南》中预防再骨折的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临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方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79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有效固定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中药骨康方,对照组用糖钙片口服。每组用药前和用药结束测量骨密度,每30d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痂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第60d骨痂明显多于对照组,骨皮质较治疗前增厚;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为(9.2±2.7)周,对照组为(12.2±2.5)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MD虽然有所升高,但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BM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骨康方有效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其双向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PVP)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操作要点。方法对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行椎弓根穿刺后,向椎体内注入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均获成功,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6月,其中15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未出现并发症。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脊柱微创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全球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愈发增多,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其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严重危害到全球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能够改善OVCF患者早期的疼痛症状,允许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从而降低长期卧床导致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常因轻微外伤或无明显外伤史。我院自1993年12月~1997年12月运用中西药综合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54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4例,男15例,女39例;年龄52~85岁,平均67.8岁;有明显外伤史者9例,轻微外伤或无明显外伤史者45例。合并其它慢性疾病者43例,常见的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肠炎、慢性肝炎、慢性前列腺炎等。54例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中,多发性椎体压缩骨折者29例,单一椎体骨折者25例。  相似文献   

20.
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方法:对60例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6周后对比两组血清骨性碱磷酶(BAL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骨形成生化指标变化以及骨强度(SOS)治疗情况,6周、12周后在X线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6周后BALP、PICP、BG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2周后治疗组骨折愈合占97%,对照组骨折愈合占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周后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骨折骨痂生长,促进骨形成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