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Jagged1表达对PDGF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将内皮接种于下室、平滑肌接种于上室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根据内皮是否行Jagged1小RNA干扰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Jagged1小RNA干扰组。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皮细胞Jagged1的干扰效率。于下室加入PDGF(10 μg/L)干预24 h后分别用[3H]-TdR 掺入和平滑肌迁移计数检测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平滑肌细胞α-SM-actin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空载体组内皮细胞Jagged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Jagged1小RNA干扰组内皮细胞Jagged1蛋白吸光度相对值明显降低(0.26±0.02 vs 0.67±0.02, P<0.05);PDGF+空载体组平滑肌[3H]-TdR 掺入量和迁移数与PDGF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DGF+Jagged1小RNA干扰组平滑肌[3H]-TdR 掺入量和迁移数高于PDGF组{[3H]-TdR 掺入(23 074±2 702)counts·min-1·well-1 vs (16 442±1 803)counts·min-1·well-1,n=5,P<0.05;迁移(27±4)cells/field vs (15±3) cells/field, n=5,P<0.05};PDGF+空载体组平滑肌α-SM-actin蛋白表达与PDGF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DGF+Jagged1小RNA干扰组平滑肌α-SM-actin吸光度相对值低于PDGF组(0.25±0.06 vs 0.49±0.04, n=3,P<0.05)。结论: 内皮细胞Jagged1下调促进PDGF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提示血管内皮细胞Jagged1表达在维持平滑肌收缩表型、抑制平滑肌过度增殖迁移中起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制。方法:构件含人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感染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72 h后收集含VEGF的条件培养液,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成对照组、H2O2处理组和H2O2+VEGF处理组,12 h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发生情况。结果:H2O2处理组细胞凋亡明显多于对照组和H2O2+VEGF处理组(P<0.01)。结论:H2O2能诱导HUVEC凋亡,而VEGF能部分拮抗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檗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以探讨小檗碱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的机制。 方法: 用小檗碱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同孵育,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用Rhodamine123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结果: 不同浓度小檗碱与HUVEC共同孵育可明显抑制HUVEC的增殖(P<0.05,P<0.01),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效性;20 mg/L小檗碱与HUVEC共同孵育48 h,可显著降低细胞核PCNA的表达(P<0.01),并可见凋亡细胞数增多、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 结论: 小檗碱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可能是小檗碱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成骨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CN2)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方法 用Real time PCR法及ELISA法检测VEGF诱导成骨细胞(OSE)中CCN2含量;制备成骨细胞(OSE)上清液;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OSE组和VEGF-OSE组(n=3).用小干扰RNA (siRNA)转染法抑制成骨细胞中CCN2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内皮细胞迁移;Matrigel实验检测管样结构形成能力.结果 VEGF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上调成骨细胞中CC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N2可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P<0.05),当CCN2被siRNA基因沉默或者加入CCN2抗体后,CCN2对内皮细胞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促进作用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VEGF通过上调成骨细胞中CCN2的表达,促内皮细胞(HUVECs)的迁移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KDR单体Ycom1D3抑制VEGF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FACS鉴定Ycom1D3与抗原结合特异性,采用免疫共沉淀测定Ycom1D3阻断VEGF165刺激KDR酪氨酸激酶受体磷酸化作用,并采用[^3H]-Thymidine掺入法、内皮细胞损伤愈合试验和内皮细胞血管腔形成实验进一步确定Ycom1D3抑制VEGF165诱导内皮细胞增殖的中和活性。结果Ycom1D3不但能与HUVEC结合,而且能阻断由VEGF165刺激HUVEC表面KDR酪氨酸激酶受体磷酸化,进而显著抑制VEGF165诱导HUVEC增殖、迁移及体外三维胶原模型上内皮细胞毛细血管样结构的形成。结论Ycom1D3可以通过封闭KDR而抑制VEGF活性,在肿瘤及其它血管新生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海马回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自生后第3 d的SD大鼠脑海马区分离NSCs,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分为2组:(1)VEGF组加入150 μg/L VEGF的培养液培养;(2)对照组未加VEGF。培养7 d后,撤除VEGF,分别在第7 d及第11 d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estin和NF的表达,计算各组免疫染色阳性细胞率。结果: 在VEGF作用下第7 d,VEGF组nestin阳性细胞率为52.19%±7.95%,多于对照组的29.26%±4.12%(P<0.01),NF阳性细胞率为22.33%±4.13%,对照组仅有38.62%±5.31%(P<0.01);在实验第11 d,VEGF组NF阳性细胞率为43.10%±3.70%,对照组仅30.56%±4.16%,P<0.01。结论: 本实验提示VEGF能促进NSCs的增殖,并抑制其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去铁胺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新生7 d SD大鼠建立HIE模型,模型组和治疗组建模前24 h分别用去铁胺或生理盐水注射。第1 d、3 d、7 d和14 d处死大鼠,检测缺氧缺血(左)侧脑组织毛细血管密度(BCDI)、增生毛细血管数、脑含水量、脑萎缩程度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 mRNA表达。结果:治疗组左脑含水量和左脑萎缩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左侧脑组织增生毛细血管数目显著高于模型组[(2.01±0.31)条/HPF vs (0.90±0.25)条/HPF ,P<0.01]。去铁胺显著上调左侧脑组织VEGF 和HIF-1α mRNA表达[12 h时VEGF:(1.41±0.07) vs (1.10±0.15),P<0.05;HIF-1α:(1.49±0.12) vs (1.11±0.16),P<0.05]。结论:去铁胺可能通过上调脑组织HIF-1α和VEGF表达,促进缺氧缺血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VEGF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H2O2及其促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VEGF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细胞外H2O2及其在VEGF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① 以H2DCFDA为H2O2指示剂,检测 500 μg/L VEGF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H2O2的产生;② 以MTT法检测3×106 U/L过氧化氢酶(CAT),及外源性加入5-20 mmol/L H2O2对VEGF促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 在VEGF刺激血管内皮细胞 15 min 后,细胞内开始出现逐渐增强的荧光,且随时间逐渐增强,至 45 min 左右最强,随后逐渐减弱;而同时加入过氧化氢酶组的细胞则仅有微弱荧光产生,且荧光强度不随时间变化;② 3×106 U/L过氧化氢酶对VEGF的促增殖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③ 外源性加入5-10 mmol/L H2O2 时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P<0.01),但其对VEGF的促增殖功能却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 VEGF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细胞外H2O2,在促细胞增殖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外源性H2O2对VEGF的生理功能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粘附分子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在过敏性紫癜血管炎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HUVEC)体外培养模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PBMC及其所诱导的HUVEC粘附分子的表达;MTT生物活性检测法测定PBMC与HUVEC间的粘附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及其培养上清可诱导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明显增强,PBMC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率明显提高,上述粘附作用可被抗粘附分子抗体明显阻断。同时IL-6、IL-1β、TNF-α等炎性细胞因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中异常升高,用抗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可明显阻滞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及其所诱导的局部血管内皮细胞上粘附分子的表达和内皮细胞与PBMC间相互粘附作用。结果:(1)粘附分子通过介导全身循环中的免疫效应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在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IL-6、IL-1β、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作为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的重要环节,在诱生免疫活性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多种粘附分子的表达、介导免疫活性细胞向血管局部聚集及进一步向血管深层浸润最终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感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以了解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的发病机制。方法:用登革病毒Ⅱ型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于感染后6、12、24、48、72、96h,分别收集病毒感染的HUVEC,用RT-PCR检测细胞内前列环素合酶(PGIS) mRNA的水平;分别收集病毒感染的上清液,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PGI2的含量。结果:登革病毒感染可使PGIS mRNA的水平增高,导致HUVEC分泌PGI2的量明显升高。在病毒感染后48、72、96h,与对照组比较HUVEC表达PGISmRNA的水平和HUVEC分泌PGI2的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DV2感染可显著上调HUVEC中PGIS mRNA转录及PGI2的分泌,导致登革病毒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可能与DHF/DSS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构建含鼠内皮抑素基因的腺病毒载体(pAd/mEnd),并观察内皮抑素蛋白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生长抑制、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pAd/mEnd感染BEL7402细胞后,能有效表达内皮抑素蛋白,显著抑制HUVEC增殖,阻滞HUVEC细胞S期,凋亡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NF-κB抑制剂PDTC对大肠癌Lovo细胞系体外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NF-κB抑制剂PDTC处理Lovo细胞,以未作处理Lovo细胞作为对照组,以PDTC处理后的Lovo细胞作为实验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F-κB、p-IκBα、VEGF和b-FGF蛋白表达情况;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HUVEC迁移能力;收集各组Lovo细胞上清液,分别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HUVEC,并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HUVEC增殖能力。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实验组NF-κB、p-IκBα、VEGF和b-FGF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细胞迁移结果显示实验组HUVEC迁移穿过微孔膜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其迁移抑制率为49.2%;CCK-8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HUVEC增殖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其增殖抑制率为73.2%。结论 在大肠癌细胞中,NF-κB抑制剂PDTC可能通过下调NF-κB的活性而降低其体外血管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氯化钴( CoCl2)化学模拟低氧对肺癌细胞(A549) DLL4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内皮细胞迁移的关系,为寻找抗肿瘤血管新生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A549分为对照组和CoCl2干预低氧组,EdU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和Western blot测定DLL4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迁移变化.结果 低浓度氯化钴(200 μmol/L)干预12 h后,A549细胞增殖没有明显抑制,DLL4和HIF-1α的表达均明显上调,低氧组DLL4蛋白表达为0.194 ±0.0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98 ±0.015(P <0.05).培养上清液促进HUVEC迁移.结论 低氧明显上调A549细胞DLL4的表达,其对内皮细胞的迁移趋化作用提示其为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丹参注射液对H-7402细胞与HUVEC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必须牢固地粘附在血管壁上,才能进一步穿过血管壁,继续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灶.本研究从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角度,研究活血化瘀药丹参注射液影响肿瘤转移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药物及TNF(10×105U/L)处理HUVEC24h后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研究丹参对TNF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2.以蛋白染料染色法研究丹参对H-7402细胞与HUVEC粘附的作用(以A值表示);3.用细胞ELISA法观察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1.丹参对TNF所致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2.TNF处理HUVEC24h后,H-7402与HUVEC的粘附A值为0.167±0.012,与对照(0.035±0.009)比,P<0.01.若加入丹参0.125mg、0.25mg、1.25mg、2.5mg、12.5mg,则粘附A值分别为0.158±0.015、0.126±0.018、0.102±0.012、0.084±0.005、0.064±0.008,与TNF比,有显著差异,说明丹参可抑制TNF导致的H-7402与HUVEC粘附增加;3.TNF处理HUVEC24h后,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A值为0.238±0.008,与对照(0.087±0.009)比,P<0.01.若加入丹参0.125mg、0.25mg、1.25mg、2.5mg、12.5mg,则A值分别为0.209±0.016、0.194±0.011、0.175±0.013、0.145±0.006、0.108±0.014,与TNF比有显著差异,说明丹参可下调TNF诱导的HUVEC表面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升高.结论丹参可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及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结构而抑制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循环中的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壁,这可能是丹参抑制肿瘤血行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细胞因子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WEC)CD40L的影响。方法:正常分娩人脐带经胶原酶消化后,分离出内皮细胞,培养至3~5代,用于细胞粘附和CIMOL表达试验。以TNF-α和/或霉酚酸(船A)处理HUVEC 20小时后,用虎红法研究对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作用。以TNF-α、rIFN-γ、LPS分别和MPA同时作用HUVEC 24小时。加不同浓度的MPA与LPS诱导HUVEC 24小时,用Cell-ELISA检测CIMOL的表达。结果:(1)MMF能抑制静息及TNF-α激活的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间的粘附作用。(2)三种细胞因子均可明显诱导内皮细胞表达CD40L分子。(3)MMF不能抑制静息状态下内皮细胞CD40L的表达,但抑制TNF-α、rIFN-γ和LPS诱导CIMOL的表达作用,且MMF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CD40L表达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MMF通过抑制内皮细胞表达CIMOL而影响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这可能是MMF抗排斥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VEGF上调不同类型细胞Survivi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结肠癌细胞(LOVO、HCT116)、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Survivin表达的影响和存在的差异。方法 VEGF刺激体外培养的LOVO、HCT116、HUVECs并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用RT-PCR测定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蛋白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测定Survivin蛋白表达和部位。结果 VEGF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在结肠癌细胞中Survivin表达水平较高,在VEGF诱导后表达上调(P<0.05),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在HUVECs中,Survivin表达不明显,VEGF诱导后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较高表达。结论 VEGF上调3种细胞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但在肿瘤和非肿瘤细胞Survivin上调的程度和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低氧培养的人结肠腺癌细胞株SW480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IF-1α、VEGF、iNOS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HIF-1α 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低氧组细胞HIF-1α、VEGF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常氧组(P<0.01,P<0.01,P<0.05)和低氧+genistein(三羟基异黄酮)组(P<0.01,P<0.05,P<0.05)。低氧条件下,SNP(硝普钠)显著抑制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但对iNOS表达无明显影响;NOC5(NO发生剂)诱导HIF-1α、VEGF、iNOS蛋白的表达;NO抑制剂L-NAME(N-硝基精氨酸甲酯)则抑制3者的表达。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氧培养条件下,HIF-1α呈强表达,给予genistein能显著抑制其表达;而给予SNP和L-NAME后,蛋白表达量减少,给予NOC5,则蛋白表达增强。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常氧组、低氧组及低氧+genistein组、低氧+SNP组、低氧+NOC5组、低氧+L-NAME组HIF-1α mRNA表达A值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氧诱导SW480细胞HIF-1α蛋白表达量增高,从而上调VEGF和iNOS表达。低氧条件下,NO供体SNP抑制SW480细胞HIF-1α蛋白及VEGF表达,而另一种供体NOC5则促进HIF-1α表达,两种供体对HIF-1表达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以探讨VEGF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成对照组、OX—LDL处理组和OX—LDL+VEGF处理组,12h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的凋亡发生情况,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研究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Fa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OX—LDL处理组凋亡细胞和Fas mRNA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和OX-LDL+VEGF处理组,而Bcl-2 mRNA表达情况相反。结论VEGF能部分拮抗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上调Bcl-2 mRNA表达及下调Fas mRNA表达有关,为VEGF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及PPARγ激动剂赛格列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抑制NO生成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用1×10-7-1×10-4mol/L赛格列酮和10-5、10-4mol/L非诺贝特预处理HUVECs 24 h,再与10-6mol/L AngⅡ 共同孵育12 h,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e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Griees反应测定NO2-/NO3-浓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7mol/L AngⅡ刺激HUVEC 12 h下调eNOS mRNA(0.38±0.19 vs 0.13±0.18,P<0.01)和蛋白(35.90±3.18 vs 6.95±2.19,P<0.01)表达,减少NO生成(50.21 μmol/L vs 21.33 μmol/L,P<0.01)。用10-7、10-6、10-5、10-4 mol/L赛格列酮预处理24 h,上调eNOS mRNA表达(分别为0.36±0.03、0.36±0.14、0.37±0.16、0.43±0.06,与AngⅡ组比较,均P<0.01)和蛋白表达(分别为11.60±3.31、11.78±5.45、13.93±2.46、22.93±3.17,与AngⅡ组相比,均P<0.01),增加细胞培养液NO2-/NO3-浓度。非诺贝特也上调eNOS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培养液NO2-/NO3-浓度(P<0.01)。 结论: AngⅡ减少eNOS表达,从而减少NO生成。赛格列酮和非诺贝特预处理24 h,可拮抗AngⅡ对HUVECs eNOS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加NO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表明,内皮克隆形成细胞移植对缺血损伤组织的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然而,这一作用是否与其旁分泌效应有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检测人脐血来源内皮克隆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中细胞因子分泌谱,并观察内皮克隆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内皮克隆形成细胞,并进行细胞鉴定。采用抗体芯片对无血清内皮克隆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中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采用无血清EBM-2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应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Matrigel成管实验检测内皮克隆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原代培养细胞形态:培养的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表达CD34,KDR及CD144,不表达CD45及CD133,Dil-acLDL摄取及FITC-UEA-I结合双阳性,在Matrigel基质胶中可形成管腔样结构,以上均符合内皮克隆形成细胞的特征;(2)抗体芯片检测:内皮克隆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高表达30种促血管新生因子;(3)CCK-8检测: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24,48,72 h增殖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4)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率在12,24 h均高于对照组(P<0.01);(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Matrigel基质胶上可形成更多的管状结构(P<0.01)。(6)结果表明:内皮克隆形成细胞能通过旁分泌效应促进成熟内皮细胞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