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改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方法:8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0)术后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mg,每天1次,口服4天;对照组(n=40)不给予干预性治疗。所有患者被记录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痉挛性疼痛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出现膀胱痉挛(4.1±1.1)次,持续时间(7.3±1.9)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4±1.4)分,对照组分别为(6.8±2.3)次、(10.2±3.3)min及(5.3±2.4)分。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膀胱痉挛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对于防治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帕瑞昔布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痉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纳入接受TURP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50例,术后连续3 d予以间苯三酚联合帕瑞昔布治疗(间苯三酚80 mg,1次/d+帕瑞昔布40 mg,2次/d);对照组48例,单独予以间苯三酚80 mg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膀胱痉挛的次数、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术后膀胱冲洗转淡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3 d内膀胱痉挛发作次数[(0.70±0.65)次vs(1.95±0.41)次]、膀胱痉挛持续时间[(0.12±0.14)min vs(0.44±0.21)min]、VAS痛觉评分[(1.90±1.30)分vs(2.70±1.8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术后膀胱冲洗转淡时间[(2.64±0.83)d vs(2.75±0.87)d]、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44±0.42)d vs(3.52±0.32)d]及术后住院时间[(5.10±0.73)d vs(5.23±0.8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间苯三酚单药治疗相比,间苯三酚联合帕瑞昔布可更有效地缓解TURP术后膀胱痉挛,并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酒石酸托特罗定片与前列安栓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手术当日酒石酸托特罗定口服片剂;前列安栓塞入直肠。对照组膀胱痉挛症状出现后曲马多100mg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2、3d膀胱痉挛次数、平均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联合前列安栓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醋氯芬酸与曲马多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the prostate,TURP)后患者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196例于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A组术后给予醋氯芬酸分散片;B组术后给予曲马多缓释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内VAS评分、膀胱痉挛出现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h内各时间节点的VAS评分、膀胱痉挛出现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恶心、眩晕、头痛、精神不振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醋氯芬酸与曲马多对经TURP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疗效相当,醋氯芬酸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并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安全性及疗效,旨在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4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72例患者选择行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另外177例患者选择行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尿失禁、膀胱痉挛、出血)的发病率.随访3个月,重新评估IPSS、QOL、Qmax指标并比较疗效.结果 与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相比,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显著降低(P<0.05),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2.4±0.5)d;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5.7±0.6)d,P<0.05].明显减少,术中切除前列腺重量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组:5/172(2.9%);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组:19/177(10.7%),P<0.01]显著下降.3个月后,两组术后PVR、IPSS、QOL以及Qmax较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高.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临床前列腺增生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TUVP联合TURP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47例,结合去势术及术后雄激素阻断治疗。结果:47例患者住院时间6~14d,平均9.5d;术后随访6~5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6.5±4.8)分下降到(8.5±2.2)分(P<0.05);最大尿流率(Qmax)从术前的(4.6±1.5)ml/s上升到(14.5±3.6)ml/s(P<0.0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从术前的(58.1±7.2)μg/L下降到术后3个月的(3.6±1.8)μg/L(P<0.01)。结论:联合应用TUVP与TURP,配合去势术及术后雄激素阻断是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梗阻术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颈梗阻的疗效。方法:经尿道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颈梗阻患者47 例,22 例行单纯TURP,25例行TURP加TUIBN,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 及剩余尿量(PRV)三方面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单纯TURP组的IPSS由术前(21.8±4.5)分降至术后(12.1±2.3)分,MFR由术前(8.2±3.3) ml/s升至术后(11.8±4.0) ml/s,PRV由术前(110.3±41.0) ml降至术后(25.3±13.0)ml;TURP加TUIBN组IPSS由术前(23.6±5.6)分降至术后(6.6±2.2)分,MFR由术前(8.7±3.1) ml/ s升至术后(20.7±6.7) ml/s,PRV由术前(98.3±38.0) ml降至术后(10.3±8.0) ml;两组术后IPSS和MFR、PR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RP加TUIBN疗效更佳。结论:TURP加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梗阻的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采用膀胱造瘘和无膀胱造瘘操作方法的优劣。方法将1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膀胱造瘘组(65例)和无膀胱造瘘组(67例),均行开放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分别放置或不放置膀胱造瘘管。结果无膀胱造瘘组和膀胱造瘘组术后血尿平均时间分别为(4.6±2.8)d和(9.2±2.3)d,膀胱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5.4%和61.5%、伤口感染率分别为7.5%和26.2%,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1.2)d和(14.1±1.6)d,无造瘘组明显优于膀胱造瘘组(P<0.01)。结论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不行膀胱造瘘的疗效更优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间断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为24例确诊为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加全间断雄激素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少,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7.12±4.24),生活质量评分(1.8±0.4),残余尿(26.5±12.2)ml,最大尿流率(17.82±2.78)ml/s,血清PSA平均(6.3±2.1)ng/ml。结论:等离子汽化电切加间断雄激素阻断治疗能提高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预防术后膀胱颈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预防术后膀胱颈梗阻(BOO)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加膀胱颈环状纤维U形切开治疗BPH患者186例(TURP加U形切开组);同时采用单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患者173例(TURP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前列腺切除重量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TURP加U形切开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4.6±5.2)分降至术后(5.6±2.9)分,生活质量评分(QLS)由术前4.2分至术后1.8分;TURP组IPSS由术前(24.1±4.2)分降至术后(14.6±2.3)分,QLS由术前4.2分降至术后2.9分。TURP加U形切开组无一例术后出现BOO,TURP组有7例术后出现BOO,均为尿道膜部狭窄所致,经加用膀胱颈环状纤维U形切开后,排尿障碍症状消失。结论:TURP加U形切开可有效地预防TURP术后BOO。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围手术期使用索利那新对术后膀胱痉挛的防治疗效.方法 BPH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索利那新组(A组):术前1 d起口服索利那新1次/d,5 mg/次,至拔除导尿管后3 d;托特罗定组(B组):术前1 d起口服托特罗定2次/d,2 mg/次,至拔除导尿管后3 d;吲哚美辛组(C组):疼痛时予肛纳吲哚美辛栓25 mg.观察比较3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以及膀胱冲洗、冲洗液转清、留置导尿管时间等.结果 A组术后24、24~48、48~72 h膀胱痉挛次数(0.86±0.08,1.80±0.14,1.06±0.13)均少于B组(1.02±0.08,2.02±0.12,1.24±0.12)和C组(1.88±0.12,2.68±0.18,2.24±0.19),且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术后24、24~48、48~72 h膀胱痉挛平均持续时间[(0.74±0.25)、(0.17±0.03)、(0.18±0.04)h]均少于B组[(0.61±0.25)、(0.16±0.34)、(0.17±0.32)h]和C组[(0.43±0.22)、(0.13±0.04)、(0.14±0.04)h],且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膀胱冲洗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2.2±0.6)、(1.6±0.6)、(5.0±0.7)d]也均早于B组[(2.3±0.6)、(1.8±0.5)、(5.2±0.8)d]和C组[(2.6±0.7)、(2.1±0.7)、(5.4±0.6)d],且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的不良反应率和口干的发生率(10.0%,6.0%)均较B组(26.0%,20.0%)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索利那新可有效防治膀胱痉挛,临床效果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酒石酸托特罗定联合吲哚美辛栓剂预防性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1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基本资料,发病年龄51~82(67.3±8.4)岁,随机分为4组:联合药物组、托特罗定组、吲哚美辛组及对照组各32例.比较各组TURP术后72h内膀胱区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的次数及膀胱痉挛持续时间.结果 各治疗组在术后第2、第3天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平均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托特罗定组术后第2、第3天膀胱痉挛次数分别为(1.85±0.6)次和(1.08±0.81)次,膀胱痉挛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0.20±0.13)h和(0.21±0.12)h,均少于吲哚美辛组(2.01±0.38)次和(1.66±0.97)次,(0.35±0.31)h和(0.33±0.21)h(P<0.05);联合药物组(1.25±0.89)次和(0.70±0.7 1)次,(0.1 3±0.1 2)h和(0.11±0.07)h均少于托特罗定组(P<0.05).拔除尿管时间:联合药物组(5.3±0.7)d、托特罗定组(5.2±0.8)d、吲哚美辛组(5.2±0.9)d均较对照组(6.4±0.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URP术后早期预防性联合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与吲哚荚辛直肠栓剂是解决患者膀胱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与传统单极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犬前列腺组织创面凝固层厚度及其病理学的变化。方法:25只成年雄性家犬随机分为3组:PKRP组(12只)、TURP组(12只)和假手术对照组(1只)。于术后0(术后立即)、1、2、8周分别取各组动物处死,获取前列腺标本,光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量创面凝固层厚度。结果:术后0、1、2周,PKRP组和TURP组前列腺组织创面的凝固层厚度分别为(237.73±20.12)μm、(113.03±16.65)μm、(106.01±16.36)μm和(200.75±19.34)μm、(129.46±17.81)μm、(116.04±25.67)μm,术后0、1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周,PKRP组和TURP组前列腺组织创面凝固层完全脱落,创面均被覆再生的尿路上皮。术后0、1、2、8周,PKRP组和TURP组前列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凝固层下部分腺腔扩张,上皮破坏。假手术对照组未见上述变化。结论:PKRP和TURP术对犬前列腺组织创面的病理学影响基本相似。但PKRP术中凝固层厚度大于TURP,提示PKRP术中止血性能可能优于TURP;术后早期,PKRP凝固层较TURP薄,提示PKRP间接的穿透性热损伤可能较TURP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对行腹股沟疝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44例,其中无痛病房(研究组)22例,普通病房(对照组)22例.研究组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肠道通气时间、夜间睡眠时间、疼痛控制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间的差异.结果 术后疼痛评分:研究组术后3h、术后ld、术后2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46±0.56)分、(2.72±0.21)分、(2.20±0.43)分,对照组术后3h、术后ld、术后2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48±1.52)分、(3.55±0.40)分、(2.80±0.4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研究组手术当日、术后ld、术后2d的睡眠时间分别为(5.23±0.98)h、(6.57 ±0.54)h、(7.50±0.54)h,对照组手术当日、术后ld、术后2d的睡眠时间分别为(4.35±1.28)h、(5.17±0.45)h、(6.72±0.61)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控制满意度为86.4%,高于对照组50.0%(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10.5±2.0)h、(16.8±2.1)h、(6.6±1.4)d,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15.9±3.0)h、(22.6±3.3)h、(7.5±1.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无差异,分别为(9 568.7±266.2)元和(9 815.9 ±251.4)元.结论 无痛病房规范化疼痛管理能降低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加快肛门通气,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吗啡自控镇痛(PCIA)与连续硬脊膜外腔吗啡镇痛(CEIA)对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PCIA组、CEIA组及对照组各20例。CEIA组持续性经硬脊膜外腔导管注入吗啡0.08mg/h;PICA组在术后经静脉持续给吗啡2.0mg/h,患者疼痛时自行追加吗啡1.0mg/次,锁定时间20min;对照组出现时疼痛时肌肉注射度冷丁50mg或其他解痉镇痛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观察各组测道评分,记录各组患者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停止冲洗时间等。结果:PCIA与CEIA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显著、膀胱痉挛次数少、疼痛持续时间短的优点(P<0.001);PCIA与CEIA两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康复指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吗啡PCIA及CEIA给药对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但对因血凝块引起的膀胱痉挛性疼痛均无效。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综合因素评估以CEIA为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TL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为244例患者行TLH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理想、超重和肥胖3组,体重过轻的患者并入理想组。理想组128例(52.5%),BMI范围17.7~23.9kg/m2;超重组66例(27.0%),BMI 24.1~27.9kg/m2;肥胖组50例(20.5%),BMI 28~38.2kg/m2。观察各组病例近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理想、超重和肥胖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1.3±25.5)min、(89.5±27.8)min和(90.7±26.0)min,理想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其他两组(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估计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8±21.3)ml、(47.4±22.7)ml和(47.0±32.8)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分别为(-6.8±8.4)g/L、(-6.4±8.2)g/L和(-4.4±7.7)g/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8±0.7)d、(1.9±0.7)d和(1.9±0.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3±1.7)d、(8.4±1.3)d和(8.6±1.7)d;术后平均体温第1天分别为(37.0±0.3)℃、(37.0±0.4)℃和(36.9±0.3)℃,第2天分别为(36.8±0.3)℃、(36.9±0.3)℃和(36.8±0.3)℃,第3天分别为(36.7±0.2)℃、(36.7±0.3)℃和(36.7±0.2)℃,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理想组术中膀胱损伤2例(0.8%);超重组术后感染3例,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2例(0.8%),上呼吸道感染1例(0.4%)。结论:BMI对TLH的近期临床疗效影响较小。需要全子宫切除的肥胖患者行TLH安全有效,严格掌握腹腔镜的手术适应证,部分肥胖患者可将TLH作为全子宫切除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9 μm-VElA XL激光气化切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优越性.方法 收集本院采用经尿道1.9 μm-VElA XL激光气化切除术(VElA)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共计36例,将该治疗方法的疗效与传统经尿道电气化切除术(TUPR)对比,观察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IPSS-QOL问卷、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研究该方法的优越性.结果 本组中,VElA组和TURP组各36例.平均年龄为(63.1±9.1)岁和(64.7±10.2)岁.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最大尿流率(Qmax)、术前IPSS或术前最大尿流率(Qmax)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P=0.36)相似.术后拔管时间在VElA和TURP组分别为(1.45 ±0.75)d和(2.63±0.49) d(P <0.01),住院时间VElA组较TURP组缩短.TURP组和VElA组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分别提高到(9.90±3.61)和(6.59 ±6.06)mL/s,增加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IPSS和IPSS-QOL术后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似.结论 VElA与TURP在BPH的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相似,VElA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同时不需要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储尿期症状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下尿路症状(LUTS),尤其是储尿期症状的改变状况分析,提高TRUP术后管理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86例(年龄56~85岁)因患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行TURP者拔除尿管后第1、3、7、15天及第30天进行排尿症状的直接或电话随访,并按术前有和无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和/或膀胱顺应性差,分为A组和B组。了解两组患者拔管后IPSS评分及储尿期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86例患者中有15例失访,在有效的71例患者中,其中有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和/或膀胱顺应性差者28例(A组),不伴有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和/或膀胱顺应性差者43例(B组)。71例患者拔除尿管后IPSS评分,第1、3、7、15天分别为(8.1±2.5)分、(7.2±3.1)分、(5.3±4.2)分、(6.3±3.8)分、(5.3±4.2)分、(2.4±3.4)分,第1天与第3天比较,以及第15天与第7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7天与第1天比较,以及第30天与第15天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除尿管后第1天LUTS表现以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储尿期症状为主,A组IPSS评分(10.4±3.3)分,储尿期症状评分(9.3±3.8)分;B组IPSS评分(6.2±2.8)分,储尿期症状评分(5.2±2.7)分,两组IPSS评分比较及储尿期症状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舍尼亭及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治疗后,拔管后第15天与拔管后第30天两组IPSS评分及储尿期症状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URP术后排尿症状特别是储尿期症状与术前膀胱功能密切相关且随术后时间推移而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160例为观察组,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160例开腹手术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2±4.5)min,对照组(40±5.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9.4±4.1)ml,对照组(59.5±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7.0±1.5)h,对照组(25±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下床时间(6.0±0.8)h,对照组(3±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4±0.5)d,对照组(8±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肯定、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条件的医院可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