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疣状胃炎是慢性胃炎中并非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形态特点为胃粘膜上形成带脐窝的隆起病变。其病变尚不清楚,组织学可见腺上皮增生、肠上皮化生,故有息肉变、癌变之可能。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文献报导药物治疗消失率为60—80%,本组高频电凝治疗1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疣状胃炎患者31例。随机分高频电凝治疗组15例,  相似文献   

2.
胃炎的种类频多,疣状胃炎是慢性胃炎中并非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形态特点为胃粘膜上形成带脐窝的隆起病变。其病变尚不清楚,组织学可见腺上皮增生,肠上皮化生,有癌变可能[1]。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文献报导药物治疗消失率为  相似文献   

3.
程桐花  朱贞祥 《安徽医药》2011,15(10):1302-1303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VG)的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疣状胃炎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52例)、B(34例)两组。A组在胃镜下对所有疣状病变进行高频电凝疗法,术后予HP药物根除治疗。B组只予HP药物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疗效果,24周时疣状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HP根治率无明显差异,4周和24周疣状病变治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HP疗法较单药物抗HP疗法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应用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EG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EG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高频电凝+药物)和对照组(药物治疗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内镜下病灶糜烂性病灶消失率57.9%(44/76)、总有效率88.2%(67/76);对照组病灶消失率13.6%(9/66)、总有效率53.0%(35/66);治疗组之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P〈0.01)。结论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治疗EGP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下高频电凝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疣状胃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内镜下高频电凝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奥美拉唑)各36例,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疣状结节病灶数目治疗后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疣状结节病灶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疣状胃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疣状胃炎65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653例疣状胃炎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在病变部位取活检行病理检查,使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抽取56例HP阳性、50例HP阴性的中~重度患者,各再分为2组.HP阳性患者中A组给予兰索拉唑30 mg,B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在此基础上2组均给予阿莫西林及呋喃唑酮,治疗1周,并于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病理及HP.HP阴性患者中C组给予兰索拉唑30 mg,每日1次;D组给予西咪替丁0.2 g,每日2次,治疗1周后再复查.结果: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病变多位于胃窦部.病理为慢性胃炎或慢性活动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HP感染的阳性率为72.74%,不同炎症程度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周治疗后,HP阳性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P<0.05);HP阴性C组治疗效果优于D组(P<0.05).结论:疣状胃炎发病可能与HP感染相关,且HP阳性率随着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其治疗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治疗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结肠息肉1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76例患者286枚结肠息内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0.3 cm的无蒂和亚蒂息肉采用高频电灼或热活检钳法灼除,0.4~1.5 cm的亚蒂和有蒂息肉行圈套切除,广基息肉行黏膜下注射充分隆起后切除,蒂宽在1.0 cm以上的息肉采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圈套切除,对用圈套器一次套切困难者采用分叶法切除息肉.结果:286枚息肉内镜下全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11例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结肠内发现≤0.3cm息肉13枚,予以钳除或高频电凝灼除.结论:根据息肉形状、大小及部位选择合适的内镜下切除方法,能安全地切除息肉,提高结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疣状胃炎(VG)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已经胃镜确诊的VG病例269例,记录临床表现、体征及上消化道并发症,观察病灶的分布、形态、大小、数目,并进行病理活检。结果269例疣状胃炎病例,单纯性疣状胃炎48例,伴并发症病例221例,HP检测阳性率为85.3%。结论VG属于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在内镜下和组织学上都有特征性改变的独立疾病,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疣状胃炎27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VG)又称豆疹状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悉尼系统中隶属隆起糜烂性胃炎类别.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对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我院2008~2009年在行胃镜检查患者中检出疣状胃炎2716例,检出率16.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简称VG),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状胃炎、天花疹样糜烂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我室自1982年10月至1988年12月,经胃镜诊断为VG者62例,现就其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同期行胃镜检查6481例次,检出VG63例,占0.97%。63例中,男59例,女4例;年  相似文献   

12.
疣状胃炎4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样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内镜下属于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但在内镜、组织形态学上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2002—2005年我院检出疣状胃炎患者4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12例疣状胃炎患者男性322例,女性90例,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组成的三联疗法治疗疣状胃炎76例,疗程1周,4周后内镜复查HP。结果:76例中临床治愈55例(72.2%),好转17例(22.3%),无效4例(5.5%),66例HP阳性者治疗转阴率55例(83.2%),发现HP转阴的所有病例中临床治愈者53例(80.9%),HP根除率76.5%,复发率23.5%。结论:对于疣状胃炎采用根除HP的综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又称隆起型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也不统一。本研究就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集的我院门诊及住院疣状胃炎431例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近 3年来我院对 5 6例患者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 ,均获得成功 ,术中顺利 ,术后无后遗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男 38例 ,女 18例 ,年龄 2 8~72岁 ,主诉 :下腹部疼痛不适 42例 ,大便带血 14例 ,均经内镜检查及病理证实为炎性息肉 ,共 92枚 ,大小不一 ,最小0 .2× 0 .3cm ,最大 3× 4cm ,均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1.2 内镜下切除的方法 所有的病例均用OLYMPUSPSD- 2 0型混合电流 ,电凝指数 2 0 - 35 ,电切指数 5 - 2 0 ,个别蒂粗者适当加大电凝指数 ,对于圈套器一次不能套下者 ,给予分…  相似文献   

17.
近3年来我院对56例患者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均获得成功,术中顺利,术后无后遗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28~72岁。主诉:下腹部疼痛不适42例,粪便带血14例,均经内镜检查及病理证实为炎性息肉,共92枚,大小不一,最小0.2~0.3cm,最大3~4cm,均订高频电凝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1998年5月至2005年2月,共进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85例112枚,未发生术中意外、穿孔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5例患者中男60例,女25例,男:女为2·54∶1,年龄8~72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10个月不等。临床症状:腹痛、腹泻并排便不畅41例,腹泻伴不同程度的便血26例。1  相似文献   

19.
疣状胃炎又称隆起糜烂型胃炎、痘疹性胃炎,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将其归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伴发表现。其病因、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现将我院1998年-2002年检出的128例疣状胃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VG)的发病特点以及病理特点,为今后医师诊断提供一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确诊的VG患者共52例,分析相关伴随疾病、临床特点以及胃镜特点,并进行病理活检。结果伴随疾病主要为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占17.3%,合并胆汁反流占11.5%,合并胃溃疡占9.6%,合并十二指肠炎占7.7%,合并食管炎3例占5.8%;单纯性胃窦部33例,占总人数比例为63.5%,单纯性胃体部9例,占总人数比例为17.3%,胃体胃窦部共有10例,占总人数比例19.2%;成熟型32例,占总人数比例61.5%,未成熟型20例,占总人数比例38.5%;Hp检出率55.8%;另外单纯性疣状胃炎21例,占40.4%。结论 VG属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多缺乏特征性,需要通过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来确认此病,同时在患有相关肠胃疾病时要尽早治疗,以防VG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