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霉素钠在志贺氏菌痢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氏菌属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为进一步提高志贺氏菌痢疾的疗效,合理交替选用抗菌药物,我们将110例志贺氏菌痢疾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磷霉素钠+丁胺卡那霉素、磷霉素钠+氟哌酸及单用氟哌酸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志贺菌痢疾治疗中加用磷霉素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志贺菌痢疾治疗中加用磷霉素钠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志贺菌痢疾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磷霉素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B组应用磷霉素钠+氟哌酸治疗,C组单用氟哌酸治疗,比较各组病状控制和细菌清除情况。结果 A、B、C组治疗3天,症状控制率分别为88.0%、93.9%和50.0%,A、B组明显优于C组(P<0.01)。治疗后1天A、B、C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2.0%、55.4%和与丁胺卡那霉素联用或与氟哌酸联用治疗志贺菌痢疾能有效控制症状和清除细菌,且可缩短疗程,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4.
钱进 《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87-287
我院2004年5月一2006年5月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丽珠集团生产瑞普欣头孢哌酮钠舒巴坦1:1)治疗耐药性福氏志贺菌痢疾,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58例菌痢患儿均为经大便培养确诊的耐药性福氏志贺菌痢疾患儿,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6个月~12岁,其中小于1岁10例,1~3岁22例,3岁以上26例。  相似文献   

5.
志贺氏菌属的致病因子及其菌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报告山西省2005年至2007年126株志贺氏菌的分型和耐药性测定结果。方法:志贺氏菌的鉴定和血清分型按痢疾防治手册(2006)进行;耐药性测定参照K—B法进行。结果:126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氏茵占83.33%,宋内志贺氏菌占16.67%,未检出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126株福氏志贺氏茵可分为5个亚型,F4c为优势菌;对9种抗菌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超过88%的有奈啶酸、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结论:2005年至2007年志贺氏菌以F4e为优势菌群,其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临床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尹华发  司力 《安徽医学》1994,15(2):37-38
<正> 为了解各年龄组志贺氏菌属感染及各群的分布情况,我们对合肥地区的腹泻患者进行了大便志贺氏菌培养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结果 一、资料来源:所有病例资料均来自我院肠道门诊1991年7~10月和1992年5~10月就诊的腹泻患者,其中98%以上是在合肥地区居住者。同期门诊为2224人次,除去160人无标本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当前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于菌群菌型复杂,易变迁,了解其流行规律对菌痢的防治控制及蔓延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我区1990—1995年从80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所分离的301株志贺氏菌属的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了动态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省志贺氏菌菌型分布趋势,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63株志贺氏菌均分离自我省菌痢监测点腹泻病人的粪便,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经检测我省菌痢患者在感染菌型上以福氏X变种为主。菌株分离时间主要集中于(8—9)月间,可见此时间为我省菌痢高发季节。药敏试验显示耐药率最高药物为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其次为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和庆大霉素,而敏感率最高药物依次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结论:萘啶酸、复方新诺明,由于其耐药率过高,因而不宜再用于临床治疗,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高且药品价格低廉,治疗用药可首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志贺氏菌属菌群分类及耐药性之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1999年8年间经粪便培养分离出的90株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类及药敏情况。结果:90株细菌中,福氏76株(84.4%),宋内氏12株(13.3%),志贺氏2株(2.2%)。对头孢哌酮、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氟哌酸、痢特灵、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8%、25.6%、28.4%、38.0%、21.3%、25.0%、82.5%、89.7%。结论:福氏菌仍为志贺氏菌属的优势菌株。其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产生快而迅猛,已出现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菌株。  相似文献   

12.
用SPA协同凝集试验快速检测广州市不同地点225只苍蝇携带志贺氏菌属的情况。其检测结果为:火车站、码头阳性率为29.3%(22/75);近郊大排档阳性率为29.0%(29/100);城市居民占阳性率12.0%(6/50)。这一结果表明,不同地点环境卫生状况不同,苍蝇携带志贺氏菌属阳性率有明显差别。因此,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是控制细菌性痢疾及其它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志贺氏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对5年来临床分离的志贺氏菌181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结果:1996-2000年间B群占绝对优势,在B群中,1996-1999年以福氏志贺氏菌Ⅱ型为主,2000年以福氏志贺氏菌I型为主。药敏试验结果,头孢哌酮敏感率最高,超过80%。提示福氏志贺氏菌Ⅱ型和I型是主要的血清型,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痢疾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传染病,由志贺氏菌属引起。志贺氏菌有4个种群:福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除宋内氏菌以外,每个种群还有不同的血清型。 迄今已知志贺氏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有:位于志贺氏菌大质粒上与侵袭力相关的基因,其功能是使志贺氏菌能进入人的肠上皮细胞;位于志贺氏菌染色体上的脂多糖基因,其功能与已进入宿主细胞的志贺氏菌的增殖相关;志贺氏毒素,它是由Ⅰ型痢疾志贺氏菌产生,其基因也位于染色体上,它具有肠毒、细胞毒和神经毒作用;此外,志贺氏菌对铁的吸收能力和温度也是志贺氏菌毒力的调节因子。 痢疾菌苗的研制始于本世纪40年代,起初从胃肠道外途径用死菌苗对志愿者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死菌苗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后来采用口服途径、但口服死菌苗对人体也没有保护作用,而口服减毒活菌苗有保护作用。但这些菌苗减毒的遗传背景不清楚,存在回复突变的可能性。现已构建了毒力基因缺失的减毒株,这种减毒株不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成有毒株,很有希望成为理想的痢疾菌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53株志贺氏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SS平板分离培养,用经典生化鉴定方法,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检出53株志贺氏菌,均为福氏志贺氏菌,痢特灵,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均出现50%左右的耐药率。结论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志贺氏菌耐药性逐年上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志贺氏菌是肠杆菌科一群常见病原菌,可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痢疾及急性胃肠炎),1995~1998年,每年的5~10月间,从我院肠道门诊306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53株志贺氏菌,分离率为17.3%,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志贺氏菌的耐药现状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为菌痢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45株志贺氏菌采用琼脂稀释法监测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同时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志贺氏菌多重耐药菌株率占74.69%;产β-内酰胺酶菌株率占91.02%,有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和广谱酶,其中以青霉素酶为主(占69.39%),未发现产EsBL菌株;不同血清型多重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率和种类明显不同。结论目前志贺氏菌多重耐药及产β-内酰胺酶菌株率高,福氏2a型的耐药程度非常显著高于宋内菌。在菌痢治疗中,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增长。  相似文献   

18.
19.
福氏2a型志贺氏菌是本地多年来引起肠道传染病(痢疾及急性胃肠炎)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为了解该菌近几年来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本院1998年10月-2000年10月门诊及住院胃肠道疾病患者的大便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76株福氏2a型志贺氏菌,用10种抗生素进行了耐药性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