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江淼  杨晓梅 《解剖学报》2020,51(4):618-62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脑卒中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之一。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瘀滞在脑蛛网膜下腔,引起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脑积水、细胞凋亡、血脑屏障功能障碍、血管痉挛、微血栓形成和皮层扩散性抑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并贯穿于整个脑损伤过程。近年来,临床试验逐渐关注aSAH发生后的两个阶段:早期脑损伤(EBI)和延迟性脑缺血(DCI)。这两个时期是导致神经元损伤的主要阶段,并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我们就近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的机制作一简要总结,主要讨论EBI和DCI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致命性脑血管事件。因人们曾认定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为主要致病机制,传统研究多关注SAH后大血管的病理变化。但仅控制CVS不能有效改善SAH患者预后,这提示存在其他致病机制。近年来人们提出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概念,即从SAH发生到CVS出现前脑组织受到的损伤,其可能是SAH不良预后的主因。本文试回顾SAH研究历程并从细胞电生理变化、血脑屏障损坏、炎症和凋亡等方面概述EBI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源性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SAH)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和褪黑素治疗组(SAH+ Melatonin),用注射自体血液的方法制备SAH大鼠模型,腹腔注射方法给予褪黑素进行治疗.通过检测大鼠脑的含水量评估脑水肿程度,利用r...  相似文献   

4.
李楠  崔群建  刘建生 《医学信息》2008,21(6):948-949
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或慢性脑积水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这种类型的脑积水主要是由于SAH后脑脊液(CSF)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而导致CSF循环受阻,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虽然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蛛网膜下腔积血对CSF循环的影响足脑积水形成的主要因素,由于其发生发展与SAH密切相关.我院从2004年-2007年对23例动脉瘤并发脑积水的患者予以综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LRP3炎性小体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EBI)过程中对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36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SAH)和NLRP3抑制剂MCC950处理组(SAH+MCC950),利用注射自体血液的方法制备SAH大鼠模型,利用尾静脉注射给予SAH大鼠MCC95...  相似文献   

6.
周汉光 《医学信息》2009,22(2):256-256
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或慢性脑积水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这种类型的脑积水主要是由于SAH后脑脊液(CSF)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而导致CSF循环受阻,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7.
崔群建  付浩  原高明 《医学信息》2008,21(5):738-738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导致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VSP),是脑动脉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症状性VSP,其后果难定.本文总结分析我院对180例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后32例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纳洛酮(Naloxone)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成年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EBI组、Naloxone组,每组各8只。采用经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SAH大鼠早期脑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Naloxone组给予纳洛酮(1.0mg/kg腹腔注射1次/12h),Sham组和EBI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后72h穿梭箱记录大鼠行为轨迹并分析,海马区组织进行HE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海马区细胞形态及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EBI组大鼠穿梭箱逃避反应次数减少(P<0.05),逃避反应时间延长(P<0.05),海马区正常神经细胞数目减少(P<0.05),TUNEL染色示凋亡细胞增多(P<0.05);与EBI组比较,Naloxone组逃避反应次数增多(P<0.05),逃避反应时间减少(P<0.05),海马区正常神经细胞稍多(P<0.05),TUNEL染色示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Naloxone通过减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脑损伤,从而改善S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以及其与c-Jun N末端激酶(JNK)/c-Jun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00 mg/(kg·d)姜黄素组和200 mg/(kg·d)姜黄素组,每组15只。用拴线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采用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破坏情况。TUNEL染色测定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c-Jun、磷酸化的c-Jun(p-c-Jun)、JNK、磷酸化的JNK(p-JNK)和活性的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Nissl染色检测到SAH组中Nissl小体减少,而姜黄素干预后可抑制此改变;TUNEL染色检测发现SAH组凋亡细胞增多,而姜黄素干预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其中以高剂量组更加明显。SAH组caspase-3、p-c-Jun和p-JNK蛋白表达上调,而姜黄素干预后p-c-Jun、p-JNK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SAH组中的表达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组更加明显。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JNK/c-Jun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以及其与c-Jun N末端激酶(JNK)/c-Jun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00 mg/(kg·d)姜黄素组和200 mg/(kg·d)姜黄素组,每组15只。用拴线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采用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破坏情况。TUNEL染色测定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c-Jun、磷酸化的c-Jun(p-c-Jun)、JNK、磷酸化的JNK(p-JNK)和活性的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Nissl染色检测到SAH组中Nissl小体减少,而姜黄素干预后可抑制此改变;TUNEL染色检测发现SAH组凋亡细胞增多,而姜黄素干预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其中以高剂量组更加明显。SAH组caspase-3、p-c-Jun和p-JNK蛋白表达上调,而姜黄素干预后p-c-Jun、p-JNK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SAH组中的表达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组更加明显。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JNK/c-Jun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铁死亡,表现为铁代谢失调、脂质过氧化增加和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SH/GPX4)的抑制。铁死亡介导SAH后72小时内早期脑损伤(EBI-SAH)进而导致SAH预后不良。通过药物靶向抑制铁死亡能够减轻EBI-SAH,为未来治疗EBI-SAH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七氟醚(Sev)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EBI)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Sev低(Sev-L,1.5%)、高剂量组(Sev-H,3%)、Sev+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DKK1(Sev 3%+DKK1 5μg/kg)组(在模型制备前30 min,侧脑室注射DKK1),每组18只。24 h后使用改良的Garcia量表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伊文思蓝(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并通过SAH分级系统评估SAH的严重程度;计算脑组织含水量(BWC);TUNEL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Wnt3a、GSK-3β、p-GSK-3β、β-catenin、ZO-1、occludin、claudin-5、MMP-9、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Bcl-2、occludin、ZO-1、claudin-5、Wnt3a、β-catenin表达显著降低(P<0.05);SA...  相似文献   

13.
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在细胞内起着抑制细胞周期、促进基因组修复和诱导凋亡等多重作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p53在缺氧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被激活,并通过其靶蛋白、Bcl-2和Caspase家族蛋白等发挥促血管内皮细胞及脑内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并导致SAH后早期脑损伤和后期血管痉挛的发生。应用p53特异性的抑制剂可以阻断p53的活化,显著恢复SAH后的血脑屏障功能并缓解脑血管痉挛。本文讨论了p53在SAH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应用p53抑制剂拮抗p53功能以治疗SAH后早期脑损伤和血管痉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玉秋 《医学信息》2009,22(8):1649-165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除头部外伤和高血压病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自发性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到蛛网膜下腔,并经腰椎穿刺或影像学所证实[1],系临床常见病,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80%)[2],并发症多而且死亡率及致残率高.2005-2008年我科收治63例SAH,其中再次出血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手术对照,探讨急诊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同时为了检验3D-CTA检查的诊断符合情况.方法 5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1岁.对普通CT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AH患者行急诊Philips 256i 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6例aSAH患者例共51例患者出现CVS,占37.5,其中痊愈24例,好转19,留下严重后遗症6,死亡2例,其中1例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而死亡。结论早期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是降低SAH合并CVS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诱发脑血管痉挛时脑底动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神经纤维的变化。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大鼠取股动脉自体血注入蛛网膜下腔,正常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3d后灌注固定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两组大鼠脑底动脉CGRP能神经纤维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脑底动脉可见棕褐色,细线状CGRP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而SAH后3d组大鼠脑底动脉与正常组大鼠脑底动脉相比CGRP能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提示脑底动脉CGRP能神经纤维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大鼠脑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GBE)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对假手术组(SO组)、SAH组和SAH+GBE组大鼠检测24h内局部脑血流量(rCBF)、脑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和Ca含量改变,并对海马CA1区组织作光镜检查。结果:SAH组于术后rCBF迅速而持续降低,脑组织ET-1含量和Ca含量在诱导SAH 1 h后均显著高于SO组,3 d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受损。 SAH+GBE组的上述改变均较轻。结论:GBE可减轻SAH后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原缺氧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脑屏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n=78),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SAH)、高原缺氧假手术组(Hp sham)和高原缺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Hp SAH)。通过低压模拟舱(海拔5000 m)饲养4 d建立高原缺氧大鼠动物模型,采用颈内动脉刺破法建立SAH大鼠动物模型。SAH后24 h,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和出血严重程度评估,Nissl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和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磷酸化PI3K(p-PI3K)、PI3K、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 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闭锁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CA1区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结果 SAH后24 h, SAH组与Sham组、Hp SAH组与Hp Sham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是SAH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但血管痉挛的发生机理仍未阐明。本文主要探讨氧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发病中的作用。家兔分为3组(1)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注入N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