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及其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形细胞肿瘤中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出现及其频率取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恶性程度高的星形细胞肿瘤常可检出MSI,且伴有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率也较高.某些MSI位点可作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预后的一个指征.由于某些错配修复基因的缺陷导致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在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用微解剖、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4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以及生殖细胞突变。结果 4例先证者5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异常,1例表现为hMLH1蛋白表达异常。检测出3个生殖细胞病理性突变。结论 中国人典型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表达异常与错配修复基因生殖细胞突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分析可作为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3.
DNA错配修复系统能够识别和纠正错配的DNA碱基对,确保DNA复制过程的保真性.若是错配修复系统存在缺陷将导致基因突变或基因组不稳定性,最终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错配修复系统不仅可以通过修复在DNA复制和重组过程中产生的碱基错配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识别DNA损伤介导细胞的凋亡,所以细胞的错配修复功能与化疗疗效也有密切相关性.错配修复系统对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重要价值决定了它在肿瘤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人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的主要功能是对DNA链中因某些原因造成的错误配对进行修复.目前已知MMR主要有hMLH1、hMSH2、hMSH6、hPMS2等.它们能够识别和修复在DNA复制过程中因插入、缺失或单核苷酸突变形成的错配,从而大大减低基因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性是继发现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之后的又一癌变机制,微卫星不稳定性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性是继发现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之后的又一癌变机制,微卫星不稳定性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主要是DNA错配修复功能异常,其原因是微卫星在复制过程错误的持续积累,造成微卫星序列长度发生改变。前列腺癌中也发现与MSI具有关联。MSH2作为DNA错配修复机制中的关键分子,其表达缺失与侵袭性前列腺癌病理特征之间存在联系。有文献表明MSH2过表达与前列腺癌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应用雄激素剥夺疗法和化疗无法治愈。具有错配修复基因丢失和超突变的晚期前列腺肿瘤患者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或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的免疫疗法产生良好的治疗反应,这更说明PD-1抑制剂在治疗具有MSI的转移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免疫疗法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前景和发展。该文就近年来MSI与前列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实体瘤中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研究是癌变发生机理理论的一个新的内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全面阐述微卫星不稳性的概念,发生机理,在实体瘤中发生情况,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临床意义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进行编码区单碱基重复序列长度变化分析及其与DNA错配修复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收集活检所得51例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冷冻标本,并分离基因组DNA,通过荧光PCR法扩增,应用全自动DNA测序仪和GeneScan3.1软件进行片段分析,观察编码区单碱基微卫星位点TGF—βRⅡ、IGFⅡR、BAX、hMSH3和hMSH6大小的变化。结果 仅1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出现TGF-βRⅡ长度变化,无其它异常。结论 结合前期BAT—26和BAT—25的分析结果,微卫星不稳定性和编码区单碱基重复序列变化在结内NHL中都较少见。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中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不稳定性(MIN)是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表型标记,是结直肠癌(CRC)发生的一个新机理。目前,大部分文献报道认为,MIN为HNPCC和其他HNPCC相关癌易患者提供新的筛选方法。在CRC中检测有关微卫星位点的不稳定性,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RC的发生机制,明确有关基因的作用,选择合适的MIN位点还为CR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估计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DNA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微卫星不稳定性、误配修复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的研究已取得进展,结直肠癌的肿瘤细胞具有遗传不稳定性,表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揭示了一个肿瘤发生的新机制。目前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方法已较成熟,可用于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认为,微卫星不稳定性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肿瘤的一种典型特征。为了证实土耳其人结直肠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作者应用D25123、D65291、D105583、D175855和BAT255种不同微卫星标记,研究了88份土耳其人结直肠癌标本的DNA$卫星不稳定性和复制错误(RER)表型。结果表明,9份肿瘤标本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其中有1种标记不稳定性的1份,2种以上不同标记的8份,均考虑为RER表型。近端肿瘤(8/18,28%)的RER表型比远端的(3/70,4%)更常见,PMO.01)。年青组(M50Y)肿瘤的**R表…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中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卫星不稳定性(MIN)是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表型标记,是结直肠癌(CRC)发生的一个新机理。目前,大部分文献报道认为,MIN为HNPCC和其他HNPCC相关癌易患者提供新的筛选方法。在CRC中检测有关微卫星位点的不稳定性,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RC的发生机制,明确有关基因的作用,选择合适的MIN位点还为CRC的诊断、临别诊断和估计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人实体瘤中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研究是癌变发生机理理论的一个新的内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全面阐述卫星不稳性的概念,发生机理,在实体瘤中发生情况,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临床意义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是DNA损伤修复的多种途径之一,存在于从细菌、酵母到人体的所有生物体,由一组高保守性酶蛋白组成.其通过校正DNA复制及重组中产生的碱基错配与插入/缺失环,维持所有生物基因组稳定性的功能已研究比较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还揭示了错配修复蛋白的其他功能:参与调控DNA损伤应答,同源重组,减数分裂的染色体配对和分离,抗体多样性产生及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增等过程.本文将对错配修复蛋白多功能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错配修复基因hMSH2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错配修复基因是最近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HNPPC)中分离到一组遗传易感基因 ,该系统中任一基因突变 ,都会导致细胞错配修复功能缺陷 ,结果产生遗传不稳定 ,表现为复制错误或微卫星不稳定 ,因而容易发生肿瘤。近年来对错配修复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与 HNPPC之间的研究己有报道 ;但该家族中错配修复基因 h MSH2的研究则刚刚开展 ,本文就 h MSH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错配修复基因hMSH2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错配修复基因是最近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PC)中分离到一组遗传易感基因,该系统中任一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细胞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结果产生遗传不稳定,表现为复制错误或微卫星不稳定,因而容易发生肿瘤,近年来对错配修复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与HNPPC之间的研究已有报道,但该家族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的研究则刚刚开展,本就hMSH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软组织平滑肌肉瘤染色体 3p上错配修复基因hMLH1附近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 bility ,MSI) ,了解其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PCR SSLP法对 2 2例软组织平滑肌肉瘤 3p上 5个标记的微卫星不稳定性进行检测 ,并结合病例的临床资料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平滑肌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2 2例平滑肌肉瘤中 17例检出MSI(77 3% ) ,MSI带型以肿瘤与其相应正常组织相比 ,出现条带的增加或减少为主。女性患者MSI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 (P <0 0 5 ) ;单因素分析显示MSI阳性是与生存率相关的有意义的预后因子 (P <0 0 5 ) ,多因素分析则显示MSI阳性及患者年龄大于 5 0岁与临床预后良好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平滑肌肉瘤染色体 3p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率高 ,提示hMLH1可能在该肿瘤中存在异常 ,检测MSI有助于平滑肌肉瘤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肿瘤抑制基因变异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实,肿瘤是一种基因病,是由多基因变异并长期累积所致,其中肿瘤抑制基因(TSG)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持续丧失功能被认为是导致细胞恶变的最重要事件之一。TSG变异的最常见分子机制是因其2个位点相继因点突变和杂合性缺失(LOH)而导致功能完全失活,即广为接受的Knudsen“二次打击”理论。另一个受到高度重视的基因变异类型是DNA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功能的失活,其分子特征是基因组DNA微卫星小体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这两种基因变异形式最终都将导致细胞分裂和增殖活动脱离还调控而发生肿瘤。由于LOH和MSI是肿瘤细胞的重要标志性特征,并具有分子病理学上的诊断意义而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结肠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 ,由正常结肠粘膜经癌前病变 (即腺瘤 )发展为肿瘤。异常的隐窝病灶 ( aberrantcryptfoci,ACF)是镜下可见的一簇异常的结肠隐窝 ,是结肠癌发展中潜在的遗传学改变。最近 ,在人类 ACF中已证实有 DNA短串联重复序列长度的变化 ,即微卫星不稳定性 (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 (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rcino-ma,HNPCCP)是由 DNA错配修复基因 (主要是h MLH1和 h MSH2 )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综合征 ,MSI为 HNPCC的分子学标志。作者研究了 1 7个MSI阳性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