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尸时,发现股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现报告如下.本例变异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70 cm.通过解剖暴露股三角,分离股动脉及其分支,观察动脉走行,游标卡尺(精度0.05 mm)动脉管径,照相记录.本例标本右侧股动脉(外径10 mm)在腹股沟韧带下方5 cm处的内侧发出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为8mm,股深动脉发出后随即跨过股神经转向外下,然后走行于股前群肌之间,分布于股四头肌深层.股动脉本干下行4 cm处发出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为8 mm(而在该部位的股动脉外径为7 mm),随即发出2支升支(外径为3 mm)、1支横支(外径为2 mm)和2支降支(外径为3.5mm).在此行程中均有静脉伴行.  相似文献   

2.
正旋髂浅动脉多发自腹股沟韧带下方1.0~4.0 cm,其他可发自旋髂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股深动脉或旋股内侧动脉,单干或者共干。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共干起源于股动脉的情况临床尚未见报道。笔者在解剖1具青年男尸时发现其右侧存在此类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右侧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5 cm处共干,起始处外径3.5 mm,起于股动脉外侧壁,共干长1.5 cm,随即分出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1)旋髂浅动脉,起始处外径1.5 mm,向外侧横向走行1.0 cm分出1横支分布于股骨大转子附近,主干向髂前上棘方向走行于深筋膜层,分布于附近的皮肤及筋膜。  相似文献   

3.
<正> 股深动脉的观察已有不少报导,大部分重点分析股深动脉分支类型。现将本人在第一军医大学进修期间发现一例左侧股深动脉行程异常报导于下: 成年男尸、左侧。股深动脉离腹股沟韧带下18毫米发自股动脉,外径8毫米。股深动脉自股动脉的内侧发出,经股静脉之前,自股深动脉起点下16毫米处紧贴大隐静脉根部上缘斜向内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双侧股深动脉及旋股外侧动脉均有变异,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供解剖学和临床参考. 右侧股动脉(外径为0.90 cm)在腹股沟韧带下方4.1 cm处的后壁发出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为0.52 cm.同时,在此处由股动脉外侧壁发出1条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为0.55 cm,旋股外侧动脉发出后行向外下方2.85 cm后,随即发出5条终支,即1条升支(外径为0.36 cm)、2条横支(外径均为0.40 cm)和2条降支(外径分别为0.20 cm和0.40 cm).股深动脉主干下行4.30 cm处发出旋股内侧动脉,起始部外径为0.30 cm.在此行程中均有静脉伴行.  相似文献   

5.
<正> 股深动脉通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由股动脉的后壁或外侧壁发出,然后分支营养股肌。但我们在一成年女尸中,右侧股深动脉正常,左侧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深面,由髂外动脉与股动脉交界处的外侧壁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股动脉和小隐静脉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侧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6.90 mm处向外上方发出旋髂深动脉。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23.10 mm处向外下方发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下行11.20 mm向外上方发出一升支,主干继续下行28.70 mm向内下方发出一降支,主干继续下行15.20 mm分为一降支和一横支两终支。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37.20 mm处向内下方发出股深动  相似文献   

7.
马永强  李琳 《解剖学杂志》2006,29(3):321-321
解剖一例老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左侧股动脉和股静脉重叠,股静脉在股动脉的深面稍偏内侧;大隐静脉越过股动脉的前方经股动脉和股深动脉起始部夹角处注入位于股动脉深面的股静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在一例女性成人左下肢标本上,见其旋股外侧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共干起自股动脉。为给临床有关术式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左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深动脉共干平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从股动脉外侧发出,共干长约5mm、起始处外径为3.8mm,距共干起点约5mm 处发出左旋髂深动脉,外径为1.9mm。该动脉沿腹股沟韧带后面斜向外上走行,至髂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解剖2具标本时,发现股深动脉变异,查阅文献,该变异较少见,为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变异1:40~50岁女性标本.右侧股深动脉缺如.股动脉起始处外径为8.14mm,旋股内侧、外侧动脉平腹股沟韧带高度直接发自股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起始处外径为5.00mm,在缝匠肌和股直肌的深面分为升、横和降支;旋股内侧动脉起始处外径为5.36mm,经髂腰肌与耻骨肌间向后走行.右侧穿动脉直接发自于股动脉后壁.对侧同名结构无任何异常.变异2:30~45岁男性标本.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左侧股动脉分支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侧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43.8 mm处向内下方发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下行过程中向内侧发出2条分支,第1个分支为下行13.1mm处向内上方发出的旋股内侧动脉Ⅰ;第2个分支为下行53.0 mm处向内下方发出旋股内侧动脉Ⅱ。股深动脉于外侧同样也发出2个分支,分别为旋股外侧动脉(下行20.5 mm处向外下方发出)和1个降支动脉Ⅲ(下行34.3 mm处向外下方发出);旋股外侧动脉又发出4个  相似文献   

11.
股深动脉为股动脉的主要分支,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异位股深动脉及走行变异资料较少,为积累临床解剖资料,现将1例异位股深动脉变异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成年男性标本,常规方法解剖股三角区,游离股动脉及其  相似文献   

12.
对 50例成人下肢标本的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起源、起点、外径、走行、分布以及经这二支血管介入有关的结构进行观测 ,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更接近病变部位及可进行插管的血管。结果表明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与横支共干起自旋股外侧动脉者占 68% ,升支单独起自旋股外侧动脉占 2 6 % ;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由旋股内侧动脉主干延续而来。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或升支起点外径分别为 3 0± 0 8mm、 2 8± 0 7mm。从股动脉的起点 ,经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至其升支长度为 7 1± 1 1cm ;经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至其深支长度为 5 6± 1 4cm。旋股内侧动脉与其深支间约呈 90 。 角 ;旋股外侧动脉与其升支间约呈 1 33。 角。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 (升支 )为营养股骨头和颈的血管 ,这二支血管符合导管插入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在解剖一具男性尸体下肢时,发现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分支有异常,具体如下: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4 cm处分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发出3支分支,其中一支降支直接向下进入股直肌上段。股动脉再向下延伸4 cm处,发出另一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直径约3 mm),该动脉自股动脉后侧分出2个分支:一升支细小(直径约2 mm),斜向下进入股直肌;一降支较粗,继续下行6 cm  相似文献   

14.
股深动脉及旋股内、外侧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西南地区400例(男298、女102)成人尸体观察了股深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情况,据此将股深动脉分为六型,深全干型为常见型,占63.5±2.41%;深外干型、深内干型次之;深孤独干型为少见型。各型的出现率与国内的报导基本一致;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也无差异;中国人与欧美人之间深全干型、深外干型出现率有明显差异。本文未发现各型股深动脉之间存在男女性的差别和左右侧的差别。股深动脉以起源于股动脉的后侧壁最多,占45±2.48%。本文测量了股深动脉起点距股动脉起点的距离,其中深全干的距离在男性为3.38±1.038厘米;在女性为2.49±0.939厘米。在100例标本测量了股动脉和股深动脉、旋股动脉的管径,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处的管径,平均为0.95±0.211厘米;股深动脉的管径,平均为0.71±0.108厘米。本文在369例标本中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和降支与隐神经和股内侧肌神经的关系。动脉与神经的关系可分为10种型式。股内侧肌神经通常分为近侧支和远侧支,此二支神经与动脉的关系有时并不一致,此点尚未见其他作者报导。在287例标本上观察了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的平面与股深动脉起点平面的关系,以大隐静脉末端低于股深动脉起点的为多数,占48.8±2.95%。从296例标本中发现10例深内干或旋股内侧动脉跨过股静脉的前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经乳胶灌注防腐成人下肢标本20侧及新鲜成人下肢标本2侧,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方位及分支类型,测量股深动脉及各分支长度和外径以及各分支起始部的角度.结果 股深动脉主要从股动脉后方(36.4%)和后外侧方(36.4%)发出,旋股内侧动脉从股深动脉发出(72.7%),从股动脉发出(27.3%).各主要血管的长度为:股深动脉(19.22±10.19) mm,其根部距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38±11.78)mm;旋股内侧动脉(12.56±6.17) mm;旋股外侧动脉(13.93±11.04) mm.各主要血管的外径为:股深动脉(5.20±1.57)mm,旋股内侧动脉(3.64±0.99) mm,其升支(2.66±0.99)mm;旋股外侧动脉(4.48±1.19) mm,其升支(2.12±0.59) mm.旋股内侧动脉升支以与主干成接近90°的夹角;旋股外侧动脉与其升支间约呈115.82°夹角.结论 熟悉股动脉应用解剖,有利于完善这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股深动脉为股动脉的最大分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5 cm处起自股动脉后外侧,向内下,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沿途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数条穿动脉及肌支.腹壁下动脉在近腹股沟韧带中点处稍内侧发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深环内直肌鞘后层之间[1].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解剖1例成年女尸,发现双侧股深动脉高位分出,报道如下. 去除腹股沟部软组织,发现双侧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深面由髂外动脉末端发出,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出现两条动脉并列下降(图1),一条是股深动脉,直径为0.71cm,一条是股动脉,直径为0.73cm.  相似文献   

18.
股深动脉是股动脉的最大分支。一般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 2~ 3cm处 ,由股动脉后方发出。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尸时 ,发现其右侧股深动脉从股动脉内侧发出 ,且股静脉藏匿于股动脉后方 ,大隐静脉从股动脉与股深动脉之间穿入 ,汇入股静脉。上述变异未见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右侧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2 .2 3cm处 ,隐静脉裂孔上沿 ,由股动脉内侧发出 ,起始处外径 1.1cm ,比股动脉外径 (1.2cm)略小。该动脉绕过大隐静脉入股静脉端 ,与股动脉平行下行 ,下行 4 .4 5cm后 ,转入股动脉和股静脉后方 ,其后在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下行 10 …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浅动脉和旋髂深动脉的起始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右旋股外侧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3.8 mm,距股深动脉起始处2.42cm发出,发出后行向外侧0.85 cm后继而行向下,分支分布于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2.右旋髂浅动脉起于旋股外侧动脉,距股动脉0.85 cm发出,起始处外径1.8mm,发出后行向外上,分布于缝匠肌、阔筋膜张肌。3.正常情况下:旋髂深动脉在距髂前上棘附近分为髂嵴支和腹壁肌支(升之),前者分布至髂嵴及附近肌及皮肤,后者分布至肌。本例右旋髂深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0 mm,距腹股沟韧带1.22 cm,以短干发出后分为上、下两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2.4 mm、2.2 mm。上支向上穿腹股沟韧带后行向外上,分布于髂肌和腹横肌的下份内面,上支起始段还发出两较大分支,分布于耻骨肌;下支行向外上于腹股沟深面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布于此二肌的下份。  相似文献   

20.
股深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标本 32具 (男 2 7,女 5)、6 4侧 ,解剖、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及分支 ,测量起端外径和距股深动脉的距离 ,观察股深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 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和起点距离腹股沟韧带的距离分别为 6 2± 0 2mm和 4 5 1± 1 32mm。旋股内、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分别为 33± 0 0 9mm和 4 8± 0 13mm。股动脉在股深动脉起点上、下发一降支者分别占 12 9%和 2 9%。旋股内、外侧动脉起于股深动脉者分别占 90 32 %和 85 1%。在股三角中部 ,由前向后依次排列为隐神经和股动脉 ,股静脉 ,股深静脉和股深动脉者占 5 6 4 5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排列关系不恒定。结论 股深动脉通常发旋股内、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再分升支 ,横支和降支。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自股动脉者较多 (41 9% )。股深动脉位置最深、最靠外侧 ,与股部血管紧密相邻 ,股深动脉手术和股上部损伤时可造成多发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