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存在变异,为丰富国人解剖学数据资料,现报道如下。右侧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10.1 mm处,向内下方发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下行5.5 mm处向内上方发出1条旋股内侧动脉(命名为旋股内侧动脉Ⅰ);股深动脉继续下行24.6mm处向内下方再发出1条旋股内侧动脉(命名为旋股内侧动脉Ⅱ);股深动脉继续下行19.9 mm处向内侧又发出2条旋股内侧动脉(分别命名为旋股内侧动脉Ⅲ和Ⅳ)。在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15.9 mm处向外下方发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斜向外下方走行20.8 mm处,向下方发出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股动脉和小隐静脉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侧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6.90 mm处向外上方发出旋髂深动脉。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23.10 mm处向外下方发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下行11.20 mm向外上方发出一升支,主干继续下行28.70 mm向内下方发出一降支,主干继续下行15.20 mm分为一降支和一横支两终支。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37.20 mm处向内下方发出股深动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右侧股动脉分支变异,为丰富国人解剖学数据资料,现报道如下。右侧股动脉(外径11.1 mm)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接续髂外动脉,在起始处立即向外上方发出1条变异升支(外径3.2mm);股动脉主干继续下行,在腹股沟韧带下方8.1 mm处,向外下方发出旋股外侧动脉(外径3.4 mm)。旋股外侧动脉向外下方行走7.2 mm处,向外侧发出1横支,继续下行21.1 mm  相似文献   

4.
股深动脉是股动脉最粗大的分支,通常情况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7.40±8.60)mm 处发出[1],起点处在股动脉的外侧壁或后壁,于股内侧肌与内收肌之间下行,其主要分支有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穿动脉.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双侧旋股外侧动脉均有变异,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右侧股动脉(外径9.6mm)距腹股沟韧带下方29.0 mm处于其内下方发出股深动脉(外径5.5 mm),股深动脉下行15.5 mm处于其内下方发出旋股内侧动脉(外径3.1 mm),股深动脉继续下行42.0 mm处于其内下方发出穿动脉。在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6.0 mm处于其外下方发出旋股外侧动脉(外径4.5mm),旋股外侧动脉斜向外下方走行51.0 mm处于其外侧发出旋股外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在解剖一具男性尸体下肢时,发现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分支有异常,具体如下: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4 cm处分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发出3支分支,其中一支降支直接向下进入股直肌上段。股动脉再向下延伸4 cm处,发出另一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直径约3 mm),该动脉自股动脉后侧分出2个分支:一升支细小(直径约2 mm),斜向下进入股直肌;一降支较粗,继续下行6 cm  相似文献   

7.
股深动脉为股动脉的最大分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5 cm处起自股动脉后外侧,向内下,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沿途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数条穿动脉及肌支.腹壁下动脉在近腹股沟韧带中点处稍内侧发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深环内直肌鞘后层之间[1].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双侧股深动脉及旋股外侧动脉均有变异,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供解剖学和临床参考. 右侧股动脉(外径为0.90 cm)在腹股沟韧带下方4.1 cm处的后壁发出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为0.52 cm.同时,在此处由股动脉外侧壁发出1条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为0.55 cm,旋股外侧动脉发出后行向外下方2.85 cm后,随即发出5条终支,即1条升支(外径为0.36 cm)、2条横支(外径均为0.40 cm)和2条降支(外径分别为0.20 cm和0.40 cm).股深动脉主干下行4.30 cm处发出旋股内侧动脉,起始部外径为0.30 cm.在此行程中均有静脉伴行.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尸时,发现股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现报告如下.本例变异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70 cm.通过解剖暴露股三角,分离股动脉及其分支,观察动脉走行,游标卡尺(精度0.05 mm)动脉管径,照相记录.本例标本右侧股动脉(外径10 mm)在腹股沟韧带下方5 cm处的内侧发出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为8mm,股深动脉发出后随即跨过股神经转向外下,然后走行于股前群肌之间,分布于股四头肌深层.股动脉本干下行4 cm处发出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为8 mm(而在该部位的股动脉外径为7 mm),随即发出2支升支(外径为3 mm)、1支横支(外径为2 mm)和2支降支(外径为3.5mm).在此行程中均有静脉伴行.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对1具中年女性尸体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腋动脉部有较少见的变异,右侧未见变异,现报道如下. 左侧腋动脉于第2段中1/3处发出一较粗变异动脉干,起始处外径为5mm,该动脉干自腋动脉发出后行向外下方,被臂丛的内侧、外侧和后束围绕,其分支有:(1)肱二头肌支,于起始1.5 cm处发出分支,行向外下,营养肱二头肌;(2)肩胛下肌支,于肩胛下动脉近侧0.3cm处发出分支,行向内下,营养肩胛下肌;(3)肩胛下动脉,自起始处3 cm发出,向内下行1 cm分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旋肩胛动脉又分出1支旋肱后动脉;(4)旋肱前动脉,向外穿肱二头肌短头,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5)变异干终末支为另一支旋肱后动脉,与腋神经和由旋肩胛动脉分出的旋肱后动脉伴行,向后穿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与旋肱前动脉吻合.  相似文献   

11.
股深动脉起始于髂外动脉 ,实属罕见。教学过程中 ,在一例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女尸上 ,发现其右侧股深动脉高位起始 ,并分支异常动脉。现报道如下 :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1.2cm处起自髂外动脉 (附图 ) ,其外径 9mm ,总干长 5.3cm ,伴股动脉外侧下行。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 1.5cm处 ,股深动脉向内侧发出阴部外动脉 ,外径 1.0mm ,穿筛筋膜内侧行 ,分布于阴阜 ,大阴唇 ;同时向外侧发出旋髂浅动脉 ,外径 1.2mm ,向外上斜行至髂前上棘附近 ,分布于皮肤和浅筋膜。距髂前上棘 9.9cm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 5.5cm处 ,旋股内 ,…  相似文献   

12.
在制作一例男性成人左下肢标本过程中遇股深动脉起始于髂外动脉,现报道如下:股深动脉在距腹股沟韧带下缘9.6mm 处由髂外动脉外侧壁发出,起始处外径为8.3mm。在股深动脉起点下方21.9mm 处内侧壁发出旋股内侧动脉,其外径为2.4mm;在起点下方47.9mm 处外侧壁发出旋股外侧动脉,其外径为5.0mm(附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经乳胶灌注防腐成人下肢标本20侧及新鲜成人下肢标本2侧,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方位及分支类型,测量股深动脉及各分支长度和外径以及各分支起始部的角度.结果 股深动脉主要从股动脉后方(36.4%)和后外侧方(36.4%)发出,旋股内侧动脉从股深动脉发出(72.7%),从股动脉发出(27.3%).各主要血管的长度为:股深动脉(19.22±10.19) mm,其根部距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38±11.78)mm;旋股内侧动脉(12.56±6.17) mm;旋股外侧动脉(13.93±11.04) mm.各主要血管的外径为:股深动脉(5.20±1.57)mm,旋股内侧动脉(3.64±0.99) mm,其升支(2.66±0.99)mm;旋股外侧动脉(4.48±1.19) mm,其升支(2.12±0.59) mm.旋股内侧动脉升支以与主干成接近90°的夹角;旋股外侧动脉与其升支间约呈115.82°夹角.结论 熟悉股动脉应用解剖,有利于完善这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旋髂浅动脉多发自腹股沟韧带下方1.0~4.0 cm,其他可发自旋髂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股深动脉或旋股内侧动脉,单干或者共干。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共干起源于股动脉的情况临床尚未见报道。笔者在解剖1具青年男尸时发现其右侧存在此类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右侧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5 cm处共干,起始处外径3.5 mm,起于股动脉外侧壁,共干长1.5 cm,随即分出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1)旋髂浅动脉,起始处外径1.5 mm,向外侧横向走行1.0 cm分出1横支分布于股骨大转子附近,主干向髂前上棘方向走行于深筋膜层,分布于附近的皮肤及筋膜。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侧腋动脉分支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左侧腋动脉长8.90 cm,起始口径为6.85 mm,经正中神经内侧根的前面下行,于大圆肌腱下缘延续为肱动脉(中段外径3.74mm).该侧腋动脉在第二段外下缘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4.41cm,起始外径5.30 mm).该动脉干从正中神经内、外侧根之间穿过后行向外下,分为内、外2个分支:(1)内侧支为变异肩胛下动脉,长2.03 cm,起始外径为4.11mm.该动脉沿肩胛下肌下缘行向内下方,除了发出正常行程的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外,还在距起点0.64 cm处发出肌支至肩胛下肌(起始外径为1.05 mm).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浅动脉和旋髂深动脉的起始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右旋股外侧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3.8 mm,距股深动脉起始处2.42cm发出,发出后行向外侧0.85 cm后继而行向下,分支分布于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2.右旋髂浅动脉起于旋股外侧动脉,距股动脉0.85 cm发出,起始处外径1.8mm,发出后行向外上,分布于缝匠肌、阔筋膜张肌。3.正常情况下:旋髂深动脉在距髂前上棘附近分为髂嵴支和腹壁肌支(升之),前者分布至髂嵴及附近肌及皮肤,后者分布至肌。本例右旋髂深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0 mm,距腹股沟韧带1.22 cm,以短干发出后分为上、下两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2.4 mm、2.2 mm。上支向上穿腹股沟韧带后行向外上,分布于髂肌和腹横肌的下份内面,上支起始段还发出两较大分支,分布于耻骨肌;下支行向外上于腹股沟深面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布于此二肌的下份。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肱动脉及分支变异,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左侧腋动脉(外径8.2 mm)第1段发出胸上动脉;腋动脉第2段发出胸肩峰动脉(外径3.2mm)和胸外侧动脉;腋动脉第3段锁骨下方73.4 mm处向内下方发出肩胛下动脉(外径5.9 mm);其余分支未见,腋动脉于大网肌下缘延续为肱动脉。在锁骨下方126.3 mm处.肱动脉向后侧发出一变异动脉主干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解剖一78岁男性尸体时,观察到右侧髂外动脉分支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髂外动脉走行于髂腰肌、腰大肌和髂肌的表面,从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出移行为股动脉,到达大腿前内侧至大收肌,髂外动脉发出腹壁下动脉和变异支。腹壁下动脉与变异支根部距离1.81mm,变异支从髂外动脉发出下行1.15mm后发出第1分支,外径0.03mm,第1分支行向阴囊。主干继续下行4.06mm后发出第2分支,外径0.20mm,第2分支又分别向内侧和下内侧分  相似文献   

19.
股深动脉是股动脉的最大分支。一般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 2~ 3cm处 ,由股动脉后方发出。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尸时 ,发现其右侧股深动脉从股动脉内侧发出 ,且股静脉藏匿于股动脉后方 ,大隐静脉从股动脉与股深动脉之间穿入 ,汇入股静脉。上述变异未见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右侧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2 .2 3cm处 ,隐静脉裂孔上沿 ,由股动脉内侧发出 ,起始处外径 1.1cm ,比股动脉外径 (1.2cm)略小。该动脉绕过大隐静脉入股静脉端 ,与股动脉平行下行 ,下行 4 .4 5cm后 ,转入股动脉和股静脉后方 ,其后在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下行 10 …  相似文献   

20.
股动脉是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股动脉的主要分支为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一般由股深动脉发出,变异较少.作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尸时,发现股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