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调查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成人20项容貌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容貌形态特征的成因,为少数民族人类学的基础研究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677名锡伯族成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20项容貌的形态学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年龄组来看,不同年龄组的锡伯族男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包括,眼裂倾斜度(χ2=27.47,P<0.05)、头发形状(χ2=16.10,P<0.05)和眉弓(χ2=13.92,P<0.05)等3项;不同年龄组的锡伯族女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美人沟下巴(χ2=16.56,P<0.05)、眉毛(χ2=22.62,P<0.05)、鼻孔最大径(χ2=12.74,P<0.05)、下颌(χ2=12.64,P<0.05)、眉弓(χ2=22.00,P<0.05)和鼻背形态(χ2=50.49,P<0.05)等6项,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性别来看,锡伯族成人20项容貌形态学体质特征中有8项指标存在性别差异,即:发旋(χ2=11.68,P<0.05)、前额倾斜度(χ2=12.99,P<0.05)、眼裂倾斜度(χ2=27.67,P<0.05)、耳尖(χ2=19.11,P<0.05)、头发形状(χ2=87.26,P<0.05)、眉毛(χ2=30.82,P<0.05)、眉弓(χ2=33.74,P<0.05)和眼裂高度(χ2=8.43,P<0.05)等,其他12项指标则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成人容貌形态学体质显示了该地区特有的人类学特征,其形成原因可能与遗传、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的容貌特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疆伊犁哈萨克族551例(男262,女289)的头面部进行了活体观察。内容包括眼、耳、口、鼻、面部以及头发、眉毛等30项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哈萨克族的容貌特征主要是:发直黑,眼褐色,眉毛中等,大多数人有蒙古褶,面形卵圆或圆;大多数有达尔文结节,耳垂为圆形和方形,大多数人的耵耵属干型,鼻根中等,大多为直开鼻和凹型鼻。从容貌上看,哈萨克族具有蒙古人种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湖南侗族的容貌特征。方法 对湖南侗族头面部眼、耳、口、鼻、面部及毛发等 31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分析。结果 湖南侗族的容貌特征主要是 :发浓密、黑直 ,前额发际多呈三角形 ,眉毛中等 ;大多数人有蒙古褶和双眼皮 ;鼻根低平 ,鼻基上翘 ,鼻背直形或凹形 ,鼻翼宽阔且凸出 ;口裂中等 ,红唇较厚 ;颧骨体多不突出 ,颏部多后斜或直型 ,面宽 ,多为卵圆面形 ;多数人有达尔文结节 ,耳壳外展且多为椭圆形和卵圆形 ,耳垂为三角形或方形。结论 湖南侗族鼻的形态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主要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三家子村满族头面部特征。 方法 在知情同意情况下,随机抽取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134例(男62例,女72例)满族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按照人体测量方法,对上眼睑皱褶、耳垂类型等18项头面部指标进行活体观察,所得数据录入SPSS16.0软件包,进行频数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结果 黑龙江省三家子村满族的头面部观察指标中,鼻根高度、鼻背侧面观、鼻基底方向、鼻孔形状、上眼睑皱褶、颏部、前额发际、发色和眼色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黑龙江省三家子村满族成人共同的容貌特征:扁平或中等颧部突出度、有蒙古褶、Ⅱ级眼裂高度、外高型眼裂倾斜度、鼻翼高度、鼻翼宽均为中等,倾斜型鼻孔最大径,无耳垂,直发。 结论 黑龙江省三家子村满族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具有北方人群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疆柯尔克孜族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研究新疆柯尔克孜族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法(PCR-SSP)对新疆地区柯尔克孜族85名健康无关个体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共检出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14种,其中高频率的等位基因是HLA-DRB1*03 (0.3769)、 HLA-DRB1*11 (0.1391)、 HLA-DRB1*07 (0.1056),低频率的等位基因是HLA-DRB1*08 (0.0059)、 HLA-DRB1*01 (0.0178)、 HLA-DRB1*1302 (0.0178)、 HLA-DRB1*1401 (0.0118).柯尔克孜族的HLA-DRB1基因频率分布具有中国北方人群的特点,尤其与西北地区汉族和蒙古族人群最为接近(0.156 、 0.237). 结论:提供了新疆地区柯尔克孜族人HLA-DRB1的14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为该民族的人类学及疾病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湖南侗族容貌特征增龄变化的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湖南侗族容貌特征各项指数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方法计算反映容貌特征的各项指数,并对各项指数进行分型,比较各型在青年组、中年组及中年以上组的分布。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部宽度增加相对大于长度和高度,长度的增加相对大于高度,从而使头部趁向于短圆;面部高度较宽度增加快;眼裂变细变窄;鼻型变阔;红唇高度由厚渐薄;耳形变窄变长。结论湖南侗族的容貌特征指数随年龄增长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柯尔克孜族健康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G)的3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利用Hap Map软件筛选31个SNPs位点,利用质谱检测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并根据质谱峰图判读样本目标位点基因型,利用χ~2检验确定筛选的SNP位点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并分析柯尔克孜族与其他民族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31个SNP位点中,23个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0.05具有多态性;在23个SNPs中rs1175540、rs17036242、rs2881654、rs2959273、rs2972162、rs4135275、rs709151、rs9310401、rs1801282位点在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人群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s2292101、rs3856806、rs7626560位点在柯尔克孜族和北京汉族人群、犹他州居民、伊巴丹尼日利亚人群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3856806、rs4135275、rs6782475、rs7626560位点在柯尔克孜族和北京汉族人群、犹他州居民、伊巴丹尼日利亚人群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ARG基因23个SNP位点多态性在新疆柯尔克孜人群和不同种族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现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头面部:头面部形态学特征的形成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水平影响着人的头面部发育,饮食成分、营养状况、环境因素会对头面部皮肤、皮下脂肪、弹力纤维的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影响头面部细胞生理功能。 容貌:头面部各个部位的形态特征的有机组合形成了人的容貌,容貌是进行个人识别的主要依据,而不同民族或种族之间常具有一定的差异。 背景: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西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中约80%的哈萨克族分布在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哈萨克族的体质特征,在新疆伊犁巩留县吉尔格郎乡对20-86岁之间的哈萨克族进行了活体观察和头面部的测量。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 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在新疆伊犁巩留县吉尔格郎乡测量了422例(男219例,女203例)哈萨克族成年人31项头面部指标,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 结果与结论:①哈萨克族人群上眼睑皱褶出现率为92.7%;蒙古褶(内眦褶)现率为9.9%;铲型和平型门齿出现率分别为6.6%和93.4%;凸型、凹型和直型鼻梁出现率分别为7.8%、36.5%和55.7%;斜型、纵型和横型鼻孔出现率分别为69.5%、20.8%和9.7%;凸型和非凸型下颏类型出现率分别为68.2%和31.8%;有耳垂型和无耳垂型出现率分别为96.7%和3.3%;有额头发际和无额头发际的出现率为72%和28%;直发和卷发的出现率分别为99.1%和0.9%。②哈萨克族男性多属于圆头型、特圆头型(81.7%;52.5%)、高头型(93.6%)、狭头型(84%)、特狭鼻型(98.2%)、超阔面型(74%);哈萨克族女性多属于圆头型、特圆头型(76.4%;55.7%)、高头型(97%)、狭头型(84%)、特狭鼻型(98.2%)、超阔面型(74%)。③哈萨克族成人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头面部特征。ORCID: 0000-0002-9692-7585(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获得阿克陶县塔吉克族成人的头面部体质人类学特征,并通过与其他人群的聚类分析探讨其族源问题。 方法 按照《人体测量方法》对新疆阿克陶县286名塔吉克族成人(男121人,女165人)的12项头面部形态观察指标、19项头面部测量指标、12项头面部指数及其分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阿克陶县塔吉克族成人头长、头宽、头高、额最小宽、面宽、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耳上头高、容貌面高、形态面高、鼻长、鼻高、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颧部突出度、鼻根高度、鼻背侧面观、鼻基底方向等指标具有性别间差异(P<0.05);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族相比:颧部突出度、眼裂倾斜度、鼻根高度、鼻基底方向、鼻孔最大径、耳垂分型、头宽高指数分型、形态面指数分型、鼻指数分型等头面部类型指标存在地区间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塔吉克族具有独特的头面部特征,单独聚为一类,并与伊朗人较相似。 结论 阿克陶县塔吉克族具有欧罗巴人种的头面部特征,阿克陶县塔吉克族与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族的头面部特征有一定差异,从头面部特征看可能与东伊朗部族人群具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疆、辽宁地区HIV-1感染者细胞因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新疆、辽宁地区HIV 1感染者细胞因子特征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 T淋巴细胞数 ,34例感染者按 1993年美国CDC艾滋病监测病例分类及扩大的诊断标准分A、B两组 ,ELISA方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 12、IFN γ、IL 10、IL 6水平 ,载量仪测定HIV 1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 ,同时检测 1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细胞因子。结果 :①与健康对照相比 ,HIV 1感染者血浆IL 12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IFN γ、IL 10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IL 6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②A组血浆IFN γ水平明显高于B组 ,IFN γ水平降低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①新疆、辽宁地区HIV 1感染者血浆细胞因子IL 12、IFN γ、IL 10、IL 6出现异常变化 ;②HIV 1感染者的IFN γ水平可辅助判断机体细胞免疫水平预测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新疆哈萨克族成年人体型的特点。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基础上,按照整群抽样方法抽 取新疆伊犁州、塔城地区哈萨克族成人1 026 例( 男468 例、女558 例)作为调查对象,测量所有调查对象的身 高和体重等10 项指标,应用 Heath-Carter 体型测量法进行体型的判定。结果:哈萨克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54- 4.49-1.50,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3-4.55-0.98,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聚类分析结 果显示哈萨克族男性与鄂温克族聚为一类,女性同赫哲族、乌孜别克族聚为一类。结论:哈萨克族各年龄组体型 男性主要表现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主要表现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且与阿尔泰语系民族体型较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南汉族成人的体质特征.方法:调查湖南宁乡地区319例城市汉族(男149人,女170人)和418例乡村汉族(男197人,女221人)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指数及其分型.结果:湖南宁乡汉族有上眼睑皱褶,蒙古褶不发达,眼裂窄;鼻根高度中等偏低,直鼻梁,鼻基部水平,鼻翼中等;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红唇较薄;耳垂多为三角形;发黑,眼色多为黑褐色,肤色浅黄或黄色.湖南宁乡汉族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阔面型、狭鼻型.男性阔头型、女性中头型居多.湖南宁乡汉族男、女性多为亚中等或中等身材、长躯干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亚短腿型至中腿型.城市男、女体质状况均一定程度上优于乡村,尤以男性更为明显.结论:湖南宁乡汉族与其他地区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族群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辽宁农村汉族成人体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辽宁农村汉族成年人的体质特征. 方法 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调查包括17项形态观察项目,69项测量项目,30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汉族成年1 086人(男521,女565). 结果 辽宁农村汉族成年人主要特征是:约66.6%人具有上眼睑褶皱,约23.6%的人有蒙古褶,黑发与黄肤色较多,70%眼色为褐色,无明显性别差异.头特圆、高头型、超狭面型,狭鼻型者占有较大比例.宽胸型、中肩型、中骨盆型、中长躯干型、中短腿型和亚长腿型出现率较高.男性平均身高1 667.10mm,女性平均身高1 552.80mm,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显著(P﹤0.05),有增高的趋势. 结论 辽宁农村汉族成年男性的身材较魁梧,女性的身材属中上等且偏胖,身高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俄罗斯族成人身体围度特征。方法:对336(男186,女150)名俄罗斯族成人进行9项身体围度测量并计算了6项围度指数值,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俄罗斯族与我国其他人群身体围度特征的差异性。结果:俄罗斯族成人臀围、胸围和腹围相对最大,上臂围和前臂最大围相对最小。男性的头水平围、胸围和前臂最大围明显大于女性,而女性的大腿围则明显大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围度变化幅度大于男性,且多部位围度50岁以后明显下降。结论:俄罗斯族男性上、下肢近端部与远端部围度发育较匀称。俄罗斯族男女成人身体围度发育水平与乌孜别克族接近。  相似文献   

15.
广西京族成人的体型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京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303名(男159,女144)京族成人体型进行分析。结果:京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5-4·6-2·1)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4·9-4·2-2·1)。男女性45岁以前内、中因子值随年龄增长呈两次递增和递减,45岁以后下降,而外因子值男性呈二次递减和递增,女性基本呈下降的趋势。两者体型的性别差异显著。与其他群体相比,京族男性平均体型与墨西哥人最相似,女性则与加拿大人接近。结论:京族成年男女的体格均较健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疆哈密地区汉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尿路结石成分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汉族泌尿系结石患者557例,分析其结石成分,并对其结石构成进行检测。结果 结石患者男女比为2.92:1,上、下尿路结石比为6.96:1。检出率最高的为草酸钙469例(84.22%),其次是碳酸磷灰石216例(38.79%),尿酸85例(15.27%)、磷酸镁铵62例(11.13%)、胱氨酸3例(0.54%)等成分结石占比较低。患者的发病率随年龄逐渐升高,40~60岁时达高峰。尿路结石主要分布于肾脏,占60.32%。各部位的尿路结石均以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为主,尿酸等成分较少。结论 新疆哈密地区汉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结石发病率较高与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的头面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项调查包括17项形态观察项目,19项测量项目,10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汉族成年1 086人(男521,女565).结果: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头面部的主要特征为,约66.6%人具有上眼睑褶皱,约1/4的人有蒙古褶.头特圆、高头型、超狭面型,中鼻型等.黑发与黄肤色占绝大多数,70%眼色为褐色,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头面部的主要特征和我国居住在北方的族群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疆南疆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健康体检人群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3 565例维吾尔族及汉族健康人群CCTA资料。3 565例中,男2 271例、女1 294例,年龄25~79(48.13±10.60)岁。其中维吾尔族2 041例,年龄25~79(48.42±10.58)岁,男1 299例、女742例;汉族1 524例,年龄28~75(47.91±10.62)岁,男972例、女552例。对冠状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PR)、最大强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比较汉族及维吾尔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其所致管腔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 3 565例健康人群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CTA检出率为33.44%(1192/3 565),其中汉族人群检出率为28.41%(433/1 524),维吾尔族人群检出率为37.19%(759/2 041)。共检出不同性质斑块2 657个:汉族人群检出不同性质斑块802个,占总数30.19%(802/2 657),其中钙化斑块551个、混合斑块140个、软斑块111个;维吾尔族人群检出不同性质斑块1 855个,占总数69.81%(1 855/2 657),其中钙化斑块1313个、混合斑块311人、软斑块231个。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斑块狭窄程度:汉族人群组轻度狭窄者占71.83%(311/433),中度占12.47%(54/433),重度占3.23%(14/433);维吾尔族人群组狭窄程度分别为轻度占58.24%(442/759),中度占20.42%(155/759),重度占3.69%(28/759)。两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狭窄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190, Z=-11.396, P值均<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0, P>0.05 )。结论 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健康成人C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其所致狭窄度存在差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